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800吨对、邻硝基苯胺
系列产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 言
前 言
衢州之江化工有限公司是从事苯胺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开发的专业性精细化工企业。其主导产品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对苯二胺、2,6二氯对硝基苯胺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医药、染料、农药等行业,在国外尖端技术上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国内、国外市场上都很紧俏。
鉴于衢州之江化工有限公司目前的生产基地受场地等多方因素限制,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为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增强竞争力,公司决策者经多方调研,决定在彭泽县注册成立了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对该公司实施整体搬迁,项目选址彭泽县龙城镇矶山村(规划中的化工类工业园区内),占地近220亩。该项目增加生产品种有2,6二溴对硝基苯胺、邻氯对硝基苯胺、2,6二氯氟苯以及F141b等。该项目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建设投资3000万元左右,一期建成投产后职工总人数400余人,年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可创利税4200万元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委托九江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所承担该新建项目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评价人员对项目选址进行实地踏勘,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以及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环境状况资料,依据环评相关技术规范,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并呈报九江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评估,九江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04年11月出具对大纲的评估意见。评价单位根据“大纲”及“大纲评估意见”,立即开展了环境现状监测及报告书的编写工作,并专程前往衢州之江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为做好该项目环评工作搜集第一手资料,最终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九江市环境监测站、彭泽县环境监测站、衢州之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谨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报告书中错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斧正。
第一章 总 论
1.1 评价目的
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功能区划和自然、社会概况;了解、分析建设项目的生产概况与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项目建设期及投产后,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论证项目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对全厂排放的污染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结论与建议,为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决策、项目的实施及工程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95)第八号公告颁布的《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和环发[1999]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995);
⑺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编制的“年产15800吨对、邻硝基苯胺系列产品及3000吨F141b、400吨二氯氟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⑻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⑼九江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的九环评估函[2004]10号“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800吨对、邻硝基苯胺系列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估意见”。
1.3 环境保护目标
1.3.1 环境敏感点
根据对本项目拟建地的实地踏勘,本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主要是:
⑴环境空气:矶山村七组,人口约140人
⑵地表水:长江水质
⑶声环境:厂生活区和矶山村七组
1.3.2 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评价保护目标确定为:
