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复习5: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第一类: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基本性质探究一、中考复习要求1、记住实验室制取H2、O2、CO2的原理、装置、操作及收集方法。2、会根据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需要的反应物状态等性质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水溶性、密度等)选择收集装置。二、基础知识回顾1、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净化(1)气体发生装置 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三种,初中阶段学习了以下两种:、固体和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型 :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a、试管口应稍向 倾斜;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 ,然后再 。 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型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a、若使用
2、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插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下;b、块状固体应有适当大小,不能很碎,防止反应剧烈不易控制。(2)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集气法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 排空气法(如O2、CO2),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 排空气法(如H2)。、排水集气法 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H2 、O2 、CO、CH4等)。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3)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干燥和净化气体的装置:洗气瓶和干燥管(如图)常用干燥剂: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等注意事项:a、选择的干燥剂(净化剂
3、)必须是只能吸收水分(杂质气体),不与被干燥(净化)的气体反应。b、洗气瓶长导管为进气管,短导管为出气口;干燥管大口进气,小口出气,且两口都应堵一团脱脂棉,防止干燥颗粒进入导气管。固体+固体加热型液体+固体(液体)不加热型排水集气洗气瓶干燥管U型管向上排空气向下排空气2、H2、O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比较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反应原理药品发生装置加热固体不加热固+液不加热固+液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三、重点疑点讨论1、采用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为什么发生装置的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后再熄灭酒精灯?2
4、、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时,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为什么要插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以下?3、不论是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还是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为什么导管都应插到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何时收集第一瓶气体最适宜?4、加热KMnO4制氧气时,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脱脂棉?5、怎样除去用盐酸与锌粒(或碳酸钙)反应制得的氢气(或二氧化碳)中常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四、解题方法指导例题 根据右A、B、C、D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 , 。(2)若要制取O2,需用装置 与 配套,反应容器中装入的固体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
5、程式是 。(3)若要制取H2,需用装置 与 配套,此反应容器中加入的药品一般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要制取CO2,需用装置 与 配套,此反应容器中加入的药品一般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知识能力训练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操作:撤去酒精灯;检查装置气密性;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管;装入药品。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下列各步组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斗内注入酸液;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3、硫化氢(H2S) 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臭鸡蛋气
6、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SO2和水生成。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1)具有臭鸡蛋气味,这属H2S的 性质。(物理或化学)(2)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制取H2S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若用C装置收集H2S气体,进气口应为 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 ,反应现象为 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H2S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试
7、剂应为 。4、仔细观察下图装置,A装置中盛有盐酸和石灰石(混有少量锌)按要求回答: 指出装置A中有何错误。 。改正后的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 ,还有 。装置C中实验现象为 。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 。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F中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F装置出来的气体为 ,因为具有 ,所以应采取的措施是 。第二类: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1. (10兰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
8、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实 验步 骤实 验 现 象结 论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溶液中,观察。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金属活动性顺序: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0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
9、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Cr Al Cu Al Cr Cu Al Cu Cr【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方案实验现象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_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结论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铜不与稀硫酸反应_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回答问题】(1)用砂
10、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归 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_ _。3. (10楚雄州)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不同的方法对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A.锌片 B.铁钉 C.铜片 D.硫酸铜 E.稀硫酸 F.硫酸锌 G.硫酸亚铁。(1)方法一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CuSO4、ZnSO4和_(填化学
11、式,下同)。(2)方法二所选用的是四种试剂是Fe、Cu、Zn和_。(3)方法三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_。4(咸宁)为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 现象,判断出AlFeCu。(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金属的顺序为 。 【拓展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
12、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第三类:酸碱盐的综合实验探究I、有关酸和碱性质的探究实验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
13、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2、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
14、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_。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_。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 。3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2)小明同学认为实
15、验(1)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小明选用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实验(1)的溶液中加入 溶液中含有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4、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
16、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NaOH溶液浓H2SO4表面含CuO的铜网ABa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
17、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SO2NaOH溶 液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思维拓展】(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物质。(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II、中和反应探究1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自己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下面是来自不同小
18、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19、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人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1)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 (2)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思考一下,为了保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拓展与应用】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
20、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_ _。(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 _。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
21、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
22、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_,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IV、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 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
23、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的溶质是 。 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NaOH溶液部分变质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BaCl2溶液、Ca(NO3)2溶液、Ca(OH)
24、 2溶液、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 _(填序号),原因是: 。 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替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2、同学们知道氢氧化钠容易变质,现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经变质【试验设计】四位同学分别取等量的溶液于试管中。甲同学: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乙同学: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丙同学: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丁同学:向其中滴加几滴氯化钙
25、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丁同学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通过四名同学的实验可以说明此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交流与评价】(1)甲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依据此现象能否得到正确结论,请进行评价 。(2)对乙、丙两名同学选用同种试剂进行的实验,却得到相反的结论,进行评价,并谈谈你的理由 。氧化钙、氢氧化钙变质探究1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_。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方案: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26、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方案: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方案: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_ 。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及现象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2、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
27、)而变质?(2)进行猜想: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氢氧化钙没有变质。(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滤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4)原理与用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钙俗称 ,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 性土壤(选填“酸”或“碱”)。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
28、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因此氢氧化钙应 保存。V、多个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现象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操作的现象判断
29、: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 保存;操作中玻棒的作用是 。2、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0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03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
30、一致认为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理由二是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0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0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31、。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若甲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则说明 ;(2)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雪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濛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
32、设计】小博和小濛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博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濛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交流评价】请你评价小博和小濛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VI、根据未知物质的信息进行探究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
33、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可溶于水。取少量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溶液变蓝。溶液为碱性。(此格不必填写)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