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探索142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劳动教育与美育同属“五育”之列,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和实践具有一致性,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均有重要影响。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和运用其蕴含的心灵美、行为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等体现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美育资源。从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的理论逻辑角度看,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一定可行性;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角度看,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高校应当结合时代背景,立足全面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树立协同育人思想,依据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价值体现,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可
2、行性和必要性,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实践路径,彰显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实践的价值。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价值(一)在劳动教育与美育相互融合中实现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从“协同育人”到“融合育人”,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整体上回答了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时代命题1。高校在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储备是关键。新时代,国家对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都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指导,立德树人是根本引领,高等教育应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育人实践,推进劳动教育与美育相互融合。但部分高校的
3、美育课程范围狭窄,仅仅只有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因此,在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中融合美感教育,能提高大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使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升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育人成效,在劳动教育与美育的相互融合中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此,在劳动教育与美育相互融合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二)在以劳育美、以美促劳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还需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五育融合”强调在德智体美劳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中都渗透其他四个方面3。劳动教育是培植情感态度、掌握知识技能、树立正确观念
4、的素质教育。美育是情操陶冶、心灵温润、赋能创新、活力激发的人格教育。因此,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以美育劳、以劳促美,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祖国培育时代新人。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一方面,符合我国“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是以美育劳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劳动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能够丰富其美感视域,增加其对劳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其劳动热情,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积极落实劳动实践,引导大学生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贯彻劳动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和实践路径研究张馨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4191)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
5、,彰显了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良性循环关系,体现了从“单向育人”到“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实现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但在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实践方式变革等问题。因此,新时代高校必须精准把握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要点,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为导向,改变传统劳动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劳动实践美学理念,持续推动劳美协同育人,培育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美育;劳动实践美学理念作者简介:张馨予(1993),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143践美育理念,通过劳动实践渗透美感教育,以劳
6、促美,能够提升美育成效,使大学生善于发现美、走进美、理解美、成为美,在塑造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审美自觉,最终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如此,在以美育劳、以劳促美的过程中,大学生能逐步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困境(一)教学方法单一,育人体系不能支撑实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更强调二者在育人实践中的深度融合。在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通过融合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实现“1+12”的最大成效。但从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现状来看,教学方法单一是显著问题,导致学生
7、参与兴趣不高,造成理论大于实践的局面。由于部分教师仍采取传统授课模式,容易给学生造成两者融合只是简单相加的错觉。再加上两者融合后学习内容对比之前增多,更加难以提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育人实践的针对性不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首要任务是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提升综合育人成效。但从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对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认知不足,未能深入了解融合教育的真谛。部分学生仍对劳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用敷衍的态度贯穿劳动教育活动过程。同时,美育教学虽然对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任课教师在劳动教育融合美育
8、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吸引学生眼球,育人实践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真正领悟融合教育实践的真谛,难以提高参与积极性,影响高校协同教育实践。(三)缺乏实践方式变革,育人实践过于单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实践活动方式的创新是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直接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美育实践结果的育人成效。但从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开展劳动实践美育的方式仍过于单一。实践方式局限于课上时间,仅限于在劳动教育理论课上增加美学知识的讲授,如此简单的知识叠加增加了学生课上学习掌握知识的压力,不仅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还影响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
