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JGJ
UDC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20××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rsion type roof
(征求意见稿)
20××-××-×× 发布 20××-××-××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rsion type roof
JGJ××—20××
主编单位: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实日期:20××年××月××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北京
49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和吸收国内外近年来倒置式屋面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材料;5.设计;6. 施工;7. 质量验收;附录A 倒置式屋面工程保温材料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附录B 倒置式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现场抽样复试要求。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吴中路1050号,邮政编码:201103)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同济大学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江苏久久防水保温隔热工程有限公司
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嵊州市科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苏州市新型建筑防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庞堂喜 胡 斌 周锡全 吴松勤 高本礼
南建林 赵霄龙 余绍锋 许世文 刘屠梅
姚 军 李振宁 史志远 花海东 杨铜兴
姜静波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材料………………………………………………………………………………………5
4.1 一般规定………………………………………………………………………………5
4.2 防水材料………………………………………………………………………………5
4.3 保温隔热材料………………………………………………………………………5
5 设计………………………………………………………………………………8
5.1 一般规定………………………………………………………………………………8
5.2 设计要求………………………………………………………………………8
5.3 细部构造……………………………………………………………………………10
6 施工………………………………………………………………………………17
6.1 一般规定………………………………………………………………………………17
6.2 找坡层施工………………………………………………………………………………17
6.3 找平层施工………………………………………………………………………………17
6.4 防水层施工………………………………………………………………………………18
6.5 保温层施工………………………………………………………………………………18
6.6 保护层施工………………………………………………………………………………19
6.7既有建筑屋面改造施工…………………………………………………………21
7 质量验收………………………………………………………………………………22
7.1 一般规定………………………………………………………………………………22
7.2 屋面找平(找坡)层工程验收………………………………………………………………22
7.3 屋面防水工程验收………………………………………………………………………23
7.4 屋面保温隔热工程验收…………………………………………………………………23
7.5 屋面细部构造工程验收…………………………………………………………………24
7.6 屋面保护层工程验收…………………………………………………………………… 24
附录A 倒置式屋面工程保温材料标准及试验方法标准……………………………26
附录B 倒置式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现场抽样复试要求…………………………………27
本规程用词说明…………………………………………………………………………… 28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29
条文说明……………………………………………………………………………………30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Materials………………………………………………………………………………5
4.1 General requirements………………………………………………………………………5
4.2 Waterproof Materials…………………………………………………………………5
4.3 Insulation Materials……………………………………………………………………5
5 Design……………………………………………………………………………………8
5.1 General requirements………………………………………………………………………8
5.2 Design Requirements…………………………………………………………………8
5.3 Construction Detail……………………………………………………………………10
6 Construction………………………………………………………………………………17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7
6.2 sloping layer construction……………………………………………………………17
6.3 Leveling layer construction……………………………………………………………17
6.4 Construction of waterproof layer……………………………………………………18
6.5 Insulation layer construction…………………………………………………………18
6.6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ve coating……………………………………………………19
6.7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roof construction……………………………21
7 Quality acceptance………………………………………………………………………2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2
7.2 sloping Layer and Leveling layer acceptance…………………………………………22
7.3 waterproof layer acceptance…………………………………………………………23
7.4 Insulation layer acceptance……………………………………………………………23
7.5 Construction Detail acceptance………………………………………………………24
