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产品论文.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331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产品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产品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产品论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摘要:在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下,海南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过提高学科基础课程的覆盖面,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习、实训等措施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寻找到一套适合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571737)儋州作者简介:骆焱平(1973-),男,湖北鄂州人,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朱朝华(1951-),男,广西玉林人,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海南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hdjy1014)、教育部第三批

2、植物保护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TS11084)资助的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093-02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G642.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081411S)是教育部2003年新批准设置的目录外本科专业。海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借鉴了贵州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案,结合我校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学科基础平台,初步设置了我校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侧重于植物保护学、农药学和环境科学。 经过2005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师生共同摸索,发现该专业制定的学科体系存在一些问题,1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偏多,

3、专业特色不明显;部分课程没有全国统编教材,使得授课内容出现部分重叠现象等。此外,学生在校期间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方面的实验技术和技能训练不足,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较弱。而且没有专门实训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育部对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下,2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寻找出适合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对培养热带农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课程体系 由于最初设置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教育部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2005年开始,学院对

4、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计划共进行了4次修订。每次学院内部相关专业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后,还将修订好的教学计划交给学校资深教授审核。经过修订后,课程设置、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的学时分配和安排等更趋合理。教学内容中涉及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相对减少,专业特色更加突出;统编适合海南热带地区发展的部分课程教材,使得课程授课内容与热带地区结合比较紧密。在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下,帮助学生涉猎广泛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提高学科基础课程的涵盖面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原有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土壤肥料学”、“微生物

5、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仪器分析”等。经过修订后新增加了“食品化学”、“农产品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等食品学科的内容。将“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合并成植物保护学,两门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10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40学时,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感觉到该课程的重点更突出,针对性也更强了。学科基础课程由环境、生态、植保扩大到食品科学,内容更加广泛全面。设置后,该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学、食品科学等,体现出了综合性学科的特色。3 2.专业课程合理设置,避免授课内容重复 由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课程没有完善的教学内容和统一教材,这样,教师上课的随

6、意性和发挥余地较大。导致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出现内容重叠的现象,加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关注国际民生的话题,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内容不断更新。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学院教师要随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以便满足学生获取知识、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5年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农产品有害物质分析”、“农产品质量分析”、“农产品卫生检测”、“农药残留检测”课程。由于没有具体教材,学院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也不齐全,导致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时,随意性较大,出现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致使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并且有厌学的情绪。教学计划经过修订后,课程设置为农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营养与卫生、环境监

7、测与评价、农药残留分析,基本避免了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2008年,全校重新制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规范了教学内容,也避免重复现象的发生。同时新增加了农产品GAP生产技术,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在基地种植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为“三农”服务。其次,安排教师进修培训,及时接受国内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变化,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3.增设专业选修课,拓宽专业知识面 2005年的教学计划中,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了15门专业选修课(见表1),最低选修课要求达到15学分以上,即要求学生从15门课程中至少选择10门课程修读。2009年的教学计划设置了23门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选修13门课程以

8、上,选修课19学分。从课程设置来看,新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选课的余地更大,所选课程更多。这样有助于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多元化了。 4.教材建设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国家目录外专业,我校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继贵州大学之后新增设。这类新专业的教材建设不成熟,现成的教材不多。为了弥补不足,一方面,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和国家重点教材以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主体教材或专业相近教材;另一方面,根据近年国内国际变化的内容,该专业的教师积极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形成适合海南地域特色的讲义。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已出版或正准备出版部分教材,缓解新办专

9、业教材不足的现象,如新编教材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等。 5.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专业综合实训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锻炼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注重课程实习工作,对多门专业课程设置了实习周,实习内容紧紧围绕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如2008年海南冬交会期间,学院带领2006级学生亲自到会场,感受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又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还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去。 学

10、校一贯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现有教学实习基地面积为110亩,基地内种植各种热带果树、蔬菜、热带作物、农作物、观赏植物5类近百种植物。校内还有教学试验农场、农学院、园艺学院、海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海南省组培中心、校园林绿化苗圃、兰花基地等多个可供本专业利用的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目前已签订适合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6个,如海南惠民供港蔬菜配送基地、海南绿达有限公司、儋州通达贸易有限公司、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热带作物检验中心、东方祥麟果菜基地、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另外,关系较为密切的海南垦区国营农场、农业开发公司、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等,均已成为该专业学生的教

11、学实践和实习场所,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经过对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反馈,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包括对教学计划的4次修订、对教学大纲的整理、完善、编辑适合热带地区的教材和讲义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课程体系优化趋于合理 对各高等院校开设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展开研究,对我院现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进行总结分析,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使得课程设置、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的学时分配和安排等更趋合理。教学内容中涉及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相对减少,

12、专业特色更加突出。选修课程明显增加,学生知识面不断增强。设置后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学、食品科学等,体现出“宽口径”的指导思想。 2.实践教学不断充实 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利用好现有实验实训资源的情况下,争取以多种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比如,密切与一些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等联系,增加学生到田间去实习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就业方向的引导。 3.学生知识水平显著提高 2005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基础课平均成绩为79.90分,及格率为96.31%,80分以上比例为62.95%;各主干专业课平均77.50分,及格率为98.

13、60%,80分以上比例为51.63%。2005级毕业生中有1人考取国家报关员资格证书,2名同学考取会计执业资格证书,另外有4名考取硕士研究生,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均得到了较全面的培育和发展,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在2005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毕业生中,统计上来的数据表明,有192人次获得院级、校级和省部级的各项奖励。2009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8。 三、结束语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海南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初步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新编教材不断出现,教学大纲不断完善,不同学科课程内容互相补充,专业特色明显。此外,实习、实训场所不断增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骆焱平,朱朝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体系优化EB/OL. 2曹子勤.“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1):16-18. 3严可仕.福建省农产品质量管理实践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林科技,2008,(3):75-7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