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改革.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5180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引入“教学设计”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道德情操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训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br>  关键词:实训改革;评价方法;就业指导;生涯设计<br>  G642<br>  <br>  1实训改革指导思想<br>  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很好地运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开发紧紧围绕生产过程进行,将知识、技能、社会常识融为一体,在课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全的职业人。<br>  当前,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课程的改革虽然很多,但将实训课程贯穿于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创新实训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将社会责任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设计诸方面融入实训课程中,全方位的探讨实践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并不多见。因此将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有机的与实训课程相结合,是实训改革的方向和突破点。他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客观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的的宗旨所在。<br>  2实训改革的内容与方法<br>  2.1实训内容:融入“就业指导”<br>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生涯设计缺失、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无动力的问题。我们在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方向)大二学生的实训课程中进行了有目的的实训教学改革,改革的宗旨是围绕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就业指导形式,在实训课程中融入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情感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br>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将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嵌入式TCP / IP”的实训课程中,融入了“就业指导”的内容,即通过采取小组学习、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的形式,学生每三人一组,获取就业市场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状况,在人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人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并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尤其是明确在校期间应掌握的学习本领和专业技能,经小组成员讨论研究后,汇总整理并形成PPT演示文稿,通过答辩获得小组评分。<br>  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市场调研和和社会调查,获得了嵌入式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应聘该类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该专业毕业生应该学好的课程。学生们通过了解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了自己应该在那些课程中下大功夫,哪些岗位适合自己,自己还欠缺哪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比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应该学好“Linux操作系统”、“ARM体系结构与编程”课程,而这些课程恰恰是下一学期就要开设,这对学生有目的的学好专业课程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br>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向未知领域发起冲击,提倡并鼓励学生在实训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学习本课程以外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比如:计应072班的史岳飞主动在期间学习的“SQL SERVER数据库”、计应071班的金树鑫主动要求学习ASP网络编程……说明学生一旦有兴趣,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就业积累更多的知识技能,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是非常可观的,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并加以大力支持的,我们可以通过此类行动,带动学生学习风气的好转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br>  2.2实训方法:采取小组团队合作方式<br>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运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通过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实训全程。<br>  (1) 调研<br>  在“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阶段,小组成员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特长,充当“查资料/整理文档/答辩”工作,各成员分工合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网上信息收集、人才市场走访、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对本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工作中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有了初步了解;体会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远高于自己当前的水平,必须及早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br>  (2) 讨论<br>  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前期就业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市场需求与专业定位分析,明确小组成员未来的职业走向、技能与素质储备内容。比如:大部分同学将自己定位于“嵌入式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客户服务岗位”、少部分同学将自己定位于“嵌入式系统维护岗位”,但大家均一致认为下学期开设的两门课程“Linux操作系统”和“ARM体系结构与编程”必须学好。<br>  (3) 做中学<br>  实训的形式不是唯一的,实训的内容也不是仅按教师的实训指导书进行的,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设计自己的实训项目,选择适合“个体发展”的实训内容,比如: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实训成果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自主创建学习网站,为同学提供职业技能和人才市场与就业信息。当然这其中包括许多内容是学生过去不曾接触过的新知识,需要在“做中学”,实训结果也不是唯一的。<br>  (4) 演示交流<br>  以小组为单位用答辩的形式评定各小组“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准确度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在演示交流中,各小组的调研分析结果和精美的演示文稿,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分享成果。如计应071班周智华从毕业前的就业准备和就业导向两方面的精彩发言,引起同学们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他归纳的“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有所侧重、应做好从小型的私企入手的就业准备”等引起同学的共鸣,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真可谓:学生“自我教育”胜于师教。同学间互动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反映出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得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全面提升。