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皮肤过敏会不会遗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205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过敏会不会遗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皮肤过敏会不会遗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皮肤过敏会不会遗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特别策划TEBIECEHUA八大专家谈过敏7月8 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大家并不陌生,而且围绕着它,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下面就请专家们为大家解释清楚。皮肤过敏会不会遗传文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即敏感、过敏(过敏反应)过敏体质。敏感是一种皮肤状态,“敏感皮”的人更容易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即皮肤容易受到激惹。最常见的是使用护肤品后会有刺痛感、紧绷感、灼热、瘙痒、局部发红等。过敏则是一种免疫反应,是机体为了保护自已不受一些物质(如花粉、尘螨、海鲜、药物等)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种过度反应,表现比敏感严重,还会有系统表现(如发热等)。过

2、敏体质则是一种机体的易感状态。科学研究证明,具有某些特殊基因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因此,“会遗传的”不是敏感或过敏反应,而是过敏体质。研究表明:父母双方都是过敏体质,孩子5 0%以上是过敏体质;仅妈妈是过敏体质,孩子过敏体质的发生概率是5 0%;仅爸爸是过敏体质,孩子过敏体质的发生概率是30%;父母双方都不是过敏体质,孩子依日有1 0%的概率是过敏体质。有趣的是,过敏反应虽然不具有遗传倾向,但母亲却能够通过胎盘将其传递给婴儿。2 0 2 0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证明,发生过敏反应的孕妇可能会将免疫球蛋白E(I g E)转移给婴儿,以此传递过敏反应,并导致婴儿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即发生过敏

3、反应。4特别策划TEBIECEHUA闹情绪也会过敏文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名誉主任连石过敏原到底是什么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李邻峰俗话说,养颜重养性,美容重养神,皮肤状态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证明,皮肤是受内外因素影响最大的器官。皮肤在胚胎起源、生物学、成长发育等方面都与情绪、心理、神经系统密不可分。现代医学提出了心身皮肤病的概念。压力可以诱发一些皮肤病,如银屑病、皮肤过敏等。虽然不是每一位皮肤过敏患者都存在不良情绪,但中华医学会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紧张、压力、愤怒等情绪,会让很多人反复出现红斑、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性过敏”。长期精神

4、紧张、情绪激动、熬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身体会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进而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能释放过敏因子的肥大细胞,导致过敏症状。此外,情绪起伏剧烈时,皮肤还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加剧过敏反应。因此,皮肤这个“压力探测器”可出现两种反应,突然的压力增加,通常容易引起荨麻疹等速发型超敏反应;而反复的情绪波动,则容易出现过敏性皮炎等迟发型超敏反应。在皮肤科门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皮肤过敏的患者,反复查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结果还是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通过改善睡眠、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等措施,大多能得到改善。要想克服“情绪性过敏”,我

5、们要有感知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如果某一段时间总是出现各种皮肤不适,提示可能压力太大,需要调整。患者在治疗皮肤病时,不要过于紧张、焦虑,越是担心,治疗效果可能越不好,要多一点耐心。对于经常过敏的人,除了平时要多锻炼身体,还应尽量让自已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所有物质都是潜在的过敏原,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致敏。有些过敏原是强致敏原,可以对大多数接触者造成过敏反应。大家非常熟悉的漆酚就是这种物质。漆酚是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如果大家去植物园,就有机会见到这种树。树上大多会有一个提示牌:漆树有强致敏性,不要在树下多停留。我们生活中的多数过敏原都是弱致敏原,往往需要数天或数周甚

6、至数年的接触,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发过敏。从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到这种化学物质致敏机体,这段时间叫作这种过敏原的致敏期。以染发剂为例,往往是在染了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过敏。化妆品、护肤霜的致敏期就更长了。常见的过敏原都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比如牛奶、鸡蛋、小麦等,而并非从来没有吃过、昨天才第一次吃的某种食物。至于为什么会致敏,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免疫功能失调、感染(比如感冒)等都是诱发因素,其中又以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最为重要。合理护肤,保护自已的皮肤屏障,就可以减少过敏的发生。5特别策划TEBIECEHUA过敏原检测阴性过敏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依然可能过敏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性

