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同志们,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引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其中有四个观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个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个是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四个观点都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有直接关系的。那么如何来理解党的先进性呢? 我的理解首先是理念的先进。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先进的一个理念。相对于官本位、金钱本位来讲,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理念。第二个方面的先进叫做制度先进。理念的先进要通过制度的先进来保证。如果我们的制度不
2、能保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加以实现的话,那么党的先进性的贯彻落实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个先进是能力方面的先进,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能力能反映和达到时代和人民要求的水平。第四个先进叫做作风的先进,我们领导干部手中有权力,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要用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如果个别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这就不是一个先进,是一个落后的现象。以能为民就是作风上的先进的一个表现。这个四个方面的先进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根据先进的理念来建立先进的制度,然后用这个先进的制度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凭这个执政能力来为人民服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先进性的问题涉及到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先进的一个分水岭是以权谋私
3、还是以能为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所以讲党的先进性的问题离不开党的宗旨问题,也离不开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问题。所以我想围绕着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主要讲以下三个大的问题。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在以人民为本中国共产党立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在于以仁为民。这个道理,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比较理解的也比较了解的。为了把这个道理做深一步的理解,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再做一下展开。一个是理论上的,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个是现实来看的。(一)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离不开讲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么,马克思
4、在大学本来是学法律的,后来改法律学哲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克思这个选择似乎是不可理喻。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学经济学法律了。现在以法制国,法律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学科。哲学在今天,有一点被边缘化了。那么马克思放着法律这个好的专业不学,学哲学。那么为什么马克思这个专业选择选哲学呢?因为在当年,马克思面临一个很重要一个现象,就是工人阶级把蛋糕给做大了,但是资本家把蛋糕给切走了。然后资本家拿走了蛋糕反过来又剥削和压迫工人。马克思感觉到这个现象不公平。所以站在革命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现象而且试图改变这个现象。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找一个依靠的力量。马克思感觉到工人阶级是主要的依靠力量,因为工
5、人阶级一无所有,他生产的蛋糕被资本家给切走了,所以他的革命性最坚决。但是马克思又感觉到工人阶级第一是缺乏理论素养,这种革命性很容易形成自发;第二个工人阶级需要组织起来,一个是武装起来,一个是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是理论武装,但是当时马克思所面临的很多理论都不能拿来用来武装工人阶级,很多理论并不是完全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所以马克思试图建立一种为工人阶级说话的一种理论。而要建立这个理论,首先必须弄清楚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要搞清楚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必须有一个方法论,有一种世界观,而这个方法论和世界观必须诉诸于哲学。所以马克思想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而这个新的哲学主要研究现实的人。而这个现实的人主要有两大
6、阶级:一个是工人阶级,一个是资本家阶级。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就列出来研究工人阶级和资本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马克思逐渐发现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然后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唯物史观的创立,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不可能有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之所以改哲学这个专业,就是试图建立一个武装工人阶级的一个理论。所以在1843年马克思讲了“哲学是工人阶级的头脑,而工人阶级是哲学的心脏。这两个应该实行联姻,应该实行结合。”这是理论武装。第二个任务还要把工人阶级给组织起来。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就成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也积极参加这些第
7、一国际、第二国际的一些活动。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一种为工人阶级说话的一种理论。在共产党宣言的扉页上,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讲的一个组织,把工人阶级给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另外一个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一些基本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实际上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是代表工人阶级的一个理论。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它的利益是代表工人阶级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从理论来讲,马克思创立的理论,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都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是为工人阶级说话的。所以从理论来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从理论上来看的。(二)
