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⒈________是______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_________年。
⒉元谋人位于________流域。
⒊距今约____—____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_________”。
⒋北京人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______工具。
⒌北京人已经使用______________,他们用火烘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用火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⒈半坡聚落距今约_______多年,现存遗址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北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场。
⒉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_______________的。
⒊位于今______流域的半坡居民已种植农作物______,我国是最早种植____的国家之一。
⒋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_________。 由于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________。
⒌河姆渡聚落距今约______多年,是_______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⒍河姆渡聚落在主要种植农作物_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的国家之一。
⒎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_________的。
⒏与北京人所使用的打制石器不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所使用的石器主要是_________的。
⒐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文化是_________文化。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⒈在古史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⒉相传________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创始人,因此号称__________。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⒊相传________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⒋________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⒌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________(也就是汉族的前身)的主体。
⒍炎帝和__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
⒎原始社会中,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
⒏通过禅让制被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______、______。
⒐_____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⒑《吕氏春秋》中记载:“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⒒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这些故事是不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如果不是,那它们属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⒈约公元___________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因为: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____朝。
⒉禹死后,_____继承父位,开始了“____________”的历史。
⒊“禹传子,家天下”,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前1600年,在打败夏朝最后一个国王_____后,________建立商朝。
⒌前1046年,________联合800多个部落在______击败商朝军队。商朝的末代国王——_______自焚。
⒍周武王建立周朝。通常我们把都城定在镐京的周朝历史称为“________”。
⒎《诗经》中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材料说明了西周时期,全国的土地归________所有。
⒏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____________。
⒐夏亡于桀,商亡于纣,从夏商西周的更替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⒑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5世纪____________(早或晚多少年)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⒈西周通过__________来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
⒉___________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___________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规定了_______________,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⒊《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说明了西周实行_______。
⒋夏商西周社会以________________区分尊卑等级。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⒈东周的历史分为两段,________和________。
⒉春秋时期,________失去了往日的权势,诸侯乘机争霸,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霸主,史称“______________”。
⒊“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________。齐桓公为称霸,提出的外交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
⒋“春秋五霸”中,称霸中原的霸主除了齐桓公,还有________、________。
⒌与晋国争霸有关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⒍与楚国争霸有关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⒎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___________。
⒏___________成为西部霸主。
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与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__”。
⒑战国时期,大国争雄。从外交方面来看,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________”;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________”。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⒈_____________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_______和_______。
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______国首开变法之风。
⒊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在_____国的变法。
⒋公元前356年(即公元前_____世纪______年代),商鞅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措施:
① 富国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强兵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商鞅变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⒈《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是因为商朝已经出现了文字——________。
⒉商朝时候的书写材料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⒊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_______的活动和_______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_______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⒋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________开始的。
⒌今天的汉字与________有着渊源关系。
⒍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产生于我国的_____朝。它是____________。青铜器就是____、____、____的合金。
⒎商代蜀文化的杰出青铜器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⒈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___________”的活跃局面。
⒉_______最早主张创办私学。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⒈都江堰是_______时期_____国蜀郡太守________父子在______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⒉都江堰的建成,使________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⒊___________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因此2000年,________与四川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⒋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__________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⒌_______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⒍大型________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⒈战国以来,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七国当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前356的________________。
⒉前260年,__________之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⒊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
⒋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秦统一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________年,在渔阳大泽乡,陈胜振臂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大家起来推翻_____朝的统治。九百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随着_______、_______相继被害,起义失败了。接着继续领导秦末农民起义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⒏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⒈秦始皇管理国家的措施,是受到了诸子百家当中______家________(代表人)的影响。
⒉秦统一六国,所建立的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
⒊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包括:
秦王________统一六国后,采用“________”称号,并确立了_______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丞相协助皇帝________________,太尉_____________,御史大夫负责____________。他们都对_______负责。在地方,推行________,郡的长官称________,县的长官称________。各级官员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______; ___________,规定以秦国货币____________作为标准样式;后来,又_______________(即尺寸、升斗、斤两)。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规定以_______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为了_____________,派人__________。
秦时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东至______,全长一万余里。