7、病科主任朱威对于经常过敏的人来说,找到致敏物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非常重要。自然界中能够引起过敏的物质成千上万,医院的过敏原检测难以包含全部类型,只能通过抽血、皮肤点刺或斑贴试验等方式,检测几十种至几百种常见的过敏物质。这些常见的过敏物质包括尘螨、灰尘、花粉、动物毛屑等可吸人物,海鲜、水果、鸡蛋、牛奶、小麦等食物,以及金属、染发剂、化妆品等接触物。超出该范围的其他过敏原是无法检测的。另外,过敏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多种物质参与的复杂过程,通常静脉抽血仅检测最常见的参与物质免疫球蛋白E,但有些人的过敏反应并非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引起,那么便检测不出来。因此,医院的过敏原检测结果阴性,并不代表绝对

8、不过敏。那么,如何才能找出超过常规检测范围的过敏原呢?这就需要患者平时多留心观察自己的发病情况,对饮食、环境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对照比较后找出过敏原,并注意避免接触。这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杨秀敏过敏有很多表现形式,对吸人性物质的过敏是以流鼻涕、打喷嚏、眼红、眼痒等症状首发,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哮喘、鼻炎、咽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对食入性物质过敏可以表现为荨麻疹。对接触性物质过敏,可以引起面部皮炎。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可引起全身性药疹。要想预防过敏的发生,找到并远离过敏原非常重要。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包括柳絮、粉尘、虫螨、动物皮屑、油烟及各种香料等

9、。食人性过敏原包括鱼虾、异体蛋白、奶制品、豆制品、鸡鸭、牛羊肉等。接触性过敏原包括染发剂、油漆、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洗洁精等。其他过敏原包括链霉素、异种血清等。对于过敏初发的患者,建议先自已寻找致敏因素,仔细回忆在发病前是否接触了可能致敏的诱因,如花粉等吸人物、食物、药物等。如果实在找不到,疾病又反复发作,建议到医院进行过敏原的筛查。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最终也无法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忌口对于正处于过敏发作期的患者是必要的,尤其是因食人过敏原而引起的发病。对于非食物因素引起的过敏患者,在疾病缓解并稳定后,则不需要再忌口。过敏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发作?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皮肤科执

10、行主任张海红过敏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减少发作,甚至不再发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一种是被机体识别为有用或无害,则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平相处,并进一步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另外一种是被机体识别为有害物质,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即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一旦这种免疫应答超出了正常范围,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也进行攻击时,这种异常的、过度的免疫应答即为过敏。通常大家所说的过敏,多属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与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及接触性皮炎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使之过敏的特异性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两大

11、必要因素。如果反复接触,则过敏反应反复发作,甚至一次比一次严重,最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但如果能够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者针对某种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则可以大大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甚至不再发病。6特别策划TEBIECEHUA脱敏治疗很靠谱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徐子刚合理选择替代食物可维持膳食平衡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主任医师李慧艳脱敏治疗始于1 9 1 1 年,是一种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导致的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也是唯一的对因治疗方法。脱敏治疗是可以影响疾病自

12、然进程的治疗方法,可以预防过敏性鼻炎转化为过敏性哮喘。在确定过敏原后,用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液长时间给予患者刺激(可以通过舌下含服或者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适应能力,使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减轻甚至不出现症状。过敏原提取液的作用就类似于过敏原疫苗,对于过敏性疾病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目前针对的过敏原主要有花粉、螨、动物毛发和皮屑、霉菌等。过敏可以用激素治疗,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皮肤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或湿疹,外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对于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通常不外用激素治疗,口服抗组胺药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如果尊荨麻疹并发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

13、肿或休克),则需要注射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治疗。对于过敏性哮喘,吸人激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喘息的症状。食物过敏是部分人群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属于I型变态反应(外界的抗原性物质进人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IgE)。食物过敏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但好发于婴幼儿和女性,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对于儿童和成人来说,不吃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不能做到食物多样化,可能导致膳食平衡被打乱,所以也要采用替代食物。在选择替代食物时应注意以下3 点。1.同类食物互换秉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同类食物互换的原则,比如对含麸质谷物及其制品过敏的人,要选择同是谷薯类、无麸质的食物来替代,如大米、小米、玉米、藜麦、荞麦、马铃薯、红薯等。2.弥补亏欠营养素考虑到不吃某种食物会导致身体亏欠营养素,要选择能弥补该营养素不足的食物,比如牛奶过敏的人,如果长期不喝牛奶,可能导致钙摄人不足,需要适当多吃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虾皮、鸡蛋、豆腐、芝麻酱等。3.替代食物多样化我们知道,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都不同,一种食物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种食物,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在不吃某种食物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平衡膳食。编辑/文页图像:F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