8、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依靠人民发展而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革命时期,一个是搞建设,一个是搞改革。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可以大致从它完成的任务来讲是这三个时期。我们先来看一看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它怎么来依靠人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这个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理论, 这个新的理论需要一个阶级来接受,也需要用这个理论来武装一个阶级,当时那个阶级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当时中国工人阶级也是以先进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阶级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一个产物。而在当
9、时,是以先进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么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要建立新的江山。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要论武器,我们是小米加步枪,而我们的敌人是飞机加大炮。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我们的敌人。这个胜利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所以从革命时期来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个道理比较简单。我们再进入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把人民群众个人的正当利益摆在议事的日程。这个观点我想通过对比来加以说明。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
10、的党和作为一个执政党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个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它主要任务是代表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一句话叫做用权于民。所以第一个区别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执政党要用权于民。第二个区别,中国共产党它在作为执政党的时候,它的思维方式是双赢共生,协调发展。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的思维方式叫做两极对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毛泽东就讲:“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搞政治就是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
11、,它的思维方式是两极对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是对着干。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它的思维方式必须转换,那就是强调双赢共生,协调发展。你有蛋糕吃,也让我有蛋糕吃;你活下去也要让我活下去。我们共同的协调发展共生。而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建设时期,必须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第二个区别。第三个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主要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这是它一个主要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他不仅还要坚持这个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基础,同时,它还要进一步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所以在执政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社会发展当中一
12、些合理要求,凝聚社会发展当中一些积极的力量,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这恐怕也是一个区别,第三个区别。第四个区别,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作为一个革命的党,它比较看重国家的利益,相对也比较强调集中。因为在革命战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掌权。为了把革命取得成功,它就必须集中社会的一些资源,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给动员起来。首先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大河没水小河干。所以强调国家利益强调集中。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的党,是它其中一个因由之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当然还要坚持国家利益,还要强调集中。但是这
13、里有一个关系它必须处理好,一个是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一个是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而不是要牺牲一个来实现另外一个。当然在关键的时期,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但一般情况下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还要解决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在执政的时期,民主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从传统社会来讲,我们中国缺乏民主的传统,也缺乏民主的经验,今天我们搞民主化的进程,法制化的进程,应该说,我们国民的素质与这个进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搞民主,这个必须要摆在议事的日程。小平
14、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搞不好,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搞的不是很好。所以作为一个执政党要把民主摆在议事的日程。我以上讲了四个方面的区别,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党,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把民主的问题,把用权于民的问题,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问题摆在议事的日程。这也是个人民的问题。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搞不好的。我们再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看一看。我讲了革命时期,也讲了建设时期,从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搞改革开放。我想用以下四个概念来描述一下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大致的进程。第一个概念叫做动员和参与。第二个概念叫做尊重人民诉求。第三
15、个概念叫做整合和凝聚。第四个概念叫做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概念,动员和参与。同志们回忆一下,在1978年,八十年代那个初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是干什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给动员起来,然后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参与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想把农民的力量给动员起来;我们发展乡镇企业,想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力量给动员起来;后来1984年,我们把改革引向城市,也想把工人的力量给动员起来。当然这个任务完成的并不是很好。但是那个时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动员和参与。结果怎么样呢?很多很多的社会力量被动员起来了。也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了,而且越
