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决策决策: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决策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遵循决策的原理和原则,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它既包括制定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又包括实施满意方案的全过程。决策的特征: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动态性。决策分类:1作用范围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2时间长短分:中长期决策、短期决策。3拟定决策的层次分: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4重复程度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5所面临环境的可靠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决策的过程:通常有找出问题、查证原因、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执行决策、
2、分析执行结果。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在选择方案时所处的环境状况。概率:是指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先验概率、经验概率、主观概率)期望值:某一个方案在执行中期望可以得到的平均价值(或亏损)。最优标准:是由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首先提出的这是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的标准在泰罗看来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存在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追求最佳是决策者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但并非在任何情况理都能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实现方案的最优。权变模型:是根据不同的决策条件而采用相应决策方法的一种决策思路。由于决策的问题以信所面临的条件不同就应当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例行问题:指目标清楚,经常反复出现相关的信息完整并容易确定
3、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例外问题: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结构上不甚分明的、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达到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了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就按照惯例或者规章进行处理。程序:是指管理者能用于响应结构良好问题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顺序步骤。规则:是指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非程序化决策:指新颖的、无结构的和具有不寻常影响的决策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决策前能知道执行决策时的自然状态及每个方案计算结果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
4、在决策者对于决策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但能够估计它们出现的概率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也叫非独立分析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未来事件是否发生没有知识和经验在无法估计自然状态出现概率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群体决策:是指由群体的多数成员而不是个人实行的决策行为,也叫集体决策。群体决策成功的影响因素:1个人的控制支配2小群体意识3极化现象。群体决策的优点: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群体决策的缺点:1消耗时间2少数人统治3屈从压力4责任不清。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些情况由于从众压力的存在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到客观的评价。群体转移:是
5、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向保守方向转移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容易向冒险方向转移这样一种现象也被称为极化现象。选择决策方式的标准:1“质量”标准2“信息”标准3“可信度”标准4“能力”标准。群体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群体压力所采用的种相对简单的方法)2名义群体法:(是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主张独立思考的一种决策方法)3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时的方法)4质量圈法:(是员工参与决策的一种形式,由810个员工和监管者组成的一个共同承担责任的工作群体)改善群体决策的措施:1
6、群体领导人要防止迫使部属接受自己偏爱的方案2在把问题交付群体进行决策讨论时领导人不要在一开始就表示自己的倾向意见3除了有保密的必要外要尽可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4如果需要群体领导人可以事先指定一位在讨论时专门提出与众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5当对重大问题做决策时不要匆忙做出决策而要高潮创造一个让大家再一次深思熟虑。决策者的理性假设:1问题清楚2目标导向3已知的选择4明确的偏好5一贯的偏好6没有时间和成本的约束7最大报偿理性假设的局限:1个人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2决策制定者趋向于将解决方法和问题混合在一起3偏见4许多决策者选择信息是出于其易获得性而不是出于其质量5决策者的倾向性6承诺升级7从前的决策先例制约着现在的选择8组织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9时间和成本压力10尽管有着潜在的不同见解但在大多数组织的文化中都存在强烈的保守偏见。决策中的道德标准问题:1功利主义标准2人权标准3公正标准4道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