<br>  2.3教学手段上:实训课内与课外结合<br>  2.3.1明确考核标准、引入竞争机制<br>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拘泥于课堂,将实训考核标准交给学生,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为增加小组的竞争力,团队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不讲条件,不仅在实训课上使同学们学习热情、探索未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许多同学不辞辛苦、利用课外时间为团队、多作贡献,比如:计应071班的吕晶晶同学,为了制作特色鲜明的演示文稿,通霄熬夜制作出集“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充分体现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责任。<br>  2.3.2全员参与考评,彰显团队风采<br>  在实训考核上,同学们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参与其中。为充分展示就业岗位分析成果,各团队成员不仅主动为答辩同学补充讲解,而且展示实训的创新成果,供同学们欣赏,为同学树立了自主学习、勇攀高峰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实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会能力和职业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br>  2.4考核方式上: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br> </p> <p> <p> <br /> </p> <p>实训评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50分(就业岗位符合实际10%、技能要求详细准确10%、答辩讲述条理清晰10%、小组成员补充完整10%、演示文稿具有创意10%);第二部分50分(实训表现25%、实训报告10%、成果展示15%)。<br>  其中:第一部分,每名同学均参与自评和互评,教师的评分只占1/40(全班39人),评分样表如表1所示,学生的成绩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打分的平均分,体现了评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学生欢迎。<br>  第二部分的汇总表中(如表2所示),综合考核了学生的实训表现、实训报告、成果展示,旨在全面考核学生在实训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出勤、参与实训项目的表现、实训效果,沟通交流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驾驭文字能力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在实训中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技能成果展示;比如:计应071班的周智华、马明展示提前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内容、计应072班史岳飞展示了学习“SQL SERVER数据库”的内容。<br>  <br>  3实训改革的效果与启示<br>  通过实训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实训期间学生无论是在出勤上、还是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学习、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充实完善自己,不少同学在实训报告的实训体会中写到:这次实训首先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认真面对;通过实训感到今后要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的的学好应该学好的每一门课,才能在毕业时尽快地适合岗位需求,因此必须从现在做起。<br>  作为教师,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何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我们一致认为:在课程及实训中引入就业指导及生涯规划,尽早地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置、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练必备的职业能力,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br>  <br>  参考文献:<br>  [1] 王建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 职教通讯,2007(7):55,65.<br>  An Employment-Oriented Re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br>  FU Jing-ping, WU Bei-xin, DONG Ying-quan<b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Shoug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br>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the <P>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 <P>  关键词: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企业决策系统 <BR>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给出了一种企业决策系统。并就决策系统的构成、流程和采用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探讨。 </P> <P><BR>  Research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System <BR>  Shi Dongsheng <BR>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Information&amp;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lege,Inner Mongolia,Baotou014010,China) <BR>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data mining technology,presents a business decision system.Decision-making system on composition, process and use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BR>  Keywords:Data mining;Data warehouse;Business decision-making system <BR>  随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企业业务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不能为本企业加以有效的统计、分析及评估,无法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企业有用的信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数据挖掘正是在这样的应用需求环境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为智能地把海量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设计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决策系统是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佳对策。 <BR>  一、数据挖掘技术 <BR>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的层级。 <BR>  数据挖掘一般由数据准备、挖掘操作、结果表达和解释三个主要阶段组成。在数据准备阶段应集成多个运作数据源中的数据,解决语义模糊性、处理遗漏数据、清洗脏数据。挖掘阶段是一个假设产生、合成、修正和验证传播的过程,也是上述三个阶段的核心。结果表达和解释阶段根据最终用户的决策目的把提取的有用信息正确地表达出来。 <BR>  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可大致划分为三类: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可视化技术等。统计分析用于检查异常形式的数据,然后利用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些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是目前最成熟的数据挖掘工具。而知识发现则着眼于发现大量数据记录中潜在的有用信息或新的知识,属于所谓“发现驱动”的数据挖掘技术途经。知识发现常用的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遗传算法、模糊计算或模糊推理等。数据质量、可视化数据的能力、极大数据库尺寸、数据挖掘者的技能、数据的粒度都是影响知识发现方法的重要因素。可视化技术则采用直观的图形方式将信息模式、数据的关联或趋势呈现给决策者,决策者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交互式地分析数据关系。 <BR>  二、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决策系统 <BR>  数据挖掘面对的是经初步加工的数据,使得数据挖掘更专注于知识的发现;而数据仓库用于完成数据的收集、集成、存储、管理等工作,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BR>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决策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模块、知识库、知识发现模块、数据挖掘工具、人机交互模块构成(如下图所示)。系统的输入主要源于经过初步处理的数据库数据以及存储在知识库中的历史知识和经验;数据仓库管理模块用于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数据的筛选操作;知识发现模块控制并管理知识发现过程,它将数据的输入 和知识库中的信息用于驱动数据选择过程、知识发现引擎过程和发现的评价过程;人机交互模块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查询在用户和系统之间提供相互联系的集成界面。数据挖掘工具用于完成实际决策问题所需的各种查询检索工具、多维数据的联机分析分析工具等,以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各种要求。 <BR>  数据挖掘主要提供了以下几种模式: <BR>  (一)分类模式:根据数据的值从树根开始搜索,沿着数据满足的分支往上走,直到树叶确定类别。 <BR>  (二)回归模式:回归模式与分类模式相似,区别在于分类模式的预测值是离散的,而回归模式的预测值是连续的。 <BR>  (三)时间序列模式:根据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预测将来的值。只有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利用现有数据随时间变化的一系列的值,才能更好地预测将来的值。 <BR>  (四)聚类模式:把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组,组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组内的差别尽可能小,进行聚类前并不知道将要划分成几个组和什么样的组。 <BR>  (五)关联模式:利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规则。 <BR>  (刘)和概念描述和比较操作:把具有共同性的数据做汇总操作,从而得到一个具有一般性的规则描述。 <BR>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模式组合,达到最优化的数据挖掘方式。 <BR>  在用户使用该系统时,首先需要通过分析决策需求,描述和表示决策的问题,确定数据来源,即可建立数据仓库;其次针对所要发现的任务的所属类别,设计或选择上述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并加以实现,从平凡的历史数据中提出综合数据,独立存储为库文件,作为更高一层数据挖掘对象;同时测试以评价所发现的知识,对知识进行一致性、效用性处理。最后根据最终用户的要求,建立适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的集成界面和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在决策支持中运用所发现的知识。对于该系统的执行,每个步骤包含了循环和反复,可以对发现的知识不断求精、深化,并使其易于理解。 <BR>  三、结论 <BR>  总之,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使其应用者由原来通过定期的、固定的报表进行定性的分析而上升到实时的、动态的各种形式的图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可以敏感地发现市场的微小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BR>  参考文献: <BR>  [1]范明,孟小峰.anjiawei,etal.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BR>  [2]李捷.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7 <BR>  [3]范丽霞,张雪兰.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实现电信决策支持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8 </P> <P>&nbsp;</P> </p> <P>浅谈网络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P> <P>  关键词:校园网络;大学生素质教育 <BR> 摘要:校园网络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P> <P><BR>   <BR>  随着各高校网络的普及,校园网络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校园师生通过校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交流学习获取知识。校园网不仅为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参与校园网络工作的教师学生,提供着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和实践锻炼空间。 <BR>  一、校园网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BR>  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老化和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手段,而且还是提高其生活品质的保证。这就要求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校园网建设与维护的机会。让学生制作自己的网页,维护学校的网站,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信息。作为老师也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网络课堂,把自己的课件和教学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们在课下参考查阅。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创新,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汇总总结,得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学生参与其中,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和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的创新实践和教育的多样化。通过校园网络我们可以组织各种网络大赛、让师生感受网络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些网络活动对于营造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推动网络文化的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BR>  二、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的负面的影响 <BR>  网上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观点,这些观点中存在着大量不良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冲击着大学生既有的思想、价值观念。由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不断增大,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的自主性比以前增强了许多,德育教育传统的主导性权威地位受到削弱,给德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新的难题。学校德育教育很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其他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不能有效的避开大量的信息中混杂着的那些色情暴力信息、宣扬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的信息。长期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转向盲目追求享乐、奢侈、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BR>  随着现代信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上网成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社会里,存在人格的虚拟性、道德人格缺失、人格的封闭性等现象。校园网络在带动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用户在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增强学业、休闲娱乐等正当使用之外,沉溺网络、“游戏人生”,更有的甚至在网络道德失范的情况下发生网络犯罪事件,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损害高等院校声誉的不良网络行为。过渡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甚至缩小了自己的生活圈。因此,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文化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文明得问题,也就摆在了高等教育着面前。 <BR>  三、对校园网络文化的一点思考 <BR>  现代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重复利用校园网络,过滤清除校园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正确引导学生在分析、评判中正确选择并合理吸收。