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其它文化形态一样从来都不是古井静水,而是像小河之水总是流入人类文化的汪洋大海,彼此吸收,相互作用,从不因时间和空间的相异而阻隔,只要社会发展的截点相似或相近就会产生新的景观。俄国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托尔斯泰的思想一旦吸收了我国孔子、孟子、墨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学说就放射出自己特有的宗教观的火花。列•尼•托尔斯泰出生于19 世纪20 年代,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六七十年代间,相距两千多年。
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一个是俄国的大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坛的泰斗,一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但他们所经受的变革社会的激荡是相同的,他们都目睹了旧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传统习惯与新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习惯之间的撞击,感触到动荡、混乱时期人民渴求社会稳定、生活幸福的脉搏,也都有一颗强烈的拯民救世的心。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他们都探求了拯民救世的“良方”。由于他们受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因而,开出的“良方”药味有同有异。本文就两份“良方”开出的社会背景“, 药方”同中有异“, 药效”程度等方面做个比较分析。一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残喘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已近寿终之年。农奴制社会无忧论文网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起义的浪潮日益高涨,革命民主主义者为争取实现革命的斗争日趋激烈;当农奴制度已摇摇欲坠时,一部分“贵族阶级意识到自己手里除了农奴制度外再也没有其它特权了,因此就死死地抓住农奴制不放”,[1 ] (P. 199) 另一部分认识到只有在革命未爆发之前做必要的改革才能保住统治地位的明智的贵族也主张改革。贵族阶级的各种特权心态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诏示而了结。迫于形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 年3 月3 日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
农奴制社会到此划了一个句号,俄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时期。这场改革只是统治阶级为了确保统治地位、取得长期的统治所采取的不伤筋骨、搔痒式的改良。社会变革后的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废除农奴制时农民得到的不是一块份地而是新的封建赋役。农民交出赎取份地的赎金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地价,赎取的份地只是贫脊的、地质极差的土地,而仅仅具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土地仍是地主的财产。“刚刚摆脱农奴制度获得了自由的农民发现这种自由不过意味着破产、饿死和城市‘底层’的流浪生活等等新灾难罢了”。[2 ] (P. 218) 统治阶级的生活愈加侈奢,人民的生活贫困与日俱增,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农民仇恨、愤怒的火焰在不断燃烧,并且越烧越旺。时代感智者托尔斯泰,他了解俄国,了解俄国的农村,特别了解俄国农村的农民,了解他们“要求彻底解除官办的教会,打倒地主和地主政府,消灭一切旧的土地占有形式和占有制度,扫清土地,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的社会生活来代替警察式的阶级国家”的思想、心态和情绪。然而托尔斯泰和“追求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农民”一样,不能完全清晰知道“这种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要用什么样的斗争才能给自己争得自由”。[3 ] (P. 371 - 372)