⑴保护项目选址附近长江水质,使其水质控制在目前的(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项目周围的居民居住区空气环境质量维持(GB3095—1996)二类标准;评价区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L36—79)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⑶厂界噪声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要求。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⑴大气环境质量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甲醇最高允许浓度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具体限值详见表1—2。
表1—2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mg/Nm3)
标准来源
小时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1
二氧化硫
0.50
0.15
0.06
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
2
总悬浮颗粒物
0.30
0.20
3
二氧化氮
0.24
0.12
0.08
4
氟化物
0.02
0.007
—
5
氨
0.20
—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L36—79)表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6
氯
0.10
0.03
—
7
氯化氢
0.05
0.015
—
⑵地表水——长江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1
pH
6~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2
CODcr
20
3
BOD5
4
4
氨氮
1.0
5
氟化物
1.0
6
硫化物
0.2
⑶声环境采用《城市区域环境躁声标准》(GB3096-93)中的三类标准。
⑷地下水——井水环境质量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锅炉大气污染物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7231—2001)Ⅱ时段中二类区标准,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表1—3 锅炉大气及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名称
污染物名称
排 放 标 准(10T)
标准来源
排气筒高度(m)
允许排放浓度(mg/m3)
燃煤锅炉
二氧化硫
40
900
GB17231—2001Ⅱ时段中二级标准
烟尘
200
燃煤导热油炉
二氧化硫
15
850
GB9078—1996Ⅱ时段中二级标准
烟尘
200
表1—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容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m)
二级
监控点
浓度(mg/m3)
氯化氢
100
15
0.26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20
氨气*
—
15
4.9
厂界标准值
1.5
氯气
65
25
0.5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苯胺类
20
15
0.5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硝基苯类
16
15
0.05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040
氟化物
9.0
15
0.1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20(μg/m3)
注:“ * ”取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⑵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表1—5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PH、色度除外)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
标 准 来 源
1
PH
6~9
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2
色度(稀释倍数)
50
3
CODcr
100
4
BOD5
20
5
硫化物
1.0
6
氨氮
15
7
氟化物
10
8
苯胺类
2.0
1.4.3 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判定。
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5.1 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本项目实施后主要的污染物锅炉烟尘、二氧化硫及氨、氟化物、氨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计算结果: P(烟尘)=1.16×108<2.5×108;P(二氧化硫)=0.67×108<2.5×108;P(HCl)=0.013×108<2.5×108 ;P(氨)=0.41×108<2.5×108;P(氟化物)=0.25×106<2.5×108。Pi值取Pi(烟尘),鉴于项目所在地为平原地形,扩散条件较好,大气环境评价采用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为中心,北风向为主轴、边厂为4公里(北向1.5公里、南向2.5公里)、面积为16平方公里的矩形区域。
1.5.2 地表水环境
