收藏 分销(赏)

生存竞争与互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40921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存竞争与互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存竞争与互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存竞争与互助   周建人  “生存竞争”即旧译所谓“争存”,输入还在戊戌政变以前。其时的读书人不但心以为然,而且还用作催促革新的方便,所以争存说非常风行。到后来,革新与复旧两俱失败,国人略略自己觉到劣点了,于是对于争存生出恐怖。只有恐怖而不肯努力,于是又变了怨恨,甚且至于怨恨到达尔文,说他提倡争存,便是这回大战的引子。 克鲁巴特金的《互助论》,出版本在一九○年。欧战时候,协约国要鼓吹协力,盛行翻印,佘波也流到中国——先前的少数人的介绍。是别一事——才都知道天下有互助这件事。那时候鼓吹的意思,已经与著者的本意不同了。然而中国几个沦客,却又以为此说驳倒下达尔文,从此可以从生存竞争里救出,是一种有益社会的学说,扶助人类的福音。现在,欧战大略已完,中国却并未得救,牢牢记着中国在协约国之内的人,便又对互助说抱了疑心,露出慨叹了。 其实,自然界中的生物,生活方法原不一律:同一蜂类中,有合群的蜜蜂,也有不合群的蜾赢,或者生活极其活泼,或者极其简单。各样的生活,只是要有生活的机会,而且能繁殖他们的子孙,所以如何适于生存,他们便如何生活。这并非用了我们自己的道德观念可以评论功罪的事。 生物究竟如何生活、如何进化?我们应该向自然中去寻,因为进化论不是书卷上的学问。书上所说“生存竞争”与“互助”,也不是著作者私自造作的教条,教人应该如何模仿生活。却是在自然界中研究过许多生物的生活状况,然后得到的一个解释。这解释的当否,只有生在自然中的生物,可以证明,也并非用了“想当然”便可以评论是非的事。 何况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说与克鲁巴特金的互助说,本来并不背驰,也不见有所冲突,自然更无所谓驳倒与否了。 这缘故极易了然:就是达尔文所研究的是物种何以繁变,归结到生存竞争;克鲁巴特金所研究的是何法最利于生存竞争,归结到互助。 我们试略看两人的学说,就更明白了。 物种起源的问题,在希腊哲学家也早说起。直到达尔文少年时代,物种说还有二派:一派是林那(liune)学说,说各种生物本来各自化生,并非由别种转变;一派是赖马克(Lamarck)学说,说物种能受外缘的影响而起变化,生物又能将从外缘得来的变化遗传下去,于是愈变愈著,愈与外缘适宜,各种物类无不如此变成。达尔文到南美洲,目睹地层中化石形状,和Galapogos Arohipalago岛上生物分布状况,便发生极大的感想,知道生物逐步变迁,并非千古如一。他后来又见园艺家培养动植物,凡留种时候,必将好种拣起,使他再出;如是代代选择,果实大的便愈大,花美的也愈美厂。他又见家鸽中,有尾羽较多一支的,使与同一的雌鸽相配,那生产的雏鸽,尾羽竟有多出二支或三支的了。因此他深信生物具有变化的性质。这变化性以能遗传后代。若将起了变化的种类选择起来,自然愈变愈显,能够成一新样的物种,——这便是培养下动植物变种的由来, 生物在培养下既如此,在自然中当然也该有变化性和遗传性了。他们能够变出新种,也便是因为在变化性和遗传性上再加选择的作用。但人为的选择物种,是在合用,自然中的选择作用却不同。自然中的选择作用,只是适于生存者当选! 自然何以有选择?便因为自然中有生存竞争。生存竞争这意见,也不始于达尔文,以前的毕封(Buffon)等早已说过了。达尔文于一八三八年间渎了马勒赛司(Malthus)的《人口论》,受了极大的影响,眼见得生物的生殖数,要比能生活的数日多,可知他们虽然各求生存,但其中的一部分不免死亡。只有适宜的能够存活,这便是生存竞争。但生存竞争的事,又并非如现在论客所意料,是自相残杀,或强食弱肉,只是各各挣扎性命,希图生存。