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57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1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张鹏 刘营 董艳丽 摘 要:县域经济是驱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发展的核心载体。面对县域经济发展机遇,为更好发挥农业经济的功能优势,应以共享优质县域资源为基础,通过融入数字农业发展生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群,积极释放县域经济的产能转移红利,增强现代农业的产业带动能力,促进县域经济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关键词:农业经济;县域经济;内在机理;路径选择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放在了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2022 年 5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

2、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发展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的产业,通过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2021显示,2021 年我国县域经济 GDP 占全国 GDP 比重 38.6%。县域经济在就业承载量、消费规模等领域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从发展实际看,受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链条不完整以及带动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县域经济难以发挥预期作用。面对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时代机遇,应找准农业经济的发展定位,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品牌化、企业化建设,更好发挥农业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动能优势。一、农业经济参与

3、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一)内嵌:深度参与,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作为县域发展的“腹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经营战略及方向将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对农业经济存在依赖性。受要素禀赋影响,农业不仅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源,也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及稳定性1。因此,发展农业经济,将为做大县域经济体量提供动力基础。其一,发展高质量、优结构的农业经济,需要以县域经济为支撑。由于农村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分散性,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与质量。通过把握城市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发挥资源集聚、合理配置和溢出效应等优势,使发展红利从县域经济辐射至乡村经济,最终带动

4、农业发展。其二,推动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将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价值共赢。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通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闲时务工”提供了基础可能。发展县域经济,将增加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对于县域经济而言,乡村劳动力用工成本较低、招工效率较高,也有效释放了县乡企业的人力成本。其三,农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增长点。受县域经济的“强农业性”影响,农业既是支撑县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县域经济“三产融合”提供了重要动力。因此,通过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层级,显著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

5、能。(二)带动:多元关联,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是将县域内产业生态、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进行系统整合,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县域产业特色所形成的复合经济系统2。通过延伸县域经济产业链,发展布局合理、协同度高的产业经济,进而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首先,以县域经济平台为纽带,促进智慧科技、先进人才及市场资本等优质资源加速流向乡村,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由于农村发展底子薄弱,无法集聚优质资源要素,自身引才留才的能力相对一般,难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搭建创新平台,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智慧转型与数字发展。依托县域经济的载体优势,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优质人才、资金及科技等资源

6、要素渗透、下沉至乡村,从而弥补农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短板,助力农业经济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其次,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枢纽”,发展县域经济,将为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明确指引。县城与乡镇、乡村受资源要素、区位禀赋及产业基础等因素差异,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功能。通过发挥县域经济的产业融合、辐射带动优势,延展城市产业链的农业功能,及时传递产业发展需求,从而有效缓解城乡资源错配、供需失衡等问题,带动农业经济向多元化、产业化升级。最后,发展县域经济,为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由 基金项目:潍坊科技学院 2022 年度校级课题“寿光蔬菜价格形成

7、中心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经济社会效应及巩固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2XJSK03)-52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于乡村资源承载能力、产业带动能力相对薄弱,仅靠乡镇企业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因此,立足县域经济的分工优势、协同优势,将助力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三)互促:协同创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经济深度参与、协同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符合城乡融合发展规律。与城市经济相比,县域经济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且单向流向城市的发展难题,加上多数县域经济的内生性相对薄弱,现有产业体系难以支撑县域经济全方位发展,而传统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绿色、低碳经

8、济要求。推动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既是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选择,也是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深度参与县域经济发展是打破城乡资源流动困境,激活乡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重要选择3。农业经济与县域经济具有天然紧密衔接属性。县域主要包含了乡村、城镇与城区,通过以“产镇一体”为导向,着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县域经济向农村溢出。另一方面,以县域经济为核心,全面整合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资源,将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彰显集群化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乡村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的现实问题。在传统经济发展生态中,由于缺少县域经济的有力中转,乡村要素单向流向城市,引发乡村衰败、产

9、业停滞的发展困境。通过将县域经济打造成为城乡融合、交流的“中转站”,有助于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进而增强县域内产业联系的紧密度。二、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一)科学融入,正视县域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域经济是经济与社会、县域经济内部协调状态的整体反映,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县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较高、成长性较强。资源禀赋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前提。一方面,要正视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因素的异质性,通过关注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践行错位发展战略,提高农业产业与县域经济的契合度,采取符合县域经济生态、具有个性差异的农业

10、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应打造高度开放的县域经济生态,尽可能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及各类服务在城乡自由流动,通过合理共享、有效利用县域资源,充分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潜能,驱动优质元素向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最高经济效率。(二)合理分类,围绕县域经济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推动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是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的系统工程,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消费变化,通过突出导向功能,精准把握县域经济特点、发展规律,构建县域经济主体与农业经济深度联合、高度协同的发展体系4。其一,农业经济发展要以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县域经济特征为前提,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主导产业定位及发展需求等因素,确定发展有