经工程分析知,本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生产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水量较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一般,纳污水体为长江,根据HJ/T2.3-93《环境影响技术导则-水环境》等级划定原则,水评价采用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上游1公里至下游2公里的范围。
1.5.3 声环境
本项目地处规划中的工业区,周围无大的声环境敏感点,根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等级划分基本原则,确定本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00米的范围内。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环境影响分析、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分析、事故风险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总量控制、公众参与等。
本次评价将项目的工程分析、清洁生产、环境影响分析、风险评估及污染防治对策等作为工作重点。
1.7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1.7.1 污染因子的识别
根据工程初步分析结果,项目投入生产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
①生产车间产生的工艺废气,燃煤锅炉产生的锅炉烟气;
②生产车间产生的母液、洗涤水、精馏残液以及废气处理装置产生的吸附废水;
③固体废物:燃煤产生炉渣、污水处理站的污泥渣和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固渣。
1.7.2 评价因子的确定
1、大气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SO2、TSP、NO2、氟化物、氨、氯、氯化氢等七项。
环境影响评价:SO2、TSP、氯化氢、苯胺类、氟化物、氨等七项。
2、地表水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pH、CODcr、BOD5、氨氮、氟化物、硫化物等共六项。
环境影响评价: CODcr5、氨氮、氟化物、苯胺类等七项。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
⑴项目名称: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800吨对、邻硝基苯胺系列产品建设项目
⑵建设性质:新建
⑶建设地点:彭泽县龙城镇矶山村(规划中的化工类工业园区所在地)(详见附图一、二)
⑷项目总投资: 拟分三期投资,其中第一期投资约3000万元(本次环评内容为第一期)。
2.2 项目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
占地面积:厂区占地面积约14.52万m2。
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拟建规模及未来发展计划,厂家提供了一份平面布置示意草图,详见附图三
2.3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期建设规模:年产8000吨对硝基苯胺、2000吨邻硝基苯胺、3000吨2,6—二氯对硝基苯胺、1000吨2,6—二溴对硝基苯胺、1000邻氯对硝基苯胺、800吨对苯二胺、400吨2,6—二氯氟苯及3000吨F141b
表2—1 主要产品种及年产量一览表
产 品 名 称
数 量(吨/年)
对硝基苯胺
8000
邻硝基苯胺
2000
2,6—二氯对硝基苯胺
3000
2,6—二溴对硝基苯胺
1000
邻氯对硝基苯胺
1000
对苯二胺
800
2,6—二氯氟苯
400
HCFC—F141b
3000
2.4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劳动总定员4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0余人。年生产天数300天,实行四班三运转制连续生产。
2.5 公用工程
2.5.1 供电
由彭泽县工业园引入。用电量约60万度/年。
2.5.2 供水及排水
1、给水工程
生产用水拟从长江取水,厂内设净水装置一套、水塔一座、储水池二座。
生活用水拟在厂区内打一口单孔日流量100吨的深水井或接入自来水。
2、排水工程
厂区内采取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冷却用水、蒸汽用水及工艺用水。其中冷却水及蒸汽冷凝水可部分循环使用,少量外排水汇入厂区内排水沟;工艺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厂内生活办公区,于生产污水一并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总管。
2.5.3 供汽
工程拟配备二台(一备一用)10吨的燃煤锅炉,向各生产车间提供蒸汽。
2.5.4 通讯
由彭泽县电信分局程控电话网接入综合办公楼等处,通讯线网采用地埋电缆敷设。
2.5.5 消防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消防规范,保持建筑物间距,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用,形成环状营网,总平面布置考虑消防环形车道。
2.6 建厂条件
2.6.1 地理位置
项目选址位于彭泽县东北向约8公里的矶山村,北面紧邻长江,南面距省级公路约1公里,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
2.6.2 自然条件
项目选址位于长江南岸,地势起伏较大,多为砂丘,附近主要是小山丘和棉田。
2.7 主要生产设备:
2.7.1 对、邻硝基苯胺生产线
表2—2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1
化料槽
403
5只
16
低压回收罐
3000L、10m2、15m2
2只、2只、3只
2
配氨罐
3000L
4只
17
电动葫芦
1T
2台
3
高压反应釜
3000L、6000L
20台、10台
18
电动葫芦
2T
2台
4
结晶釜
