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基于伍尔夫和福克纳的作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64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基于伍尔夫和福克纳的作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基于伍尔夫和福克纳的作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1-16作者简介王斐(1984),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基于伍尔夫和福克纳的作品分析王 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摘要:意识流小说在随意流转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时空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搭建了一座能够展现人物心理、思想和情感变化的叙事空间,用文字划分出实际的地理空间和承载人物心理变化的心理空间,用意象外化人物的情感变化,用看似混乱、无逻辑的语言揭示真实的社会现实。伍尔夫和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在欧美现代小说创作中开启新的叙写方式。关键词:意识流小说;空间形式;叙事空间

2、;叙事方式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823(2023)02-0054-05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25 No.2June 2023doi:10.3969/j.issn.1673-4823.2023.02.01120世纪2030年代,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以下称伍尔夫)和美国的威廉 福克纳(以下称福克纳)在新的概念与方法的影响下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伍尔夫以其诗意文笔和女性的细腻情感,创作了墙上的斑点 雅各布之屋 达洛维夫人 到灯塔去 等具有革新意义的意识流小说。福

3、克纳以其富有现实性的意识流手法,创作了 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 喧哗与骚动 八月之光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等意识流小说,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和时空界限,开启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一、意识流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样式,意识流小说重在揭示“人物实体、意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描摹“各种飘来转去、连绵不断的思绪之图”1。意识流小说借助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等,将人的内心世界更真实地展现出来。研究者们借助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间停滞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为意识流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随着跨媒

4、介研究方法的兴起,研究者们将绘画、雕塑等立体艺术的空间性因素引入其中1,打开了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大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 弗兰克(以下称弗兰克)创新性地提出“空间形式”理论,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弗兰克认为,现代小说已逐渐显现出对空间和结构的偏爱,正在演变出一种新的形式。这些小说通过并置意象的形式切断时间的正常流动,使小说呈现出空间化的特点。他认为,“空间形式”是“与造型艺术里所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的一种试图克服时间因素的“文学补充物”2,实际存在的地理空间、人物的心理空间等构成意识流小说的空间形式。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热烈争论,在不

5、断争论中逐渐成熟,对意识流小说文本空间和叙事时间的分析和解读产生深远影响。二、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根据“空间形式”理论,从空间叙事学角度看,意识流小说中的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作品人物生活的实际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和居住环境等地域空间和生活空间。心理空间是作品结合无逻辑、重复或颠倒的语句及内心独白等展示人物意识流活动、揭示人物思想情绪的内第25卷第2期2023年6月54心世界。(一)地域空间和生活空间从伍尔夫在 墙上的斑点 的文字描写中,读者可以大概勾勒出主人公“我”所处的室内环境:寒冷的冬天,房间里燃着炉火,火光照在“我”翻开的书页上,壁炉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菊花;“我

6、”刚喝完茶,正在抽烟的时候,在香烟缭绕的烟雾里抬头发现了墙上的那个斑点雪白的墙上有一个圆形的黑色斑点,距离壁炉台约六七英尺。紧接着,“我”便围绕墙上的斑点展开一系列意识流的思考和联想3。在达洛维夫人 中,读者跟随达洛维夫人的脚步看到了皮姆里克区的生活场景:“母亲们在给婴儿喂奶,各种消息正从舰队街源源不断地传往海军部。阿灵顿街和皮卡迪里街似乎把公园里的空气都烤热了,滚烫的树叶被高高地托起,光彩夺目,克拉丽莎喜爱这热浪所代表的神圣生命力。”4舰队忙碌地传递消息的场景与普通人平静的生活交织,展现战争结束后,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下战争带来的阴影依旧难以消散。福克纳则在自己的小说中以家乡和生活过的地方为参照

7、,虚构一个称为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地方,讲述这个地区周围发生的故事,展现美国南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在 我弥留之际 中,对七月的美国乡村、棉花田等进行描述:笔直的乡间小路被七月的太阳炙烤得像块砖,两旁是一行行碧绿的、耕过的棉花田;在路的拐角处有一座方方正正的棉花房,用粗圆木盖成,“在阳光底下歪歪扭扭地蹲着空荡荡的、反照出阳光、一副颓败不堪的样子”5。我弥留之际 创作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对乡村和棉花田的描述,一方面描绘本德伦一家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展现美国南部农民的生活困境。福克纳开篇先描述美国南部乡村棉花种植地的场景,接着讲述美国“文学史上最可怕的家庭故事之一”6,将承受生活、亲情、爱情等困惑