竞争的结果,能适合环境的便得存活,——便是优胜。所以达尔文《物种起源》上说:“我须说明,我用生存竞争这名词,是广大的,比喻的,包括彼此的依赖;而且包括(最重要)不特个体的生存,又在后代的成立。”又说:“如两个食肉动物在饥馑时候,固可以说彼此因为求食而起竞争。但如有一株植物,生在沙漠近傍,可以说他对于旱叹争生存。一株植物生了数千的子,其中一株长大起来,可以说他和密被地上的同类和异类的物种有竞争。”又说:“槲寄生是依赖鸟类传布种子的,他们的生存所以依靠着鸟。倘使鸟类喜吃他的果实,比别种果实更喜欢,因此传布他的种子也多,便可以说槲寄生和别种果树有竞争了,”由此看来,可知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说,范围本极广大。生物生活一日,即不免有一日广大范围的竞争。罗曼尼司(Romanes)更明白解释说:“生存竞争这名词,应该知道他的意义所指,不但是同种类中同时期的个体争生存,其实也集合一起,争他们种族的永久。”生物生存的要因,既在适于自然,则“自然选择”这话,便与斯宾塞所谓“最适者生存”无异。所以达尔文也说:“我称自然选择,便是最适者生存。”物类许多变种都由这理由而来。例如生存寒地的动物,皮毛何以独厚?便因为抵抗寒冷,皮毛薄者即不适于生存。惟有皮毛厚的,生存机会可以较多,所以独得存留。传到后代,依样抵抗,适的生存,不适的淘汰,于是寒地的动物的毛皮,便与热地的不同了。又如牛何以有角呢?便因为当初的牛虽本无角,以常受别种野兽的攻击。群中头部强大、体力强壮的,生活机会便比其余的多。若使有牛,头上有发育未全的角,则他的生活的机会自然更多。不但自身生存,又能繁衍他的子孙。不适的渐渐灭亡,以至后代依样竞争,于是自然而然只剩了头上有角的牛了。而且生理上又有发达相称的原理,一部既有不同,别部也起相应的变化,因此全体的形状,便都与从前不同了。诸如此类,便是自然选择的作用,生存竞争的来由,也便是使物种变化的缘故。达尔文一部《物种起源》,即用了自然选择说,来说明白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物类,如何由一个祖先变化而来的理由。但其结果,欲对于生物如何存活这问题?也下了一点解释。 达尔文对于生物如何存活这个问题,解答是生物经过生存竞争之后,只有最适于生存的才能够存活。至于怎样的才是最适者,却并无说明。克鲁巴特金便对此下解答,说最适者便是能互助者。《互助论》中明白说:“我们若用间接的证明,去问自然,——谁是最 适者:这些继续战斗的呢,还是互相维持的呢?我们可以即刻看出,这些动物有互助的习性的,是最适者无疑。”一部《互助论》,便是根据许多事实,反复申明:动物同种里没有自相残杀的情形,只有互助维持的趋势,各各相助,合力抵抗环境的严刻。互助的利于生存,则因少费能力而能保持极大的公益。因此,大概能互助的动物多繁衍,强盛。而且动物愈进步,互助的范围也愈广大。所以动物的互助,也正是进化的公例。至于动物里面,不合群的也很多。据克鲁巴特金的意见,便是动物之所以离群独生,是环境有以使然。例如印度甘蔗田多,以及欧洲制糖厂多的地方,离群独生的蜜蜂很多。蜜蜂本是富于社交性的昆虫,现在因遇境便利上,使他们变为独立的生活了。但此种生活,能力总不及合群的强,所以将来总要受自然选择而淘汰。 合群的生活,何以便是最适于生存?《互助论》上没有细说。现在从生物学方面讲,便因为合群生活合于生活的经济的缘故。各种生物,生活上都有一种经济的相互关系,个体的生活和种族的生活,都是如此。寄生物的变为简单,也就因为生理上的便利。但生物中愈发育的种类,他们的生活愈复杂,生活上不能一一迁就环境,即不能不设法来应付。有如蜜蜂、蚂蚁之类,生活既不如蚱蜢、蟋蟀的春生秋死,遗卵土中,待明年再发,便不能不营过冬的巢穴、贮藏粮食了。他们生活既然复杂,也便不能不协力合作了。所以这宗合群的生活,便“少费能力而得极大的公益”,显然是适于生存的一个条件,——是极经济的事情。 《互助论》所引的事实,虽然全是动物,但我们在植物界里,也能发见这情况。人都知道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在地上分布最广,种类也极多,最高等的菊类,更不必说了。