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870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优质高效淡水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农 业 部 渔 业 局 二○○六年十月 第一章 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技术的需求,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为目标,开展环境友好的优质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环保高效渔用饲料开发技术、渔药安全使用和疫苗研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创新集成。建立池塘、湖泊和水库等主要养殖类型的优质高效增养殖技术,完善水库有机渔业核心技术,池塘养殖产量提高15%,效益提高20%,示范湖泊优质鱼类产量增加30%,经济效益提高20%;摸清7种以上主要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开发出低氮、磷排放的环保型饲料,建立超低鱼粉用量的饲料开发技术;研究建立15种主要渔用药物的安全使用技术,开发孔雀石绿等水产养殖禁用药物的替代药物;开发渔用疫苗5~7种,降低病害发生率20%。建立优质高效养殖示范区15个,推广养殖新技术40万亩以上;淡水工厂化养殖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关键水质指标实时在线监控,示范面积1万m2以上;建立三峡生态渔业开发技术。通过降低病害损失、提高产品量,增加经济效益100亿元。 二、申请内容 针对我国淡水养殖业实现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本项目在水产养殖模式升级、养殖投入品创制方面设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类课题9个;在优质高效养殖技术集成方面设置标准化示范类课题1个。 课题1:池塘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2:湖泊优质高效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3:高效环保渔用饲料配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课题4: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新型渔药制剂开发 课题5:商品化渔用疫苗研制和规模化应用示范 课题6:淡水鱼工厂化养殖关键设备集成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 课题7:水产名优品种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8:名优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课题9:三峡生态渔业开发技术研究 课题10:淡水渔业标准化升级与技术体系建立 三、申请管理 1、由项目组织部门农业部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协调。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四、资金来源 项目国家拨款2500万元,共性关键研究类课题提供配套经费2500万元。 五、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6年-2008年) 六、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共性关键技术课题申请单位原则上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主,联合相关企业共同申请。此类课题申请时须提出拟结合的1个或多个示范区,研究的相关技术成果必须在结合的示范区内开展示范工作。 2、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进行申报。 3、具有能够承担本项目有关研究任务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和年龄学科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鼓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课题负责人。 4、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需的研究基础、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5、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第一申报人及所有参加人,对同一研究内容不得进行重复和交叉申报。 6、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7、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年龄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6年10月),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申报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申报材料需经第一承担单位所属部门科技司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审定后,进行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课题申报书 (3)课题预算申报书 (4)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课题预算书单独装订,其他文件装订成一册。 4、课题预算书编制要求参照《关于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号)(见科技部网站)。 5、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申请指南》从科技部网站()上直接下载。 6、请各申报单位于2006年10月31日16:00时前,将申报文件(一式十份)报送到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邮政编码:100026),以签收时间为准,过时不再受理。受理单位对申报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延误或损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7、联系人和电话: 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 李纯厚 黄建光 董金和 (010)64192938 64192975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项目组织部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项目组织部门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项目组织部门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由项目组织部门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 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1.池塘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草鱼、罗非鱼、鲫鱼等池塘主要养殖鱼类,研究水质高效调控、污染物减排和生物净化技术,开发池塘底质改良、养殖废水再利用和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构建渔农复合、渔农轮作等生态工程系统,集成池塘升级改造、药物安全使用和质量安全管理等配套技术,建立池塘养殖小区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开展标准化技术集成养殖示范。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高效池塘养殖水质调控、底质修复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池塘水质达到无公害淡水养殖标准,排放废水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减少30%以上,节水达到15-20%,经济效益提高15%;优选池塘生态修复有益微生物产品1-2种,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认证2-3种,绿色基地认证1个,申请或获得专利3项以上,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4项以上;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建立2-3种新的复合生态养殖模式,以养殖小区方式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技术辐射面积4万亩以上。