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及评点
教学实录
教什么
怎样教
学得 怎样
板块一:导入,学字词
1.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学生读题。见过鞋匠吗?和擦鞋的是一样的吗?
2.看这个“匠”字,专门做鞋子的叫——鞋匠;专门种花的叫——,专门造房子的,专门教书的……
3.学一篇课文,就要像用“匠”组词一样,要学积累。
4.预习过课文了吗?来听写词语。请出两名学生,上黑板,每人写三个,不会写,可以抄语文书。
第一组词语:优越、尴尬、傲慢
第二组词语:羞辱、静默、赞叹
5.讲评反馈,重点关注“尴尬”一词。
6.读词,关注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出身优越,相反的,可以说出身贫寒、出身卑贱、出身低贱……
师强调:学到一个词时,要想到它的反义词。
尴尬——反义词?自然、自在,
师:给你一个词:潇洒
傲慢——反义词?谦虚、谦逊,
师:比谦虚还要谦虚,谦虚到了极点,那是——谦卑
羞辱——反义词?赞叹、赞美、赞赏、赞扬,
师:还不够本质,那是尊重、尊敬
静默——反义词?吵闹、喧闹
赞叹——反义词?贬低、嘲笑、侮辱
师小结:学词语,要善于积累,会读,会写,会理解,从反面意思来理解。
7.词语归类:所有这些词语都用在谁的身上?生:参议员(板书)
8.师再次强调:课文中的词语要善于积累,学会归类。
1.教学生字词,重点指导“尴尬”这个易错词。2.教学生关注生词的反义词,以此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都是用在参议员身上的。
1.一字开花,低年级常用,这种把意思理解与积累运用结合起来的组词,能帮助学生以一串十,归类记忆,思维和语言都能得到训练。
2.学习生词时,重点强调“尴尬”的字形,事实证明,这个词有难度,课堂上无一生写对。所以老师让学生当堂订正两遍。
3.运用学词想到反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明确学词要善于积累。
4.引导发现这些词语用在参议员身上,从而明确学词要善于归类。
此段教学很扎实,也很灵活,它调动起了学生的已有积累,信息量大,思维强度大;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理解得深入、全面;还进行了词语的归类,提示了联系;实现了和下面教学的无痕对接。
板块二:读文,学概括
1.课文读过了吗?会读了吗?读熟了吗?有问题吗?课文写了什么?
2.生交流,师帮助,概括出了两件事:化解羞辱、化解分裂
3.小结:课文读懂了,还要学会概括,要准确、简要。
指导学生概况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两件事。
连环炮式的一个个小问题,学生回答几乎不假思索,所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基于学语文的惯性思维,但是,教师所要强调的,是这最后的猛然一问,是一声反问或追问。学法指导渗透其中,尤其是在学生概括不简要、不准确的情况下,体现教师“帮助”与“引导”的过程。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顺利概况出了本文的两件事。
板块三:感悟“伟大”
1.自读第一件事,思考:林肯最伟大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生1:伟大的是宽广的胸襟
师:怎么感受到的?
生:我非常感谢你……
生2:伟大的是他的谦逊、朴实
师:比谦虚、谦逊更谦虚的是——谦卑。从哪儿感受到?
生:愿意为每个参议员修鞋,体现人人平等。
师:是啊,你能为我修鞋吗?你都不愿意,可林肯却愿意,体现了他的这种谦卑、人人平等的思想。
生3:诚恳
师:他的每一句话都是诚恳的,没有虚情假意,真诚是很伟大的
生4:爱国
师提示纠正:这是第2件事中的
生5:聪明
师引导点拨:比聪明更聪明 生:聪慧
师(笑):一般夸奖小孩用聪明,夸奖成人用智慧。你很聪明,很聪慧!
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时提到了,林肯的伟大表现在这样几点:一是大度,没有因羞辱而与参议员针锋相对;二是真诚,他的每一句话、所要做的事都是真诚的;三是谦卑,他是总统,可愿意做鞋匠帮参议员修鞋;四是智慧,着重表现在他的语言,让参议员从开始的羞辱到静默,最后变成赞叹。林肯伟大吗?伟大在什么地方?