16、来越发挥作用,作用是越来越大。有为比有位。当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有所作为的时候,他们就有很多很多的要求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来了。有些人要求,在社会当中应该有他们的地位。有些要求是要获得很多的社会资源。有些要求是利益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权利诉求,各种各样的要求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第二个时期,要尊重人民诉求。整体来讲,在1978年以前,我们很多人,他的想法叫做“我想”。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很多理想目标想实现,很多理想愿望想实现,所以“我想”这两个字,大致可以概括那个时期很多人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所以那个时候搞什么“人有多大胆,地
17、有多大产。”你看,是“我想”吧,我想超美国,我想超英美,我想大炼钢铁,很多很多的愿望想法都出来了。当然后来在某个时期,这种“我想”变成狂热,变成狂想。1978年以后国门一打开,忽然发现我们中国人还比较穷。很多地方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我们都是很多都是匮乏的。经济是短缺经济,所以,当我们的力量发挥出来以后,各种要求都提出来了。我用两个字来概括叫“我要”。我要车子,我要票子,我要房子,我要位子,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我要”来表达的,都是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要求。这社会上的人,都想参与分蛋糕,从社会里面都想得到一些什么东西。当各种要求都提出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怎么办呢?无非有两种态度,一种态
18、度,不加理睬,不屑一顾。而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会削弱党的群众基础和党的凝聚力。第二个态度是积极整合他们当中合理的要求,积极凝聚他们当中有效的力量。而这样做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所以整合和凝聚这个问题就特别的突出出来了。这个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如何来回答,如何来分析,我的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好,都是来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的。你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味着什么?哪个地方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都要体现,我都要去反映。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个地方有先进文化,我都要去反
19、映,我都要去体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些阶层的利益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这三个代表,它的主要的实质目的是要把各种合理要求整合好,把各种先进的力量把它凝聚好,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加党的凝聚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来解决和分析这个问题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为弱势群体说话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九亿农民在农村,这个九亿农民应该说对我们国家蛋糕做大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我们的农民切的蛋糕相对比较少。我们的农民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和代价,但是没有完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应该说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之后,三农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业税要免交,种地要有补贴。2004年春节
20、我回家过年,我就发现,现在有不少的农民就感到相对比较高兴。原来不想种地了,现在想种地了。因为不交农业税了,而且还有补贴,得到了一些部分的利益。你看,以人为本是为我们弱势群体说话的吧。但同时以人为本也要为社会精英阶层的进一步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也是为社会精英阶层说话的,不仅仅是为弱势群体说话的。如果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是为弱势群体说话的,弄不好就是杀富济贫。所以,以人为本现在社会精英阶层也接受,弱势群体也接受。你看,把各种力量都整合起来,凝聚起来了。还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中央的说法叫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怎样叫做各得其所?各得其岗,各
21、得其位,各守其责,各享其成。这叫做各得其所,得其应得,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只有当我们整个社会阶层和广大人民都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时候,大家才能和谐相处。你看这里是不是又把各种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所以,中央提出很多很多新的思想都是为了解决整合和凝聚的问题。整合和凝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呢?最终的目的我的理解叫做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济。过去,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把各种力量给动员起来。现在多种力量都起来了,如果整合不好,就会变成一种互相分立、互相对峙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对我们现代化建设是相当不利的。我们要把各种力量变成合力,叫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
22、新力量。而如何能形成合力?前提就是要做好整合和凝聚的工作。所以现在中央提出很多很多的思想,都是在第三个环节上来提出问题的,整合的问题,凝聚的问题。从这四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哪一个问题都离不开人民。第一个,动员和参与,就是把人民群众当中的力量动员起来,参与到现代化建设当中。第二个概念叫做尊重人民诉求。利益诉求,权力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也是个尊重人民的问题。第三个叫做整合和凝聚,就是把人民群众当中各种合理的要求和积极力量整合好,凝聚好。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共生共济,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发展。所以从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过程,是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支
23、持、认同和参与的过程。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改革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怎么来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执政为民。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三)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主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1949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当时执政主要是依靠四大执政基础。第一个基础,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共产党打江山目的就是为了坐江山。武装革命斗争胜利了,当然应该把打江山拿过来,作为坐江山的一个基础。这是第一个基础,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第二个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承诺,说将来我执政了,我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个制度,具有三大优越性。哪三大优越性呢?