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240万元,配套经费240万元。 课题2:湖泊优质高效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类型湖泊、水库食物网及营养动力学特征,包括各营养层次关键物种生态转换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放养结构调整对养殖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生物量和水质的影响,优化天然饵料资源管理,合理设置渔业布局,评估鳜、河蟹、鲂、黄颡鱼、鲌、鲴等主要经济水生动物类群的养殖生态容量。研究湖泊鱼类人工放养对野生群体的影响,开发湖泊人工放养的种质管理技术。开发湖泊不同生态类群优质渔业增养殖模式和技术工艺。研究水库有机渔业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调控技术,开发有机渔业模式。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湖泊鳜、蟹、黄颡鱼等名特水产放养容量评估技术;提出湖泊水库大水面名特水产的不同生态类群(如鳜、蟹、黄颡鱼等)的放养技术,恢复湖泊优质水产种类资源结构,建立湖泊多种群渔业资源管理模型,建立湖泊增养殖鳜、河蟹、黄颡鱼等优质水产种类的规模化生产技术模式。建立30万亩的示范区,优质渔业种类增加2-3种,优质鱼类产量增加30%以上,显著提高湖泊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湖泊水质达到水源地水质标准。建立水库有机渔业承载力和鱼类适宜养殖容量的指标体系,制定水库有机渔业技术规程,试验区水库水产品质量达到有机水产品标准;建立水库有机渔业示范基地,水产品达到有机水产品质量标准,渔业经济效益提高15%;水质长期维持在II类水水平。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200万元,配套经费250万元。 课题3、高效环保渔用饲料配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完善草鱼、鲫鱼、河蟹、大黄鱼、鲈鱼、石斑鱼和军曹鱼的营养需求参数,确定主要饲料原料利用率参数;开展营养免疫学与无公害微生态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植物蛋白质原料中抗营养因子降解及鱼粉替代技术、饲料蛋白源取代对养殖品质风味的影响及调控技术、高效环保型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和加工工艺等研究,进行水产饲料GMP生产示范,开展养殖投喂技术示范。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立和完善草鱼、鲫鱼、河蟹、大黄鱼、鲈鱼、石斑鱼和军曹鱼大量营养素和主要微量营养素的需求参数库数据、主要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数据库;开发6种鱼类和河蟹的高效、低耗、无公害饲料,饲料系数低于1.5,氮、磷排放降低15-20%;完成具有知识产权的超低鱼粉用量(< 10%)的对虾、鲤鱼、罗非鱼的实用系列饲料配方;构建水产饲料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技术管理体系,并进行包括饲料生产和养殖投喂技术示范。申报发明专利4-5项。饲料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建立饲料应用技术示范区7个,面积达到10万亩。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290万元,配套经费400万元。 课题4:渔药安全使用技术和新型渔药制剂开发 研究内容:研究新霉素、恩诺沙星、阿维菌素等15种主要渔药在鳗鲡、南美白对虾、河蟹等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其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孔雀石绿等禁用渔药、溴氰菊酯等高毒药物的替代药物,制定其休药期、残留限量等技术参数,建立替代制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研究以恩诺沙星、二氧化氯和阿维菌素等渔药为模式药物的新剂型。研究孔雀石绿禁用渔药等的快速检测技术。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法、残留限量、休药期与渔药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开展渔药安全使用示范。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新霉素、链霉素、卡拉霉素、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氟甲喹、痢菌净、盐酸小蘖碱、阿维菌素、甲苯咪唑、敌百虫等15种主要渔药在罗非鱼、鳗鲡、草鱼、银鲫、鲈鱼、河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制定15项以上渔药的残留限量、休药期与使用技术;研究出孔雀石绿等3种以上禁用渔药或有较大毒副作用渔药的替代药物;研究出2~3种渔药新剂型,疗效提高,毒副作用降低;建立3种以上渔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度达到80%以上,符合快速检测的要求;制定15种以上渔药的合理使用技术与规范;建立渔药安全使用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万亩,辐射面积3万亩,养殖产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效益比对照区域提高10%~20%;申报专利3项,制定标准3项。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400万元,配套经费400万元。 课题5:商品化渔用疫苗研制和规模化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主要养殖鱼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包括鲢鲫鳙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鳜鱼虹彩病毒病和嗜水气单胞菌病、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爱德华氏菌病和柱状曲挠杆菌病,中华鳖疖疮病,以及鲆鲽类弧菌病等,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托,研制高效疫苗,研究疫苗批量生产技术和疫苗规模化应用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筛选主要养殖鱼类的重要疫苗抗原10~15种,筛选浸泡和口服型疫苗佐剂2~3种;研制鲢、鲫、鳙、草鱼、鳜鱼、斑点叉尾鮰、中华鳖和鲆鲽类等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疾病的疫苗产品5~7种,疫苗注射免疫保护率达80%以上,疫苗浸泡免疫保护率50%以上;建立配套的疫苗产业化技术体系,疫苗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ml;疫苗应用的养殖示范区2~3万亩,病害发生率降低20%~30%;申报或获得发明专利5~6个,制定标准4~5项,申请新药证书2个,申报疫苗生产文号2个。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440万元,配套经费440万元。 课题6:淡水工厂化养殖关键设备集成与高效养殖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研究淡水工厂化高密度健康养殖模式,实现水循环利用和养殖污染“零排放”。研制微细悬浮颗粒物去除、生化反应器高效及小型化、难降解有机物深度氧化、低压增氧等高效水质净化设备和增氧设备,开发溶解氧、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多参数自动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优化和集成水处理工艺,大幅度降低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使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达到广泛实用化水平,开发相应的健康养殖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化和集成2种以上的高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单元体积与养殖水体积之比低于0.25∶1,养殖水日循环利用率95%以上,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产出1公斤鱼耗电2.0-2.8度,养殖废水排放达到渔业水质国家标准。