生:伟大,伟大在语言的魅力
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件事,从内容上感悟林肯的伟大之处。
围绕“林肯最伟大的是什么?”展开,让学生自读自悟,要求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点拨,从内容层面上感受林肯的伟大,表现在大度、真诚、谦卑、智慧。
这部分学习不难,学生一读就懂,从内容层面上很顺利地感受到了林肯的伟大。
板块四:聚焦语言,学说话
1.师:林肯特别会说话,说得化羞辱为赞叹,这就是他语言的魅力。你们想学说话吗?会说话吗?会像林肯一样说话吗?板:学说话
2.出示“羞辱”这段话,指读,什么意思?
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地位低下的鞋匠,所以他希望借此机会羞辱林肯
师:他羞辱谁?
生:羞辱他父亲
师:因为他是鞋匠,再羞辱他,因为你是鞋匠的儿子;因为他出身低下,什么逻辑?
生:因为他们大多是名门望族
师:这是羞辱的意图,羞辱他什么?
生:身份
师:身份?他现在是总统。想想看,羞辱他什么?
生:出身卑微
师:他们是名门望族,林肯却是鞋匠的儿子;他们出身优越,林肯出身卑微;他们高人一等,林肯低人一等 相机板书:出身卑微、低人一等
师:所以说这段话时,参议员是怎样的语气?
生:傲慢
师:谁来说
生:个别说
师:相机指导注意“你”后的停顿、强调“鞋匠”二字
师:他父亲是不是鞋匠?他是不是鞋匠的儿子?参议员没有说错。可他们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他们其实说的是什么?
生:出身卑微、低人一等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他出身卑微、低人一等?
生:如果直接说,有失身份。这样说,更能羞辱
师点拨:这样说话是话中——有话,话中——带刺,话里——藏刀,恶意吗?好意吗?
师: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会怎样?
生:以牙还牙;生闷气 ;以暴治暴……
师:这些都正常,一般人都会这样说,这样做
3.学习林肯说的三段话
(1)分别指名读三段话
第一段,学生读不流利,指导读好长句“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一样做得那么好”,师相机范读,注意“我知道”后的停顿、强调“那么”。
第二段,学生读得较流利;
第三段,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师评价:你已经有点像林肯那样,具有演讲的口才了。
(2)体会第一段话语言的魅力
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生:我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一样……
师:父亲是一般的鞋匠吗? 生:不是
师:是卑微的鞋匠吗? 生:不是
师:后面还有一句,生读
师:父亲教会了我做鞋子的艺术,是伟大的鞋匠
生:还有一句……
师: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吗?你们认为是卑微的鞋匠,我认为是伟大的鞋匠,伟大的鞋匠还有一个伟大的儿子。多有力量的语言啊!
师:还有哪里?语言有力量,有战斗力?
(3)体会第二段话语言的魅力
生:如果你鞋子不合脚……
师:给对手修鞋子,给所有的对手修鞋子,给反对他的对手修鞋子,为什么?
生:想要化解矛盾
师: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
生:想让他们知道人人平等
师:参议员认为人人不平等,我林肯认为可以做总统,可以做鞋匠,人人平等
师:还有哪里?
(3)体会第三段话语言的魅力——抓关键词“感激”
生:不想让他们不支持,引起国家分裂
师:出示第一段,哪里有力量?
生:感激
师:明明是羞辱,为什么还要感激?必须用这个词,谁看出来了,就是学会了第一个说话的艺术。
生:按例说,他应该反驳,但他却感激,让参议员呆住了,出乎意料
师:想想是什么让参议员感到意外
生:比如有人当皇帝,他如果有不光彩的一页,会把这一页抹掉。他却认为父亲很伟大
师:我来告诉你们吧,来揭示一个秘密。
师:你们看,参议员的羞辱,带有贬义吧?生:贬义。
师:恶意吧?生:恶意。
师:而林肯的感激却带着善意。因为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感激?
生:恩人、朋友……
师:一般是恩人吧,朋友吧,帮助过的人吧,林肯越善意,越能反衬出对手的敌意,所以,这里是用善意对恶意,说出来的话是善言。这样写,就写出了人和人的不一样。
师:你们看,后面还有一句:他已经过世了。羞辱一个已经过世的人,像话吗?生:不像话。
师:好意思吗?生:不好意思
师:过分吗?生:过分
师:于是参议员认为,该不该羞辱?生:不该
师:而且过世了,而且他儿子还感激,所以令参议员惭愧,所以他们才静默。读好这一段。
师:还有吗?你们都是参议员,林肯这样说,父亲帮你们做过鞋子,和你们家人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样拉近了关系。你们好意思吗?生:不好意思
师:把挑头的参议员说得不好意思,这是故意对傲慢的参议员说的。
师:提醒一下,这段话中还有两个“如果”,想想看
生:不是对一个参议员说的,而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
师:不是这样
师:看不出来吧,提醒一下。参议员修鞋,会不会找林肯?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照例应该去做鞋匠——你们认为做鞋匠,是丢人现眼的,现在我就给你们修鞋子吧,这就叫——顺水推舟。这里用了两个词,哪两个?