在思想方面,为了加强思想统治,_____________。记载____国以外的史书全部被烧掉。民间只能保留________、________等书籍。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⒈前202年,_________建立汉朝,我们通常把都城定在长安的汉朝历史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汉高祖。
⒉人们经常把“秦皇汉武”并称,“秦皇”指的是_________,“汉武”指的是_________。
⒊汉武帝采纳______家代表人物_________的建议,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从此,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
⒋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时,采纳大臣_________的建议,颁布“_________”。
⒌汉武帝时,还大力加强______________。在中央,设立_________,监督和检举_______________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立“_________”,每个州部派________一人,负责监督_______________,并抵制和打 击地方豪富。刺史官品________,但可以监察官品比他高的长官。
⒍西汉_________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⒈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__________。
⒉“昭君出塞”一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还是汉元帝时期?______________
⒊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____________出使西域。
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________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________的道路。
⒍西域开通之后,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贯穿东西的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______________”的美称,________________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⒎请举出沿着丝绸之路东来的西方事物有:
_______、________、瓜果(石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中国事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
⒏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⒐在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为“________”,汉朝人被称为“______”。汉这个称呼就逐渐演变为民族的名称。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⒈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被人们用来做书写材料的有:_________或_____但这两者的使用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⒉西汉前期,人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⒊_______时期,________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_______和_______。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经过他改进的这种纸称为“__________”。
⒋中国的__________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⒌东汉时期的“医圣”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_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⒍“神医”________,擅长_______和_________;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___”。
⒎《_______________》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______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计算方法,还总结出______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⒈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⒉东汉初年,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__________。
⒊_______宣扬生死轮回、__________、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_______,努力修行,才能在__________________。
⒋______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它结合了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_______思想。
⒌_______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⒍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⒏司马迁生活在________(皇帝)时代,他所撰写的《_______》,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到________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该书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⒐陈胜、项羽这两个历史人物有没有被载入《史记》?_______
⒑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⒒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现出一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⒈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在军阀混战中,_______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___________ 的胜利。后来统一了________中下游地区。
⒉乘北方混战之机,_______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 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了_________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
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
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这句话说的是_________。
⒋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_____,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______。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_____,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⒈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__________。西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____________。
⒉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_________,北方人口开始________。
⒊___________(时间),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东晋___________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⒌在冶铸业中,________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江南的___________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_______ 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_________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⒈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历史上合称为“_________”。
⒉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
⒊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的主流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拓跋宏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⒋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⒈祖冲之是_____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____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____________”。
⒉__________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写成了《______________》这部农书,书中介绍了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以及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_________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⒊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___________,他写成《__________》一书。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⒈东晋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字体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用_______(字体)写成的《_________》。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
⒉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精于________。现存有摹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⒊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的是______________。石窟艺术是随着_________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成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__、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__等。
⒋文房四宝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的统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⒈581年,________建立隋朝,年号_________。杨坚就是___________。
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_____。这是继______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⒊隋文帝的继任者是_________杨广。
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⒌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进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段,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⒍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_________。
⒎自隋朝后,成为贯通南北动脉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⒈隋与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一样,都是“二世而亡”?_________。
⒉与唐帝国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的皇帝是_________,他所开创的“_____________”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
⒊________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最后统一了全国。_____就是唐高祖。
⒋唐太宗的年号是“_________”。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_____________。
⒌唐太宗认真吸取______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___________”。