7.6 Protective layer acceptance…………………………………………………………………24
Appendix A the standard of inversion type roof insulation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test methods……………………………………………………………………………26
Appendix B the requirements of inversion type roof insulation materials engineering evidential test………………………………………………………………………2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28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 ……………………………………………………………………29
Clause explanation……………………………………………………………………………30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倒置式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倒置式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
1.0.3 倒置式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倒置式屋面 inversion type roof
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
2.0.2 憎水性保温材料 hydrophobic insulation materials
当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保温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时,材料表面不会被水浸润的保温材料。
2.0.3 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extruded polystyrene foam board
以聚苯乙烯树脂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分,添加少量添加剂,通过加热挤塑成型而制得的具有闭孔结构的硬质泡沫塑料板。
2.0.4 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molded polystyrene foam board
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的具有闭孔结构的保温隔热用板材。
2.0.5 喷涂硬泡聚氨酯 polyurethane spray foam
现场使用专用喷涂设备在屋面基层上连续多遍喷涂发泡聚氨酯后,形成无接缝的硬质泡沫体。
2.0.6 硬泡聚氨酯板 prefabricated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board
在工厂预制一定规格的硬泡聚氨酯制品。通常分为不带面层的硬泡聚氨酯板和直接经层压机双面复合增强材料的硬泡聚氨酯复合板。
2.0.7 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 composite waterproof and insulation prefabricated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board
工厂化生产以硬泡聚氨酯为芯材,底层为易粘贴界面衬材,面层覆以某种防水卷材(或涂膜)材料,具有防水保温一体化功能的复合板材。
2.0.8 泡沫玻璃 bubble glass
由碎玻璃、发泡剂、改性添加剂和发泡促进剂等,经过细粉碎和均匀混合后,再经过高温熔化,发泡、退火而制成的无机非金属玻璃材料。
2.0.9 CCP复合板 CCP composite board
采用水泥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材料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结合在一起保温隔热材料。
2.0.10 密封材料 sealing material
能承受接缝位移达到气密、水密目的而嵌入建筑接缝中的材料。
2.0.11 点粘法 spot adhibiting method
铺贴防水材料时,卷材、打孔卷材或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
2.0.12 条粘法 strip adhibiting method
铺贴防水材料时,卷材或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与基层采用条状粘结的施工方法。
2.0.13 空铺法 border adhibiting method
铺贴防水和保温材料时,防水卷材或保温板与基层在周边一定宽度内粘结,其余部分不粘结的施工方法。
2.0.14 钢丝网连接 Steel mesh connection
铺设坡屋面保温材料时,在屋面阴角和阳角接槎处保温板上设置的固定钢丝网,防止保温板上防水砂浆裂缝。
2.0.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efficient
稳态条件下,1m厚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
3 基 本 规 定
3.0.1 倒置式屋面工程防水设计等级不应低于Ⅱ级防水设防,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不得少于15年。
3.0.2 倒置式屋面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系统设计,重要部位应有细部构造详图。
3.0.3 倒置式屋面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
3.0.4 倒置式坡屋面必须采取在檐口部位设置挑口等有效措施防止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的下滑。
3.0.5 倒置式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必须采用低吸水率和长期侵水不腐烂的憎水性保温材料。
3.0.6 倒置式屋面工程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
3.0.7 倒置式屋面防水工程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作业人员应持有上岗证。
3.0.8 如保温板直接铺设于防水层上,保温板与防水材料及其粘结剂应相容匹配,否则应在防水层和保温层之间设隔离层。
3.0.9 倒置式层面防水工程完成后,平层面应进行24h蓄水检验,坡屋面应进行持续3h淋水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温工程施工。
3.0.10 倒置式屋面工程应建立管理、维修、保养制度,屋面排水系统应保持畅通。
4 材 料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倒置式屋面的防水和保温材料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4.1.2 倒置式屋面应选用耐霉烂性能好、拉伸强度高和接缝密封保证率高的防水材料。
4.1.3 倒置式屋面应选用密度小、压缩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的保温隔热材料,不得使用松散保温隔热材料。
