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热点追击
网友围观法国高考题 称我们教育缺太多
中国高考刚刚结束,法国高考随即开锣。近日,一份被证实真实的2012年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这些包括“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信仰是否总是与理性相悖?”“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等在众网友看来“深奥得不得了”的题目,却是法国高考生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如果真让我高考考这个,我必定会崩溃”
19日,学者许纪霖在微博上贴出了2012年法国高考的哲学考题,他表示:“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内容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也许因为国内高考结束不久,许纪霖的这条微博一天内被转发1.6万次以上,评论超过4300条。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的“鲁绍臣”点评:“德国人重理论,法国人喜思想,美国人爱实用,中国人尊传统,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的考试制度,便是明证。这导致传承知识有余,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中国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怀的熏陶,任重而道远!”
但网友“萧尧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坦言:“说实在的,虽说很好,可如果真让我高考考这个,我必定会崩溃。”
欣赏一下今年法国高考题
经济社会科(三选一)1.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2.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做个有用的人吗?3.评点贝克莱在《论消极服从》中关于“公权力”的一段论述。
理科(三选一)1.没有国家(政府)我们是否会更自由?2.我们是否有责任追求真理?3.评点卢梭《爱弥尔》中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
文科(三选一)1.人们通过工作获得了什么?2.是否所有信仰均与理性相悖?3.评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一段关于“国家”的论述。
高考在法国
制度:资深留法顾问、微博网友“克里斯汤”说,法国高考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简称BAC)”,BAC跟我们的高考有区别,对于想进入法国高等教育的同学来说,BAC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因为一些精英学校还会进行单独筛选,并参考其高中阶段成绩。
难度:“克里斯汤”介绍,法国的BAC考试比中国的高考要复杂得多,比如说普通文科类考生,考试科目为:哲学、地理-历史、数学与计算机、法语与文学、拉丁语、外语(或方言)等。其他各类考试,考生所要接受的考核科目也各不相同。鉴于其复杂程度,很多考生怨声载道,而负责监考和出题的部门也不胜其烦,近年来对于BAC考试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
报考:“ZHU-JIAYING”称,法国学校太多太多了,公立大学全免费,但很多考生不会去念大学,非常愿意选择中文翻译是“专科院校”的工程师学院、高等商学院之类的。因为公立大学注重理论,而这些专科学校注重实践,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
哲学:曾在法国留学、多年来一直关注法国高考的作者翟华称,“在法国的中学,不管你是偏文科、理科哪怕是唱歌跳舞的,哲学课都是跑不了的,就像我们的政治课一样。”微博上的“老外”“法国人朱力安”透露,“当年高三每周上八小时哲学课”。
报考指南
高招专家详解:平行志愿投档录取5种情况
一本批次设4个平行志愿,许多考生家长不明白平行志愿和往年的一、二志愿在投档时究竟有何区别,本报及时邀请省高招办专家举例分析、详解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时出现的5种情况。 规则:考分从高到低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省高招办根据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和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为1∶1.05,不超过1∶1.2),按照“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向各有关高校提供生源分布统计;高校根据生源分布统计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后,省高招办根据高校要求按考生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再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高校。当检索到某一位考生时,根据考生填报的A、B、C、D四个平行志愿高校,计算机从A志愿高校开始依次检索,一旦有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就作为投档对象。检索完毕后,该批次所有满足投档条件的考生档案,通过网络投档给一所排序在前且符合条件的高校。由高校从德智体美方面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投档:将遇到5种情况
举例说,理科考生张三高考成绩605分,没有政策性加分,他的投档分就是605分。在投档前,省高招办要对全省理科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张三的排序结果是1040位。在一本投档时,当计算机从高分到低分检索到1040位次时,张三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将按其自然顺序被依次检索,这时将出现5种情况:
第一,张三的投档分符合A志愿院校投档线,则张三的档案投到A志愿院校,B、C、D志愿不再检索;第二,张三的投档线未能达到A志愿投档线,但达到了B志愿投档线,则投到B志愿院校,这时,C、D志愿不再检索;第三,张三的投档分未能达到A、B志愿院校投档线,但达到了C志愿院校投档线,则投给C志愿院校,这时,D志愿不再检索;第四,张三的投档分未能达到A、B、C志愿院校投档线,而达到了D志愿院校投档线,则投给D志愿院校;第五,张三的投档线未能达到A、B、C、D四所志愿院校投档线,则张三的4个平行志愿无法投出,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或者下一批次的录取。