开发澳洲宝石鲈、尖吻鲈、鳗鱼等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的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单产达到50kg/m3以上,养殖成活率95%以上,饲料系数低于1.5,产品达到绿色食品安全要求。建立淡水工厂化高密度健康养殖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1万m2以上。微细悬浮颗粒物去除、生化反应器高效及小型化、难降解有机物深度氧化、低压增氧等设备的制造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30%、净化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实现温度、pH、溶解氧、电导、氧化还原电位、氨氮等水质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测,温度、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的智能控制。制定工厂化养殖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2项以上,申请专利2项以上。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70万元,配套经费200万元。 课题7:水产名优品种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河蟹、青虾、翘嘴红鲌、黄颡鱼等名优种类,研究长江下游优势产区池塘和湖泊网围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池塘水质调控技术,利用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开发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池塘养殖生物操纵技术模式。研究轮牧式网围养殖技术模式,开发天然饲料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开发网围养殖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养殖水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开发河蟹、青虾等名优水产品均衡上市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河蟹网围养殖平均规格达175克,其中200克占50%,单产40公斤/亩;池塘养蟹平均规格达150克以上,其中200克占30%。示范面积达20万亩,其中河蟹池塘养殖10万亩以上,湖泊网围养蟹2万亩以上,池塘养殖青虾示范面积达6万亩,翘嘴红鲌1万亩,黄颡鱼1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提高10%~15%,经济效益提高10%,主要病害发病率下降10%~20%;池塘养殖排水达“淡水池塘废水排放标准”,水产品质量达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湖泊网围养殖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10%。申请专利2个以上,制定相关技术操作规程与标准3~4个。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60万元,配套经费180万元。 课题8:名优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哲罗鱼、鲟鱼、大鲵、尖塘鳢、细鳞鱼、青蟹、篮子鱼、江鲽等名优养殖鱼类的生殖生理和繁殖生态需求,开展亲鱼培育、生殖调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成熟的技术体系和规模化人工繁育的生产工艺;研究鲟鱼幼鱼早期性别鉴定、性别调控和规模化全雌养殖的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苗种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哲罗鱼培育亲体数量500组以上,年繁育苗种数量达50万尾以上;建立细鳞鱼亲鱼群体2000尾以上,年繁殖鱼苗30万尾以上;江鲽亲体数量200组以上,年繁育苗种数量100万尾以上;尖塘鳢年产2-3厘米鱼苗600万尾以上;大鲵年育苗量10万尾;培育篮子鱼亲本3000尾以上,年产鱼苗150万尾以上;青蟹大规格苗种(3cm以上)年产能力100万只以上;建立鲟幼鱼早期性别鉴定的免疫化学方法,鉴别准确率90%以上,养殖群体的雌性比例高于90%。建立苗种标准化生产体系,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9个;申报发明专利3-4项,申报新品种保护权2-3项。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80万元,配套经费190万元。 课题9:三峡生态渔业开发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研究三峡水库主要鱼类产卵场分布、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水库运行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开发主要土著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技术;科学评估水库浮游生物生产力和悬浮物营养特征,研究水库滤食性和有机碎屑食性鱼类放养模型,开展库区水华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开发非投饵网箱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研究目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探明三峡水库四大家鱼等主要鱼类产卵场分布、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水库运行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规律,建立主要土著鱼类资源增殖和保护技术;开发库区水华生物控制技术和非投饵网箱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提高三峡水库渔业产量20%,渔业效益提高30%;申请专利2项,制定技术标准2项以上。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80万元,配套经费200万元。 课题10:淡水渔业标准化升级与技术体系建立 研究内容:开展重要产品质量安全、水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相关标准关键指标基础研究,为制定合理标准提供依据;通过水产养殖共性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示范,研究建立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对象、不同生产环节、环境修复的单项技术标准和系统集成标准,为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构建有效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研究目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建立2~3个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开展池塘等优质高效养殖标准化技术升级和集成示范,制定20~30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淡水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示范区实现标准化生产。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240万元。 第三章 申请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 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 (全称及地址)授权 (姓名) (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10份。 (1)申请函 (2)课题申报书 (3)课题预算申报书 (4)附件 2.