4.1.4 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本规程要求。保温材料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中所列标准的规定。
4.1.5 防水、保温隔热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并应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试。保温隔热材料现场抽样复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4.1.6 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2 防 水 材 料
4.2.1 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要求。
4.3 保温隔热材料
4.3.1 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工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压缩强度不得小于150kPa;
3 体积吸水率不得大于3%。
4.3.2 倒置式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可选择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硬泡聚氨酯板、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喷涂硬泡聚氨酯及泡沫玻璃保温板等。用于倒置式屋面的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CCP复合板的吸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4.3.3 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3的要求。
表4.3.3 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主要物理性能
测试项目
单 位
测试标准
FM150
FM250
FM300
FM350
FM450
FM600
压缩强度
kPa
GB8813
≥150
≥250
≥300
≥350
≥450
≥600
表观密度
kg/m3
GB6313
≥20
导热系数
W/m·K
GB3399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尺寸变化率
±%
GB8811
≤2
≤2
≤2
≤2
≤2
≤2
水蒸气渗透系数
ng/m.s.Pa
QB/T2411
≤3.5
≤3
≤3
≤3
≤2
≤2
续表4.3.3
测试项目
单 位
测试标准
FM150
FM250
FM300
FM350
FM450
FM600
吸水率
V/V%
GB8810
≤1.5
≤1.0
≤1.0
≤1.0
≤1.0
≤1.0
燃烧性能
GB/T2406
≥B2
4.3.4 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4的要求。
表4.3.4 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主要物理性能
测试项目
单 位
测试标准
III型
IV型
V型
VI型
压缩强度
KPa
GB8813
≥150
≥200
≥300
≥400
表观密度
Kg/m3
GB6313
≥30
≥40
≥50
≥60
测试项目
单 位
测试标准
III型
IV型
V型
VI型
导热系数
W/m·K
GB3399
≤0.039
尺寸变化率
±%
GB8811
≤2
≤2
≤2
≤1
水蒸气渗透系数
ng/Pa.m.B
QB/T2411
≤4.5
≤4
≤3
≤2
吸水率
V/V%
GB8810
≤2.0
燃烧性能
GB/T2406
≥B2
4.3.5 喷涂硬泡聚氨酯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5的要求。
表4.3.5 喷涂硬泡聚氨酯主要物理性能
项 目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Ⅰ型
Ⅱ型
Ⅲ型
密度(Kg/m3)
≥35
≥45
≥55
GB/T 6343
导热系数[W/m·K]
≤0.024
≤0.024
≤0.024
GB 3399
压缩性能(形变10%)(KPa)
≥150
≥200
≥300
GB/T 8813
不透水性(无结皮)0.2MPa,30min
—
不透水
不透水
GB 50404
尺寸稳定性(700C,48h)(%)
≤1.5
≤1.5
≤1.0
GB/T 8811
吸水率(%)
≤3
≤2
≤1
GB 8810
燃烧性能
≥B2
4.3.6 硬泡聚氨酯板和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6的要求。
表4.3.6 硬泡聚氨酯板和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的主要物理性能
项 目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硬泡聚氨酯板
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
Ⅰ型
Ⅱ型
密度(kg/m3)
≥35
≥35
≥35
GB/T 6343
导热系数[W/m·K]
≤0.024
≤0.024
≤0.024
GB 3399
续表4.3.6
项 目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硬泡聚氨酯板
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复合板
Ⅰ型
Ⅱ型
压缩性能(形变10%)(kPa)
≥150
≥200
≥200
GB/T 8813
拉伸强度,kPa
≥150
≥200
≥200
JGJ 144
拉伸粘结强度,kPa
≥150
≥200
≥200
JGJ 144
不透水性(无结皮)0.2MPa,30min
不透水
不透水
不透水
GB 50404
尺寸稳定性(700C,48h)(%)
≤1.5
≤1.0
≤1.0
GB/T 8811
闭孔率(%)
≥90
≥95
≥95
GB/T 10799
吸水率(%)
≤3
≤1
≤1
GB 8810
卷材或涂膜厚度
—
≥1mm
注:Ⅰ型是指不带面层的硬泡聚氨酯板,Ⅱ型是指直接经层压机双面复合增强材料的硬泡聚氨酯复合板。
4.3.7 泡沫玻璃保温板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7的要求。
表4.3.7 泡沫玻璃保温板主要物理性能
项 目
表观密度(kg/m3 )
导热系数[W/(m·K]
压缩强度(kPa)
吸水率(%)
性能要求
≥150
≤0.062
≥400
≤0.5
4.3.8 CCP复合板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8的要求。
表4.3.8 CCP复合板主要物理性能
项目
表观密度(kg/m3 )
导热系数[W/(m·K]
压缩强度(kPa)
吸水率(%)
性能要求
≥280
≤0.07
≥200
≤3
4.3.9 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硬泡聚氨酯板等保温板材在运输和储存中应远离火源和化学溶剂,应避免日光曝晒、风吹雨淋、并应避免长期受重和其他机械损伤。
4.3.10 喷涂硬泡聚氨酯的原材料应密封包装,在贮运过程中严禁烟火,应注意通风、干燥,应防止曝晒、雨淋,不得接近热源和接触强氧化、腐蚀性化学品,进场后应加标志分类存放。
4.3.11 泡沫玻璃板在运输中应有防震、防潮措施,进场后应在室内存放,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干燥。
4.3.12 CCP复合板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将CCP复合板的保护层面相向侧立堆放、靠紧挤实、堆码整齐,每垛高度不得超过1.8米,不得碰撞损坏和品种混杂。