结果: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不进行补充投档。未完成计划的院校通过网上征集志愿。对经过网上征集志愿还不能完成计划的院校,将进行考生原填四个平行志愿在最低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逐分下降、平行投档,计划投完为止。
科学填报志愿五步走 四大诀窍助你低分读名校
科学填报志愿五步走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可以通过《招生专业目录》、《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这两本工具书,省考试院对外公布的各种信息,各高校的网站来进行,收集的信息包括高校招生政策,去年各层次高校录取人数累计总和,各校录取三年的平均分。
第二步是准确定位。由于平行志愿下A志愿常常“冲一冲”,所以准确定位一般指第一志愿组B志愿填报要准确定位。
第三步是明确选高校或专业策略。专家建议,高分重名校,中低分重专业。
第四步是要在第一组志愿“解决战斗”。根据“A志愿:冲一冲;B志愿:稳一稳;C志愿:保一保”的原则,各志愿分差要在10~15分左右,尽量服从分配。
第五步是用第二志愿组捡漏。第二志愿组填报的原则仍然是“A志愿,要冲;B志愿,稳妥第一;C志愿,找去年补录的学校填报”。但他同时指出,第二志愿组要想捡漏,A志愿一定要填按1∶1投档的高校,因为这样的高校一旦有人退档,第二志愿组便有机会。
利用两种方法“准确定位”
科学填报志愿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准确定位”。专家给家长提供两个方法:一是“校线差定位法”,根据去年的各校(及专业)录取分数线与省线(重本、本科、专科)的差,加在今年的录取线上,就等于今年该校(及专业)的录取线。以某“二A”学校为例,去年该校文科的平均分是581分,去年文科本A线是540分,那么,校线差(平均分差)是581分减去540分,等于41分。今年文科本A线是554分,今年该校的预测线是554分加上41分,等于595分。因为595分达到一本文科的线,有点偏高,所以,该校实际预测录取线在585分至590分之间。另一个准确定位的方法是录取人数定位法。比如2009年理科平均分在650分以上的院校,招生人数是430人,近10年来排名预测是900名前的学生有机会被录取;再比如,去年理科平均分是530分~565分的院校,招生人数是44353人,10年来的排名预测是90000名前的学生有机会被录取。
四大诀窍低分也能读名校
低分能不能读名校呢?专家给这类学生支了四招:首先可以报考名字不好听的名校,诸如农、林、地质、石油院校。其次可以报考地处偏远的名校,如西北、东北、西南院校,第三是报考名校的冷门专业,并通过大三修双学位、考你本校最喜欢的研究生等途径来改善专业状况。最后是报好大学最喜欢的专科。大专毕业后可以直接找工,也可以在专科期间报考本校专升本考试。
力争第一志愿组被录取
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办陈德权老师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好处、缺陷,以及对考生的风险。他认为,平行志愿降低了考生报考压力,缓解了高分撞车而无法投档的现象,减少了名校缺档的机会,但也有不少风险,往年录取分数高的学校(和专业),今年录取分数会更高,投档后退档学生的风险更大,此外,志愿定位不当,梯度不合理,也可能带来填报风险。
为了规避平行志愿填报中的风险,陈老师建议家长要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排名情况确定自己的学校层次,具体方法是充分利用考生排名(或分数段人数)与院校招生人数数据,名次在三所学校总数之内肯定可以投档。要力争第一志愿组被录取,不要寄予第二志愿组过多希望,专业尽量服从,避免退档,将6个专业志愿填完。
平行志愿填报的一般原则是“跳一跳,稳一稳,垫一垫”,陈老师认为,由于有些高校是超比例投档(预投按照1∶1.05),这使少部分考生有退档风险,考生填报志愿“跳一跳”,要避免“跳”进超比例投档的名额中。对于考生是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陈老师认为,考虑学校的考生可以考虑“跳一跳”,考虑专业的学生就最好不要“跳”。
注意学校的录取原则
陈老师提醒,考生还要注意学校的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还是专业志愿优先,是否有级差等。例如考生C成绩是631分,报了金融学、国贸、公管、行管等专业,考生D成绩是630分,报了国贸、公管、行管、社会学等专业。假设重点线是600分,如果按分数优先录取的话,优先安排C的所有专业志愿再考虑D。如果专业志愿优先的话,按照各专业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安排,先安排第一志愿的所有考生,再安排第二志愿,假如第一志愿最低分金融632分,国贸628分,公管第一志愿600分也录满的话,考生D可以录国贸,但是C就要录取行管或以后的专业。
备考必读
资深教师高考谈:进行考前适当锻炼
从早上的7:30早自习开始到晚上12点睡觉,排除掉上学放学及吃饭的时间,一天下来有十三四个小时视了是坐着的状态。如此长时间的伏案读书,会使同学们腰酸腿疼、肌肉僵硬、视觉疲劳……在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运动一下了。以下是李建华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而出的一些经验——
运动时间:复习前、睡前、考试前一小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保重身体:室外锻炼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受伤,运动过后也不要忘了添衣服,否则冷风一吹,很容易感冒;注意热身:活动开各个关节,才能开始锻炼,能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快乐运动:运动时保持好心情,否则会影响到身体的协调性,甚至导致运动损伤;见缝插针做运动:比如在清晨和傍晚,可在公园等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一些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时晒晒太阳,或者利用好课间十分钟,到户外活动活动,伸个懒腰、转转脖子,放松一下因为久坐看书而僵硬的颈肩和腰腿,同时向远处眺望一下,让眼睛、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高考生必读:遇到突发情况要hold住
秘籍一:拿到试卷先做啥?