9、性,导致劳动实践美育难以持续发展,无法拓展协同育人场域,也无法及时根据实践情况变革育人实践方式。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构建互通融合的育人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以及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目的在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五育融合”“协同育人”等理念。对于劳动教育和美育来说,更新的相关政策、丰富的育人内涵、多元的实践方式促使其不断创新发展。因此,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需要以更完善有效的体系做支撑,以劳动教育和美育互通融合的育人体系为基础。在此过程中,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过程中对美育内容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认同劳动教
10、育和美育,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以此理念不断优化育人体系,为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价值引领;契合本校实际情况,注重新时代背景,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深入解读最新政策要求,明确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立足本校育人实际,结合新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对“五育融合”政策要求进行深入解读,明确美育劳动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劳动教育实践的引领和加强,确保劳动教育过程渗透美育符合价值观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实践方向,深化育人功能,助力劳动实践和美感培育实效全面提升。(二)精准定位,提升育人质量高校要在开展劳动实践
11、中渗透美育,精准化定位两者的融合点,不断提升课程教育水平、强化育人功能。高校应从互通融合育人体系的角度入手,把握劳动教育及美育的发展实践,注重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解决两者融合实践的现存问题,促进融合实践的深入发展。劳动教育与美育在目标、内容及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互通点,高校要在明确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实践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育人水平,精准定位融合点探索实施路径,支撑劳动实践渗透美育高质量开展。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多关注大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体验美、感受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教育探索144念,为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指明方向,提升劳动实践渗透美育的针对性。高
12、校应坚持适度原则,以互通融合的育人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过程,为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提供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高校可以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适时将美术元素融入具体知识讲解里,这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实现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质量。(三)在传承和创新中重视劳动实践与美育融合“劳动产生了美”“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这些形容劳动与美关系的表述4-6,说明劳动实践本身是创造美的客观基础。新时代劳动教育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观为理论指导,以“以劳育美、以美促劳”为路径,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
13、目标,让认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在探索中认识与发现“真、善、美”7。新时代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应不断创新理念,在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与美育观的传承融合中,理清劳动实践美学育人的思路体系,引领劳动实践渗透美育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应从宏观角度把握劳动教育实践方向,创新劳动实践美学理念,冲出传统思维桎梏,以新时代新要求指导劳动实践美学理念。同时,以创新传承为导向,在美感教育过程中融入正确劳动观念,引领劳动实践美学的正确方向,深化劳动实践育人成效。“有意识地让受教育者在劳动活动中接受劳动之美的陶冶”8,既体现了劳动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需求,又在美感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劳动价值观念培育,提升了协同育人实
14、效,从而真正在美感教育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立德树人的任务,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四)在劳美协同中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美学的熏陶和培养,培植大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发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劳动实践美学理念,深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认知,调动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美育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劳美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新时代高校应不断丰富劳动实践美育内容和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育人活动,促使大学生在美的熏
15、陶过程中锻炼劳动技能,培育全面的劳动素养,支撑劳动实践美育不断发展。同时,高校还应不断拓展劳动实践美育的场域,在校外平台实施多元化育人实践9。促使大学生从不同环境来感受和体验“劳动创造美”,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具备美的创造力,能够体现出专业美,创造更高的劳动价值,促使大学生在“明劳动之理”、“懂劳动之道”的基础上“悟劳动之美”。四、结语 劳动教育为美育提供了实践场域,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美化劳动主体,进而美化劳动产品。坚持劳动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的完美契合,以“以劳育美、以美促劳”思想为导向,创新劳动实践美学理念,发挥两者融合的协同育人价值,既培养了学
16、生的主动劳动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构建互通融合育人体系的基础上,要精准定位两者的融合点,实现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良性循环,提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质量;在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与美育观的传承融合中,创新劳动实践美学理念,引领劳动实践渗透美育高质量发展;改变传统劳动实践育人模式,丰富劳动实践美育内容和形式,拓展校外平台实施多元化育人实践,在劳美协同中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实践的价值10。参考文献:1王庆超.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研究J.职教通讯,2022(2):60-66.
17、2曹雨晖 从马克思劳动美学思想看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通J.现代职业教育,2022(5):1-3.3宁本涛,杨柳.美育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从“五育融合”谈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5):26-3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10.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田鹏颖,李雨珊.劳动教育的本体地位、本体价值及实践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1):33-408檀传宝.如何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之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97-104.9杨清莹.新时代高校审美教育劳动实践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理路J.安顺学院学报,2023(2):71-75.10于亚楠,宋艳丽.高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5):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