5000L、3000L、
4台、1台
19
气流烘干机
1套
5
冷凝釜
30m2、15m2
各2台
20
搪瓷釜
3000L、1500L、1000L
2台、2台、1台
6
洗料池
3m2
4只
21
高位水箱
1.6m2
1只
7
离心机
800m2、800m2
各4台
22
冷凝器
10m2
3只
8
稀氨水贮槽
15m2
4只
23
化验器材
1套
9
真空泵
W200、 W100、75m2 、K6
共6台
24
还原装置
HY-5
4套
10
喷射泵
-0.9
9台
25
电解催化氧化塔
DY-4
4套
11
水泵
3BA-9
9台
26
切片机
1台
12
地磅秤
2T
6台
27
中和池
4×6×2
2个
13
空压机
0.9m2
2台
28
沉降塔
8×8×2.5、5×5×5
各1个
14
水泵
2BA-6
3台
29
液氨钢瓶
400L、800L
4只、36只
15
高压回收罐
5000L、3000L
6只、2只
2.7.2 2,6—二氯对硝基苯胺系列生产线
表2—3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量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量
1
搪瓷釜
5000L、3000L、2000L
10只、2只、1只
8
盐酸回收缸
1000L、300L
1只、2只
2
缓冲罐
800L
2只
9
塑料罐
3000L
1只
3
压滤机
80m2、40m2
1台、3台
10
高位罐
300L
1只
4
液氯钢瓶
800L
50只
11
地磅秤
2T
2台
5
电动葫芦
2T、1T
各1台
12
气流烘干
12T
1套
6
水泵
3BA-9、2BA-6
14台、5台
13
塑料槽
50m2
2只
7
真实泵
-0.9
3台
14
化验器材
1套
2.7.3 对苯二胺生产线
表2—4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1
化料槽
4m2
5只
12
放料槽
5 m3、3 m3
各1只
2
沉淀槽
10 m3
4只
13
结晶锅
1 m3
14只
3
高位槽
6 m3
2只
14
真空包
1 m3
2只
4
还原锅
6m3
4只
15
真空泵
W3
4台
5
离心机
ф800
1台
16
接油锅
1 m3
2只
6
地下槽
5 m3
1只
17
切片机
ф700
2台
7
接水箱
1 m3
1只
18
电动葫芦
0.5T
3台
8
导热油炉
60万大卡
1套
19
粉碎机
1只
9
精馏釜
4 m3
2只
20
真空包装机
1台
10
冷凝器
1 m3
2只
21
水泵
3BA-9
3台
11
精馏塔
ф400×3m
2只
2.7.4 2,6—二氯氟苯生产线
表2—5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价格
数量
材质
功率
生产厂家
搪瓷反应釜
K5000L
6
搪瓷
7.5KW
江阴市化工设备厂
K3000L
2
搪瓷
5KW
江阴市化工设备厂
K2000L
2
搪瓷
5KW
江阴市化工设备厂
回转型烘干器
2000L
4
不锈钢
7.5KW
江苏太仓烘干设备厂
热解锅
500L
8
不锈钢
冷凝器
5M2
16
不锈钢
离心机
1200MM
4
不锈钢
7.5KW
牡丹江离心机制造厂
冷冻机
60KW
2
30KW
燃煤油炉
60万大卡
1
30KW
大贮槽
16m3
2
聚丙烯
真空机组
3
碳钢
7.5KW
上海炉岗真空设备厂
输送泵
12
1.5-7.5KW
合 计
63台
300KW
2.7.5 HCFC—F141b生产线
表2—6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数 量
序号
设 备 名 称
数 量
1
A1贮槽
2
13
碱循环槽
2
2
A2贮槽
1
14
物化器
1
3
A3加料槽
1
15
蒸压釜
2
4
反应釜
3
16
干燥塔
2
5
热水槽
1
17
成品计量槽
2
6
热水泵
2
18
成品大槽
1
7
氯化罐
2
19
废水中和器
2
8
氯化分离器
2
20
废水中和泵
2
9
精洗槽
1
21
废水沉降池
2
10
精洗分离槽
2
22
合缩器
1
11
中间槽
2
23
减压器
1
12
碱泵
3
第三章 工 程 分 析
3.1 各生产线工艺简述及产污环节
3.1.1 对、邻硝基苯胺生产线
1、生产的化学原理
NO2
NH2
Cl
NO2
9~4.5MPa
180~190℃
+ 2NH3
+ NH4Cl
①对硝基苯胺:
NO2
NH2
NO2
+ 2NH3 18
+ NH4Cl
Cl
②邻硝基苯胺:
将溶融状的对(邻)硝基氯苯(蒸汽加热)投泵入反应釜中,按一定的配比通入配好的氨水(45%含量),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氨解,生成对(邻)硝基苯胺和氯化氨;经放压脱氨后,经水洗、离心机脱水、烘干后制得产品。
2、产品的物化性质
对硝基苯胺:黄色晶体,溶点148.5℃,微溶于水,微溶于苯,易溶于丙酮、乙醇等,对光和热较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邻硝基苯胺:橙黄色针状结晶,熔点69.7℃,微深于冷水,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醚、丙酮、苯等。对光和热较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3、生产工艺流程
4、主要产污环节
①放压脱氨工段:工程拟采用三级串连密闭吸收装置将未反应的氨回收,所得稀氨水再与液氨重新配制氨水,该工段基本无废气排放;
②水洗工段、离心脱水产生的废水,反应结束后排放的残液,该类废水中主要夹带有少量的产品、氨及氨盐等,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cr、苯胺类、氨氮等;
③水洗、离心等开放式作业段时有少量的氨气外逸,在作业区上方安装集气罩,通过管道与氨气吸收装置连接,避免氨气的无组织排放;
④气流烘干工段:两种产品生产线共一套烘干设备,该工段作业时间平均为16h/d。从气流烘干机尾气吸收装置的排气筒(G1)排出废气主要成分有水蒸汽、氨气、对(邻)硝基苯胺等;G1排气筒的排气量为19000m3/h,排气筒高度为20米,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后,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为:氨气8.17㎏/h、苯胺类0.5㎏/h;
5、工程物料平衡
表3—1 硝基苯胺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G为排气筒) 单位:㎏/d
