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873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院周建国(1964-),男,重庆长寿人,硕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收稿日期院2023-04-11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思考周建国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云南普洱665000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为了借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并打造学校体育特色。通过探讨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和价值,为普洱市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推动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普洱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

2、体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23)03-0087-032022 年 5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及教育部联合印发 关

3、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阳光体育运动要坚持“健康事业,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整合发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整理、细化、编辑好,并纳入当地或学校课程中来,让校本课程富有弹性和特色,学校既达到了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又打造了学校的体育特色。1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自 1953 年举办全国民运会以来,在不断探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性与专业化相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的发展,发掘了大批新项目。从 1953 年只有 5 个竞赛项目和 22 个表演项目,到 2

4、019 年增到 17 个竞赛项目,194 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全国民运会项目不断增多是体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小学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结果。为此,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先后颁布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全国民运会的定期举行,促进了少数民族体育向正规化、常规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好少数民族体育,

5、需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苗子,从中小学抓起,使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培养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普洱市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调查发现,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学校不多,仅占 16%左右,多为县级中小学。学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少,大部分学校将少数民族体育放在大课间,没有一所学校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学校,都具有随意性,凭学校领导、教师的兴趣,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有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有效开发和利用新的体育课程资源,注重本土化。因而,将少数民族体2023 年 6 月普洱学院学报Jun.2023第 39 卷第 3 期Journal of Puer Unive

6、rsityVol.39No.387育融入思想教育、比赛、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资源,这不仅是中小学体育课堂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体育人才的需要。2 普洱市拥有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优势与宝贵经验2.1 普洱市少数民族多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丰富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市少数民族 26 个,有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等 14 种世居少数民族,所辖 9 县 1 区中,9 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60.67%,是个民族文化鲜明而又团结和谐的文明城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多样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打陀螺、射弩、跳芦笙、象脚鼓、丢包等项目,都

7、有很好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是增强民族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团结的重要媒介,对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2.2 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群众基础好袁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初步形成普洱市有良好的少数民族群众基础,为少数民族体育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家庭、社会的高度认可,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如:陀螺爱好者众多,陀螺工厂在增加。少数民族健身操参加人数多,使得民族包、芦笙丝、三弦、象脚鼓等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普洱旅游、经济发展。2.3 普洱市有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

8、育训练基地要要要普洱体育中学普洱体育中学创建于 1990 年,至今已走过 33年的办学历程,是全省唯一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体校,也是普洱唯一的一所培养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学校。多年来,学校为普洱、云南培养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体育人才,产生了全国陀螺冠军和全国射弩冠军等。2019 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获得 4 个一等奖,占全省竞赛项目获一等奖的 60%等等,他们为云南争了光,为普洱人民争得了荣誉。学校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学校与成都体院、云南省民委、普洱市政府共同开展“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编写了 民族传统体育教程教材。举办 2 次全国民

9、族体育研讨会,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4 普洱市拥有少数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宝贵经验2017 年普洱学院组建啦啦操队,先后获得国际级比赛冠军 4 项、国家级比赛冠军 9 项、省级比赛冠军 50 余项。普洱学院把普洱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教学,形成了该校极具特色的民族啦啦操。2021 普洱学院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荣获集体花球项目季军,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世锦赛上获得该项目奖牌。普洱学院啦啦操队为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3 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少数民族体育源于生产生活,是各民族战胜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手段,包含着各民族长期

10、形成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凝聚着各民族的创造和智慧,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3.1 培养德智体美劳合格接班人3.1.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凝聚着各民族文化的规范规则,是进行中小学生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的最好载体。各项运动都有参赛规则,中小学生只要参与运动,就要遵守规则,必须遵守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道德规范。这对中小学生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规矩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作风意志、集体主义和爱国教育,还可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既丰富了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

11、是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3.1.2 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体育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崇,在进行这些项目活动时,学生自然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中小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就会有项目展示、表演和比赛,这些活动会带给学生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较多的情感体验。如在活动展演、比赛时,有好有差、有成功有失败、有灵活有笨拙、有熟练有生硬,中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以及得失等不一样心理状态。这样在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既增强学生各种心理承受能力,受挫能力,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3.1.3 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有效活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是各族人民在同自然普洱学院

12、学报88界的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和演变的,具有客观现实的强身健体的功效。少数民族体育不仅适合于少数民族人群的体质,也符合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如,景谷县的陀螺、象脚鼓,孟连县的射弩、孔雀舞,澜沧县拉祜族芦笙、摆舞,墨江县哈尼族秋千、三弦舞等项目。普洱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3.1.4 增强中小学生运动技能的有效活动运动技能的培养、形成主要在中小学生阶段。因为在此阶段是人的各种技能形成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人的协调、灵敏、柔韧和速度等身体素质正处在发展敏感期。中小学生只有通过学习、训练多种技术,掌握各种技能,身体素质才

13、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类型较多,有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智能型等,包括人体运动技能的各方面,这些运动项目的开展,有利中小学生形成全面技能。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运动技能,易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终身进行健身活动很有益处,并能促使中小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终身锻炼意识。3.2 培养少数民族情感认同的有效载体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

14、文化的认同”。不同的民族在训练与竞赛中不断地交流合作,对运动项目的民族特色、技能、规则、要求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逐步有了共同的理解认同,从而能在训练与比赛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相互包容、理解认同的和谐氛围,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情感认同的有效载体。3.3 引导中小学生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哲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思想传统一般表现为重 求同,它通过 求同 来保持和壮大自己”。从古至今,“求同存异”一直都是中国人的思想基础。这种“大一统”的传统观念发展到现在,就是“以全局为重”、重视社会“安定团结”的整体观和全局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的行为就要与整体保持一致,求得众人

15、步调一致以保持全局稳定。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能让中小学生认识各民族文化,从小对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构建民族文化之间的和谐,升华“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团结。2022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讲话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 筑基 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 结语普洱市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节日,良好的少数民族群众体育基础。普洱

16、市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体育、云南“三个定位”的讲话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发展和提高中小学体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好少数民族体育,丰富中小学生生活,探索适应普洱中小学生特点的少数民族体育,是结合民族地区吸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的精髓,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优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体育强国的需要。当然,开展少数民族体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少数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将我国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将少数民族体育技能传承下去,丰富中国优秀体育文化。参考文献院1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23:327.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讲话EB/OL.https:/ W220718.shtml.4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5袁雍.新时代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