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媒经营管理.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8679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媒经营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媒经营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 1 传媒环境:决定或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发生、进行及其成效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总和。 2 媒介定位: 3 媒介形象: 4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研究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即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优势与劣势)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机会和威胁)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5 蓝海战略:相对于“红海战略”而言的,象征着跳出传统市场空间和传统的竞争行为而进行的一种价值创新的管理体系。它不单指产业技术的突破,或是对竞争资源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是意味着未来肯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6 媒介采编业务:媒介内容的采集和编辑业务,是媒介产业生产的前期阶段,媒介产品生产的第一个环节。 7 制片人:电视节目制作集体中的总负责人,负责拟定选题与拍摄计划,组织导演、编剧、摄影、录像、演员等摄制人员,协调各方人员有效率的工作,指导监督制片工艺处理等。 8制片人制: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的经营与管理制度的简称,或称影视节目经营与制作体系。 9 生产流程:生产某一类产品所需要的步骤。一个产品的出炉,一般要经历几个阶段,从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到操作加工、战略规划,许多是隐藏在产品后面的,这些的阶段之中,又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步骤。 10 两次销售 国际上报刊业经营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理论。第一种产品产品是经过编辑加工的“新闻信息”通过发行卖给读者,实现第一次销售。第二种产品是“读者的注意力”,也就是报刊上的信息吸引读者并获得读者购买,取得一定的发行量后,再卖给广告客户,实现第二次销售。 传媒市场化:指中国传媒产业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发生的种种革新与变迁,其本质是媒介组织从过去的事业单位变成一种特殊的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成为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 简答: 1 PEST分析法: 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 经济环境分析 “晴雨表” 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科技环境分析 2 传媒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 五面定位原则 2 勇争第一原则 3 同类创新的原则 4 受众原则 5 注重实效的原则 6 整体原则 7 开放原则 8 可操作原则 3“采编分离”的含义及形式有哪些 1 采编分离指实施则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和指挥体制。 2 形式1:“旧”采编分离: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如设立政教新闻采访部的同时,还单独设立政教新闻编辑室,这是一种最纯粹的采编分离模式。 形式2:“新”采编分离:编辑、记者分别属于不同的中心,且规定编辑不准写稿,避免了工作的交叉和职责不清。多数采访部门已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编辑部门,记者只是供稿,并可向多个版组发稿,编辑对稿件的质量负责。 4 流程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组织的生产提高生产率和性能的优势) 1 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避免了每次动作前,执行者都要重新考虑合安排步骤,从而浪费精力。 2 流程可以方便执行者将时间和资源集中在目标和结果上,而不是实现目标所要遵循的过程。 3 流程提供给员工一种参考,能使临时人员迅速融入项目和操作流程中。 4 流程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锁定目标来降低生产成本。 5 广电生产体系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1 新闻节目的生产方式将产生变革,重点表现在新闻运作的制播存平台网络化,现场采访和在线编播网络化,新闻响应能力大大增强。 2 节目制作的全部素材、半成品片和完成片将实现全台共享,视音频制作将配置功能强大的节目编目检索系统,丰富有序的节目资源将促使节目制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也使记者和编导工作简单明了。 3 节目的保存媒介和格式发生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磁带将大幅减少,直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线节目存储硬盘、数据流磁盘、蓝光盘等。 4 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将实现一体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硬盘播出系统、总控系统将直接相连,制作好的节目直接通过网络播出。 5 节目生产过程的审核将实现网络化,领导随时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审看节目。 6 台际间的节目交流将实现网络化。 6 广电媒体多种经营的策略 1 坚持以广电内容产业为核心 2 大力发展广电网络产业,搞好电台、电视台付费经营业务 3 搞好新媒体业务的开发和增值经营 4 开发电台、电视台的产业链经营 7 媒介产业化的现实必然性 媒介产业化有着两方面的动因 内部原因主要表现为媒介观念的转变和经营意识的觉醒。 外部原因:1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中国媒介从过去单一的事业属性向兼有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转变,从而确立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双重性,以及新闻事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而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2 信息交换市场的初步形成。 3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4 媒介的生产和经营开支大幅度增加,入不敷出。 受市场需求的刺激,传媒数量不断增加,媒介内容不断丰富,媒介从业人员相应增长,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媒体亏损额大幅度上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媒介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已是箭在弦上,大势所趋。 8 按整合资源的程度划分,我国传媒集团的组建模式: 1 系列化模式:同一传媒层次上实现的平面联合,即由一张主报统辖若干子报构成。 2 联合型模式: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大的报社之间通过资产的合并实现联合组建与联合经营。 3 多元化模式:报业集团的资源连接已经超出媒介行业自身,在更大的范围内来寻找有助于自己“做大做强”的资源。 4 跨区域实施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