5 设 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倒置式屋面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定屋面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保温和隔热要求;
2 屋面构造;
3 屋面的节能计算;
4 防水层及隔离层选用的材料品种、规格及主要物理性能;
5 保温层选用的材料品种、规格及主要物理性能;
6 屋面排水保护层及排水系统的设计;
7 细部构造的设计。
5.1.2 倒置式屋面保温防水基本构造宜由找坡层、找平层、防水层、隔离层、(根据需要设置)、保温层、隔离层(根据需要设置)及保护层组成。采用CCP复合板做保温层时,可不另设保护层。
5.1.3 倒置式平屋面坡度不宜小于3%。
5.1.4 当屋面坡度大于3%时,应在结构层采取防止防水保温层及保护层下滑的措施。坡度大于5%时,应沿垂直于坡度的方向设置防滑条,防滑条应与结构层有可靠连接,其高度宜小于保温层厚度,应避免形成冷桥,防滑条间距应根据坡度和保温材料种类确定。
5.1.5 选用防水材料时,可考虑保温材料对防水层的保护作用,可优先选用涂膜防水材料。
5.1.6 选用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时,不宜将保温层作为一道防水设防。
5.1.7 保护层的设计应根据屋面的使用功能、自然条件、建筑坡度合理确定。
5.1.8 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应超过200mm,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5.1.9 屋面水落管的数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通过水落管的排水量及每根水落管的屋面汇水面积计算确定。
5.1.10 每一屋面或天沟不宜少于2个排水口。
5.2 设 计 要 求
5.2.1 屋面找坡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当单向坡长大于9m时,应结构找坡。平屋面结构找坡的坡度不宜小于3%;
2 平屋面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宜为3%,厚度不得小于20mm。找坡层可采用轻质材料或保温隔热材料;
3 材料找坡层上应设找平层。
5.2.2 屋面找平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找平层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砼、沥青砂浆找平。当采用水泥砂浆找平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宜为1∶3,可掺抗裂纤维,厚度宜为15mm至20mm之间,并应设分格缝,缝宽宜为5mm至20mm之间,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
2 坡屋面及结构找坡的平屋面可原浆表面抹平、压光;
3 在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0mm。
5.2.6 防水层设计中的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涂料品种选择应根据地基变形程度、结构形式、自然条件选择耐腐蚀、耐霉烂、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强的防水涂料;
2 涂膜防水层应沿分隔缝增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空铺宽度宜为100mm;
3 防水卷材应根据地基变形程度、结构形式、自然条件选用耐腐蚀、耐霉烂、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强的防水卷材;
4 防水卷材宜采取自粘法、空铺法、条粘法或点粘法。但在檐口、屋脊和屋面转角处及突出屋面的连接处,应用胶结材料将卷材与基层粘牢,其宽度不得小于800mm。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应满贴;
5 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时,找平层的分隔缝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宜为100mm;
5.2.7 保温层设计中的材料选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3节的要求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材料按屋面使用性质不同推荐使用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本规范所列的其他保温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自然条件、屋面使用性质选定;
2 屋面系统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并应符合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附表4.1计算保温层厚度;按保温层的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应遵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采用挤塑型或模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宜小于25mm。
5.2.8 CCP复合板保温层可用于上人或不上人的平屋面工程,保温层厚度应根据节能计算选定。
5.2.9 保护层可选用卵石、预制砼板块、水泥砖、地砖、金属板材、人造草皮、蔓生植物种植、多年生植物种植、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平瓦等材料。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护层材料应根据屋面的使用功能、自然条件和建筑坡度合理选择;
2 保护层的质量应保证最大风力时保温板不被刮起和保证保温层在积水状态下不浮起;
3 当屋面坡度大于3%时,不应采用卵石等松散性的保护层,且保护层材料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必要时,应与保温层的防滑条连接;
4 当采用卵石、预制混凝土板块和混凝土地面砖作保护层时,在保温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预制砼板块四角可设置支承底座;砼地面砖可不固定铺放;
5 当选用卵石作保护层时,其直径应在20mm至60mm之间;
6 当采用板块材料作上人屋面保护层时,应用水泥砂浆座浆平铺,板缝应用砂浆勾缝处理。当屋面是非功能性上人屋面时,可采用干铺板块材料的方法进行压埋,预制板应有一定强度,厚度不应小于30mm;
7 当采用蔓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种植保护层时,在保温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多年生植物种植保护层无纺聚酯纤维布下应设置渗透性材料层;
8 水泥砂浆保护层表面应设分格缝,分割面积宜为1m2,缝深宜为10mm, 并应嵌填密封材料;
9 上人屋面宜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应设分格缝,分割面积不宜大于36m2,块材分割面积不宜大于100m2,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并应嵌填密封材料;
