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班周末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三)
(一)
昨夜今晨北京不眠,中国不眠。2008年,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新世纪的(梦想 幻想)。
一百年的倒计时,我们终于喊到零。这一夜,紧紧地揪住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我们的心紧紧系(jì xì)住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 机遇)。
申办和奥运会是中国人民世纪的(盼望 期盼),每一个北京人的心底都(dū dōu)有一份更(gèng gēng)切实的(祝福 祝愿)――未来七年,北京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路会更宽。一个更加美好的北京,必将出现在世界面前。
1、用“\”线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和词语划去。
2、用“ ”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迎来( ) 未来( ) 美好( ) 清( )
巨大( ) 出现( ) 紧紧( ) 宽( )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我们的心紧紧系住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
“把”字句:
“被”字句:
5、改写成反问句:一百年的倒计时,我们终于喊到零。
6、申奥成功,北京将会变得怎样?
7、“更”字在短文的句子中出现过几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15年考上了上海的澄衷学堂,他的学习成绩是谁也比不上的。可是,论身高,他比同班同学矮了一截;论体重,他比同龄同学轻十斤八斤。他这副瘦弱的身子成了同学们嘲笑和挖苦的对象:“这么矮小单薄,准活不到20岁!”竺可桢听了十分生气,但他一想,谁叫自已不争气,身子骨长得这么小呢!再说,一个男子汉也无需为一两句嘲讽的话而跟人家吵架。晚上,竺可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事重重。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穷病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现在自已也被人看不起,被骂为短命人。想到这里,他自言自语:“既然自已立志为拯救祖国而努力学习,首先就得不甘示弱,锻炼自已的身体!”于是,竺可桢从床上爬了起来,连夜制定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选了一条“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抄贴在床头。
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来,跑步、舞剑……
一天清晨,竺可桢刚一醒来,就听见窗外嘀嘀嗒嗒的雨声,他向外一望,大雨正密密麻麻地下着。今天要不要按时进行锻炼呢?他犹豫了一下,马上又坚定起来:不行,只要有了第一回间断,就可能有第二回、第三回的间断了。于是他迅速跨出宿舍,冒雨坚持跑完了规定的路程。
就是这样,竺可桢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健壮了,体质增强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智体并重”的好学生。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甘示弱:
言必行:
行必果:
2、按要求摘录文中的句子。
(1) 竺可桢的心理活动:
(2)竺可桢立志智体并重的语言:
(3)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句:
3、用“ ”画出文章前后部分的照应句。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毕业班周末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五)
寻回迷失的彩虹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公公早早就露出它那红彤彤的笑脸,一缕阳光从窗玻璃透进来,在我眼前绽开了五彩的光芒。我不由得想起自然课上老师做的“人工彩虹”,那美丽的幻影让我心动不已。我( )地提了一大桶水,拿着一把大刷子往阳台跑去。
我把刷子沾了水往阳台外一伸,抖落刷子上水。呀,好美哟!水珠在阳光下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数不清的水珠像顽皮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从空中跳下来。在阳光的辉映下,它们在空中组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慢慢地向下落去。依依不舍地送去了第一道彩虹,我双扬出了第二道彩虹。美丽的彩虹随风飞舞,渐渐地渐渐地散落。我不断地将刷子沾沾水,用力地往上甩。水雾在空中形成了一片(
)幕帘。不一会,一大桶水就底朝天了。我正沉浸在彩虹美景中,楼下传来的一声大喝吓了我一跳:“是谁呀?谁把我的裤子全弄湿了?”我伸出头一看,糟了!我把楼下张阿婆拿出来晒的棉被全弄湿了。我赶紧把头缩回来。一下子,彩虹的影子现时迷失啦。
奶奶听见了,赶忙走出来对我说:“你呀!你,怎么这个样子?张大妈是我们的邻居,俗话说[‘金厝边,银乡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邻居之间要互相照应,怎能只顾自已,而不顾别人呢?这天好不容易才放晴,你让大妈今晚怎么睡?”一席话,说得我无地自容。“团结友善”我背得( ),可今天我都做了什么?我……我不能做[“说话的矮子,行动的巨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二话没说,打开门跑下楼去。我要找回迷失的彩虹。耳边回响着“讲道德从小做起”的回声,我要寻回迷失的彩虹。我毅然敲响了张大妈家的门……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恋恋不舍( ) 寻(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心动不已:
沉 浸:
3、请选择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五彩缤纷 滚瓜烂熟 迫不及待
4用“ ”线划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5、请将文中[ ]里不恰当的引用语划掉。
6、请仔细读一读文中带点的句子,用“√”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可今天我都做了什么?”这句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①兴奋( ) ②自责( ) ③感激( )
7、作者最后“毅然敲响了张大妈家的门……”是因为他
决心要 。
8、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
二、口语交际
1、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校徽就在这里!真是“ , 。”(填上合适的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俗语等)
2、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已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
(2)金娜该怎样回答才得体: 。
3、小刚的爸爸感冒了,不能去上班。他对小刚说:“小刚,爸爸有病了,你帮爸爸做两件事好吗?”小刚说:“行!你说吧!”“你先到张爷爷家给爸爸找点儿感冒药来,然后给爸爸的单位打个电话请假。记住了吗?”