我方愿意向申请主持部门提供任何与该项申请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 地址: 邮编: 电话: 手机: 传真: 申请人名称:(公章)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 签字: 年 月 日 二、申请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06年 10月至2008 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十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一式十份。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男 □女 出生年 年 学 历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 □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 □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22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 任 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 (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或科技中介机构(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五、项目组织单位意见 1.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28 四、有关附件 附件1:申请单位承诺函 附件2: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附件3: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附件1 申请单位承诺函 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作如下承诺: 1. 完全理解和接受《申请指南》的一切规定和要求。 2. 若被选中,我单位将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和相关规定签署课题任务书,并且严格履行相应义务。如果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则承担违约责任。 3. 若选中,本承诺函将成为任务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申请单位代表签字: 申请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2 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格式)(主持、参加) (注:由申请方出具,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 附件3 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五、课题预算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 申报书 计划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 预算编制人(签字): 课题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承 诺 书 本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本课题负责人保证预算申报书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预算编制说明 一、预算编制要求 1、课题预算编制准备。在编制课题预算申报书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课题预算编制原则。编制课题预算必须以课题研究任务为依据,课题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预算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课题预算支出中的有关标准,应按照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得在各科目间重复列支。 3、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必须同时编制。采用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课题预算。平衡公式为: 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合计=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合计 4、不可预见费与前期投入等。课题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不编制不可预见经费,但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调整预算的,可以向科技部提出申请;课题立项前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课题预算。 5、课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金额单位和数据精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名称的规范性:所有课题或课题承担单位的名称,应填写正式全称,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预算申报材料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开户银行信息应将承担单位开户的银行所在省市、银行名称以及分行、支行、分理处、营业厅等信息填写完整,银行账号应填写准确,工商银行账号统一填写为19位。 ◆签字盖章:课题预算申报书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课题负责人签字、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以及预算编制人签字。预算申报书中所有的签字之处,除提供打印名字外,还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以本人名章代替。 6、课题预算申报书的主要内容。编制经费预算时以课题为单元,按项目汇总。 课题预算申报书A4一式十五份,主要包括课题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材料(预算说明书和各种补充说明材料),其中,课题预算报表应包括:课题基本情况表B1、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B2、课题预算表B3~B8。 7、对预算编制说明材料的要求。 ◆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编写预算说明书。 ◆对出资证明的要求:除申请专项经费外,若存在自筹经费的,需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财政资金等。原则上,谁出资谁证明,即其他财政拨款资金,必须有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证明;由承担单位自有资金提供的经费,应提供承担单位的出资证明文件;由其他渠道提供的捐助,应提供捐助方的出资证明文件。所有自筹经费证明均应说明经费的来源、金额、落实情况及具体用途等等。 8、对多家承担单位参与完成课题的编制说明。对于多家承担单位参与任务研究的课题,课题第一承担单位需填写课题预算表B8,并在预算说明文本中详细说明所有课题承担单位及其承担的任务和经费安排,并且承担单位名称、承担的任务及任务负责人等信息应与课题任务合同书保持一致。课题经费的所有转拨单位都必须在表B8中列示,违反规定转拨经费将会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 二、预算科目内涵及支出标准 1、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设备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和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材料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而发生的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第1、2天为500-8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1、2天为300-5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200-300元/人天。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