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 学科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设计教师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适用年级
七年级数学
授课课时
70-80课时
课程目标
1、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
3、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
4、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
5、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6、 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7、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课程内容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丰富的图形世界 7课时左右
有理数及其运算 19课时左右
整式及其加减 10课时左右
基本平面图形 6课时左右
一元一次方程 10课时左右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8课时左右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空间和图形方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数与代数方面:强调对有理数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有理数的运算律,重视运算的准确性,灵活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3、方程方面:强调领会方程的意义和作用,用“方程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避免小学所学的计算法的影响,对于方程的理解不能只限于方程的求解程序,还应该注重未知量与已知量通过等量关系达到列出方程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并能达到熟练的掌握方程的思想。
4、数据的统计方面: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5、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6、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板演书写进行自评和小组内班内的互评,老师适时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作业批改情况对学生当节当周情况进行适时分析评价。
3、学生整理错题本和典型例题本,不断进行复习巩固。
4、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5、利用家长会,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共同制定学生的发展规划。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小测和测验,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的运用情况。以测验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参考,同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作出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主要检测以下方面:能否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能否运用代数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中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3、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进行单元竞赛,兴趣小组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综合素质评定及平时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起来;作业按A,B,C等做等级评定,并针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适当的评语和积分;考试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