24、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幸福生活。老百姓一听不错,所以愿意跟着共产党干。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二个基础。第三个基础,是领袖的权威和人格魅力。我们不是唱过两首歌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一个毛泽东”。这两首歌充分唱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第三个基础。第四个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我们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我们的指导思想。自然把它拿过来作为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的基础。所以,当时共产党主要靠这四大执政基础来执政。但是1957年之后,这四大执政基础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挑战。第一个基础,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
25、毛泽东也好,邓小平也好,都是打江山出身的。打江山,坐江山,理直气壮,老百姓拥护。但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今后的领导集体都不是打江山出身的。不打江山,要坐稳今后的江山,就不能吃老本,必须要立新功。你只有立新功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十六届四中全会不是讲了一个观点吗?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什么意思?中国共产党,在后天当中没有新的作为,就可能会丧失执政地位。所以第一个基础受到挑战了吧?不能再把打江山搬过来作为今后坐江山的一个根据了。第二个基础也受到了挑战。不是三大承诺么?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幸福生活。第一个承诺实现了。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第二个承诺,第三个承诺并
26、没有完全实现。从1957年到1977年,这二十年,尤其是1970年,我们的卫星上天了,但不少地方人头落地了,饿死了不少人。当时很多人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当中,并没有感觉到他当家做主,他真正过上幸福生活了,甚至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当时我们党内有些人发出疑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第二个基础受到了挑战。第三个基础,领袖的权威和人格魅力。1957年到1977年这二十年,我们搞了一拨一拨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搞了些政治运动。这说明当时我们党内,有贪污、腐化、腐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家长的作风等等不良的现象。包括在今天,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党的形象和人格的魅力
27、也受到了影响。第三个基础也受到挑战了吧?最后一个基础,信仰危机出现了。对社会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出现了。你看,这四大执政基础,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如何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何来获得新的执政资源,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考虑的重大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来获得新的执政资源?如何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必须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问题,必须要执政为民。而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认同和拥护。现在我们的群众,关心的是四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第二个是社会公正,第三个是民主法制,第四个是
28、解决腐败。人民群众最关心这些问题,你中国共产党要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要把这四大问题要解决得很好。这里有一个规律出来啦,什么规律?执政能力有所作为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才能在人民群众关心的四大问题方面有所作为,而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作为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进而才能巩固你的执政地位。所以从我们的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的巩固,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在于以人民为本。二、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某种执政不为民的落后现象及其原因。(一)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某种执政不为民的落后现象应该总体来讲,执政
29、为民是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对自己的一种积极的要求,而且在实践上也努力这么做。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确确实实存在着执政不为民的现象,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落后的现象。这也是我们中央提出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我想根据锦涛的几个说法来谈一谈我们生活当中存在执政不为民的一些现象。锦涛同志,讲过这么几个命题: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我想这几个命题都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存在哪些执政不为民的现象,以及落后的现象呢?归纳起来总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理念的倒置。我想用一个命题来表达,叫做权不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在于以人
30、民为本。而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从人民利益出发。这就意味着我们社会运做的机制,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先听听群众的呼声,然后进行提升和归纳,再变成上级的意图和决策,然后来加以贯彻落实。你看,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自下而上的。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就发现,有些社会运作的机制反而是自上而下的。要做到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政府应该是公共性、服务性政府。这个政府叫做人民政府。我们地方的牌子都挂的是人民政府。你看,从这个牌子来讲,确实是公共性,是服务性的。应该是公共性服务性政府。而这个政府主要有三大职能。第一个职能,是提供机会和舞台,让人民群众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个职能,提供政策
31、和规则,政府得制定规则和政策的。第三个得提供管理和服务。这叫做政府搭台,民众唱戏。按照以民为本的说法,它应该这么来建构我们的政府。但是在某些地方,政府是一种管制型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你看,这个政府的人民性没有实现出来。按照以民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对人民负责,对中央负责,对工作负责要结合起来。你看中央讲那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我们选拔干部,政治要可靠,要有本事,作风要过硬。这三句话涉及到三层关系。政治要可靠,涉及到领导干部和中央的关系。我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这是一层关系,叫做政治可靠。第二个要有本事,涉及到领导干部和本职工作的关系。你有没有能力来胜任你这个工作?
