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影像学” 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加入,“医学影像学”已进入了以数字化为主流的新阶段。它是一门包含X线、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多项高科技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基础学科。
本课程目的是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了解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已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向发展,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的重要支柱。通过教学,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应了解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和限度;熟悉和掌握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应用影像诊断手段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超声诊断、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三部分。
超声诊断在临床的应用极为广泛,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让学生学习了解超声成像原理、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原则和临床应用范围。
影像诊断包括X线、CT和MRI诊断,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让学生重点掌握X线特性和成像原理及各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和各系统主要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以疾病为主线,适当讲授CT、MRI表现,使学生对疾病的影像诊断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介入性放射学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中将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介入放射学知识,该章节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本课程共58教学学时,内容包括总论、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中枢神经系统和超声六篇。教学课程安排为主讲34学时,以理论讲课为主。辅讲24学时,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基础,结合影像图片、幻灯和多媒体教材,巩固和扩展理论课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读片和影像诊断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熟悉X线的产生和了解X线机的基本构造。
掌握X线的特性: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2.熟悉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图像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X线图像特点。
3.X线检查技术
⑴熟悉普通X线检查方法,荧光透视和X线摄影的优缺点。
⑵了解特殊检查方法 :软线摄影和体层摄影。
⑶造影检查。
熟悉常用的造影检查方法、对比剂及引入体内的途径、方法及适用部位。了解检查前的准备及其重要性和对比剂过敏反应与防治等。
4.了解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阐明X线检查方法复杂繁多,要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检查方法,并阐述选择检查方法的一般原则。
5.了解数字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6.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CT设备、CT技术发展;熟悉CT检查方法和CT图像密度概念;CT临床应用适应症。
7.了解MR成像基本原理、MR设备。
8.了解影像观察、分析与综合应用原则。
(二)自学内容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原理;DSA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
2.MRI成像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
3.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三)见习内容
1.参观医学影像科,介绍X线机、CT、MRI、DSA、超声,介绍诸设备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结合胸片、骨骼平片、胃肠造影片、IVP、血管造影片等讲授各种X线检查方法。
3.结合X线片解释X线图像特点,X线影像密度概念;X线分析与诊断原则。
4.简单介绍头颅和腹部的CT、MRI图像特点。
第二篇 骨骼与肌肉系统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方法
熟悉骨、关节X线摄片的要求;了解CT、MRI对骨与软组织疾病诊断的价值和基本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学表现
掌握四肢长骨与关节和脊椎在生长期及成人期的正常X线表现。了解正常脊柱横断层CT表现、骨和软组织正常MRI信号特点。
3. 基本病变X线表现
⑴骨骼的基本病变
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密度、大小与形状上的改变。
掌握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质坏死的定义、X线表现。
了解骨内、软骨内钙化、矿物质沉积、骨骼变形、周围软组织病变的X线表现。
⑵熟悉关节的基本病变: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4. 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⑴骨折
熟悉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了解骨折类型、对位对线关系、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掌握嵌入性骨折和儿童骨折特点;熟悉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脊柱骨折的X线表现;了解常见部位关节脱位X线表现。
⑵了解脊柱CT检查技术;正常脊柱CT表现;椎间盘突出CT表现。
⑶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熟悉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和演变过程;急性和慢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了解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
⑷骨、关节结核
了解骨、干骺端结核X线表现;熟悉滑膜型关节结核和脊椎结核X线表现。
⑸骨肿瘤
熟悉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诊断要点。
熟悉骨巨细胞瘤、骨肉瘤X线表现。了解骨囊肿、骨转移瘤X线表现。
(二)自学内容
1. 退行性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病的X线表现。
2. 脊柱MRI诊断。
(三)见习内容
1. 讲解成人和儿童长骨解剖结构和X线特点;四肢关节X线表现;正常脊柱X线表现。
2. 用实例讲授骨骼和关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
3. 介绍骨折基本X线表现;儿童骨折特点;各类骨折、关节脱位X线表现。
4. 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硬化型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
5. 关节结核和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6. 骨囊肿、巨细胞瘤、骨肉瘤的X线表现及良恶性骨肿瘤鉴别。
7. 退行性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
8.脊柱骨折和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第三篇 胸部
第一章 肺与纵隔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X线检查方法:常用摄影位置;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支气管造影。
2.了解CT检查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3.掌握胸壁、纵隔、膈、肺部和胸膜的正常X线表现。结合支气管、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和小叶解剖和生理,重点掌握、肺门和肺纹理和的X线表现及理解肺野同肺叶及肺段的关系。了解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纵隔和骨骼。
4.基本病变X线表现
阐明胸部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肺野透光度的改变和肺野中出现不同密度与形态的影像。
⑴熟悉支气管阻塞致阻塞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不张的病理机制和X线表现。
⑵掌握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与肿块、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的病理及X线表现。