拿到试卷首先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规定,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之内不能答题,考生应先检查试题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老师提出的要求及更正试题错误之处。接着将试题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
秘籍二:争分夺秒可取吗?
一般考生为了赶快做完试卷题目就分秒必争,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虽然考试时间对考试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这种方法不妥当。因为回答一个问题的思考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问题,必须让头脑冷静下来。为了以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题,就必须暂停5至10秒钟,在心中暗示自己“又顺利解决一题”,同时认真地读下一道题。
秘籍三:哪些题需要放弃?
绝对答不出的问题,就干脆放弃,这叫“弃卒保帅”。绝对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
秘籍四:答不出如何处理?
想不出答案时,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拐个弯解决问题。例如:在写英文作文时,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译成英文,就可以应用这个,“直抒胸臆”→“说话直接”,结果就能顺利写出“let‘stalkfrankly”这样的句子了。像这样,只须改变角度,就能简单解决束手无策的问题。无法答出问题时,将各种条件从多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秘籍五:选不出怎么“蒙”?
想出好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时要写出来,不要只在大脑中做比较。考试时一紧张,有些东西就会变得难以确认,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把答案都写下来比较,写成文字之后,每一个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把握会比较大。
家长助考
家长必读:高考饮食的12个军规
1、在高考期间,要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一日三餐很重要。主食不要过于精细,最好是以粗粮为主的米面混合食物。
2、不少家长会花样百出地为考生调整饮食,营养专家时启国表示,健康熟悉的食物最利于放松考生心情。同时,对食物的摄入要比平时适当地减少,以七成饱为宜,因为考生在紧张疲劳时,胃肠的排空能力较平时弱,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也有助于减轻胃肠的压力。
3、食物的安全性远比食物的营养更为重要,以自己在家煮食为最佳,如果消化不好可以将水果和蔬菜打成泥状。
4、油炸食品,包括中餐的油炸食品如油饼、油条、油炸糕等。动物性油炸食品如炸鸡、炸鱼等,包括一些洋快餐、炸薯条等等,都不能作为一餐的主菜主食,因为这些食品不但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还会影响下一餐的食欲和吸收。
5、在蔬菜中,韭菜、芹菜、洋葱等刺激性食品不利于考生食用。
6、考试期间,考生不适合大量食用粗粮,因为粗粮会延长胃排空的时间。
专家点拨
保持“考爸考妈”的先进性——用位次的理念选择学校
【作者:铁涛】
位次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排在哪个位置。在录取前,很多家长都在询问招办老师,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所有的招办老师都是同样的答案,就是招办老师也不知道是多少分。因为在录取时,让考生按照志愿优先或者分数优先的方式进行排队,按照分数先后顺序提档,提档后再分专业录取,被录取的人中分数最低的就是录取线。所以在考前谁都无法知道分数线。看到上面的文字,细心的家长就明白了,录取的原理是按照分数先后的顺序进行排队,考生在队伍中位置就是位次。
位次与排名的区别
也有很多家长会疑问,为什么我们通常都叫排名,这里为什么要叫位次。严格来说,位次和排名是有很大区别的。理由有5个考生,分别是小张、小刘、小王、小孙、小赵五个理科考生。他们的成绩和位次见下图:
考生姓名
科目
总分
语文
数学
英语
综合成绩
相对位次
相对排名
小张
理工
591
120
98
122
251
4
4
小刘
理工
605
120
110
111
264
3
2
小王
理工
590
115
105
130
240
5
5
小孙
理工
605
110
118
109
268
2
2
小赵
理工
617
105
133
90
289
1
1
从上表能直接看出,小刘和小孙成绩一样,所以排名一样的,但是位次不一样。他俩的总成绩都是605分,那么他俩的相对位次是怎么排出来的呢?他们都是理科生,这里规定成绩一样的考生,用数学成绩继续排位次。小刘和小孙的总分一样,那么我们就看他俩的数学成绩,小孙的数学比小刘高8分,所以小孙排前。
