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材解析: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39729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解析: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材解析: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 孙洪波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春秋争霸   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重要特征。   (2)战国末期秦的兼并战争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大,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削弱了东方各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从而为最终的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难点   (1)春秋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   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是(分封制的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强大。争霸战争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   战国兼并战争,往往是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极其残酷。长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秦国最终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隐含着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为学习秦的最终统一打下基础。   三、学法指导   1.故事教学法   通过介绍“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通过“卧薪尝胆”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通过“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来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性和有关情况。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叙等方式来进行。   2.情景模拟法   在学习春秋争霸的齐桓公称霸时,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让学生想象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情景,从参加的人员、举行的仪式、礼节、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想象。   可采用口头和书面描述的方法进行,也可以让几个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情景。   3.运用表格法,让学生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进行对比。     内  容 方  式 历史影响 春秋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富国强兵,政治军事强势、会盟 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大规模战争兼并 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4.填图教学法   在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时,应结合《西周分封制》、《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来学习,让学生明确春秋五霸(国)的地理位置特别是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通过读图,让学生知道齐国在东,秦国在西,燕国在北,楚在南以及由晋国一分为三的韩赵魏所在位置。为检测学生的对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对《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进行处理,齐、秦、燕等字样去掉,让学生自己进行填写或指认。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较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齐桓公,晋文公、长平之战等。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临沂市)“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是春秋五霸中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五霸中齐桓公的情况。了解齐桓公的情况,主要依据“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和“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就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   答案:B   2.(2008年,济宁市)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晋文公称霸产生重要影响的重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都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只有城濮之战才是春秋时期的,经过那次战役,晋国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跟这次战役有关的一个成语是“退避三舍”。   答案:A   六、同步检测   1.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春秋时期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王嬴政   2.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3.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4.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5.识读下图:     (1)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分析,它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形势?   (2)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是什么?说出跟这次战役有关的一个成语。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1)战国。(2)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