8、的人们的生活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并以这些具体的社会维度下生活的人们亲情的扭曲、道德的解体”展现福克纳对人性堕落的担忧7。在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中,爱米丽作为没落贵族的代表,其生活空间成为她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象征。爱米丽的老房子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19世纪70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8。但这样一处装修考究的房子周围,却充满了汽车和轧棉机,现代与古老的对比让老房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变得多余、过时。而爱米丽就像福克纳笔下的老房子一样,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她渴望爱情而不得,渴求温暖亦难获,贫困、孤独围绕着她。她就像这座老房

9、子一样,成为时代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异类”。(二)心理空间在意识流小说中充斥着没有逻辑、重复颠倒的语词,或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语段,作者以此展现人物内心的飘忽不定和意识流动。通过重复语词和运用心理独白,打造揭示人物内心的心理空间。伍尔夫善于运用简单的外部事件释放复杂的意识流程。在 墙上的斑点 中,“我”由一个斑点联想到钉子的痕迹、玫瑰花的叶子和不规则的凸起物,随后又联想起房屋的前主人、神秘和充满偶然性的人生等。这是一场“我”随意思考中的“旅行”,“我”一次次地问自己“丢失的东西去哪儿了”“人的来世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代替了那些真正的、标准的事物”等一系列无关联的问题,随之联想到“我”不满意的生活和

10、向往的自由世界。在重复和随意出现的问句和回答中,“我”的情绪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最后被拉回现实,渐渐明白自己厌恶的是该死的战争。伍尔夫利用这些颠倒的语词和疑问,搭建人物意识流动和思想变化的心理空间,如 海浪 开头的人物独白。“我看见一个圆环儿。”伯纳德说,“悬在我的头顶上。它浮在一圈光晕中,不停地颤动。”“我看见一片淡黄色。”苏珊说,“蔓延开来,最后跟一道紫色的纹带连在一起。”“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啾啾啾,唧唧唧;啾唧啾唧;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我看见一个圆球儿。”奈维尔说,“在连绵广阔的山峦衬托下,像一颗水珠悬垂着。”“我看见一条绯红色的丝带。”珍妮说,“上面编着金色的丝线。”

11、“我听见有个东西在蹬脚。”路易斯说,“一头巨兽的脚上拴着锁链。它在蹬脚,不停地蹬呀,蹬呀。”96个人重复说着无逻辑的话,就像是一曲意识流交响乐,他们负责各自的声部,与其他声部之间或有关或无关。人物独白顺着无规律的节奏轮番交替出现,故事就在乐章一般的独白中向前推进。6个王斐: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55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人物之间很少有直接的对话,但随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瞬间独白,人从幼年到老年的轨迹完整地展现出来,合成一个人完整的一生。福克纳借鉴了 尤利西斯 的写作手法,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无标点的语段,如 我弥留之际 中杜威 德尔的一段内心独白。早先我和瓦达曼一块睡的时候有一次我做了一

12、个噩梦我想我是醒着的可是我看不见也感觉不出来我感觉不出我身子下面的床我也想不起来我曾是什么我想不起我叫什么名字我甚至也想不起我是个女孩我连想都不会想了我而且也不会想我要醒来也不记得和醒相对立的是什么倘若那样我也知道该干什么我只知道有一样东西经过可是我连时间这件事儿也想不起来接着突然之间我知道那东西了那是风吹遍了我全身好像是风来了把我吹回它来自的地方我没有吹那房间这时候瓦达曼熟睡着一切都回到我身子底下并且继续进行像一块凉飕飕的丝绸从我光赤赤的大腿上拖了过去5这是杜威 德尔做噩梦之后的心理活动。杜威 德尔是一名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女性,她的反叛体现在对爱情的随意和不忠实。这段心理独白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13、,中间也没有空白表示停顿,但读者在仔细阅读后仍能感受杜威 德尔此时的心理变化。杜威 德尔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模糊的认知,甚至连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都不知道。通过这样的心理独白表现杜威 德尔因母亲去世而产生不安,以及自己因未婚怀孕而恐慌的心理。福克纳借鉴 尤利西斯的写作手法,将人物情绪的变化隐晦地展现出来。而在 喧哗与骚动 中,这种无标点的语段更多。昆丁对妹妹凯蒂有着超出伦理道德的爱恋,妹妹在昆丁心中就像美丽的忍冬花,“她的脸仰望着天空很低是那么低使夜色里所有的气味和声音似乎都挤在一起散发不出去如同在一座松垂的帐篷里特别是那忍冬的香味它进入了我的呼吸”10,他把妹妹身上散发的味道比喻成忍冬花的

