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平行线教学设计开发区大官地小学 卢殿侠一.教材分析画平行线是“平行与垂直”这部分知识的第3个例题,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正确画法,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并用此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教材的编排看, 让学生画平行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性在生活中更是应用广泛,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最后安排的长方形画法则是在掌握了平行线的画法后的应用。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我在本节课设计上打
2、破了教材中原有的教学顺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发现两条平行线间垂线段的特点放在新课的开始,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探究,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画平行线的方法,并用测量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方法去验证前面所说的平行现象是否平行,最后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设计上我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了三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如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移,又学习了角的度量、“平行与垂直
3、”、画垂线的方法等知识,并且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几何图形的表象,并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平行的现象,但是对两平行线间垂线段有什么特点却全然不知,以及如何画平行线也没有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合理的安排教学,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学到新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点,并能用此特性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平行线,并能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3.会利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并且知道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
4、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能让学生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2.正确画出平行线,并能利用这种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难点:1.能正确运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2.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直尺、三角尺六.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肢体表演,引出垂直与平行。 2.学生自己介绍前面学到的关于“垂直与平行”的知识。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垂直与平
5、行的概念,如何去画垂线,从身边物体中找到垂直与平行现象等,教师要给以表扬。 【设计理念:表演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于是我用它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打破原来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说,这样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前面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 动手操作,发现规律。1. 学生说出身边物体上有平行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互相平行的,想不想动手去研究研究,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你们想研究的物体,并利用身边的工具去量一量,画一画,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并把它记录在学习单上。 预设:学生可能选中课桌面、长方形铅笔盒、教室的门等等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可借助尺子,
6、绳子,纸条等工具去量一量,画一画,从而发现规律。2.反馈,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研究的结果向大家说一说。(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不知如何去说,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适时引导,及时表扬,让学生敢说、能说,最后得出结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 验证,师:我们能不能用这一特性来检验前面说的平行现象是否准确呢? 预设:可能会发现有的物体上看似平行,但测量后却不平行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平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也是非常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的空间中,选中身边熟悉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7、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自己去发现、总结规律,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最后又通过验证加深了对平行线距离特点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以及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师生合作,探究方法1.师:同学们从生活中能找到这么多平行现象,真了不起,那你想不想到纸上去画一画平行线呢?应如何画,你会用到什么工具来帮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画平行线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先互相讨论,然后在纸上试着画出一组平行线。2.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出哪种方法好,并说说理由。 预设:学生可能利用直尺的上下边来画平行线,把数
8、学书平放在纸上画平行线,或利用前面的知识先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向它做几条垂线段,量出同样长,再用一条直线连接就画出一组平行线等等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用书本或直尺等工具画出来的平行线比较固定,而给平行线画几条垂线段再连接的方法又比较麻烦,最后发现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平行线的方法最简便实用。(板书)【设计理念: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并能从身边的许多物体上找到平行现象,所以画平行线时自然就会想到用身边的物体来帮忙,于是我在设计中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放手让学生随意地想、随意地画,当多种画法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就会引导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最实用
9、的方法。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完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使他们理解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也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师:你能用咱们发现的最实用的方法任意画出一组平行线吗?4.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完成练习题1: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独立完成,同桌检验)5.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到前面展示,(学生边操作边说)还能画吗?能画几条?(无数条)学生用语言概括。6.师:如果给出一条直线,并要求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那应该怎样画呢?可以画出几条?(一条)【设计理念:这一设计是想让学生对这两种画平行线的形式进行比较,并归纳出不同点,从而加深对画平行线方法的理解。另外我还发现学生一
10、直给水平放置的直线画平行线,当给定的直线倾斜或竖直摆放时,就不知如何摆放三角尺和直尺,于是我在这里安排了几组练习,不仅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工具,更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水平”对数学中的“平行”的制约和局限。多次练习画平行线后,学生就会形成相应的技能,为以后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平行现象,咱们就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家新盖的房子要安装玻璃,(课件出示)你能帮助工人叔叔在图中画出玻璃吗? 同桌先讨论,再动手画,然后到前面展示。 预设:这块玻璃是一个长方形,学生会先考虑到长方形边的特点,然后再利用画
11、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方法来完成。 【设计理念: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于是我设计这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画平行线或画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回顾了旧知,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了应用意识。】(五)拓展延伸1.师:你还见过生活中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吗?(学生举例)2.师:还有那些四边形也是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设计理念:数学知识不仅要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还要注意与下部分知识紧密相连,于是我设计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旧知识
12、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六)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七)课后作业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贴在咱们的展示栏中。(八)板书设计 画 平 行 线 平行线 距离处处相等附:学习单内容学 习 单本节课学习内容1.研究“两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的特点”。 2.会准确地画出平行线。一研究两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的特点。我发现了:二画平行线1.任意画出一组平行线。2. 练习:(1)用直尺和三角板按步骤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我发现了: (2)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要求:所画直线要过点A;同时满足平行已知直线。(任选喜欢的一种作图) A A A (1) (2) (3) 我发现了: 3.解决问题你能在下面画出一块玻璃吗?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