生产线名称
入 方
出 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氯苯
30300
1
对硝基苯胺
26551
产品:26435 水排:110
G1气排:6
2
氨
25500
2
氯化氨
10284.5
回收:10000(做复合肥)
水排:284.5
3
氨
18964
回收套用:18740 G1气排:98 水排:126
小计
55800
小计
55800
邻硝基苯胺
1
邻硝基氯苯
7575
1
邻硝基苯胺
6638
产品:6608 水排:28
G1气排:2
2
氨
6375
2
氯化氨
2571
回收:2500(做复合肥)
水排:71
3
氨
4741
回收:4685 G1气排:24
水排:32
小计
13950
小计
13950
注:“水排”是指随废水排放;“气排”是指随排气筒排放。
6、水平衡
3.1.2 2,6—二氯对硝基苯胺系列产品
1、生产的化学原理
①2,6—二氯对硝基苯胺
HCl液
+ 2Cl2
+ 2HCl
NO2
NH2
Cl
NO2
NH2
Cl
②2,6—二溴对硝基苯胺
HCl液
+ 2Br2
+ 2HBr
NO2
NH2
Br
NO2
NH2
Br
HCl液
+ Cl2
+ HCl
NO2
NH2
NO2
NH2
Cl
③邻氯对硝基苯胺
将溶融状的对硝基苯胺(蒸汽加热)与盐酸(30%)混合溶解后,将气化的液氯按一定配比投入(或滴加溴素)反应釜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卤化反应;通过压滤,水洗、干燥后制得产品。
2、产品的物化性质
2,6二氯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结晶,熔点189℃,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2,6二溴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熔点205℃,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邻氯对硝基苯胺:黄色粉末状,熔点204℃,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对光和热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主要产污环节
①卤化反应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盐酸作为反应助剂,同时反应也会产生一定量的HCl或HBr,反应釜内的HCl气体通过管道接入三级降膜吸收装置将稀盐酸深夜回收循环套用,末端再用碱液中和尾气,吸收效果良好,最后有极少量的废气通过15米高的排气筒(G2)外排,排放速率约为0.08㎏/h;
②压滤工段:(三种产品共用一个压滤车间,作业时间约15h/d)压滤过程会有HCl雾产生,压滤工段采取全密闭式作业,逸出HCl雾通过集气罩抽风系统,抽至吸收塔内进行吸收后排放;排气筒(G3)高度为15米,风量为500m3/h,HCl排放速率为0.05㎏/h;
压滤后产生的废液可集聚起来,静置一段时间后,回收浮于液面的产品,可将部分废液收集回收,返回于反应釜中循环套用,多余的排放;
HCl回收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的盐酸可以当作废酸出售或用于污水处理。
③水洗工段:排放的废水中主要含有少量原料产品、HCl等,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cr、苯胺类等;
④气流烘干工段:三种产品生产线共一套烘干设备,作业时间约10h/d。从烘干机尾气吸收装置的排气筒(G4)排出废气主要成分有水蒸汽、HCl及苯胺类等。排气量为19000m3/h,排气筒高度为20米;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后,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为:HCl0.4㎏/h、苯胺类0.8㎏/h;
⑤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在密闭的条件下操作,但在卸料、洗涤等开放式作业段时有少量的HCl外逸,形成无组织排放,其具体排放强度与企业管理、工人操作水平、设备维护等诸多方条件有关,只要控制得好,其排放量相对较少。
5、 工程物料平衡
表3—2 二氯对硝基苯胺系列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G为排气筒) 单位:㎏/d
生产线名称
入方
出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2,6二氯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6796
1
2,6—二氯对硝基苯胺
10194
产品:10000 水排:189.2
G4气排:4.8
2
氯气
6993
2
盐酸
33591.7
回收套用:30000 水排:91.7
外售:3500
3
盐酸(30%)
30000
3
HCl气体
3.3
G2排:0.5 G3排:0.4 G4排:2.4
小计
43789
小计
43789
2,6二溴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1404
1
2,6—二溴对硝基苯胺
3010
产品:2985 水排:25
G4气排:1.6
2
溴素
3252
2
盐酸
8998.9
回收:8971.4 水排:27.5
3
盐酸(30%)
9000
3
HCl气体
1.1
G2G3排:0.3 G4排:0.8
4
溴化氢
1646
回收(与废盐酸混合外售):1646
小计
13656
小计
13656
邻氯对硝基苯胺
1
对硝基苯胺
2407
1
邻氯对硝基苯胺
3009
产品:2982 水排:27
G4气排:1.6
2
氯气
1238
2
盐酸
9634.9
回收:9604.9 水排:30
3
盐酸(30%)
9000
3
HCl气体
1.1
G2G3排:0.3 G4排:0.8
小计
12645
小计
12645
6、水平衡
3.1.3 对苯二胺
1、生产的化学原理
4
NO2
NH2
+6Na2S + 7H2O
NH2
NH2
+ 3Na2S2O3 + 6NaoH
4