14、香气,这段无标点的内心独白直接展现昆丁对妹妹畸形的爱恋。之后,昆丁得知妹妹与达尔顿在一起且失贞后,一大段无标点的语段恰好展现了昆丁内心的煎熬,而妹妹身上清冽的忍冬花味道也失去了最初的味道。在昆丁自杀的情节中,福克纳仍旧用一大段无标点的独白展现他内心面对死亡的坦然,营造出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让读者好像很好理解又不能完全理解的心理空间。原来如此如果人也能始终这样相互交替那该多好就像一朵火焰扭曲着燃烧了一个短短的瞬间然后就彻底地熄灭在冷冷的永恒的黑暗里而不是躺在那里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想那摇晃的钟摆直到所有的杉树都开始具有那种强烈的死亡的香味那是班杰最讨厌的10三、意识流小说的叙事方式伍尔夫、福克纳在意

15、识流小说的叙事方式上进行了革新。伍尔夫的作品“致力于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并且极为强调不通过言语的交流来理解他人”,把小说“简洁地构筑在由某一瞬间引发的场景中人物的心理历程和感想之上”11。福克纳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小说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革,一往无前地拓展小说表现的新领域”12。(一)叙事视角的变化叙述视角是指站在谁的角度,或由谁向读者讲述故事,包括叙述者视角和人物视角。传统小说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而伍尔夫和福克纳则不局限于这样的叙述视角,而是在叙事中频繁切换叙述视角,从而降低“作者的叙述比例,限制了叙述者对故事的介入”13,让人物意识在叙述中随意切换,从而展现最真实、自然的意识流

16、动,让读者更全面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墙上的斑点 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她在小说中抛弃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选择第一人称视角,用“我”的内心独白讲故事。从“我”发现墙上的斑点开始,以斑点为中心随意地展开对过去、对历史、对自然和人生等多方面的思考。在 到灯塔去 中,伍尔夫也让自己“退出”叙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讲故事。她通过多个人物视角描述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在儿子詹姆斯的眼中,母亲是比父亲强上万倍的存在;在女儿眼中,母亲是个冷漠的人;在丈夫眼中,拉姆齐夫人是风姿绰约的绝世女人;在好友眼中,拉姆齐夫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在多视角叙述下,伍尔夫向读者展现立体的拉姆齐夫人形象,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了

17、解拉姆齐夫人的性格特点。伍尔夫认为,不论故事情节从表面上看“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小说家都应该“按照那些原子纷纷坠落到人们心灵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14。因此,意识流小说在时空安排上虽然给人一种错乱的56感受,但是反而能够突出“时间的叙述者和参与者的性格特点和叙述的中心事件”,使“整部作品错落有致、层次感鲜明”15。福克纳在叙事视角的处理上实现了更进一步的革新使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提供多种角度的叙事,方便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故事进展和人物性格。在 喧哗和骚动 中,福克纳在每一章都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开叙事,前三章从康普生三兄弟班吉、昆丁、杰生的角度讲述,最后一章从女仆迪尔西的角度讲述

18、,方便读者多层次、全面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 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打破叙事的时间顺序和时空界限,把不同的情节直接糅杂在一起,将罗莎、康普生、昆丁、史立夫等人的观点放在一起比对,使读者更全面理解故事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心理变化。福克纳的小说表面看似无序叙述,但只要认真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他从未偏离故事的中心主题,也没有遗漏故事主线中的任何细节。(二)叙事时间的重置20世纪之前,小说的叙事时间是跟随物理时间变化的,即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造成时间变形,也只是暂时的。20世纪后,伯格森的“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对文学作品的叙事时间产生很大影响。“空间时间”指传统概念里的客观时间、现实时间。“

19、心理时间”指主观时间,是在人的内心自由流动的、无规律可循的自由时间。伯格森提出的时间观,使文学作品的叙事时间艺术呈现自由变换的新面貌,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家对叙事时间安排进行大胆处理,为读者打造更为自由的想象空间。在伍尔夫的 到灯塔去 中,第一部分的叙事时间是拉姆齐一家与好友在小岛度假的傍晚、夜晚,第二部分是长达10年的客观时间,第三部分则是战争结束后的一个上午。在空间时间上看似短暂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中,伍尔夫将读者的关注点集中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且大都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心理时间”里灵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变化。在到灯塔去 的第二部分中,开头和结尾都是人物准备休息的动作,然而这短短的一部

