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音
1. 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语音里最小的单位: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
2. 声调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 构成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质)。
4. 人类的发音器官:肺(动力部分-音长、音强);声带(声源部分-音高);声腔(喉、咽、口、鼻腔)。
5.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特征。
6. 普通话元音: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7. 辅音的发音方法:塞音,擦音,鼻音,边音,颤音。普通话里有22个辅音。
8. 声母21个(ng不行)。
9. 韵母:单韵母(9)、复韵母(13)、鼻音韵母(16)。
10. 韵母:韵头,韵腹,韵尾。
11. 韵母(韵头的性质):开口呼;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y]。
12. 声调又叫字调,声调的性质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13. 上声:音高最低,音长最长。
14. 变调: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15. “一”的变调:①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②在去声之前读阳平。“不”的变调:去声前变为阳平。
16. 音位是语言里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17. 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不受环境制约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影响意义的,叫做“自由变体”。
18. 根据音质区分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区分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或超音质音位。声调可以叫做调位。
文字
1. 汉字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字母主要是语言中的音位。
2. 汉字是表意文字。
3. 汉字(从结构上说):独体字;合体字。
4. 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叫做部件,部件大于笔画小于合体字。不能再分的部件就是基础部件(成字,不成字)。
5. 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分为单笔画和复合笔画。
6. 汉字的基本笔画可总括为:横(包括提)、竖、撇、点(包括捺)、折(复合笔画统称折)。
7. 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方式:相接,相离,相交。
8. 组成一个汉字所使用的结构单位,称为这个汉字的字符,合体字的字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旁。
9. 字符可以分为三大类:形旁、声旁、记号。
10.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旁合在一起表示一定的事理,这样构成的字称为会意字(图形式、重叠式、顺字连读式)。
11. 汉字的简化主要是指笔画的减少,有时也指字数的减少。
12. 汉字的简化方式主要有:省略,改换声旁,草体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同音近音替代,采用笔画少的会意字,另造。
13. 多音字分为:多音多义,多音同义,异读字。
14. 汉字的字序法主要有四种:部首法,笔画法,四角法和音序法。
词汇
1.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实词;虚词)
2.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是构词的单位。(字是书面上记录语言的书写单位)
3. 双音节词:双声,叠韵,叠音。
4. 只含有一个语素的词是单纯词,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是合成词。
5. 单纯词:⑴单音节⑵多音节:两个音节(联绵词: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叠音)⑶特殊单纯词(取声命名,拟声词,译音词)
6. 词根:有实在意义,能出现在合成词中的不同位置上的语素。另外的叫词缀。
7. 合成词(词根+词根):并列式(两个语素意义相同、相反、相关);偏正式;陈述式;支配式;补充式;重叠式
8. 合成词(词根+词缀)——附加
9. 简称的方法:减缩,紧缩
10. 词的感情色彩:褒扬,贬斥,中性。词的语体色彩:书面,口语。
11. 不成词语素的意义只存在于构成的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语素的这种意义就叫语素义。
12. 义项是词或语素在词典中的意义单位。
13. 多义词: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4. 同音词中的同音同形词和多义词的区别在于词代表的意义现时是否有联系。
15. 同义词辨析(以义项为单位):从意义上辨析;从功能上辨析;从词的附属色彩上辨析。
16. 词的纵向关系:上下位词;词的横向关系:同义词反义词。
17. 词汇是词语的综合,不仅包括词,也包括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18. 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19. 古语词:历史词语,文言词语
20.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译音;译音兼译义;半译音半译义。
语法
1. 语法就是一种语言的组词造句的规则。
2. 分析语法的四种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3. 语素的特点在于意义上不能再被分割,词的特点在于是独立运用。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则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4. 词组的五种类型: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
5.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分出的类。十五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虚词】/ 感叹词,拟声词。
6. 动词和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①动词一般能带宾语②形容词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的修饰③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
7.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任指,虚指。
8. 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重复,否定,语气。
9. 介词的一些性质:不能单说,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
10. 助词:动态助词(了、着、过);结构助词(的、地、得、似的)。
11. 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体词:名词,区别词,数词,量词。
12. 谓词性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带状语的偏正结构以及由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组成的联合结构。
13. 体词性结构:带定语的偏正结构,由名词性词语形成的联合结构。
14. 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15. 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单句(主谓句[完全/不完全],非主谓句),复句。
16. 从句子内容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呼应句。
17. 补语可以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由介词结构充任的补语。
18. 复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的格式:连谓结构,递系结构,连锁结构。
19. 造成歧义结构的主要因素: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形语法关系。(层次分析,变换分析)
20. 复句:联合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连贯),偏正复句(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相承,时间)。
21. 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特指问题,是非文句,选择问句);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22. 几种特殊句式:倒装,插说,复指。
23. 常见的语法错误:残缺,赘余,词语位置不对,相关成分配合不当,杂糅。
24. 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类比法,简缩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