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1.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2455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习变的简单 2011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4-1)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语言基础与语言表达(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司马先生的在曹操面前装庸才,在曹爽面前装病号,真可谓攻于心计啊! B.花莲最让我想一去再去的吸引力还是来源于当地人,他们醇朴热情得让我感动。 C.“这样打渔,我已干了四十年了。” 瘦骨嶙峋的老人说起打渔就来精神,“下河打渔,一要靠经验,二要有技术。” D.网络理所当然地充当了某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平台,而一些偶发事件也就成了宣泄累积情绪的导火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们应该认真制定学习目标,然后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去努力实现它,使我们的高中学习不留遗憾。 B.面对展览会上众多的艺术品,王教授竟然会不赞一词,甚至对我们看来十分完美的作品多加非议,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C.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之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D.目前公司缺少资金,也没有原料,我们只有借箸代筹,渡过难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因为清朝的首都在北京,那里有大量的满文档案可供查阅,于是北京的一些历史学者就把自己研究的对象指向了清史。 B.自2003年以来,在中国的主持下,美国、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一直以六方会谈形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C.全国“中西部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1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开班仪式,150名来自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六省区的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接受了首批培训。 D.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4.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其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给粗犷以明丽,给高蹈以平实 ②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 ④人生才见灵动 ⑤历史才有风韵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⑤④③ 5.一位学生在学习写雪花飘落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雪花,轻轻悠悠地飘落在原野、大道上,也飘落在人们身上。”请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4分)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幅漫画内涵的理解。(2分)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新华网亚丁湾8月22日电(记者郭刚) 当地时间21日18时15分(北京时间23时15分),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舟山”舰在亚丁湾海域执行中国海军第97批护航任务时,利用舰载直升机运送4名特战队员,前往浙江省舟山市卫丰船务有限公司的“卫远”号商船,实行随船护卫,解除了船上26名船员的安全顾虑。 当时,亚丁湾西部海域夕阳晚照,细浪微风。在编队指挥所的部署下,搭载着4名全副武装特战队员的“舟山”舰舰载直升机腾空而起,直飞漂泊在附近海域的“卫远”号商船。 “卫远”号商船船长陈敏告诉记者,船上装满了货物,只能维持较慢速度航行,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容易受到海盗攻击。 “我们从19号开始就在这儿漂泊了,一直等着护航军舰。现在好了,有我们国家的海军特战队员随我们航行,我们可以睡个安心觉了。”陈敏说。 记者了解到,除随船护卫的“卫远”号商船之外,这一批护航船舶还包括了“振华25”号、“泰兴”号、“鹏成”号和“艾帝诺德”号4艘商船。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辩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 滂后事释,南归。 建宁二年,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厉清节 厉:激励,勉励 B.寝而不召 寝:搁置 D.滂以同囚多婴病 婴:初生的幼儿 C.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楚:痛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州里所服 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魏公子列传》 B.岂以污简札哉 将以衅钟(《齐桓晋文之事》) C.乃请先就格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 D.滂以非其人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各句子中,都是导致范滂“时年三十三”就被诛杀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②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③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④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 ⑤建宁二年,大诛党人 ⑥滂死则祸塞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11. 简要谈谈,为何范滂对自己的儿子说出“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的告诫,路人听到,会“莫不流涕”? 第II卷(11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迹斥逐,不与共朝。(4分) 译文: (2)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3分) 译文: (3)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建业:今江苏南京 ②海门:今江苏南通海门市,临近长江出海口 (1)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是颔联却写“帆来”,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你认为本诗尾联哪个字用的最传神,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 14.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 ,整顿衣裳起敛容。 (2) 吾师道也, ! (3) 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 (4) ,抱明月而长终。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无声的歌 ①一个人想写小说,原因很多,核心恐怕只有一个:想唱歌。人生于世,有暂有久,有迷惘追求,有酸甜苦辣沉积在心头。这种沉积有时如潮水升腾翻滚,使心房胀得难受,因而想仰天长啸、想低声倾诉。直着嗓子叫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只能简单地表达欢乐恐惧与渴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歌。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它以文字为音符,为人生谱写出欢歌壮歌悲歌挽歌以及各种无以名之的曲调的大汇合。写的人呕心沥血,看的人于享受之中似乎也有所领悟。 ②唱歌的人需要练功,吊嗓子。写小说的人也需要懂技法,练笔头。这些都是属于基本训练。关起门来练基本功要十分认真,却决不能站在舞台上面对着观众吊嗓子,除非专业会议或学术交流。也许是我们的基本训练太差了吧。若干年间只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只需要说出某种简单而明确的意思,如何说法却从不考究。因此一旦想到要提高质量时,便把技巧当作头等大事,情不自禁地直接站在观众的面前吊嗓子。绝大部分的观众并不想学唱歌,而是等着欣赏感受,等着心声的交流。尽管你的嗓子吊得很好,观众却莫名其妙,不到终场便溜得差不多。但也不会全部溜光,总有一些同行与票友坐在前排为你欢呼,他们不是听唱,而是看功夫。不肯流俗,有所追求的歌唱家往往更容易因此而受到迷惑。 ③练嗓子是为了唱歌,为了表达心声时得心应手婉转自如。如果把技巧抽出来加以研究,它们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工具。工具当然不可缺少,而且要考究齐全,但是不要去分谁优谁劣、土货洋货。因为技巧一旦进入创作以后它本身应该隐而不见,所见所闻只是作者的心潮起伏。这话并非是否定技巧,而是强调方法和内容的吻合,创作总是先有内容才去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我们常常责怪自己的创作方法太陈旧,倒不如责怪自己的思想太落后。没有独特的见解就没有独特的方法。刻意追求技法,技法就会变成戏法。戏法也可以娱人耳目,但是很难使人动情、奋起与沉思。 ④小说是一种无声的歌,很多人在唱,在听,在研究。各种认真严肃的研究都有好处,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倡和推广某种唱腔,而在于用各种优美的唱腔唱出人生的歌、真情的歌、诚挚的歌。 15.下列关于本文对“技法”的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技法是写小说的基本功,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来提高。 B.好的技法能表现作者的心声,而本身在作品中隐而不见。 C.恰当的技法不同于戏法之处在于容易使人感动、沉思。 D.技法是没有生命的工具,但是不可缺少。 16.本文第二段对小说创作的哪两种倾向提出了批评?这两种倾向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7.在作者看来,写小说和唱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分条概括。 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中的小题。(22分) 甲、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父 子 萧忠民 ①半夜,201宿舍的聚会散了。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而去。桌上地下,尽是残糕剩汁,果壳糖纸。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 ②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 ③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六十元钱交给双喜。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 ④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 ⑤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幽暗,少有行人。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 ⑥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 ⑦“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⑧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 ⑨老爹只淡淡的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功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已这幅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⑩“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第二天,201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籍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 18.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试分析这么写的好处。(6分) 19.简要分析本文第二段的作用。(4分) 20.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中的“老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刻画的。(6分) 21.本文最后一段写道,狼藉不堪的宿舍被整理得井井有条,你认为是谁做的?这样的结局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中国拟改44汉字写法 网民批评“瞎折腾” 明永昌 (北京综合讯)①教育部公布新通用规范汉字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②官方指出,此次调整是为了统一规则不一致的汉字,并声称调整获得近七成民众意见支持。但不少网民认为此举是“瞎折腾”,有的甚至发出“10亿人要重新学写字”的感叹。   ③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教育部历时八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日前出台,本月12日至31日公开征求意见,拟调整“琴”、“亲”等44个汉字字形,并恢复“淼、喆、堃”等51个异体字。   ④字形调整的汉字包括:“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征”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巽(撰、馔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蓐、溽、缛、褥、耨、薅”中的下或右部件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⑤《通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师大教授王宁指出,此次调整是为了统一规则不一致的汉字。如汉字左边偏旁最后一笔如果是“横”,一般变“提”,以便书写,但“琴”和“班”左边的王一个是“横”,一个是“提”,因此决定调整。又如“辱”,单独写的时候上辰下寸,但作为部件时,就把撇拉长变成包围结构,这需要统一。   ⑥王宁透露,此次调整正式颁布实施后,只有汉字印刷体中的宋体字会依据规范字表调整,其他字体暂不动作。人们平时使用的手写体楷体字不受影响。   ⑦新字表也恢复51个异体字和调整六个繁体字,不过,这些异体字和繁体字不能任意使用,只限于特定的地名或姓氏、人名,作为一般意义使用时,不能写作异体字和繁体字。   ⑧比如收入三级字表的“喆”字,原本被视为“哲”的异体字,但是研制工作组的专家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全国有两万多人的名字中选用了这个字。他们认为“喆”字中两个“吉”并排看起来很祥和,比‘哲’字更适合取名。 ⑨新汉字表在网上产生热烈争议。新华社指出,在网上调查中,多数网民认为此举是“瞎折腾”,因为改动的这些字大部分已长期使用,在有些字的修改选择上并不成熟;有的网民认为要改就要统一改,不要“一些改一些不改”;也有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希望汉字的“整形”要慎行。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昨天指出,他们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民众征求意见,收到的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中有67%赞成调整字形,反对的只有6%。 (选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18.第二段中,为什么有人发出“10亿人要重新学写字”的感叹?你认为这样的感叹合理吗?(5分) 19.简要说明教育部此次“改汉字”的原因和具体做法。(4分) 20.请结合文本归纳对于“改字”,网民上有几种看法,你认为他们各自理由是什么?(6分) 2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部这次“改字”的看法。(6分) 五、作文(60分) 22.