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免费-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3950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费-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免费-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附各单项教学技能评价表,见表格下载栏) 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在我国师范院校中用于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由于微格教学在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中桥桥梁作用、故受到我国高师院校的普遍重视,日趋普及,并且逐渐显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微格教学是把过去整堂课的训练分成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因此,为了能科学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各项课堂教学技能作出评价,不但要建立一个宏观的评价项目框架,而且要把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又细分成多个评价子项目,即进行微观评价。 本文试图对师范生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构建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构建原则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构建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微格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实践中受训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否达成培养目标的判断标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检查、鉴定功能 微格教学评价体系将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按教学功能划分成各种具体的教学技能,并把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再细分为多个评价子项目,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因而,能对参加微格教学中受训学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较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检查,鉴定其教学能力巴达到何种等级水平, 2·控制、激发功能 在微格教学反馈评价阶段,通过录像的“重放”、“暂停”等功能,使师生对照评价体系中各项目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深入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激发信心,改正缺点,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受训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导向、迁移功能 通过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微格教学中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在受训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教学行为的样板模型。使学生在亲身参加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理解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各种要素,模仿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较快掌握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微格教学评价体系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向师范生迁移的纽带桥梁,具有旗帜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构建微格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微格教学是一种微型教学技能训练,其特点之一就是每次训练的时间短(约为5-10分钟),故其训练目标必须十分明确具体和集,即只进行某个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不可能在下次微格教学课中实现全部训练目标。虽然,不同的训练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但各训练目标均应统一于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提高教师素质这一总目标之中。有时,通过训练者精心周到的安排,也可在一次微格教学中实现2至3个训练目标(称为训练板块)。因此在制定评价体系中,也应考虑教学目标的这种兼容性。 2·整体性原则 对于培训师范生而言,微格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多种基本教学技能。它们是:导人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实验演示技能、板书板画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和结柬技能,它们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受训学生只有逐一掌握上述各项基本教学技能,并能正确熟练地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申,才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可偏废其中某一项。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使运用评价体系能对学生的微格教学给予数量或等级的描述,从而较客观、较准确地作出科学判断,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较好。定性描述可如实记录受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个性,定量评价则可反映受训学生能力已达到何种等级水平。为实现定量评价,应对各个评价项目赋予权重,或区分等级。微格教学评价体系便于操作运价表格方式,这样书写简单,一目了然。 4·突出专业学科特点原则 微格教学中各专业学科的评价体系,不能千篇一律,科科雷同,而反映出各专业学科的不同点,尤其是音、体、美等特殊专业。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其微格教学评价体系应有所区别,它们既具有一般的共用,常常采用评性,又具有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微格教学指导教师能根据本专业学科特点,把握评价体系的共性和个性,构建符合本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使微格教学拟练目标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 三、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评价体系(由表格下载栏下载) 表一、导入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导入能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景 15 2 导入方式选择正确 10 3 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5 4 导入有利发展学生的能力 10 5 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10 6 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恰当 10 7 导入富有启发性 10 8 导入语言条理清晰简练准确 10 9 导入时间掌握恰当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二、教学语言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语言表达的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10 2 语言表达有条理,逻辑严密 15 3 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简洁 10 4 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 15 5 吐字清晰,通顺连贯 10 6 声音宏亮,感情充沛,态度亲切 10 7 语言适中,语调恰当,张弛有致 10 8 普通语标准 10 9 语言与眼神、手势密切配合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三 提问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提问明确富有启发性 10 2 提问准确紧扣教材重点、难点 10 3 问题设计包括多种水平,促进学生思维 10 4 能把握提问时机、提问对象水平 10 5 提问后适当停顿,给予思考时间 10 6 提示恰当及时有助于学生思考 10 7 提问面广能照顾到各类学生 10 8 对学生回答能客观分析评价使全班明确 10 9 对学生的鼓舞、批评适时恰当 10 10 能注意提问方式多样化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四 讲解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讲解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 10 2 讲解内容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10 3 讲解时能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 10 4 讲解时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 10 5 讲解时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 10 6 讲解中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10 7 讲解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 10 8 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 10 9 讲解时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 10 10 讲解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情感交流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五 变化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有音量、音调变化 15 2 语言有轻、重缓急及停顿变化 10 3 有面部表情变化且恰当自然 15 4 有手势、头部动作 10 5 目光接触学生且能恰当变化 10 6 身体移动恰当变化 10 7 采用视觉、听觉媒体且有变化 10 8 触觉、操作性活动使学生有动手机会 10 9 师生相互作用活动有变化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六 强化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强化的目的明确 10 2 强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0 3 强化恰当自然效果好 20 4 强化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 10 5 能在教学重点关键处运用强化技能 10 6 能灵活采用多种强化手段 10 7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10 8 运用强化时热情情感真诚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七 实验演示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演示目的明确紧密结合教学重点 15 2 演示前对仪器实验原理等交待得较清楚 10 3 演示装置简单可靠尺寸足够大 5 4 演示有启发性问学生指明观察方向和重点 15 5 演示现象明显直观性好能见度大 20 6 演示程序步骤分明过程明了 5 7 演示操作规范熟练示范性好 10 8 演示与讲解提问配合促进学生思维 10 9 演示能确保安全排除干扰因素 5 10 对演示结果能作出正确解释和说明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八 板书板画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板书内容恰当能反映教材的主干与系统 20 2 板书条理分明能体现知识内在联系 10 3 板书明确简炼突出重点和关键 10 4 板书规范整洁无错别字能给学生美感 10 5 板画简快准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0 6 板书板画与讲解配合速度适宜 10 7 板书板画有足够大小便于观看 10 8 板书板画能浓缩信息强化记忆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九 组织教学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采用要求明确恰当的语言组织教学效果好 20 2 用目光暗示与语言配合使学生进入教学状态 15 3 及时运用反馈调整控制教学好 15 4 不断更换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积极状态 10 5 采用恰当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投入 10 6 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10 7 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时间安排合理 10 8 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作用好 10 合计 评价意见 表十 课堂结束技能评价表 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 评价标准 权重 A(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结束阶段有明确目的 10 2 结束时安排活动(练习提问小实验等)恰当 20 3 结束概括语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指明重点 20 4 布置课外作业明确每位同学都记下 20 5 结束环节有利于巩固概今掌握规律 20 6 时间安排紧凑 10 合计 评价意见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