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言文
一、《狼》
1、解释加点词语。
(1)屠大窘( )(2)缀行甚远( ) (3)弛担持刀( ) (4)一狼洞其中 ( )
(5)屠自后断其股( )(6)狼亦黠矣( )⑺其一犬坐于前( )
⑻恐前后受其敌( ) ⑼盖以诱敌( ) ⑽止有剩骨( ) ⑾一狼得骨止( ) ⑿狼不敢前( ) 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⒁意暇甚( )
2、“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如: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 )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
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B.狼虽然很狡诈,但人类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战胜它。
C.狼很狡诈,给人类增加了许多笑料。
D.屠户不一会儿工夫就杀了两只狼,可见狼并不狡猾。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说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能做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二、《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作者-------,清代进士。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 ⑵众宾团坐( )⑶意少舒( )⑷两股战战( )
⑸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⑹一抚尺而已 ( )⑺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⑻不能名其一处也 ( )⑼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⑽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⑾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
2、古汉语中,往往在数词的后面直接使用名词,而省略了量词。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①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而已
②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 )犬吠。
③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 )口,口有百( )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3、默写课文第2、3、4节,尤其注意描写宾客反应的语句。
1、
2、
3、
4、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而儿醒,大啼 B.未几,夫鼾声起
C.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5、对下面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A.这段文字写的是火起时的场景。
B.“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写出声音的多。
C.这段文字表现了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D.口技者为了模仿出这么多声音,使用了许多道具。
三 、期中之前三篇文言复习
(一)、填空
1、《伤仲永》选自( ),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 )、( )”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 )作者(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 )。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她的传奇故事。以时间为序,采用比兴的手法,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奔赴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这首诗与( )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的 “双璧”。
3、《孙权劝学》选自( ),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 世隶耕。( ) 2. 未尝识书具.( ) 3. 父异焉。( )
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6.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 稍稍宾客其父。( )( )
8. 或以钱币乞之。( )9. 父利其然也。( )10.仲永环谒与邑人。( )
11.不能称前时之闻。( )12.曰:"泯然众人矣。( )13.贤于材人远矣。( )
《木兰诗》
14.惟闻女叹息。( ) 15.愿为市鞍马。( )16.旦辞爷娘去。( )
17.万里赴戎机。( )18.关山度若飞。( )19.朔气传金柝。( )
20.策勋十二转。( )21.赏赐百千强。( )22.出郭相扶将。( )
23.对镜帖花黄。( )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25.安能辨我是雄雌?( )
(三)、文言文句子解释
《伤仲永》
1. 世隶耕。
2. 父异焉。
3.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
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5. 邑人奇之。 译文:
6. 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7. 父利其然也。 译文:
8.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
9.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10.然众人矣。 译文:
11.于才人远矣。 译文:
12.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文:
13.今夫(fú)不受之人,固众人。 译文:
14.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孙权劝学》
15.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
1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17.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18.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1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余闻之也久
D.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
B.仲永由神童变成平庸人,责任在于他父亲。
C.王安石和同时代的韩愈、苏轼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行列。
D.列宁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关于《伤仲永》一文写作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本文运用了寓理于事的创作方法。
B.本文语言精练。如在写别人对仲永的态度时仅用“异”“奇”这样的词就从正面点出了仲永的天资。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仲永才华极盛时期的情形,略写的是仲永长大后的情形。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即仲永幼年的神奇天资与成人之后的平庸形成对比。
(五)、默写: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 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对镜帖花黄 雌兔眼迷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