⑶了解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的X线表现。
⑷了解纵隔病变及/或肺内病变引起的纵隔形态、位置改变。
4. 常见病影像表现
⑴了解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分型及其X线和CT表现。
⑵熟悉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和X线表现;了解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⑶熟悉肺脓肿的发病机理、病理发展阶段和X线、CT表现。
⑷熟悉结核病的临床分类及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肺结核胸膜炎的X线表现,了解其CT表现。
⑸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生长方式;熟悉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X线和CT表现和主要鉴别诊断。了解弥漫型肺癌和肺转移瘤的X线表现。
(二)自学内容
1.纵隔肿瘤的X线表现和CT、MRI诊断。
2.胸部MRI检查方法、正常MRI表现、肺癌的MRI表现。
(三)见习内容
1. 正常胸片X线表现
2. 支气管、肺部、胸膜基本病变X线表现。
3. 主要疾病: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各型肺结核;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转移性肺癌;纵隔肿瘤的X线表现。
4. 胸部正常CT表现,肺癌和纵隔肿瘤CT表现。
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透视目的和摄片位置。
2.了解心脏大血管解剖、生理和在在四个X线检查位置上的正常投影;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大小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3.了解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⑴心脏形态异常和各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
⑵心胸比率测量。
⑶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
⑷肺门及肺血管异常:肺充血、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肺瘀血、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
4.了解心脏大血管常见病X线表现
⑴风湿性心脏病。
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⑶心包炎。
(二)自学内容
原发性心肌病、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的X线表现
肺栓塞的影像、主动脉夹层的心血管造影、CT、MRI表现
(三)见习内容
1.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2.心脏各房室增大X线表现
3.心形状改变、主动脉改变、肺循环改变的X线表现
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包炎;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X线表现。
第四篇 腹部与盆部
第一章 急腹症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急腹症常用影像检查目的,方法和合理选择。了解急腹症的基本病变X线表现;胃肠道穿孔和肠梗阻的X线表现。
(二)自学内容
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
(三)见习内容
1.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
2.消化道穿孔;肠梗阻X线表现。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
2.熟悉胃肠道钡餐造影正常表现。
3.熟悉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胃肠道轮廓的改变包括壁龛和充盈缺损的概念,粘膜皱襞、管腔大小、位置及活动性和功能性改变的X线表现。
4.胃肠道常见病X线表现
⑴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表现。
⑵熟悉食管癌的X线表现。
⑶熟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
⑷熟悉胃癌的X线表现,早期胃癌的分型。
⑸熟悉胃良、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
⑹了解肠结核的X线表现。
⑺了解结肠癌的X线表现。
(二)自学内容
空回肠的检查;胃肠道疾病CT表现。
(三)见习内容
1.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2.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十二指肠溃疡;各型、各部位胃癌;结肠癌;肠结核X线表现。胃癌CT表现。
第三章 肝、胆、胰、脾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⑴了解肝脏、脾脏、胆系和胰腺的影像检查方法。
⑵了解胆石症和胆囊炎的X线、CT表现
⑶了解肝、脾、胰正常CT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囊肿、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的CT表现。
(二)自学内容
肝脓肿、肝转移瘤、胆囊癌的CT表现。
(三)见习内容
1.胆囊、胆道正常表现;胆石症、胆囊炎X线表现。
2.上腹部正常CT表现。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胆道扩张CT表现。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泌尿系统X线、CT检查方法。
2.了解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及正常X线、CT表现。
3.了解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的X线表现。
4.了解肾肿瘤和膀胱癌的CT表现。
(二)自学内容
肾先天性病变、肾上腺病变X线和CT诊断。
(三)见习内容
1. 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正常X线表现。
2. 肾重复畸形;肾盂积水;肾结石;肾结核;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X线表现。
3. 肾、膀胱正常CT表现,肾囊肿;肾癌;膀胱癌CT表现。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技术。
2.了解脑CT标准横断层面正常表现。
3.了解脑基本病变表现。
4.了解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脑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的CT表现。
(二)自学内容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疾病的MRI表现。
2.脊髓影像检查技术、正常和异常表现。
(三)见习内容
1.正常头颅标准横断面正常CT表现。
2.颅脑外伤,脑梗塞;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脑膜瘤、胶质瘤CT表现。
第六篇 超声成像
第一章 超声诊断基础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2.熟悉超声图像特点及基本检查技术
3.了解超声分析与诊断
4.掌握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
(二)自学内容
超声的物理特性
(三)见习内容
1.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及适应检查的内容
2.超声检查前的各项准备要求和检查方法
3.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的要求
第二章 各脏器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熟悉各正常脏器的超声声像特点
2.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超声声像特征
(二)自学内容
1.少见病、罕见病的超声声像特征
2.血管超声诊断
(三)见习内容
1.各正常脏器的超声检查及声像特征
2.常见病的超声声像特点(选择预约病例)
3.相互进行简单的超声检查
第三章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了解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途径
2.熟悉超声心动图的显示技术
⑴M型超声心动图。
⑵二维超声心动图。
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⑷造影超声心动图。
⑸组织定性检查。
3.熟悉正常超声心动图特点
4.掌握常见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⑴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
⑵获得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
⑶心包疾病:心包疾病、缩窄性心包炎。
⑷大血管疾病: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
三、自学内容
少见病、罕见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三、参考资料
1.病理解剖学 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统一教材
2.X线诊断学1—3册 荣独山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全身CT与MRI 沈天真 陈星荣 主编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