同时,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优良网络德育大环境。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在认知与实践层面正确有效的规范大学生用户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进而助力网络文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发挥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形成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学校有关部门工作者应注重在网上和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最新的思想动向和心里需求,进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网络上建立讨论区和聊天室,将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灌输”变成现在的“互动”沟通,在平等、信任的情境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情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网上文化活动,将党建知识、校园文化、娱乐信息、法律知识、时政信息等内容引入校园网站,创建各种特色栏目,使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高职院校师生和校园文化,从而提高学生访问校园网站的数量,利用网络比常规办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解决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创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提供相关就业政策、就业需求的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拉近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 <BR>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校园网络文化其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优势,在主体互动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彼此互动的幅度和频度,有利于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提高。在新的形势要求下,我们要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深入研究。正确理解校园网络文化的丰富内涵,把握新形势下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BR>  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网络德育课程的研究和网络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发挥高职院校校园媒体运作的教育潜力,拓宽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 <BR>  四、结束语 <BR>  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要高度重视网络的育人和教育功能,坚持正确的引导方法与教育方法相结合,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良好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和大学生心里素质的健康发展。 <BR>   <BR>  参考文献: <BR>  [1]杨丽萍.高校网络德育创新及路径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BR>  [2]闻永江.高校红色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的几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47-49 <BR>  [3]王力尘.构建红色网站的探索和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0-63 <BR>  [4]王正华.探索网络化教育途径构建新型大学德育环境[J]内江科技,2007(3) <BR>   <BR></P> </p> <P>浅谈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建设</P> <P>  关键词: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软硬件架构 <BR>摘要:本文对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软硬件架构和性能需求做初步的探讨,以期对相关案例的实施能够起到有益的参考。 </P> <P><BR>  Building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enter Computer Room Monitoring System <BR>  Peng Liye,Wang Naiqian1,Liu Zhensheng2 <BR>  (1.Huiyuan Post Design Consulting Co.,Ltd.,Shijiazhuang050000,China; <BR>  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Langfang0650000,China) <BR>  Abstract:Enterprise Information Center plant control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do a preliminary stud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cases can play a useful reference. <BR>  Keywords:Information center;Computer room monitoring system;Hardware&amp;Software architecture <BR>  一、概述 <BR>  信息中心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保障网络通信和安全管理的设施。企业信息中心的核心是中心机房的建设。 <BR>  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空调、消防、告警等)必须时刻为网络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系统运行,造成数据传输或存储故障,当严重事故时会造成机房内计算机设备报废,机房服务器长时间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监控系统必不可少。 <BR>  二、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架构 <BR>  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应包含四层架构。底层为同物理设备相连接的传感器;第二层为各同类型传感器信息集中组织、翻译的监控分中心;第三层为各类监控信息汇集的监控中心主机;第四层为用户层,可通过B/S或C/S模式对监控信息进行生动的展现,及时报警和记载历史日志。 <BR>  三、机房监控系统硬件 <BR>  机房监控系统分为现场监控和监控中心两个主要部分。 <BR>  (一)现场监控系统硬件 <BR>  现场监控设备主要由音视频压缩卡、云台镜头解码器、摄像机、各种传感器等主要设备组成。主要完成图像的采集、编码和传输,音频的编解码、摄像机的控制、报警的输入/输出和温度、湿度、电压、空调运行状态等数据的采集工作。它的主要设计指标和依据应该是: <BR>  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符合国际标准和未来发展方向; <BR>  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免操作、免维护; <BR>  设备抗恶劣环境(电磁干扰、恶劣气候)。 <BR>  (二)监控中心 <BR>  1.监控中心任务 <BR>  主要完成协调、控制、汇集、整合各类传感器数据,形成可利用的信息格式;存储、检索、回放、备份、恢复各类监控数据等。主要涉及视频传感器、数字传感器两方面内容。 <BR>  2.监控中心硬件 <BR>  监控中心主要由图像监控系统主服务器、主存储和网络设备等组成。 <BR>  四、机房监控系统的软件 <BR>  监控软件应在继承传统机房硬件环境监控系统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软件运行系统的监控功能。 <BR>  (一)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 <BR>  1.采用模块标准化 <BR>  当用户系统扩充时,只需要扩充视频压缩模块和升级系统软件即可,不用对中心服务器和客户端硬件进行升级,可保护用户的现有设备投资。同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将实时监控、报警监控和录像等功能分成相应的软件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要求,灵活配置不同模块,使系统更充分的适应用户的需要。 <BR>  2.远程控制、维护和管理 <BR>  适合网络化、数字化的监控要求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能架构在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之上。可直接接入交换机,设备可任意设置网关,支持跨网段、有路由器的远程视频监控环境。通过视频服务器压缩的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完全通过网络传输,节省了铺设长距离线缆的成本,真正做到一网多用。 <BR>  提供WEB访问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软件维护工作量。 <BR>  (二)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 <BR>  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提供智能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有助于客户在随需应变世界中洞悉和主动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凌驾于客户系统的单个组件之上,它利用基于策略的资源分配、安全、存储和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了管理和优化关键IT系统的集成视图。 <BR>  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采用开放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利用优质、可伸缩和可靠的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来支持随需应变的计算环境。 <BR>  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让客户在诊断问题和部署解决方案上花费更少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有效地花在管理自己的业务上。软件运行环境监控模块在交付今日所需的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的同时,也为未来需要做好了准备。 <BR>  五、总结与展望 <BR>  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实用和推广,必将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能及时排除故障,能够科学管理,对已发生的故障作全面的分析,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因此,对机房环境与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科学管理,采用一套好的机房监控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随着IT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BR>  参考文献: <BR>  [1]赵陌.一个新型通信机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通信技术,2007,04 <BR>  [2]郝令培,江宇,郑宏瑞,etal.电信机房监控数据采集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07,11 <BR>  [3]付俊超,张少功.移动基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和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05 <BR>  [4]钟传常.通信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节能降耗应用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7,09 </P> <P>&nbsp;</P> </p> 与其他科技进步一样,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享受信息时代优秀成果的同时,信息安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问题。<br>  2010年6月1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和中科院的教指委成员参加了大会,本届教指委主任沈昌祥院士主持了会议。<br>  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传达了教育部精神,王小云、张焕国、冯登国三位副主任分别就“信息安全教指委工作章程”、“信息安全教指委2010年工作计划说明”和“信息安全教指委2010-2010年工作规划说明”作了报告。同时计划在2010年秋季召开“第一届中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会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赵泽良副司长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信息安全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r>  为了促进中国信息安全的建设、推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计算机教育》杂志特别邀请沈昌祥院士,张焕国、冯登国副主任,杨义先、马建峰教授及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分别就信息安全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撰写文章,希望以此进一步扩大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交流。<br> </p> <p> </p> <p> </p> <P>亲历加拿大高校任教有感</P> <P>摘要:西门菲沙大学(SFU)是加拿大著名的综合类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理念先进。本文通过作者在SFU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对比了加拿大高校和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以期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BR>  关键词:加拿大;高等教育;教育体制 <BR>   <BR>  2007年8月~12月,作为交流教师,笔者有幸参与浙江大学和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的双学位计划(DDP Program),在西门菲沙大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教学和合作研究,对该大学及加拿大的教学和科研体制都有了一些了解,感触颇深。 <BR>  西门菲沙大学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市,1965年建校。在40多年的历史中,该校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拥有3个校区,在校生达25 000人的综合性大学,在2006年加拿大大学排名中名列综合类大学第4名。该校专业设置齐全,包括艺术、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商业、教育等。每年的教育预算高达5.2亿加元,其中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4.3万加元,在加拿大各大学中排名第一。学校实行三学期制,即春、夏、秋三个学期。笔者通过2007年秋季学期在SFU4个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对比该校和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作以下总结。 <BR>   <BR>  1教学特色 <BR>   <BR>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多文化特色。西门菲沙大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民族、语言背景导致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大,个性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人数在十几人到三十人不等,其他加拿大大学也是类似情况[1]。 <BR>  1.1师生交流充分,学习个性化强 <BR>  笔者在SFU的计算机系开设了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信息系统管理)课程,这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性课程,面向计算机专业和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探讨现代企业的信息技术策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国外大学课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主动,师生交互效果好,而非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上课时经常举手提问,发表个人见解;有些学生喜欢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探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问题大大超过教材范围,且具有个性化特征,学生在企业信息技术策略规划和实施方面获得宽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洞察力。对比国内类似的课程教学,一般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每班学生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难以有效地组织课堂问答和交流。学生和老师都不习惯在课堂上进行太多的提问与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新事物产生畏缩心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2]。 <BR>  2.2注重实际能力,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