宋代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请根据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 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加题:(此题仅供学生参考练习,分值不计入总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题(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在对三国历史 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 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B.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痛失独子的描 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 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C. 葛朗台的形象是《欧也妮·葛朗台》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就,作者塑造了一个法国大革命 后起家的地主阶级暴发户形象,这个人物最明显特征是嗜钱如命和极端的吝啬,他的聚财 方式更是充斥着血腥味。 D.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 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这篇小说所讲的故事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 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E.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现实主义诗集,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 实;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 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2.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要回答,曹禺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创作《雷雨》这篇话剧? (2)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①。病间②,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③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④,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注释】 ①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②病间:病情减轻。 ③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④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于给自己“治丧”,孔子是强烈反对的,原因很明显,自己还没有死,子路却召集人 来“治丧”,这是很明显的诈骗。 B.孔子认为,子路“行诈”由来已久,这次还“绑架”了自己搞诈骗,所以非常生气。 C.孔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张,明确自己的身份,坚决反对“为臣”之事,宁可死在学生身 边。 D.孔子是不愿意学生们为自己举行“大葬”的,认为即使自己没有“大葬”也不会死在路 边。 (2)孔子曾经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是如何实践自己这一主张的。(3分) 高考语文预测卷1(答案) 1. D 解析:A,“功于心计”应为“工于心计”,如果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很容易辨别,工,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B,“醇朴”应为“淳朴” C,“打渔”应为“打鱼”。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涉及易错的汉字和形近的汉字,作答此类题目是,应该着重注意成语、熟语等特殊词语,结合排除法,进行分辨。 2.C 解析:A,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多用于贬义,本句的感情色彩不正确。B,不赞一词:文章完美无缺,别人不能再为之增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本句话中,王教授并非是一句话不说,从后面的“多加非议”可以看出来。理解该成语,关键在理解“赞”的意义上,赞,应解释为“参与”,而非“赞颂”C,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D,借箸代筹,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此处应为“借米下锅”,本词容易望文生义。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和俗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熟语重点考查其感情色彩、是否容易望文生义等,考生除平时要注意积累外,更好理解某个字的正确意义,善于用比较排除法,提高正确率。 3.B 解析:A,“把……对象指向……”句子结构不正确,“对象”无法“指向”,应该改作“作为”,同时语序调整为“……把清史作为了研究对象”。C,本题主要考查定语语序问题,“150名来自河北、黑龙江……的……”不正确,表示处所的定语应该放在表示数量的定语之前,修改为“来自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六省区的150名……”。D,关联词用法错误,“不但……而且……”引导的分句,主语不一致,因此应将“不但”放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之前。 考点:本题只要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病句类型很多,本题考查重点为“把”字句、定语语序和关联词的运用,辨析病句,除了掌握一般技巧外,语感也很重要。 4.B 解析:首先确定,第一、二两空按照句式整齐原则,应该填入的选项为①②,注意,前文“大漠”——“一湾”、“风沙”——“一静”,应该对应②;“荒凉”——“一景”,“高坡”——“一跌”,应该对应①。上文“人生”、“世界”、“历史”应该分别对应的则是④③⑤。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题特别要注意照应词、句式整齐。 5. 答案示例:白雪纷纷,如同漫天飞舞的蝶拍打着洁白的翅膀,轻轻悠悠地飘落在原野上,飘落在大道,飘落人们肩上。 正确运用比喻(1分)、排比(1分),语句修改后通顺,没有错别字(1分),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1分)。 解析:第一步,先找出可以作为比喻本体的事物——应该是雪花;然后展开联想,选好恰当的喻体。第二步,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有两个“飘落”、三个相关词语“原野”、“大道”、“身上”,这样,给“大道”前加上“飘落”,即可构成排比。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级。 6.(1)画中两个人在处在一个低矮的环境中,都直不起身子来。一个人有望远镜,正面带愁容依靠望远镜寻找适合的环境,而另外一个人有锤子和凿子,正面带笑容,凿开顶部,扩展空间(2分)。 (2)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取得进步的人,是那些能努力寻找自己期望的环境,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动手去创造的人(2分)。 解析: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构成。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D级。 7.我第三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随船护卫商船。(新闻主体——我第三批护航编队1分,地点——亚丁湾1分,对象——随船护卫商船1分,整体通顺,没有错别字1分,超过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解析:这是一则多段新闻,第一步,一般先要确定哪一段是中心段落,本则新闻中,第一段是中心段,后面四段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第二步,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