生:帮、帮忙
师:我这个鞋匠对你有帮助吗?有意义吗?所以参议员不好意思,而林肯认为正常,因为人人平等,他不认为当了总统就高人一等。
师:再思考,是什么让参议员震惊了?林肯“以( )服人”?
生:以诚服人;以理服人;以善服人……
师:林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诚服人,以善服人,以心服人。什么心?伟大的心灵,谦卑、善意……这伟大的心灵、胸怀转化为他的语言,就是——他愿意做一个鞋匠,做一个伟大的鞋匠的儿子,为你们修鞋,我愿意帮你,那言下之意,你们也应该帮助我,支持我,因此,所有的参议员从羞辱变成赞叹。
师:小结板书:化羞辱为赞叹,化矛盾为赞叹,化尴尬为潇洒
师补充林肯“化解刁难”的两段资料:第一段:有人讽刺林肯做人“两面派”,林肯这样回应:“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还会带这副难看的面孔吗?”这里语言的魅力在哪?
生交流后师小结:故意曲解“两张脸”,这样说话,能以柔克刚,很有力量。也是一种自嘲。
师:介绍第二段资料:一个外国人看到林肯在擦皮鞋,嘲笑说:“你竟擦自己的皮鞋?”言下之意林肯不干正事。林肯说:“难道你擦别人的皮鞋?”把这个外国人说得哑口无言。
生交流后师小结:这是智慧的语言,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总统。
(4)体会第三段话语言的魅力——抓关键词“忠告”
师:除了“感激”,还有一个词
生:忠告
师:参议员们是恶言恶语,林肯却称之为“忠告”,这忠告就是——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但意思不一样。我不是出身卑微,我就是我父亲的儿子,每个人都是父亲的儿子(女儿),这是天经地义的。你们羞辱,难为情吗?应该吗?你还有话可讲吗?
师:林肯说的鞋匠的儿子,和参议员们说的鞋匠的儿子,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参议员是从反面来说,林肯却是反话正听,于是你刺过来的矛……
生:就没了
师:扔过来的刀…… 生:就断了
师:于是你就…… 生:无话可说了
师:小结板书:故意曲解
(5)体会第三段话语言的魅力——抓关键词“知道”
师:第三段中还有一个词——知道
师:林肯的谦卑让参议员们无话可讲。这样说衬托出父亲的伟大、高贵,这叫什么说话技巧?——自谦 自谦我很卑微,卑微到连鞋匠也不如 此处,林肯先是用了“感激”,再用“忠告”,最后用“知道”。
师(一连串追问,生回应)参议员还羞辱吗?笑得出来吗?应该吗?有话可说吗?
师:就是因为这段话,化羞辱为无形,让一切羞辱烟消云散。齐读。
(6)体会之后两句话的作用
师:照例可以结束了,可林肯还没罢休,后面两段话有何作用?自己找,发现说话艺术了吗?