32、这叫做有本事。作风过硬,讲的是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以权谋私呢?还是以能为民呢?涉及到这个问题。从我们这里可以看出来,这是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本职工作负责,还要对下负责。这是以民为本的一个要求。但是在某些地方我们发现对上负责容易,对下负责就不大容易了。所以,权不为民所用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这是第一个表现。第二,用权目的的错位。我想用一个命题来表达,利不为民所谋。这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我们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我们所在的部门是公共部门,我们所掌握的资源是公共资源,我们所谋的利益叫做公众利益。都离不开公众性,离不开公共性。 所以权力首先是
33、公共权力,而不是个人的特殊权利。但是在一些干部党员身上,认为手中掌握权力,使自己的权力变成特权,把公共权力变成特权。既然把权力看作是自己的权力了,以权谋私的逻辑就出来了。有些人就这么认为,这个权是我凭我个人的努力,我在这个位置上的。还有一些说,我这个权是我通过别的手段拿钱买来的,所以我用钱买这个权,然后我有权之后我再去挣大钱。你看,把公共权力变成特权,然后以权谋私。这叫做什么?用权的目的错位,利不为民所谋。所以我们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就应该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始终是公共权力,应该谋公共利益。用权力来执政为民,谋公共利益,而不能以权谋私。这是执政不为民的现象的第二个表现。第三个表现,用人方针的
34、不到位。我用一个命题来表达,叫做任人唯亲。应该说用人的方针中央制定得很好了。叫做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加政绩。应该说这是很好的用人的方针。但在某些地方,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发现出现了任人唯亲的现象。中央讲任人唯贤,但在某些地方它就是任人唯亲。关于任人唯亲,中国的传统社会,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们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讲家族社会,讲人情关系。当然人情关系是狭隘的。什么叫狭隘的人情关系?本来我们做事情既要合情又要合理。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在社会公共领域,在工作岗位上应该讲规则、讲程序、讲规范,讲公共原则。把狭隘的人情关系让它赶出去。在私人交往当中,在家庭生活当中,那应该讲人情关系。这么分离是比较合理的。但
35、在中国传统社会,讲理性这个东西,往往缺乏市场。人情关系,讲人情,讲门第,讲关系。我到新加坡,我在苏联,很多朋友开玩笑,中国人爱喝三面汤,脸面、场面、情面。为了人情关系而破坏我们的制度、原则、规范。按说我们人大,全国人大制了不少法,但为什么有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呢?一定的程度上是特权、人际关系、金钱做的怪。所以讲人情关系,应该把它限制在私人交往当中,家庭生活当中。在社会公共领域当中应该讲规则,应该讲程序,应该讲规范。但是,我们往往把人情关系,引渡深入到社会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我们用人应该是任人唯贤,但由于人际关系渗透,就变成了任人唯亲。现在好就好在,今天我们的形势,已经向一个规范的方向发展。
36、这个社会越来越讲理性了,越来越讲程序了,越来越讲规范了。你比如说公务员翻检笔考,你比如说选拔干部强调平等竞争。这就越来越讲理性了。这是我讲的第三个表现。就是用人方面不到位,任人唯亲。最后一个表现,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着作风粗暴的现象。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情不为民所系。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带着人民的感情来做工作的话,我想他的作风,自然是和风细雨的,是带着感情来做群众工作的。如果心中没有对人民的感情,很容易在作风上粗暴。所以这种作风粗暴的现象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存在的。这就是我讲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某种执政不为民现象和落后现象的四大表现。(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执政不为民现象的原因这是现象层次的问题。我们要
37、通过现象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哪些原因产生这种执政不为民的现象呢?产生执政不为民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很多的。其中一个原因主要在于,官本位的价值观念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那么官本位价值观念怎么起着作用,产生执政不为民的现象呢?因为官本位容易形成人治。人治这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怎样理解?四句话:权大于法,在法治社会,一切权利应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人治社会是权大于法的。现在有些官员,携带公款几千万,然后跑到国外去了,我想这个权力就太大了。一带几千万,三千万四千万,跑到国外去了,这说明是权大于法。第二个命题叫做情大于理。人情关系大于规范,大于规则。讲人情关系是必要的,但不能把人情关系渗透到我们社会公共领域