将经溶解过滤后的硫化钠溶液与溶融状的对硝基苯胺在反应釜中通过导热油加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对苯二胺,经冷却结晶后离心分离,将固态的粗品对苯二胺在精馏釜中进行精馏制得精品对苯二胺。
2、产品的物化性质
对苯二胺: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熔点147℃,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见光容易表面发生氧化,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主要产污环节
①还原反应的热源由燃煤导热油炉提供,根据该炉的相关资料,小时燃烧标煤为110㎏,平均每天约使用4小时,因此平均每天耗煤0.44t,该设备出厂配套有旋风除尘器,该工段耗煤量较小,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因此本评价只做达标分析。
②还原反应后产生的母液经冷却后,可自然结晶析出大量的Na2S2O3、NaOH等等,上清液可作为硫化钠溶解液重复使用,不排放;
③精馏工序中先期蒸出的蒸馏水中含有极少量的对苯二胺,工程拟将该类液体作为硫化钠溶解液重复套用,可实现不排放;
④精馏釜内的残留物,主要含有Na2S2O3、NaOH及少量Na2S的结晶体。
5、工程物料平衡
表3—3 对苯二胺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 单位:㎏/d
生产线名称
入方
出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对苯二胺
1
对硝基苯胺
3412
1
对苯二胺
2670
产品:2630 母液回收:40
2
硫化钠
2892
2
Na2S2O3
2930
结晶:2930
3
H2O
779
3
NaOH
1483
结晶:1483
小计
7083
小计
7083
6、水平衡
3.1.4 2,6—二氯氟苯
Cl
NH2
Cl
Cl
N2Cl
Cl
+2HCl +NaNO2
+NaCl +2H2O
1、生产的化学原理
重氮化
⑴
Cl
N2Cl
Cl
+ HBF4
Cl
N2BF4
Cl
+ HCl
成盐
⑵
Cl
N2BF4
Cl
Cl
F
Cl
+ N2 + BF3
⑶
总反应式如下式:
Cl
NH2
Cl
+ HCl + NaNO2
++NaCl +2H2O
Cl
F
Cl
+ N2 + BF3
+ HBF4
将2,6—二氯苯胺与配好的盐酸混合投入反应釜中搅拌,为降低釜内温度,可加入碎冰,然后快速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并剧烈搅拌,反应生成重氮盐溶液;过滤;冰浴冷却,加入氟硼酸,立即析出大量白色的氟硼酸重氮盐结晶,继续搅拌并冷却到10℃以下,过滤;在回转型烘干器中彻底干燥后,在热解器中加热分解、蒸馏制得2,6—二氯氟苯。
2、产品的物化性质
2,6二氯氟苯:针状结晶,熔点3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常温下固态易贮存,性质稳定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3、生产工艺流程
4、主要产污环节
①重氮化反应釜在低温条件下(加入碎冰)进行搅拌,减少了HCl气体的外逸量,逸出的微量HCl气体通过集气系统引入碱液吸收塔中,基本可做到无废气排放;
②重氮化反应完成后,过滤重氮盐溶液中的少量残渣,主要为少量杂质和未参与反应的2,6—二氯苯胺等;
③成盐工段产生的残液,主要含有HCl、NaCl、少量的HBF4和二氯氟苯,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cr等等;
④烘干工段从排气筒(G5)排出的废气主要成分有水蒸汽、HCl、HBF4及2,6—二氯氟苯等;每天排放时间约为4小时,排气筒高度为15米;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后,各污染物排放速率为:HCl0.15㎏/h、HBF40.03㎏/h;据资料检索, HBF4气体国内外均无相应排放标准,由于它极易溶于水,因此用水对尾气进行吸收的效果非常好,故对环境影响不大;
⑤热解工段有大量的氮气和BF3气体排放,废气经二级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处理后,通过一高15米的排气筒(G6)外排, BF3排放速率为0.05㎏/h(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1mg/m3),BF3极易溶于水,因此用水对尾气进行吸收的效果非常好,故对环境影响不大;
⑥热解工段的热源由燃煤导热油炉提供,根据该炉的相关资料,小时燃烧标煤为110㎏,平均每天约使用2小时,因此平均每天耗煤0.22t,该设备出厂配套有旋风除尘器,由于耗煤量较小,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对较少,本次评价只做达标分析;
⑦蒸馏工段热源由蒸汽提供,罐内的固态残留物主要成分为钠盐结晶体,产生量为126㎏/d。
5、工程物料平衡
表3—4 2,6—二氯氟苯生产线物料平衡一览表 单位:㎏/d
生产线名称
入方
出方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序号
物料名称
数量
备注
2,6—二氯氟苯
1
2,6—二氯苯胺
1309
1
2,6—二氯氟苯
1333
产品:1330 水排:2
G5气排:1
2
盐酸
590
2
氯化钠
473
结晶:126 水排:347
3
亚硝酸钠
557
3
HCl
295
循环套用:200 G4气排:2
水排:293
4
氟硼酸
709
4
三氟化硼
548
回收:547.9 G6气排:0.1
5
5
氮气
226
G5气排:226
6
6
水
290
小计
3165
小计
3165
6、水平衡
3.1.5 HCFC—F141b
催化剂
1、生产的化学原理
CH2CCl2 + HF CH3CCl2F
将1,1—二氯乙稀装入反应釜中,按一定配比通入无水氢氟酸,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1二氯1氟乙烷(产品)及少量1,1二氯2氟乙烷(付产品),再进行水洗、碱洗后,通过干燥塔脱水,再经连续精馏收得产品F141b,精馏釜内剩余组份1,1二氯2氟乙烷可作为付产品。
2、产品的物化性质
F141B(1,1二氯1氟乙烷):熔点-103.5℃,沸点32℃,液体密度(25℃)1.23㎏/cm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