托尔斯泰的那颗善良的心、拯民救世的责任感驱使他自觉地踏上了寻求他的真理的征程。在俄国封建农奴制崩溃,农民资本主义制度渐趋形成的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手工业、商业也随之在诸侯国间得到了广泛发展,经济的张力使诸侯国进一步兼并,频繁的战争又促使旧的宗族制度逐渐在破坏,新的家族制度逐渐在兴起;旧的领主阶级逐渐被新的地主阶级所代替;旧的农奴阶级逐渐被新的农民阶级所代替。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历史实质上是土地兼并史,财产掠夺史,人民血泪史。东周王室衰败、贵族奴隶主没落、生灵涂炭的现实给了在兼并中没落下来的中小领主贵族的老子以极大的痛苦。时代的变迁动摇了人们原有的传统习惯、道德观念、人生观念。旧的一切业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新的一切还未完全形成。老子带着没落的痛苦和经受纷争的烦恼,对人世纷繁的问题进行艰苦的探研,企图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找到救世治世的办法。
二时代的仇恨、愤怒、泪水和血腥造就了老子,为老子提供了研究的内容,也激起老子强烈的研究欲和救民治世的责任感。老子站在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上对宇宙空间,自然界的万物,人类社会的盛衰、纷争和人的存亡、祸福,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指出了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救民治世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创立了道家学说。托尔斯泰为了解救受苦受难的民众到处在寻找“良方”,西方的文明与科学不是他所要的“良方”,马克思的阶级论、科学共产主义也不是他所要的“良方”(托尔斯泰曾研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并说如果考试可以合格,但觉得没有新东西) ,最终,他还是以他所信仰的宗教观作为救民治世的“良方”。不过,他认为当时的基督教义已不是耶稣基督的教义,他要寻回原始的教义。托尔斯泰走访教堂和修道院,与神父和主教们谈话,十分投入地阅读和研究宗教著作。然而,他研究得愈深困惑就愈重,痛苦也就愈大。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斯•安•别尔斯在《回忆列•尼•托尔斯泰伯爵》一文中这样写道:“他的精神生活比别人更宽广,他的毅力比别人更强,那么试问,当宗教上的怀疑折磨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几乎使他自杀的时候,他的痛苦有多么大呢?”[4 ] (P. 261) 托尔斯泰不再相信现存的教会,教会是官办的,充满着虚伪、欺骗和诡诈。他认为“教会并不关心回答农民的精神要求”,教堂里唱诗班唱的赞美歌“根本不是为农民写的”“, 农民寻找的仿佛是满足自己宗教感情的要求,而这在教堂是找不到的。”[4 ] (P. 364 - 365) 他不仅不相信教会,也不相信现有的基督教义和福音书。
他说,“基督之名,靠福音书之力,作了多少孽,杀了多少人,骗了多少人”“, 想到这些,令人毛骨悚然”。[5 ] (P. 393) 托尔斯泰为了追求他心中的真理,创建他的新的宗教学说,经历着迷惘———追求———幻灭———再追求的过程。他锲而不舍。他把寻求真理的视线转移到东方的中国,研究佛教,研究孔子、孟子、墨子、老子的著作。他发现“, 基督教义中所有的内容,其他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教义中都有”,并在“中国圣贤的书里找到比基督真谛更加深刻、更加完善的论证”。[5 ] (P. 378) 1891 年10月,彼得堡的出版家烈杰尔列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的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很大”,老子是“巨大”。早在1877 年托尔斯泰开始阅读研究老子的著作,对老子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将英、德文版的老子《道德经》翻译成俄文。他在1884 年3 月6 日的日记中写道:“翻译老子,不能像我所想的翻译得那样好。”托尔斯泰对老子的研究是系统的,深入的,他还写过有关论老子学说的文章。他把老子学说中的“道”和“无为”、“无欲”、“爱”的思想溶进了他宗教学说。托尔斯泰吸取了耶稣基督教义的精髓、东方古代哲学中的一些观点,并发展形成了自认为能“拯救灵魂”的“良方”———宗教观。三没落的中小领主贵族者老子站在比较客观的位置上一眼审视当时日趋没落的贵族统治者和新兴的地主阶级,一眼察视社会最低层广大百姓,纵横比较,全面分析,找到了战争频起、社会纷争、百姓贫困的祸根。“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 老子认为社会的灾难是:人的贪婪无厌、永不满足的占有欲。