1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并应嵌填密封材料;
11 当采用平瓦作为坡屋面保护层时,瓦上应预留钉眼或绑扎所需的孔眼,沿檐口两行、屋脊两侧的一行和沿山墙的一行瓦应采取钉或绑的固定措施。平瓦铺瓦方式可采用水泥砂浆卧瓦、钢挂瓦条挂瓦、木挂瓦条挂瓦等方式;
12 当采用油毡瓦作为坡屋面防护层时,应采用以钉为主、钉粘结合的方式。瓦的排列、搭接、粘结要求和下钉位置及数量要求应符合产品及其他有关规定。
5.3 细 部 构 造
5.3.1 屋面细部构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全面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振动诸因素;
2 应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与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
3 节点应以卷材、涂料、密封、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的多道设防进行技术设计;
4 应具有整体设防能力,应达到防水耐用年限;
5 应避免在挑檐、檐沟、山墙、女儿墙、分格缝、变形缝、雨水管卡具等部位形成热桥,保温应严密。
5.3.2 天沟、檐沟的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沟、檐沟的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图5.3.2的要求;
2 天沟、檐沟应增铺防水附加层。附加层与屋面交界处的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3 防水卷材应从沟底翻上至沟外沿顶部,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膏封严;
4 天沟、檐沟应满铺保温材料。
图5.3.2 天沟、檐沟的防水保温构造
1—密封材料;2-防水层;3-防水附加层;4-压条钉压;5-滴水;6-水落口;7-螺栓固定
5.3.3 山墙、女儿墙泛水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山墙、女儿墙泛水防水保温构造应符合图5.3.3-1、5.3.3-2的要求;
2 山墙、女儿墙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压顶,可采用金属制品或合成高分子卷材封顶;
3 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用满贴法;
4 当墙体有压顶时,防水材料泛水可直接地连续铺至墙体压顶下凹槽部位,泛水收头应采用水泥钉配镀锌薄钢板垫片钉压固定和密封膏封严(图5.3.3-1);
5 当墙体无压顶时, 防水材料泛水应连续地铺至墙顶,收口应采用胀管螺栓固定,钉头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墙体顶部应盖金属盖板,并应固定牢固(图5.3.3-2);
6 女儿墙内侧应满铺保温层,泛水卷材面铺设保温材料后应抹水泥砂浆保护或采用涂刷浅色涂料、粘贴铝箔保护层。
图5.3.3-1 有压顶山墙、女儿墙泛水防水保温构造
1—压顶;2-防水层、防水附加层;3-外墙保温;4-压条钉压;5-密封材料
图5.3.3-2 无压顶山墙、女儿墙泛水防水保温构造
1—防水附加层;2-防水层;3-密封材料;4-螺栓固定;5-金属盖板;6-屋面、外墙保温分界线;7-压条钉压;
8-外墙保温
5.3.4 屋面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图5.3.4的规定;
2 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3 防水层应铺贴覆盖变形缝两侧挡墙的上部;
4 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应填放衬垫材料,并应用卷材封盖;
5 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图5.3.4)。
图5.3.4 屋面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
1-密封材料;2-防水层;3-防水附加层;4-盖板;5-聚乙烯泡沫塑料棒;6-附加卷材托棒;7-塑料条密封
5.3.5 屋面高低跨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高低跨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图5.3.5的规定;
2 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3 变形缝部位应设置附加防水层,顶部水平段不宜粘牢;
4 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应与墙体粘牢;
5 变形缝应采用金属板材覆盖,水平段宜采取泛水处理,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图5.3.4)。
图5.3.5 屋面高低跨变形缝处保温防水构造
1—防水层及防水附加层;2-密封材料;3-铝板泛水;4-压钉条固定;5-塑料条密封;6-防水附加层
5.3.6 屋面水落口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水落口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图5.3.6-1、图5.3.6-2的规定;
2 排水口距女儿墙(山墙)端部不宜小于0.5米;
3 水落口宜采用金属或塑料制品,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
4 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且以水落口为中心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5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
6 保温板材距水落口500mm的范围内应逐渐均匀减薄,最薄处厚度不应小于15mm;
7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凹槽内应设置钢板网滤水盘。
图5.3.6-1 直排水落口处保温防水构造
1、 水落口 2、防水附加层 3、防水层 4、滤水盘 5、密封材料
图5.3.6-2 侧水落口处保温防水构造
1、防水层 2、防水附加层 3、女儿墙 4、C20细石混凝土 5、密封材料 6、出水口箅子
5.3.7 屋面出入口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屋面出入口处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图5.3.7-1、图5.3.7-2的规定;
2 屋面水平出入口防水材料应直接连续铺至出人口混凝土踏步下,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屋面踏步与屋面保护层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图5.3.7-1);
3 屋面垂直出入口防水材料收头,应压在混凝土顶圈下,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图5.3.7-2)。
图5.3.7-1 屋面水平出入口处保温防水构造
1-防水层;2-防水附加层;3-密封材料
图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