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 和谐中国
畅通无阻的马路,高楼林立的大厦,鸟语花香的公园,万马奔腾的黄河大坝,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人们的微笑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他们用一颗文明礼仪的心相处于大地,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文明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社会一片和谐景象。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之独特,在于其五千年历史沉淀的厚重感;它之深奥,在于其丰富的哲理和内涵;它之重要,在于其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行为规范。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教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左传》中说:“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所在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
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历史传统、风俗影响、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即为人们认同,又为人们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对于一个人和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一个人的卫生、服饰、言谈、行为等。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人内涵之所在。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学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如今,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注重个人礼仪,应从小事做起。比如个人仪表要端正,头发清洁,修饰得体,表情自然从容,衣着简单大方,体态端庄典雅。与人交往时,目光应自然、稳重、柔和,遵循宽容、敬人、自律、真诚、从俗、平等的原则,这样才能增进彼此间沟通、协调的能力,才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为事业、业务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可以从“礼仪”上折射出来。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礼”垂“礼”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在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礼仪就像是国与国关系的温度计,热一点温度高一点,冷一点就低一点。新中国成立后,礼仪之邦、友好之邦的美好声望又有了质的飞跃和新的内涵。我们不以大国自居,主张各个国家民族一律平等,要以礼相待,以诚感人。我国外交的光辉成就,与我国的平等待人、以礼迎客、谦虚谨慎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国家发展了,影响扩大了,朋友增多了。但是我们还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展更大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齐聚中国,中国人民以周到的礼仪招待他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一时享誉国内外。赛场上一切尽然有序,各国健儿文明礼貌,体现了奥运会的精髓。上海世博会已接近尾声,但是他给予世界的依然是惊叹,不仅仅是各个世博园的风采,还有中国人礼仪方面的完美体现。广州亚运会即将开始,我们相信,“礼仪之邦”的中国还会有进一步的飞跃。
近年来,“和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注重礼仪教育,从你我做起,继而推广到社会。
一个忽略礼仪的人,就如一朵凋谢的花朵,毫无生机可言;一个遗失礼仪的民族,就相当于回到了愚昧无知的时代,为他国所耻笑。文明礼仪,就如黑暗中照亮前方道路的一座灯塔,是通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华夏儿女用他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创建和谐社会,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名,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金秋文化节征文参赛作品
和 文
谐 明
中 礼
国 仪
医学检验系医学检验2班
张新丽
联系方式:1352657243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