20、分却容纳了长达10年的时间。10年间拉姆齐等人经历了许多生离死别,如拉姆齐夫人逝世、普鲁难产而死、安德鲁在战争中牺牲但伍尔夫只用一段简短的抒情语段进行介绍,似乎 10 年的时间一夜之间就悄然流逝了。这种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并存的叙事时间处理方式,让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在看似短暂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了人物更加丰富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而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叙事时间更是被打乱重置,传统的叙事时间在他的小说中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义。在 喧哗和骚动 中,每一部分的标题都以具体的时间命名,依次为“1928年10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这些时间并没有按照客观时间顺序排列,

21、但每部分的情节又按照故事的自然发展曾经显赫一时的康普生家族最终没落的过程来叙述。小说的第一部分以班吉的视角进行叙事,而班吉是个智力只有3岁、没有分辨能力的白痴,他可能会在当下突然想起过去的经历,正在经历的事情混乱没有先后。读者只能根据其流动的意识深入班吉的内心世界,而忘记故事的客观时间。同样,在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中,福克纳也打乱故事的叙事时间,开篇讲述爱米丽的葬礼,随后穿插爱米丽的爱情、她拥有免税特权和她去世的原因等。看似混乱的叙事时间,始终围绕爱米丽为何死亡的问题,各种矛盾在颠倒的时间里碰撞、激发,让读者在静止的时间中了解爱米丽悲剧的一生。(三)象征手法的丰富伍尔夫和福克纳喜欢用曲折

22、变形的象征意象,向读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 墙上的斑点 中,书中的“我”通过花、树和尘土等自然意象,联想到被历史尘封的人和事,让个体生命与遥远历史连接,象征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在 我弥留之际 中,福克纳将本德伦一家的爱恨、亲密、冷漠与疏远等情感波澜通过水这一意象隐约展现。他不仅描述本德伦一家“有着各种精神创伤的普通人的一次充满痛苦与磨难的 奥德赛”5,还试图为处在生命流逝浊流中的一家人寻找解脱的方法。狂暴的洪水象征本德伦一家愤怒、报复的无意识心理,河水越汹涌,他们的愤怒情绪越强烈。他们在洪水中设法前行,变得更加勇敢,在洪水中洗涤愤怒心理和报复心理,进行一次心灵救赎。本德伦一家恐惧、自私的

23、情绪和心理,在洪流面前被一一击退,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命运。福克纳在水意象中掺入人物的复杂心理,反思人类的命运。四、结语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领军人物,伍尔夫和福克纳王斐:欧美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空间与叙事方式57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中,试图颠覆传统的叙事手法和理念,寻找全新的叙写方式。他们借助意识流技巧、象征和错乱语言、内心独白等叙事方式,把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用文字搭建一座展现人物心理、思想和情感变化的叙事空间,用看似混乱且无逻辑的笔触描绘真实的社会。伍尔夫和福克纳还将个人意识融入其中,开展文学的前瞻性探索。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在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划

24、下一道明显界限,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动意识流小说走向全世界,为世界文学留下宝贵财富。福克纳作为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意识流小说让现代主义文学的种子在美洲萌芽并向南发展。参考文献:1 王茜.意识流小说叙事的“空间形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5-7.2 何柳.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J.文教资料,2012(21):7-9.3 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短篇小说选M.何蕊,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4.4 弗吉尼亚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M.王家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6.5 威廉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6-60.6 哈罗

25、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335.7 李茜.福克纳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13.8 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1.9 弗吉尼亚 伍尔夫.海浪M.曹元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2.10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71-199.11 韦虹.墙上的斑点 叙事构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591-595.12 管建明.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J.外语教学,2003(4):72-76.13 蒋慧萍.

26、论 到灯塔去 的叙事策略J.芒种,2014(2):107-108.14 弗吉尼亚 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霍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0.15 赵峰.解读福克纳在 喧哗与骚动 中的叙事手法和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68-169.责任编辑:董东明Narrative space and narrative mode of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s inEurope and Americ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oolf and Faulkner s worksWANG Fei(

27、School of Teachers,Sanmenx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anmenxia,Henan,472000,China)Abstract:Stream-of-consciousnessnovelsbuildanarrativespacethatcanshowthechanges of characterspsychology,thoughts and emotions through the narrative method of“space-time montage”in the time and space that chang

28、e at will,divide the actual geographical spaceand the mental space bear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characters by words,and use imagesto externalize the emotional changes of characters,using seemingly chaotic and illogical languageto reveal the real social reality.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s of Woolf and Faulkner break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 and open a new narrative mode in the modern novel creation ofEurope and America.Key words: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space form;narrative space;narrative mode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