生交流后师提炼:你刚才说我父亲卑微,我说:伟大,意思相反。你想羞辱,我确定,他的手艺无人能比,我引以为荣。(板书)每个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做得好与不好,这是人人平等(板书)现在你们羞辱别人的理由还够吗?这叫针锋相对。
1.扣住参议员的话,感受参议员的话外音,体会参议员对林肯出身的羞辱。
2.紧紧扣住林肯的三段话,感受林肯语言中的智慧、技巧,从而学习说话的技巧。
1.学习参议员的话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如“羞辱谁?羞辱他什么?他们其实是说什么……”帮助学生体会参议员话中有话,话中带刺,话里藏刀。并在这个基础上读好参议员的话。
2.教学林肯的三段话时,逐段解读,并扣住关键词,通过不断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林肯说话的智慧与技巧。如一个“感激”,尽情展现了林肯说话的魅力。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体会到了深层的表达艺术。又如扣住“忠告”体会林肯“故意曲解”“自嘲”“顺水推舟”式的说话技巧,并通过拓展进一步加深理解。再如扣住“知道”,体会林肯自谦式的说话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感悟和提炼林肯说话的技巧,还有“针锋相对”等。
3.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通过一连串的追问,逼迫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拔高,从而感受到林肯话中的深意,面对参议员羞辱时的巧妙反击,并通过精彩的小结、点拨、拓展,将林肯说话的技巧一语点破,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真正在品读中感悟智慧,学习说话。
发现语言内隐的表达秘密,不要说学生,老师也发现不全,表达不到位,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缺乏意识,缺乏慧眼。课堂上,虽然学生说得不到位,甚至说不到点子上,但老师的有意识,巧妙的点拨,还是让学生有了感觉,有了发现,有了收获,有了提升。
板块五:实践运用,课堂练笔
师:学会说话了吗?我们来做个课堂练习:你竞选班长,有人说:你做事丢三落四,我们怎么放心把班级交给你呢?”这也是恶意的,反对你的,请你学林肯,想想应该怎么说,三分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动笔书写
师:巡视,相机指出问题
师:这样写行吗?“我虽然丢三落四,但每次都能把东西找回来”(不行,中了圈套)
师:这样写行吗?“我丢三落四,可你不也一样吗?”(这样针锋相对,愚蠢)
师:这样写行吗?“我丢了什么?落了什么?这个学期一样也没丢(不会说话)
生交流:我非常感激你让我想到我这个缺点,我一定会记住你这个忠告,以此事来警醒我自己,况且有些小事应该忘记,让我能更多地关心班级的大事。(写得好!)
生交流:略 师小结:对自己的事丢三落四,对班级的事时刻用心。
创设竞选班长时被同学恶意攻击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林肯的说话技巧,练习写话,化解矛盾,赢得支持。
创设相似情境,模仿林肯说话的技巧,当堂写话。在巡视中相机指出写话中的不足,如提醒学生不要“中了圈套”,不能“针锋相对”等,提醒学生要学会运用以善治恶,化敌为友,故意曲解等说话的技巧。
从学生的写话情况看,有些学生的确从中学到了说话的技巧,能学以致用,进行迁移,但仍有不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
板块六:学构思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没有写外貌啊之类,写了什么?
生:事情
师:对,以事写人。写了两件事,化解羞辱、化解分裂。为什么写这两件事?写三件行不?为什么不写我刚才补充的两件。
生:交流
师:文中选的两件事有内在联系,你们看,化解羞辱是小事,化解分裂是大事;化解羞辱针对自己,为己,化解分裂是针对国家,为国;化解羞辱是生活中插曲,化解分裂事关民族国家统一的事业,一个寻常,一个重大;再有,化解羞辱是做人,化解分裂是做事。以事写人,要从不同角度选故事。(板书)
师:另外,文章的详略上,两件事中哪一件重要?详略呢?重要的事只写了一段,另外一件却写了五段。为什么?
师:有详有略,要看因和果。一般“因”写得重,涉及伟大人物的形象,因为有了这因,才有后面维护统一、解放黑奴这事,主次之分。再说题目是鞋匠的儿子,而不是伟大的总统。
师:写事的文章,一般要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为什么只写人物的语言?
生:语言见智慧
师:小结板书:以言表人,言为心声,让人物开口说话。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构思,学习作者以事写人,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以言表人的写作方法。
通过“为什么写这两件事?写三件行不?为什么不写我刚才补充的两件事?”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讨论与思考,从而明确这两件事在选择上的巧妙与精心,明白“以事写人,要从不同角度选故事。”通过“两件事中哪件重要?详略呢……”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有详有略,要看因果。”通过“为什么只写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以言表人,言为心声”的写作方法。
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明白了老师所总结的写作方法,是否会运用,未可知。
板块七:总结
1.总结板书:一要学积累,运用。二要跟着人物学说话,这是艺术、技巧,要用心学,马云说过:平庸的人用嘴说话,聪明的人用脑说话,智慧的人用心说话。三要学构思。
2.推荐阅读林肯的故事
总结本课的三项学习任务,并拓展阅读。
通过总结板书,再次强调学习本文的三个主要任务,学积累,学说话,学构思,并拓展延伸。
相信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真正得法,并能举一反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