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做悬崖边的树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碰到过无数“难缠”的学生,有上课多动的,有自习课多嘴的,有课间惹是生非的……刚毕业的我,心急气躁,多采用“训斥加大棒”的粗暴之术,强势干预,摆平他们之间的矛盾,化解他们彼此的恩怨,而学生是暂时的低头,表面的平静,口服而心不服。
正如我调查的学生所言:这是一种伪平静,掩盖了平静下的涌动的暗流。这种初为人师的尴尬经历,也许是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曾有过的吧!只不过,有的人浅尝辄止,有的人走的更“深远”而已。
一
国庆节前的秋季运动会进行到了4×400米接力比赛,这是争夺最激烈,最吸引学生心神的比赛项目。原来安静端坐的学生们都站了起来;原本埋头写假期作业的学生,也都放下笔,挤到前排;坐了一天,神色疲倦的班主任们,也都跑进操场,跟参赛的队员面授机宜。整个操场处在沸腾中,蓄势待发。
我也站在学生群中,瞩目着自己班的做准备活动的四名队员。
“老师,张择山和杨大鹏打起来了!”一个学生凑上前,悄悄的跟我说。
我急忙扭头,班级座区的后排,两个人正抓桑在一起。
“去把他们俩叫过来!”我平静的说。心里告诫自己,要冷静,别莽撞。
“老师,他们俩不过来。”学生跑回来说。
我看他们两个依然在对峙中,怒目金刚状。
“再去给我叫!”我有点微怒,无视我的存在?
“老师,他们俩还是不——”
我打断了学生的回话,“走,过去看看!”
我的权威何在?其他学生以后也有样学样,叫不过来咋办?学生们可都看着这场“闹剧”呢?我有千万个理由,可以好好的收拾他们俩一顿,而且让任何人挑不出瑕疵。
怒火在燃烧,有他们俩的,也有我的。
就是这短短的十几步的距离,张择山的一拳,已经印在可怜的杨大鹏的脸颊上,幸好有几个同学拉着,没有打实。
简直把我当空气了,我狠狠的一把推开张择山,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然后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看他低眉顺眼的样子,我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鲁迅先生,教训自己弟弟的情景:“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难道几十年的一幕,又在这里重演了吗?
接下来的情景,又是大家都熟悉的套路:两个人的嘴巴都很硬;责任全部推给对方;自己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既然断不清“案情”,先各打五十大板吧,免得让他们觉得我不公平。这个方法有时候是极其对路的,毕竟纠纷大多出自双方。打完后,竟然没有出现双方偃旗息鼓的和平局面。杨大鹏依旧眼中含恨,只是碍于我的“强大”,而选择了闭嘴。而张择山竟有种心满意足之色,眼中不时闪过一丝窃喜。
“老师,”旁边有同学冲我嘀咕,“张择山刚才说杨大鹏是私生子,没爸爸!”
我一愣。沉默而寡言,敏感而多疑,很少作业签字,没什么伙伴和学伴……杨大鹏的印象一一浮现,并恍然有悟。
单亲,这一代孩子无法躲避的问题,他们因为这,而屡起争端。
再当面对质,只能增加彼此的伤害。既然知道了事情的真正起因,矛盾其实就解决了一半。攻心为上,各个击破吧!
二
“张择山,你父母双全,陪伴你左右,幸福吗?”
“很幸福!”
“跟杨大鹏相比,他只有妈妈而没有爸爸,谁更幸福?”
“我更幸福!”
“你忍心揭开别人的隐私和伤疤,让本来不幸福的人,更痛苦吗?”
“不忍心!”张择山惭愧的低下头去。
“可是,你是真的忍心做了呀,还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反问道,“以后你打算如何跟杨大鹏相处?”
“老师,我以后绝口不提此事!”
“绝口不提是其一,”我怕怕张择山的肩头,“学会尊重和包容,学会推己及人,才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不是说过吗,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有人选择了山之厚重长远,有人喜好水之柔慈绵净,你的名字叫张择山,你既然选择了山,就要学山的心胸气度,厚重包容。”
一番说教,张择山看似似懂非懂。但善的种子,肯定是种在了心间,我们静等他的发芽开花与结果吧。
正如林清玄所言:“老师就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少年。”
我愿做一棵最陡峭的悬崖边上的,那棵翠绿长青的树,挡住孩子们继续前行的路,抚慰他们疲惫而无助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