38、来干预、来影响我们的原则、规范和制度。这一点我们是应该强调的。第三个命题,关系大于能力。在法制社会,是能力和业绩原则唱主角,在人治社会,可能是关系、人情唱主角。我打一个比方,假如这里有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是向我们所有的人平等开放的。大家都有机会,都有权利,都有资格到这个舞台上来跳舞。张三的舞姿很优美,越跳越自信,观众也希望他跳下去。而李四的舞姿不优美,越跳越不好意思了,观众希望他下来。这个舞台最终属于那些舞姿优美的人。在平等的权利、机会和舞台的面前,能力和业绩决定一切。但是在人治社会,讲人情关系就不这样了。这里还有一个舞台,谁有权利、资格到这个舞台上跳舞呢?是我韩庆祥来点将的。我说张三你来跳舞
39、吧,张三是我的同学,哎呀,我这个同学舞姿并不优美,但是我让他来跳舞了,他有机会了,而且这个舞台是终身制,他跳下去了。而张三,我这个同学以外的所有的人,其中不乏有舞能高技的人,而这个人没有机会、没有资格,没有权利到舞台上来跳舞。你看把他给排斥掉了。讲人情关系、讲人治,很容易排斥那些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最后一个命题,依靠大于自立。我讲两只老虎。一只老虎,是笼子里边的。这个老虎,它非常安逸,但它缺乏自由。为什么安逸呢?一日三餐有饲养员给它送吃的。眼睛一睁开,眼前就是食物,不用它瞎操心。笼子里边的老虎的生活方式看重的是等、靠和给。另外一只老虎,笼子外边的这只老虎,它很自由,但它不安逸。因为没有饲养员一
40、日三餐给它送吃的。靠自己奔跑能力,竞争能力和捕食的能力来获得食物吃。所以笼子外面的老虎的生活方式是靠能力来获得食物吃。我讲这两个老虎是打一个比方。在人治社会,它比较强调等和靠。人治社会,我们的人都是单位的人。单位的人意味着什么?从摇篮到坟墓这一生,基本上是由这个单位给你规定好了的,安排好了的,计划好了的。上什么样的学,毕业到哪里去,拿多少工资,住什么样的房子,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基本上单位你给规定好,安排好了的,不用你瞎操心。尽管生活质量还不是很高,你等和靠给你就是了。所以,他要求你是听话、服从,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了的也要执行。你的独立人格,基本需求,合法权利,自主创新能力到不大受关注。今天我
41、们的改革,逐渐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越来越法治了,越来越强调社会人了。社会人什么含义呢?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有不少资源需要从社会中获得。不能完全仅仅等靠单位了。比如说我们的孩子上大学,国家拿一部分,学校补一部分,大部分是家长拿的。我们孩子毕业了,不像过去国家给你分配了,现在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我们的孩子他的同班同学,像过去工资基本上都差不多。一个班的同学工资基本上差不多。但在今天,同一个班的同学,有的一个月有五六千,有的一两千,有的还找不到工作。所以资源的获得越来越社会化了。第二个含义,是由什么来获得资源呢?努力奋斗,能力发挥,业绩贡献,凭这个来获得社会的资源。一句话,凭本事吃饭,凭能技立足。
42、这就是社会人的含义。所以法治社会,是要越来越强调社会人,但是人治社会,是单位人等靠。这就是官本位形成的人制,它的四大特征。权大于法,情大于理,关系大于能力,依靠大于自立。我想这样的官本位,难道不影响中国的发展吗?而在官本位这个条件下,会影响执政为民的实现。因为在官本位条件下,它非常看重等级。因为都是论身份的,科长、处长、局长、部长,等级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强调官本位,它往往有时候排斥民主,强调官本位,那个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很容易出来了。而且官本位的社会运作机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上级部门控制很多资源,掌握很多权利,还要发号施令,然后下边一步来执行。是自上而下的一个社会运做体制。在这么一个情况下,
43、它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执政为民的实现,在官本位条件下,你,你要政府变成服务性政府是很难很难的。在官本位条件下,政府就是管制型政府。我政府有权力,我是管你的,而你是听我的。是管和听的关系。既然是管和听的关系,我要为你服务,是不是会有障碍呢?所以,要把以民为本这个理念要落到实处,说到底要从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文化,来限制官本位的一个价值观念,要消除官本位的价值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用以人为本来扬弃官本位。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确立起来,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执政为民。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某种执政不为民的现象以及落后现象及其原因。三、如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保持
44、党的优良传统。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要坚持执政为民。第二个问题主要来分析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执政不为民现象的原因。第三个问题就是来回答一下,如何来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根据我的思考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和同志们一块来讨论。(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必须执政为民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教育,当然首先要解决思想作风的问题。当然后面还要建章立制。邓小平80年8月18号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这篇文章当中讲了一个核心的观点。这个观点我觉得今天提出来很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思想作风这个方面的建设很重要,但制度建设