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________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方面,唐朝沿袭和完善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__”。(“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下设六部。)
在法律方面,唐时制定的《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______________”。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⒈唐太宗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宏伟基业,继承他的事业、使唐朝步入鼎盛的则是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⒉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则天编修《_________》,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包括因________升至五品的_______都可以列入其中。
武则天还大力发展_________制度,并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被武则天所提拔的人才有:________、宋璟、_________等。
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_________________。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________________”,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________”,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___________”。
⒌_________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⒍唐朝出现的新型农业工具——___________可用于控制入土深浅。
⒎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诗句反映的是__________(皇帝)时的盛世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⒈_______时创立科举制度,_______时加以完善和发展。
⒉科举制强调以________作为选官的标准。
⒊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们普遍推重___________,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⒋______________成为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最高荣誉的象征。
⒌王定保曾在《唐摭言》中写道: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问,当年为何会出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景象?因为唐时实行___________
⒍__________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⒈唐朝在突厥生活地区设立___________,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⒉在唐朝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__________为“天可汗”,即拥戴___________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⒊__________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⒋唐与吐蕃友好往来的例子有:
___________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时,尺带珠丹上表愿与唐“和同为一家”。
⒌唐与南诏友好往来的例子有:
___________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后来,南诏王与唐朝使团在_____________会盟。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⒈遣唐使就是___________派遣到__________进行交流的使团。
⒉日本派遣唐使达________次之多。
⒊日本政府重用回国的遣唐使,进行了一场改革,这就是发生在646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
⒋唐玄宗时,_________六次东渡日本,弘扬_________。
⒌为了求取___________,_________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⒍玄奘归国后,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唐朝时,出现了一所国际性的大都市——__________,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的就是各国达官贵客云集长安、拜谒唐朝皇帝的景象。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⒉在14世纪初,_________从_________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⒊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____。
⒋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__________________。
⒌_________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
⒍唐朝,_________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⒎_________,又名_________,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设计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⒈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请问,“李”指的是_________,人们称他为_________;“杜”指的是_________,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⒉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__________________;唐玄宗创作__________________。
⒊唐朝时,__________________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⒈1004年,辽军的进攻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对此,宰相________坚持_________(皇帝)亲征。
⒉1005年,宋辽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_____________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⒊直至1044年,北宋答应每年给哪些政权“岁币”?_______、_______。
⒋契丹、西夏、蒙古政权建立后,有没有自己的文字?_________。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⒈1115年,_________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______政权。阿骨打就是_________。
⒉1125年,金灭_______;1127年,金俘虏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掳走大批珍宝器物,_________灭亡,史称__________________。
⒊金灭北宋的同一年(1127年),________建立南宋,_________就是宋高宗。
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形容的是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_(军队)。
⒌岳飞是南宋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⒈________________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⒉___________,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______________。
⒊“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北宋前期,从______(国家)引进了优良的水稻品种——_________。
⒌宋朝时,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________因此被誉为“瓷之国”;_____________被誉为“瓷都”。
⒍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的繁荣,___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⒎南宋时,通行的纸币有________、________。
⒏宋朝政府____________海外贸易,并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_____(即市舶司)。
⒐南宋时期,全国第一大港是________。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⒈宋朝实行_____________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⒉宋朝时,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的是______。
⒊宋代民间传统节日最受百姓重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北宋宰相王安石曾作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表明当时的宋朝社会,人们用什么活动来增加节日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________。
⒍瓦舍的出现,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欣赏趣味。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⒈元朝是________建立的政权。
⒉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首领是_____________。
⒊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_____。
⒋“一代天骄”指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
⒌1271年,________建立元朝,________就是元世祖。
⒍元朝建立后,很快便出兵灭了________。南宋灭亡后,继续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是——________。他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⒎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_______________。②推行重农政策,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___________。
⒏________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⒈_________时期,平民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________________。
⒉战国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工具——___________;
宋代,人们进一步发明了——___________。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_________上。________时,指南针经_______________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⒊元代的黄道婆向_______族人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加以创新。随着绵纺织技术的推广,________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⒋___________成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⒈北宋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通史巨著——________________。
⒉《资治通鉴》名称的由来与宋神宗所作的序有关,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
⒈《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它是________时(朝代)________(画家)所作。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⒈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其根本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1368年,__________建立明朝。明太祖___________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由___________(案件)开始,废除了_______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设立___________,专门侦缉官民言行;设立______________,它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