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 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
2. 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分析整合——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效信息,通过分析整合,概括归纳人物形象;
探究研习——深入阅读,挖掘文本内涵,探讨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深层的社会意义;
拓展延伸——关注更多社会现实,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译著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课文中的默存乃是钱钟书的字,著名小说《围城》是钱钟书所著,并拍成电视剧。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知识积累
伛(yǔ) 惶恐(huáng) 荒僻(pì) 攥(zuàn)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kūlóu) 滞笨(zhì) 愧怍(zuò)
积累下列词语:
①体悟②落伍③惶恐④荒僻⑤取缔⑥欣然⑦镶嵌⑧抱歉⑨追忆⑩愧怍
四、整体感知
1. 齐读第1-4自然段,文章这部分交代了老王的哪些基本情况?有何用意?
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生理缺陷(谋生困难)和居住条件。这是为了说明与揭示老王生计窘迫、凄凉艰难的生活境况——一个字(苦)。
2.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
3. 在与我们的交往中,老王做了哪些事?
带送冰块 车费减半
送人看病 免费帮助
重病赠送香油、鸡蛋
点拨小结: 善良
4. 作者一家又是怎样关心老王的?
“我”常坐他的三轮
女儿送他鱼肝油
关心、询问他的生活情况
点拨小结: 善良
总结:以善良对待善良
板书:
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我
带送冰块 车费减半 “我”常坐他的三轮
送人看病 免费帮助 女儿送他鱼肝油
重病赠送香油、鸡蛋 关心、询问他的生活情况
5.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与老王同一个层面上的,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其实也传递了对像老王这样的劳动者的心灵之声。和老王最后一晤时,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不肯收钱。他是想表达很想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当然只是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可以从作者和老王的对话中看出来。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简短,因为两人毕竟没有共同语言。)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为幸运者的作者回想起来,后悔自己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