这宗植物的花,都有聚集一处的趋势,菊科的花,合许多小花,变成“头状”。这样生法,在生活上便有极大的便利,因为植物的根叶等是营养用的,生殖部分是消费的。倘使菊类的一个头状中所集合的多数小花各各离生,而且颜色仍须照旧美丽,即不免每朵花外,须有几片极美而且大的花瓣。此外更须很长的花梗,更大的花萼,消费便增多了。现在他将许多花朵集在一处,花极小,极简单,可以减少许多消耗,然而美丽和作用却并不减少,在生活上极其便宜,也极其经济。 照上文看来,可以知道生存竞争与互助,本只是生物现象的一事的两面,或后者是前者的较为绵密的说明;而且因为有互助,却愈足证明生物界有竞争。达尔文自己也曾举出许多互助的事例,中国的杂志、日报都介绍过他。但几个祖述他的进化论者如赫胥黎等,往往侧重竞争,收小范围,去讲个体竞争的事,这是克鲁巴特金所弹射的。 现在生物学的研究更加精密了。达尔文以自然选择说,于说明物种的起源有些不足;互助说也是一样,于说明最适者有些不足了。但也还不失为见到生物现象的一方面。现在知道生物的变化——因有变化,所以有进化——便起于生物自己。因为他自具变化的性质,所以虽在同一境况之下也能自生变种,并非逐渐而来。且这变种,又非都变复杂,或者反失掉他们祖先原有的性质的一部分(Retrogressive Mutation),一方面,又能受环境的影响。美国妥惠(Tower)曾在实验室中改造环境,培养甲虫,后来仔虫便发生变化,与原种不同。而且这变种的后代,能保持他所变化的形状。至于自然的境界中,使生物发生变化的要素(Factor)如何,却正与生物自起变化的内部要素如何这问题相同,至今不能解析明白。 但因为环境不同,生物自身又有变化的性质,所以物类的生活极不一致。只要如何适于生存,他便如何生活。动物界里有秩序井然合群的蜜蜂、蚂蚁,也有散生的蜜蜂,有退化到极简单的条虫、肝蛭。只要有生活的机会,他们都能发育、繁衍他们的子孙。这生活状况愈不一致,便是生活的门路愈广大。若离开生物界,照人意判断,就所谓积极的一方面肿生活说,则必生物愈进化,他们的生活便愈活动,与环境的抵抗也愈多,到独力不济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发生合群协力的必要。例如许多鸟类,平时虽然散处,一到迁徙时节,便要合成大群了。 因此合群这——种习性,也只是起于生活上的必要。倘使生活上并无此种需要,他们即不必都营合群生活。就令本身是合群的物类,到一新境遇,适于散处,也要离群独生。此后如境遇不变,也便能长久存在。 生物的遗传上,各种的物类,既自具固有的性质,则同种的物类,性质自然相近。这便是——遇必要时候,容易合群的动机。例如相同的分子,结起晶来,自然容易聚成一定形状的晶体。但他们虽因为遗传相似,易于合群,而最重要的原因,却还在生活上的必要。在这时候,便是本不同种,也就有互相维持的了。 克鲁巴特金虽假定散生的蜜蜂将来不免死灭,但如最近学说,生物能依环境的要素而起变化,Ng也就仍有生存的希望,必须固执不变,才会灭亡。所以互助固然利于生存,但也只是利于生存的一条件。 互助利于生存,仍不能免去生物的生存竞争。对于团体以内是互助,对于团体以外还是有竞争。所以中国论者之所谓互助说打破了自私自利的进化论这——类话,实在陷于谬误,生物界现象极纷岐,关系也很错杂,合群的生物因为习性相同,成为大群,抵抗力因而增强。虽然是利,但习性相同,食物嗜好也就相同。据达尔文的意思,此中却又埋伏着生存竞争了,候鸟迁徙的时候虽然合成大群,但胸部狭小、翅羽不强的,就容易遇到危险,中途坠死。也就是互助之中,仍行着生存竞争了。所以,互助说并不能打破进化论。而克鲁巴特金的本意,也不在打破进化论。 生存竞争与互助两说,在今日不害其并存,谅将来也便如此。至于各有上述的不足,则因达尔文对于研究生物进化,是一个开始者;克鲁巴特金对于观察生物现象,是偏用了人间社会的眼光。至于中国论者的恐怖与怀疑,是在将生存竞争误解为同类相残,互助又误解为受惠! (原载《新青年》第8卷第2号,1920年10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