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章 决策 (讲义)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p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 ——杨洪兰,1996
p 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周三多,1999
本书中决策的定义:
p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Ø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Ø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Ø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原则
p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p 决策要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Ø 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Ø 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Ø 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p 现实中实现最优的条件往往难以达到
三、决策的依据
p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Ø 数量和质量
Ø 信息的成本: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p 可按不同的标准对决策进行分类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Ø 长期决策: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人力资源开发
Ø 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企业日常营销、物资储备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Ø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
Ø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Ø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三)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Ø 集体决策:指多个人一起作出的决策
Ø 个人决策:指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四)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Ø 初始决策: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环境未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Ø 追踪决策: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而进行的决策
(五)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Ø 程序化决策:对例行问题的决策
Ø 非程序化决策: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六)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Ø 确定型决策: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Ø 风险型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但有多少种,以及每种发生的概率可确定
Ø 不确定型决策: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二、决策的特点:六大特点(略)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Ø 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Ø 主张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
Ø 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二、行为决策理论
Ø “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西蒙)
Ø 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三、回溯决策理论:
Ø 双称隐含最爱理论,把思考重点放在决策制定之后,解释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
Ø 回溯决策理论说明,决策事实上只是为已经作出的直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过程
p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Ø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
Ø 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
p 识别目标
Ø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
Ø 明确所要获得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p 拟定备选方案
Ø 管理者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Ø 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p 评估备选方案
Ø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
Ø 仔细考虑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p 作出决定
Ø 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及最终选择最好方案
p 选择实施战略
Ø 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实施
Ø 确保与方案有关的各种指令能被所有有关人员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
Ø 应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
Ø 建立重要的工作报告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p 监督和评估
Ø 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Ø 连续性活动因涉及多阶段控制而需要定期的分析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
Ø 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Ø 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2、过去决策
Ø 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
Ø 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过去决策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情况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Ø 决策是有风险的
Ø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其对方案的选择
4、伦理
Ø 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以及采用何种伦理标准会影响其对待行为或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
5、组织文化
Ø 什么样的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一个组织对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6、时间
Ø 时间敏感型决策
Ø 知识敏感型决策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p 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p 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
Ø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Ø 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Ø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Ø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p 其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2、名义小组技术:
p 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
p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
p 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
p 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它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3、德尔菲技术:
p 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p 运用该技术的关键:
Ø 选择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
Ø 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
Ø 拟定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p 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
p 基本思想是: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p 应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Ø 相对竞争地位往往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上
Ø 业务增长率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决定着投资机会的大小
p 根据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两个标准,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四大类
(1)金牛型: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
Ø 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2)明星型: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
Ø 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3)幼童型: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
Ø 有前途:投入必要的资金,使其向“明星”型转变
Ø 无前途:忍痛割爱,及时放弃该领域
(4)瘦狗型: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
Ø 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p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
Ø 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
Ø 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Ø 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Ø 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
Ø 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2、政策指导矩阵 (略)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p 适用的条件:
Ø 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
p 常用的方法
Ø 线性规划法:在一些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Ø 量本得分析法:又称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图解法和代数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p 适用的条件
Ø 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p 常用方法:
Ø 决策树法: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p 适用的条件:
Ø 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p 常用方法:
Ø 小中取大法
Ø 大中取大法
Ø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