11、市场需求、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项目。其二,通过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生产要素的利用成本等因素进行评估,兼顾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规模,合理确定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方向。其三,要确定以“农”为本、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以现代分工为基础,改变传统农业产业要素相对分散、缺少有效整合的客观不足,推动现代生产要素及时回流乡村,实现适度集聚,通过提高农业经济对资源要素的吸纳、利用能力,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三)集群发展,融入县域经济促进农业“三链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建设单个高质量的产业链,也需要促进不同产业深度联结、协调共促。农业经济蕴含了助力县域发展的潜能、后劲,

12、通过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农业“三链融合”战略,全面带动“三产融合”。首先,应坚持以“三链融合”为导向,以智慧科技、市场经营为依托,通过建设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充分挖掘农业经济的优势潜能5。通过发展规模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持续缩小农业经济与其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其次,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通过践行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战略,完善农业产业链布局。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优势资源,构建农业生产、精细加工、市场销售等深度协作体系,在避免出现农业产业过剩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最后,要注重合理调配县域资源,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通

13、过增强公益属性,关注弱势农户的合法权益,适度集聚、合理布局县域经济生产要素,完善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精细加工服务,弥补农业经济短板。针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风险意识淡薄、金融资本支持不足等问题,应注重调配县域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机协调发展。三、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打通资源链:共享县域优质资源,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是基于集聚效应的经济形态,通过搭建城乡资源融合发展平台,完善优势资源的流动机制,推动金融、信息技术和优质人才等优质资源向乡村流动,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第一,以农业电商、绿色农业为切入点,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要增强县域经济的产业

14、带动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构建结构合理、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体系,在充分激活县域市场活力的同时,推动“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农民进城与资本下乡实现双向流动。通过建设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稳定性高的产业链,积极向广大乡村延伸,持续-53 -农业经济 2023/6【农村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面拓宽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第二,以优质资源共享为支持,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通过打造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商业圈等发展空间,助力先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业产业流动,带动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发展,帮助农业产业共享市场机遇。第三,以优势互补、产业协同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优势6。依托县域

15、经济发展农业应避免“大而全”的经营思路,以城乡融合的产业带动、资源共享等优势为支撑,以区域大循环为依托,通过发挥“链上资源”的协同优势,采取“产业增长”与“区域增长”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充分释放县域经济的产能转移红利,打造有竞争力、有市场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二)完善产业链:立足县域经济基础,促进农业经济特色发展发展特色、主导农业产业,既是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基础要求,也是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农业产业韧性的必然要求7。一是立足发展实际,优化产业布局。农业经济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有较高要求,推动农业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主导产业、经济水平和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制定与其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战略。

16、针对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应找准农业经济的发展定位,合理布局核心优质项目。二是聚焦核心优势,培育新动能。要密切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规模水平出发,积极重构农业经济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要注重科学调控农业产业的发展结构,完善优势农业项目的补贴政策,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全面释放农业经济潜能。三是着眼县城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要以优质农业资源为依托,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农业产业的带动能力,通过发挥县域经济资源、区位或基础等比较优势,积极引入智慧科技,关注特色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电商等复合型产业形态

17、,建立县域经济生态圈,为发展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提供动力。(三)构建创新链:融入数字经济生态,助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农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智慧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深层次、全方位融合,在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赋能农业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以资源应用最优化、效能产出最大化为导向,充分挖掘农业经济的发展潜力积极建设“数字乡村”,推动县域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极。其次,要注重做好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建设智慧技术、市场信息与现代资本密切融合的农业产业平台,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

18、业提供完善的资金支持、技术动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最后,要注重探索智慧科技、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机制,持续挖掘农业产业价值,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经营效能。通过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方向,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绿色农业、数字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先进的产业形态升级。四、结语加快县域经济建设为农业产业智慧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通过积极融入县域经济生态,为农业产业提供资金、智慧科技和市场信息等全方位资源支持,从而在激活农业产业发展活力的基础上,增加产业有效供给。面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要以农业经济与县域经济相互促进为基础,通过搭建城乡资源融合发展平

19、台,推动农业种植加工、龙头企业运营、休闲农业发展及农业电商等全方位创新,从而完善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持续激发农业经济的创新潜能。参考文献1刘锐,邓辉,王翠云.甘肃省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190-201.2 孙学涛.农业现代化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J.世界农业,2020,(10):105-113.3 李玉恒,黄惠倩,王晟业.基于乡村经济韧性的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县域为例 J.经济地理,2021,41(08):28-33+44.4刘洋,颜华.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河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21,(12):60-75.5 连俊华.数字金融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县域数据的经验证据 J.中国软科学,2022,(05):134-146.6斯丽娟,曹昊煜.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历史演进、双重逻辑与实现路径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5(05):165-174.7海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凌源市花卉产业发展实例 J.农业经济,2022,(05):68-69.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山东 潍坊 262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