他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七十五章) 老子认为占有欲要禁止,统治者要取得统治地位,领导民众,必须把自身利益置于民众之后。只有这样,统治者处在上面百姓才不觉得是负担,处在前面百姓才不觉得是妨害。老子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 的道理规劝统治者,希望他们取物以滋养肚腹为限,不要让眼目受诱惑。老子认为,只要统治者“不贵难得之货”,百姓不会偷盗;“不见可欲”,百姓不会作乱(三章) 。老子的减除物欲、克制肉体享受而注重精神的思想得到了托尔斯泰的欣赏。这是他这位基督徒所追寻的原始教义所需的内容。托尔斯泰在《忏悔录》的第12 节中写到:“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必须按照上帝的意志生活”“, 要按照上帝的意志生活,就必须抛弃生活的一切欢乐”。托尔斯泰像一位禁欲主义者,首先严厉地谴责自己过去的闲散、赌博、喝酒、糊里糊涂的生活。他同来访的鲍亚拉扎列夫斯基谈话时曾说:“即使到今天,我还是不能不怀着厌恶的心情回忆起自己婚前的单身生话,特别是青年时代的生活。那时的生活真可怕!”[5 ] (P. 463) 同样,他也毫不留情地指责他圈子里的一切富人、老爷们奢侈腐化的生活,认为他们是生活中的寄生虫,是农民贫困、城市失业者沦为乞丐的罪魁祸首。他认为自己也是有罪之人。托尔斯泰一方面禁欲,执意过“平民化”的生活,穿着农夫衣服“, 整天整天地都跟他所喜欢的普通百姓呆在一起,跟农夫们一起干活”,[6 ] (P. 474) 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另一方面放弃财产的占有。
1891 年9 月16 日,他写信给《俄罗斯公报》、《新时代报》编辑部,声明放弃1881年后所写作品的版权。早在1883 年5 月,他将全部财产移交给妻子(他认为,这样他不再是有财产的老爷) ,1884 年6 月,他给家里人订了改变生活的计划,除了衣着、食物生活所必须的外,其余的,如马车、家具、钢琴等东西卖掉或分给农民,土地留下生存所需的部分(靠自己劳动过活) ,其余部分分给农民。他的这种做法除了他的大女儿支持外,家里其他人强烈反对,特别是他的妻子托尔斯泰娅。托尔斯泰认为“, 土地应该毫无例外地属于所有的人,而不属于某个人”。[5 ] (P. 474)老子认为人要做到“无欲”,必须修身,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要达到圣人的境地。“圣人”是老子构成的一个理想中的超出常人的客体的人。在老子看来,人是双重的,既是社会的人,又是客体自然的人。人原本是自然的人,由于生存受到外部的物质的刺激,故而产生了欲念(这欲念不是指感情的,主要是指物质的占有欲) 。强烈的占有欲驱使人去掠夺、强占。这样,原本天下人共有的财富大部分被少数人所聚积。财富的聚积又促使聚积者的生活奢侈。因而,也就出现了掠夺、强占(聚积) ———奢侈消耗———再掠夺、强占(聚积) ———再奢侈消耗的恶性循环往返过程,以致社会出现贫困、纷争和诸侯国间的战争兼并。由此得知,社会的人与老子的“自然的人”相去甚远。老子还认为社会的人是不能治国安邦的,只有像“圣人”那样的人才能治国安邦。
社会的人需要修身、净化回归自然,成为“圣人”。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 他认为,大是无处不逝去,逝是无远不到,远是返回原始。人是“四大”之一,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回归自然。“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十六章) 那么,人怎样修身才能使社会的人成为自然的人呢? 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二章)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做到“营魄抱一”“涤除玄鉴”, (十章) 以致达到“虚极”、“静笃”(十六章) 的境界。老子的修身标准是高的,不是社会的人所能做到的,人是有思想的,不是自然物质,不可能超脱现实而不染红尘,因而“圣人”是不会有的。尽管如此,托尔斯泰还是接受了老子的这一观点。托尔斯泰在提出他的改造现代社会制度的方法时指出,最本质的、最重要的不是改变人的外部生活条件,而是改造人的内心世界,只有经过道德完善才能走向新的社会制度。人只有先在心灵里建立起天堂,然后才能建起心灵所期待的外部天堂。托尔斯泰把人分为精神的“我”和肉体的“我”,并将其对立起来。他认为,凡是与肉体生活有关的东西,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真正的东西只有在人的生活的精神方面才能揭示出来。当肉体的东西带来自私心、利己主义的爱好和欲望的时候,精神的东西则表现为对贪财和个人主义的唾弃,表现为对善的追求。因此,人重要的是“道德上自我完善”。托尔斯泰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是身体力行的。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禁酒戒烟,不吃肉,放弃打猎、娱乐及艺术享受,吃着米粉团子,穿着粗布衣;尽量参加体力劳动,清晨起来,自己收拾屋子,生炉子,到井边去汲水,还常常到地里去帮农民割草、收庄稼、耕田。
