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初中语文教案模扳
课题
诗歌五首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法:阅读法、讨论法
学法:诵读、分析、点拨.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诵读全文,了解诗歌大意。
老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望岳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诗歌作者、背景、内容。
2.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想
下面的诗句是在写谁的呢?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学习《望岳》
一、读诗歌
二、学习《望岳》(学生查找资料讲解,教师补充)
学习方法介绍:
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1、找一名学生简介作者、背景。
2、找一位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内容
3、小组合作
(1)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2)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齐背诵《望岳》。
学习《登飞来峰》
一、过渡引入 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
二、齐读诗歌
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
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提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等飞来峰》。
四、展示学习成果(合作完成)
1、在现代,“浮云”是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出处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2、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3、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
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诵读整首诗歌
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雄心壮志,请同学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拓展练习 读了这两首诗,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
结束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板书设计:
远望 青未了 广阔
近望 神秀 高大
凝望 豪迈
愿望 勇攀高峰,俯视万物。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完成优化设计练习
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朗读和指导学生作为主线,课堂上学生敢于表现,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预设内容完成。不足之处:开始
上课时,学生没有放开,表现有些拘谨。
先听读课文,在齐读,自由读,抽读。
解题,了解泰山。(学生查找资料讲解,教师补充)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学生介绍作者背景、作者 讲解诗歌内容
先合作再交流
先听读课文,在齐读,自由读,抽读。
解题,了解飞来峰。(学生查找资料讲解,教师补充)
学生介绍作者背景、作者 讲解诗歌内容
先合作再交流
学生展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