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平均数教案-(2).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33506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平均数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平均数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平均数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平均数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例3和“做一做”,练习七第1题。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使同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 使同学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3、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向同学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 (四) (四)美育渗透点 使同学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 学法引导 1、 通过演示使同学初步感知“平均分”。 2、 指导同学试算,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2教学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例2水杯挂图、小黑板、卡片若干、长方体积木16块。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用卡片出示) (38+52)3 (7620)7 说出205表示的意义。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通过此题,使同学复习“平均分”的意义,使同学明确“平均分”的结果是每杯水的实际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上题这样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在

3、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这样的说法,例如:“火车提速后,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果是91分”,“某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果、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都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平均数怎样求呢?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体会。 2、教学例2: (1)、课件/数学幻灯片/平均数例2例3(19).ppt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4、? (2)、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水面高度同样高时水面的高度值。 (4)、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图的上半部,问:怎样做才干使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样高,而得到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 (5)、同学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6)、同学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

5、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人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人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7)、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挂图下局部(标有平均高度虚线)。 教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刚才通过操作,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才相等了。也就是说,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实际生活中,很多求

6、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160厘米。这个160厘米代表的是两个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一局部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说,求平均数并不要;变原来的实际值。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假如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 通过引导同学回答,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引导同学操作,使同学感知平均数。从直观到笼统,协助建立平均数概念。) (8)、指导同学列式计算 (6+3+5+2)4 =

7、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9)、区分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使同学进一步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结果每个杯子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不要求发生变化。 (10)、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第1、3题。 先读题,口述解题思路,再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通过订正进一步明确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2)、读题,分析题意,组织同学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

8、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在书上直接填空即可。) (计算不是难点,引导同学试算,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七第1题。 2、小明上学期学习进步很快,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成果是75分,以后每单元都比上一单元提高4分,求他上学期数学五个单元的平均成果是多少? 此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提示试用其他方法解答,主要解法有: 基本方法,先分别求出各次成果,再求平均数。 75+(4+42+43十44)5。 75+4+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安排作业 1、练习七第2题。 2、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