托尔斯泰所做的这些是要把肉体的“我”对物质的需要降到最低度,净化精神的“我”,以达到“道德上自我完善”。“爱”是修身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的“爱”的要求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 就是说“, 圣人”没有固有的心思,要不断地了解百姓,理解百姓的心情,把他们心里想的作为自已心里想的,作为自己所要做的;还要做到“善者事善之,不善者吾善之”, (四十九章)“报怨以德”。只有“爱,以身为天下”,方“可托天下”。(十三章) 老子认为“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国”。(六十八章) 老子在《道德经》里对“爱”的内容、“爱”的对象、“爱”所产生的作用效果阐述得分明不过。老子的“爱”的说教带有浓厚的阶级调和论和为统治阶级统治服务的色彩。而托尔斯泰的“爱”具有阶级性(尽管托尔斯泰没有用阶级论的观点看待贫富,分析社会的变革,但客观上是如此) 、阶层性。他的爱的对象是社会最低层的农民和贫困者,他没有爱过沙皇,爱过官办的教会,对一切富人、老爷们也只有憎恶。托尔斯泰与伊•费•纳日文会晤时曾说:“爱你非亲非故的,爱‘人类’,爱‘平民百姓’,都不是难事! 不,你要会爱亲近的人,会爱你的亲近的人,会爱你每天都要见面,但又使你生气,给你带来痛苦的人。你要爱的就是他们,要宽恕他们的一切。这是很难的事呵。”[5 ] (P. 576 - 577) 托尔斯泰不断用他的“爱”的理论驱使他爱的行动。1891 至1892 年间,俄国发生了大饥荒,出现了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托尔斯泰和他的大女儿塔吉亚娜•李沃芙娜一起,从1891 年秋开始做起赈济灾民的工作。他用自己拿出的大笔钱和捐助得到的钱在图拉和里亚赞两省的不少县内办起了饥民食堂。1886 年,亚斯纳雅•波里亚纳村发生了火灾,烧掉了二十几户农民的房子。托尔斯泰投入救火,抢救农民的财产。火灾后又组织救济。托尔斯泰对农民的爱、对城市的贫困者的爱是令人敬佩的。托尔斯泰的爱和老子的爱并没有改变剥削的社会制度。老子的“无为”产生于得“道”。老子说:“为道者日损;损之损之,以至于无为。”这就是说,一个追寻“道”的人随着他对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不断了解,他的占有欲也将不断地减少,以至达到无所施为。自然规律是不凭人的意志而运行的,人不能改变事物各自的发展规律而有所为,只有顺应自然。老子的“无为”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人的积极因素。不过,老子的无为只是为了“无不为”。(四十八章)托尔斯泰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建立了自己的“不以暴力抗恶”的主张。
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不是主张不抗恶。他对国家、对警察和官办的教会“常常是尖锐无情的抗议”,[7 ] (P. 211)“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2 ] (P. 217) 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的主张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他对人类前行历史的研究,对流血的思考而形成的。托尔斯泰认为,暴力作为铲除不平等的手段,不仅不能带来益处,相反会扩大原恶,因为暴力革命的本身会扩大和产生新的暴力。他同美国记者、旅行家乔治•谦楠会晤时曾说:“您在西伯利亚所见到的那些革命者,想以暴力抗恶,可是结果怎样呢? 是痛苦和灾难,愤恨和流血的思考! 他们拿起武器反对的恶依然存在,可是他们的苦难却增多了。要在地上实现天堂, 就不能采用这种办法。”[4 ] (P. 533) 托尔斯泰所采用的斗争手段是不得力的,但斗争是坚决的。他曾说:“我要斗争,即便倒在敌人脚下,没有反抗力量了,我还得斗争,我还是要说, 我不会投降, 等一旦获得自由, 就要斗争。”[4 ] (P. 25) 事实上托尔斯泰从没有放弃过斗争。1902 年1 月16 日,他直接写信给沙皇批评政府的残酷。因为他一贯反对教会,批评基督教义,1901 年2月24 日,东正教主教公开开除他的教籍。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而社会的恶却有增无减。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的主张是俄国宗法式的天真的农民观点的体现,是时代的产物。
列宁说:“悲观主义、不抵抗主义、向‘精神’呼吁,是这个时代必然要出现的思想体系,在这个时代,整个旧制度已经‘翻了一个身’,而群众是在这个旧制度下教养出来的,他们在吃母亲的奶的时候就吸取了这个制度的原则、习惯、传统和信仰,他们看不出也不可能看出开始‘安排’的新制度是什么样子,是哪些社会力量在‘安排’这种制度以及怎样‘安排’这种制度,哪些社会力量能够消除这个‘变革’时代所特有的无数特别深重的灾难。”[7 ] (P. 235) 托尔斯泰的宗教学说是当时农民思想的某些方面的反映。
