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但因气候环境、经济条件差异、地势差别等因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统一路径,必须因地制宜。近年来,江苏省在苏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据统计,江苏省人口7549.5万人,其中农村(乡镇以下)人口5186.5万人,占68.7%。根据农村污水调研的情况估算,江苏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89.5万吨/天。
江苏在选择合适的技术和筹集资金方面有什么经验,对其他地区有何借鉴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
选择技术有啥“门道”?
因地制宜,“接管优先、集中与分散”结合
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到底有何特点?
据记者了解,首先,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小且分散。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村落多,分散分布,生活污水难以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的污水处理量一般在1000m3/d以下,处理规模小于100m3/d的占大多数。
第二,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每天不同时段,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相对集中。特别是早、中、晚做饭时间,污水量达到高峰,是平时污水排放量的2~3倍。此外,农村排水系统很不完善,雨污混排,受降雨影响,水量变化较大。
第三,资金短缺。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维护经费和定期大修资金,对于农村来说是负担。
第四,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经验严重缺乏。
第五,区域差异大。农村地域辽阔,地理环境、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形条件对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农村地区排水量小,气温对农村污水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因此,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必须针对地区特点,探索适宜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的新模式。
考虑到农村的现实经济与自然条件,江苏确定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接管优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