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主题六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一)
教学内容:聋校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聋校数学备课的内容与要求、备课的步骤、备课应注意事项。
2.使学生会拟定学期、单元、课时等教学计划。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的教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聋校数学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的步骤。
教学难点: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十五、十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研讨,引入新课
1.问题分析
问题:某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层次不明、思路不清,知识含混,聋生不知所向等,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师知识理解不全面、课前准备不充分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所致。
2.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说明)
二、理实结合,学习新知
(一)备课的概述
[理论研讨]
1.含义:教师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又称作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思、设计教学环节及其细节,对教材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法的加工。
2.意义:(1)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2)是减轻课后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基础;
(3)是实现教学活动良性循环的关键。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而且又是一项精益求精、没有止境的工作。
(二)备课(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交流)
(1)备课的内容有那些,其要求是什么?
(2)你对这些要求是怎样理解的?例举说明。
2.概括讲解——备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备教材(重点)——要求做到五个弄清:
①弄清大纲(课标)的精神:了解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材全貌等。
②弄请教材体系:首先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感觉与认识,从整体到局部,了解各册、掌握全册、深钻本节;各册知识发展情况,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地位,把握知识结构。
③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全册——单元——课时: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等
④弄清教材特点:侧重于概念、还是数量关系或演算、实验等,针对教材内容及其特点加以分析,品味教材内涵的独特意义,真正地实现与教材的情感交流。
⑤弄清教材疑点: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切产生疑惑的地方。
此外还应考虑教学资料——掌握三项原则:博览精选、厚积薄发;消化吸收、贵在创新;科学可靠、生动新颖。
(2)备学生(前提)——要求做到五个了解:
①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对聋生构成、特点、风气、班级地位、心智发展水平、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班级中代表性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解。以上因素中,有些是经常对教学目标设计产生影响的,有些是随时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解(观察、访谈、测查等)。
②了解聋生的学习基础——新知识的学习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新知识产上的困难和障碍等、新知识完成经验等。这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的基础。
③了解聋生的学习方法——分析聋生是否对学具会不会操作,组织讨论是否合适等。
④了解聋生的个性品质差异——对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自信心等)要了解,要具体进行分析。
⑤了解聋生的变化与进步——学习积极性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变化等,发现“小”的进步都要引起重视。
(3)备教法(关键)——做到三个适应:
①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
②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教学方法要与聋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相适应。从聋生实际出发,针对聋生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4)备媒体(难点)——坚持二个原则:
①需要、简单、可接受;②适时、适度、适量。
3.范例分析:以聋校数学教材第二册及其第二单元分析为例师生一起进行教材分析。
(三)拟定教学计划
[理论研讨](学生自学—组内交流—教师点讲)
拟定教学计划即是根据对大纲、教材、聋生的分析拟定具体的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有三种类型: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1.学期计划
开学前在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拟订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要求;
(2)对全学期教材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做简要的分析;
(3)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也可结合教材分析提出)
(4)在总结前一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具体情况,提出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措施;
(5)学期教学进度表(包括各单元或各节教材的课时分配,阶段复习和测验时间安排)。
2.单元计划
在学期计划的基础上对将要教的单元拟订出详细的计划,单元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全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课时的划分,确定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单元复习内容和安排
3.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在单元计划基础上拟订,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
(5)教学方法;(6)教具准备;(7)教学过程(即教学环节)。
(四)备课的步骤
[理论讲解]
备课的步骤就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就备课的范围而言的,按着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对所教的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对整册教材的钻研,学期备课可以粗一些。学期备课后可编制出《学期教学计划表》。
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的备课,单元备课要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4.课前复案
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5.课后备课
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
(五)教案的编写
[案例分析]
案例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时教案(另见资料)
案例2:“相遇问题”——微型教案(另见资料)
[理论研讨]
教案是备课具体化、深入系统化的结果,是钻研教材,把握学生情况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体现。它能反映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概貌。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记录,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1.课时教案:一个较完整的课时教案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教学内容或课题 (班级学科名称长期任课的可以不写)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和归宿。目标制定要求全面、具体、明确。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教养性目标、智能发展性目标、思想教育性目标)
教学重点 (说明本节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教学难点 (说明本节课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技巧或容易混淆和产生错误的内容)
教学方法 (说明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或教法与学法分开说明)
教具准备 (要写清楚教师使用的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应准备的学具。学生要使用的学具应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或称教学程序、课程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把教学过程自然地叙述、展现出来)(这是教案编写的重点)
另外,一般还应考虑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大致设计板书的形式和布局,思考板书的时间。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记载教学思想或构想,有利于教师相互间的交流,有利于将课堂得失与原有的构想加以对照分析,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后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的教学基本构想,一部分是课后教师对实施教案中事项进行检查的记录,如时间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效果如何,各项具体任务完成的如何;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及排除的措施;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有关问题的处理过程及其经验,教训等。写后记则可以使教师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案有详略两种。但无论详写还是略写,在一分教案中,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过程这两项是必不可少的。教案的书写一定要眉目清晰。一堂课要怎样开始,怎样结束,中间要经过哪些主要过程。如:什么时候复习,什么时候讲授新课,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使用教具,什么时候布置作业等,都必须井井有条,清清楚楚。
2.微型教案:即是教学片段。在教学训练、或教学片段竞赛一般使用微型教案。所包括的内容比课时教案项目要简单些。微型教案写法有两种:
(1)表格式(见表):微格教学教案
主讲人
授课班级
时间
课程
课题
教学目标
时间分配
授课者行为
应用技能
学生行为
教学媒体及内容
(2)师生对话式,即师:…………
生:…………
(六)备课应注意的事项
1.备课要有整体性、全面性的观点。
2.备课要把握住一个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并用它统率整个单元教材。
3.备课要处理好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
4.备课不能一劳永逸.
三、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教师酌情处理。
四、思考与练习
1.书面作业:自选一内容编一课时教案。
2.搜集一些优秀教案,并分析其特点。
主题六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二)
实训内容:课时备课
实训目标:
1.进一步理解备课的要求。
2.提高备课技能
3.培养严谨的、细致、科学的教学态度。
实训方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谈话法、讲解法。
实训课时:2课时(第十七、十八课时)。
实训过程:
一、实训组织
1.检查学生设计的教案和搜集的优秀教案资料
2.实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
(1)每人对自己所备的课时教案进行解说:时间6—8分钟,解说内容程序为:
①介绍教材内容;
②介绍教材的处理;
③介绍教案,说明其每个项目中主要内容。
(2)每人推介一篇优秀教案,说明其特点,时间4—6分钟
二、小组活动(教师轮流参与组的活动)
组长主持,一人介绍后进行集体讨论研究。
三、组间活动
1.每组推选两人在全班进行交流,一人解说自编的教案,一人介绍优秀教案的特点。以两人的成绩定全组的成绩。
2.效果评价,采取质评方式。
四、思考与讨论
1.谈谈实训感受。
2.预习聋校数学教学课堂实施。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