45、更重要。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需要制度建设来保证。如果思想作风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制度创新没有跟上去的话,那时候成果的保持是会受到影响的。制度创新是一个体系,但是最核心制度,我的理解是三大制度。一个是干部人事制度,一个是分配制度,一个是教育制度。为什么这三大制度成为核心的制度呢?因为我们首先得把优秀人才给选出来,选出来以后,然后把他分配在合适的岗位上让他做工作,让他做事情。这都是干部人事制度要解决的问题。这个人选出来了,安排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做工作了,做事了。人家做的不错,社会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叫做分配制度。所以分配制度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
46、创新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制度需要我们考虑,就是教育制度。因为在选人的时候,在用人的时候,在分配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思想还是想不通的,所以需要做思想政治的工作,作培训的工作,做教育的工作。现在我们不是要建立个学习型政党吗?建立学习型社会吗?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是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所以教育制度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是什么样的。不同的教育模式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机关、教育部门,我们的学校是生产人才这个产品的。所以我觉得三大制度是核心的制度。但是这里我主要讲一讲干部人事制度。在三大制度里边,干部人事制度是更为根本的。我想,高考的分数是学生考生的指挥棒,那么干部人事制度如何,
47、对领导干部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官本位的色彩。但这种官本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有时候不利于选拔那些优秀的人才。为了做到执政为民,必须用制度来保证,而这个制度首先是干部人事制度。怎样的干部人事制度才能保证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执政为民的呢?这样的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我想必须要考虑它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选谁呢?要五湖四海的选人,要开放式的选人,要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但是在过去某些地方只选自己身边的人,只选我的人。我想这种选人的视野应该拓宽,给每个人来竞争这个岗位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二个特点,谁来选呢?当然我们讲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是在过去,某些
48、地方叫做集中有余而民主不足。有时候少数人说了算。少数人说了算,有时候就不容易把优秀人才给选拔出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是让群众参与选举。要注重群众的公论。金碑、银碑、群众的口碑。群众的眼睛应该说还是亮的。群众心里有一杆秤,它能很客观地评价一个干部怎么怎么样。你比如说任长霞,你比如说牛玉儒。这样的干部,人民群众非常欢迎、拥护和认同。所以我想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举,这有利于选拔出执政为民的那些干部。你执政为民,他认可你了,他就会选你的。你以权谋私执政不为民,群众对你就不大认可了,他就不会选举你的。当然这里,群众参与要落实到选票上来。对目前的选票,我们要辨证地看。有些地方有贿选,拉选票,有些地方,
49、你不是我的人,你再有能力和业绩,我就不选你,你把我怎么着。所以目前,这个选票我们要辨证地看,应该说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要把选票作为一个参考。随着群众觉悟的提高,人民素质的提高,选举制不断的健全,我想会逐渐地扩大这种选举制的力度。当然应该把委任制和选举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个特征,凭什么来选呢?在过去,某些地方,人情关系,主观好恶,情感远近,金钱多少。凭这个条件,凭这些标准,凭这些东西来选人的话,他就很难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必须要凭能力和业绩来选人。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那些真正对人民群众有业绩的人,把这些人给选拔出来。当然对能力的评价,对业绩的评价,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评价就像过去我们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种主观评价往往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