“记住了。”小刚说完就走出家门。他先来到张爷爷家,对张爷爷说:“老张头,我爸爸感冒了,他让你给他找点儿感冒药。”张爷爷说:“让你爸爸自已来拿!”从张爷爷家出来,小刚拨通了他爸爸单位的电话:“我爸爸有病了,今天不上班了,跟你们请个假。”接电话的人说:“让你爸爸自已来请假吧!”
爸爸让小刚做的两件事都没完成。你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重新为小刚设计两段对话,把这两件事办好。
第一段:
。
第二段:
。
4、电脑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家,而我们通常是用电脑来写信、写文章。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练字了呢?你是怎样想的可以阐述自已的看法。
5、你发现自已丢失很长时间的钢笔在同桌的文具盒里,你会怎样和她(他)说。
毕业班周末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八)
弯弯腰,拾起你的尊严
七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流浪来到法国,他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已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看中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的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已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
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
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者中有一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他就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青年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
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弯弯腰,拾起你的尊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鄙夷( ) 傲慢(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聆听:
震撼:
3、青年男子为什么没被音乐学院录取?
4、青年男子身无分文,极度饥饿,他是怎样做的?
5、面对非常无理的无赖,青年男子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6、为什么后来青年男子又被音乐学院录取了呢?他有什么成就?
7、你怎么理解“弯弯腰,拾起你的尊严?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我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根和树叉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自已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任意( ) 休息( ) 炎热( ) 赞颂(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贫 瘠:
油然而生:
2、找出文中描写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写。
松树的树干: ;松树的叶子: ;松树的脂液: ;松树的根和树叉: 。
3、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说明:
4、“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之一是: ,
更重要的原因是: 。
5、用一句话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
6、用“﹏﹏”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7、请从我们现实生活中例举一事例说明具有松树风格的人。
毕业班周末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九)
暗香
突然,觉得教室里流动着一种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去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学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猛嗅了一阵,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奔出教室,来到校长室门口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yì),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还不知道它们已经来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心绪触到了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的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恍然醒悟:
沁人心脾:
2、句子“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中“释放幽香”指的是: ,“凋零”指的是: 。
3、“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此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4、“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一句中,“眼睛湿润”的原因是:
5、用横线画出写桂花处形的句子。
6、仔细阅读短文,思考:第四自然段运用 (顺叙、插叙、倒叙)的手法,叙述了 的感人故事,从而赞扬了桂花一样的美好品质,其中“ 概括了桂花和老大爷的一个相似点。
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这是一个 句,用 比喻 。
(2)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沁”字应查字母 ,再查章节 ;用部首查字法,“脾”应查 部再查 画。“幽”字共 画。“如”第四画是 。
(3)从全篇内容看,作者在描写桂花时,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8、本文以“暗香”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拒绝
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脸,背着手,脆生生地说:“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家就让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负新来的吗?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想到这里,女主人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了。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起两根粗粗的蜡烛,说:“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
面对孩子清澈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1、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漆黑( ) 欺负( ) 清澈( )
3、这个小故事的起因是:
4、按文章的内容填空。小男孩敲门,女主人以为 ,
而实际上是: 。
5、第4自然段中,女主人“惊呆了”的原因是:
6、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女主人”最后的感受是: 。
7、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小男孩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