以河南省2011年理科为例,545—550分这个分数段,平均每1分都有1500人,这里要说明的是,高考成绩一样的情况下,为了理出排名,每个省的规定都不一样,大部分省是按照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的顺序,文科是按照语文、英语、数学的顺序排列、有的省还会把综合成绩和荣誉奖励、政治面貌等条件加进去。但是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排除每个考生的位次,不影响录取。
河南省2011年高考理科分数分布(节选)
高考分数
考生累计人数
每分人数
550
94114
1655
549
95843
1729
548
97518
1675
547
99260
1742
546
100992
1732
545
102732
1740
位次是考生成绩水平的直接体现
位次的高低是由考试成绩确定的,但是考试成绩高低只能说明考的这张试卷拿到的分数多少,并不能说明考生真正成绩水平的高低。简单来说,小明同学在高考前的“一模”考了550分,“二模”时考了610分。但从分数看,是可以看出小明同学“二模”成绩比“一模”成绩高,如果考生“一摸”在年级的位次是80名,“二模”的时候变成了120名,成绩虽然增长了50分,但是位次缺退步了40名。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二模”大家都考得好,但是小明没考好,“一模”大家都没考好,小明同学却发挥的不错。大家都考的好,或者考的不好,在所有科目都复习到的情况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试卷的难以度了。试卷难所有考生的分数普遍都会降低,试卷简单所有的考生分数普遍会上升。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相邻的年份,考生总人数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为什么同一批次的批次线会有很大差别了原因。
小明同学的成绩单
总分
年级位次
“一模”
550
80
“二模”
610
120
所以成绩没有办法直接准确的判断考生的成绩水平,只有将参加同一场考试的考生放在一起,按照成绩排序。每个人的位次就是他在这群人中的成绩水平的体现。高考是一个省份的所有考生分文理,在一起竞争。因此考生在全省的位次就是他这次高考成绩水平的直接体现。
用位次法报考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
既然位次是考生成绩水平的直接体现,可以有效的降低试卷难易度不同对于考生成绩水平判断的影响。所以最合适用考生的位次比对往年的大学录取位次进行志愿填报。而分数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不仅每一年同一批次的批次线有变化,而且每一年很多大学录取线都起伏不定。甚至相差三四十分。所以考后知分报考的省份可以参照考试院或者招办发行的《高考报考指南》近三年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例如上面河南省2011年高考理科分数分布表。我们需要按照今年考生的分数分布表,确定自己的在本分数的最低位次,然后比对往年数据中想去的大学的近三年录取位次。如果自己的位次每年都要高于大学位次,那么这所学校我们就可以考虑了。
有时间也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耐心的将所有大学近三年的提档线和录取线做表,对照本省本省近三年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做一个大学的三年位次表,按照位次从往低排列。再与今年考上的省位次进行对照,查找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的学校。也可以看到一个学校的录取热度,大小年起伏。
注:
09年学校分数线列表→09年学校位次列表→考生参考位次找到可以考率的院校
10年学校分数线列表→10年学校位次列表→考生参考位次找到可以考率的院校
11年学校分数线列表→11年学校位次列表→考生参考位次找到可以考率的院校
升学网高考志愿填报顾问系统的位次法
作为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用位次的方法选择学校,目前考试院或者招办给出的往年录取数据都是按照分数给的,最多附一个本省去年的高考分数分布表。家长很难短时间内,算出所有大学的录取位次。没有分数分布表。也很算出其他年份的大学录取位次。
升学网高考志愿填报顾问系统汇集了2009年到目前的全国所有大学所有专业在所有省份的数据(军事司法警察等提前批院校除外)。在一个省中,凭借这些详备的数据,建立起了多个大学推荐方法模型。其中之一就是位次法。家长只要在卡里输入分数,就能知道自己分数对应的最低位次。可以用这个位次让系统推荐学校,所有数据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家长翻书和计算的时间,将节省下的时间用在分析今年报考政策学习录取规则上,同时使用西的只能推荐功能,可以有效的降低报考风险,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