四老子的学说内容是丰富的,思想是复杂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老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这是积极的,进步的;忽略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和事物相互转化的内因条件,这是不全面的;用不变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的社会无疑是保守的,消极的。在社会问题上,老子总是站在即将没落的领主贵族的立场上企图恢复业已失去的特权,巩固将失去的地位,因此,思想上带着消极、保守的成份。老子学说的精神,不是要揭示矛盾,根本解决矛盾,推进社会,而是阻止发展,保持原状以至倒退。托尔斯泰在为他本阶级寻求出路、为百姓解脱痛苦、否定物质文明、反对物欲竞争、反对使用暴力、主张道德上完善等方面与老子是相近相似的。托尔斯泰和老子都没有真正用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观点察看变革时期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是用静止的甚至回归的观点去研究分析动荡、混乱的变革社会。因而,他们的说教、主张不切实际性是显而易见的,不被世人所接受、所理解是不足为怪的。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在这里必须声明的是:托尔斯泰的宗教学说不是老子《道德经》的翻版,笔者只是从人类的思想文化继承和发展这个角度来探讨老子的学说对托尔斯泰宗教观形成的影响,并无把托尔斯泰勾画成一位道家学派成员的用意。
参考文献
[1 ] 托尔斯泰和俄国作家通信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 ] 列宁.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 ] 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宁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 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 上册.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5 ] 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 下册.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6 ] 塔里苏浩金娜- 托尔斯泰娅. 列夫•托尔斯泰长女回忆录.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7 ] 列宁. 列•尼•托尔斯泰.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论文格式
论文的标准格式word:
毕业论文格式
论文
论文网
代写论文
论文代写
代写留学生论文
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MBA论文
论文发表
代写博士论文
代写英语论文
代写澳洲assignment:
代写澳洲论文:
英国论文代写
代写英国assignment:
代写essay:
代写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格式
————————————————
论文http://www.51lunwen.org/
论文网http://www.51lunwen.org/
英语论文格式http://www.51lunwen.org/yingyulunwengeshi/
代写英语论文http://www.51lunwen.org/englishpaper.html
代写留学生论文http://www.51lunwen.org/liuxuelunwendx/
代写essay:http://www.51lunwen.org/Ghostwrite/Essay.html
代写assignment:http://www.51lunwen.org/Ghostwrite/assignment.html
代写thesis:http://www.51lunwen.org/Ghostwrite/thesis.html
代写dissertation:http://www.51lunwen.org/Ghostwrite/dissertation.html
代写英国论文http://www.51lunwen.org/uk/
代写英国assignment:http://www.51lunwen.org/uk/
代写澳洲论文http://www.51lunwen.org/australiathesis/
代写澳洲assignment:http://www.51lunwen.org/australiathesis/
英国论文格式http://www.51lunwen.org/yglwgs/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http://www.51lunwen.org/ResearchProposal/
留学生论文http://www.51lunwen.org/StudentPapers.html
代写英语论文http://www.51lunwen.org
代写留学生论文http://www.51lunwen.org
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网址,提供丰富的论文资料参考与学术问题研讨,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哦。
若有问题请联系无忧论文网热线电话:13795489978 QQ:357500023 发表咨询:15221741752 QQ:869156324
英语论文网:tel:13917206902,QQ:94992504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