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次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总分100分,共包括四个大题:选择题(28分)、填空题(30分)、作图与实验(30分)、综合题(12分)共设置了31个小题,难易程度也适中。试题重点突出,题量适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而不怪”的原则。不仅注重考察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偏题,怪题,可以说是一份比较理想的期末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知识突出。试题对力学中的密度(1、6、18、20、28题);运动(11、30题);简单机械[7、9、10、13、25、26(2)(3)、27题];力的基本知识(2、3、4、5、8、12、17、23题);力的示意图[26(1)题];压力压强(5、9、14、20、24、31题);浮力(5、13、16、21、22、29题)等重点内容都作了较充分的考查。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整份试题突出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目大部分都有具体背景,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科技前沿,如4、5、13、26(3)、等题,融物理知识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注重了从图像、图表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从图像、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如试题中的5、7、16、21、23、26(1)、29、30等题。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一分三率统计:
九年级参加考试人数为133人,平均成绩为69.23分,优秀率为29% ,及格率为72%,低分率为7.51%。
2、分数段统计:
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35分;各分数段人数为:90---100分有10人;80---89分有28人;70—79分有34人;60---69分有25人;50---59分有18人;40---49分有17人;30---39分有1人;20分一下为0人。
3、各题的得失分及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
第一大题选择题失分率是16.25%,出错较多的是第5、7、12小题。第5小题是对图意理解不清;第7小题是对用同样大小的力没有理解清楚,对滑轮及滑轮组省力理解还掌握不扎实;第12小题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理解不透彻。
第二大题填空题失分率是26.34%,出错较多的是第19、21、22小题。第19小题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不透彻;第21小题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漂浮时福利和重力的关系;第22小题学生对浮力的应用中潜水艇浮沉关系还不能彻底理解。
第三大题作图与实验题失分率为35.52%,第26(2)小题学生粗心只知道省力,而忽略了另一条件是站在地上拉;第28小题有少部分学生将方案(一)、(二)写成了和;第26小题(3)少数学生对力臂的概念不理解。
第四大题综合题失分率为46.35%,出出错较多的是第30题第(1)小题,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单位换算,数字计算错误的学生也不少;第31题审题能力差,对受力面积理解不清楚。可见,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偏低。
三、存在问题:
1、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过多的注意不同学生掌握程度。特别是50分以下学生的补差工作做得不到位。
2、从最高分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对中等生抓得不够。
3、从卷面上看,在文字叙述中学生的学科用语表达不清,的别是开放型试题。
4、从卷面上看,学生对浮力方面的基础知识还不能运用自如,解题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
5在卷面中如果能将浮力的综合应用题再涉及一个将会更全面。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双基知识的落实。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审题技巧,从文字、图表中发现、挖掘有用的信息的技能,准确计算数据的技能。在关注优等生的同时,继续注重中下游学生的赶队,对这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要认真分析他们的试卷,当面辅导,使他们真正弄清问题,补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让学生注意答卷时解答试题一定要规范,写实验结论时一定要注明条件;
解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公式,要有单位,要有答语;画图要用作图工具。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把非智力失分控制在最低限度,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力争提高尖子生,促进中等生。在2012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物理组
二0一二年一月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