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2.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40763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仲弓(zhònɡ)   樊迟(fán) B.皋陶(táo) 有莘女(shēn) C.夏桀(jié) 弘毅(hónɡ) D.取譬(pì) 济众(jì) 解析 “陶”读“y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 A.在家无怨 B.尧舜其犹病诸 C.非礼勿视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解析 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D项古义为“贫穷”。与今义均不同。 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举直错诸枉 解析 “错”通“措”,译为“安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举直错诸枉 ②尧舜其犹病诸 ③何谓也 ④可谓仁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中“诸”用在句中,作兼词“之于”用;②中“诸”用在句末,作兼词“之乎”用;③中“何谓”是“谓何”的倒装,“谓”作“说的是”讲;④中“谓”作“称为”“叫做”讲。 5.下列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己欲立而立人 B.尧舜其犹病诸 C.不仁者远矣 D.死而后已 解析 D项停止。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B项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C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疏远。 6.下列句式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D ) A.克己复礼为仁 B.仲尼岂贤于子乎 C.仰观宇宙之大 D.“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解析 D项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B项状语后置句,“于子贤”。C项定语后置句,“大之宇宙”。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①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②子曰③举直错诸枉④能使枉者直⑤何谓也⑥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使民如承大祭:承当 (2)在邦无怨:怨天尤人 (3)举皋陶:举荐 8.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樊迟)问知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解析 A项“知”通“智”。C项“错”通“措”。D项“乡”通“向”,“知”通“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 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诸:诸多 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被疏远 D.雍虽不敏 敏:聪明,机智 解析 诸:兼词,之于。 10.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 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仁人就位,坏人自然远离。 D.孔子认为统治者取得天下后应该“选于众”,也就是要不拘一格,广泛招揽人才。 解析 “选于众”是子夏的观点,非孔子的观点。这里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1.翻译下列句子。 (1)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3)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译文: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啊!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见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女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之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孔子厄于陈、蔡 厄:受困 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 说:陈述、解说 D.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 解析 说:通“悦”,高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既得之,又乐其治 B.子曰:“然。” 小人则不然 C.子贡以所见告孔子 是以有终身之忧 D.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 君子之修行也 解析 D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其:代词,他;代词,修行。B项然:动词,应答;代词,这样。C项以:介词,把;连词,因此。 15.下面是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颜回在做饭时,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沾着灰尘的米粒拣出来吃了。 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作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作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解析 “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错,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译文:颜回、仲由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把沾着灰尘的米粒取出来吃了。 (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译文:我相信颜回为仁很久了,即使你有这样的说法,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样也许一定有缘故吧。 (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译文:君子的修行啊,在没有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又欣喜满足于实践这大道。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快乐,没有一天的忧虑。 参考译文 孔子受困于陈、蔡边境,跟从的学生都七天没吃的了。子贡用带着的钱,偷偷出围,从当地人那儿买了一石米回来。颜回、仲由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把沾着灰尘的米粒取出来吃了。子贡从天井中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饿得)偷吃了。进去问孔子说:“仁人廉士穷困会改节吗?”孔子说:“改节还称什么仁义呢?”子贡说:“像颜回,他不会改节吗?”孔子说:“当然。”子贡把刚才看见的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为仁很久了,即使你有这样的说法,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样也许一定有缘故吧。你别张扬,我将问问他。”(孔子)叫来颜回说:“昨晚我梦见先人了,也许他们要保佑我吧?你饭做得怎么样了?拿来我先祭祀一下。”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片黑灰尘掉进饭中,想放着不管就不干净;想丢弃它又可惜,我就吃了它,(已经吃过的食物)不能用来祭祀了。”孔子说:“那好,我也要吃饭了。”颜回出去拿饭了,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止是今日!”大家因为这个更佩服颜回。 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虑吗?”孔子说:“没有。君子的修行啊,在没有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又欣喜满足于实践这大道。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快乐,没有一天的忧虑。小人就不这样了,他们在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忧虑得不到;如果已经得到了,又害怕会失去。所以小人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天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