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状元源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八 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仅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填入括号内)
(09届自贡市高三四模)图1示意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四种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种模式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丁甲乙丙
D.甲丁乙丙
2.最有可能表示印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
(09届浙江省台州市调研)图2为20世纪60~90年代世界部分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图,读图回答3~4题。
3.中东和北非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剧烈,主要原因是( )
A. 本区域人口总量变化
B. 本区域资源市场变化
C. 本区域投资环境变化
D. 本区域自然环境变化
4.欧洲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下降,表明( )
A. 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 B. 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开始相对落后
C.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该区域的发展 D. 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冲击
(09届广东省试验中学考前模拟)分布重心是在假设一个地区为质地均匀的平面,区内每个居民的重量均相等的条件下,人口分布在该地区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一点。从一个时期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历年人口重心分布统计图(括号内数字代表年份),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唐宋时期,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B.明朝时期,人口重心沿经度方向变化最小
C.清朝时期,人口重心的南北向变化比东西向变化大
D.建国以后,人口重心一直向西南方向迁移
6.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重心主要分布在(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 D.珠江流域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9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10.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加拿大、美国 D.美国、英国
(06届山东省试验中学高三“三诊”)读1993--2003年上海市人口增长(万)和人口自然率(%)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1998年到2000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政策放宽
B.迁入人口已到婚育期
C.人口死亡率高
D.迁入人口有增无减
12.上海市总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上学就业压力增大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09届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期末)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13—14题。
13.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
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4.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
(09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期末)2008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5—16题。
15.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
16.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快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09届金华十校3月模拟)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18.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09届温州中学高三期末)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回答3~4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大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位
人口流入省
第1位人口
流出地
第2位人口
流出地
第3位人口
流出地
第4位人口
流出地
第5位人口
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20.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08届巴蜀名校4月模拟)图3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读图回答8~10题。
图3
2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
A.1960年~1970年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40~2050年
22.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
23.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天星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09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完成24—25题。
24.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一高一低”模式
B.“高一低一高”模式
C.“高一高一高”模式
D.“低一低一低”模式
25.与户籍人口相比
A.流动人口的劳动力数量较多
B.在流动人口中劳动力比重较大
C.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较合理
D.流动人口的老龄化严重
县区: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达州铁路中学高2010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答题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09届长沙一中高三一模) 金融危机、总统大选,美国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8分)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到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2)依据材料五,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8分)
27.(14分)(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九五”期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2003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密度最低的是 地区,我国人口分界线没有经过的是 地区。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与 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流出区大量人口外流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是: 。(至少两点2分)
(3)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连接两个地区并贯穿中部河南省的重要线路是 铁路。
(4)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四川、贵州、云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是
。(2分)
28.(上海市浦东新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10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6年
2050年
国家
人口数(百万)
国家
人口数(百万)
中国
1314
印度
1628
印度
1122
中国
1437
美国
299
美国
420
印度尼西亚
225
尼日利亚
299
巴西
187
巴基斯坦
295
巴基斯坦
166
印度尼西亚
285
孟加拉国
147
巴西
260
俄罗斯
142
孟加拉国
231
尼日利亚
135
刚果(民)
183
日本
128
埃塞俄比亚
145
(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是: 。
(2)2050年,将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 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至少答出2点)
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3)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的人口问题将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人口比重大, 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4)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2005年至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至少答2点)预测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主是: 。
29.(上海市杨浦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下图提供了某国家的人口和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④
(1)根据图中①②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国的 人口问题是 。
该人口金字塔属于 的人口金字塔。(2分)
(2)根据图中③④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国的 气候类型是 ;产业结构以 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分)
(3)综合四幅图,试解释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6分)
达州铁路中学高2010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八 人口与环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B
A
C
B
C
C
B
A
B
D
C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C
B
C
C
B
D
D
B
26.(16分)
(1)①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②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③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④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8分)
(2)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分)19世纪末,美国南方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容量下降。而东北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高,人口潜在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南部人口迁入东北。(3分)华北地区地少人多,加上清末民初连年遭灾,使华北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而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中原人口迁入东北。(3分)
27.(14分)
(1)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3)陇海
(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
28.(10分)
(1)(2分)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未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2)(3分)非 (1分)对经济、 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1分)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较健全,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下降(1分)
(4)(2分)育龄妇女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 生育高峰和劳动就业的压力巨大
(5)(3分)老年人口比例明显增加,严重老龄化现象(1分);青少年比重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分);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养老压力大(1分)
29.(10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人口比重大 增长型(2分)
(2)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第一产业(2分)
(3)人口快速增长对教育、就业、住房等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也影响经济的发展(6分)
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