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节 认识计算机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基本组件及其作用,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4、行为与创新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虚拟购机方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
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叫做ENIAC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计算机发展历史:
年代
主要元器件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1965-1970
集成电路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1971-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2、新课讲授
(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
只具备了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不能完成任何数据计算机或信息处理任务。只有配置了软件系统的计算机,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软件:是指能够支持计算机正常运行,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信息处理任务所需要的程序和相关文档。其中,程序告诉计算机“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保证信息处理过程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步骤顺利进行;相关文档是指与软件的设计、调试、使用和维护有关的资料等。
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软件与硬件的层次关系:
硬件系统(裸机)是进行信息处理的物理实体或基本设备、设施,是系统的内核或核心。
操作系统用管理硬件,支持其他系统运行,是沟通硬件与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桥梁。
其他系统软件需要借助操作系统而运行,又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
应用软件是层次结构的最外层,它的编制和运行必须由内层支持。
(2)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CPU
接口与通道
输入
设备
输出
设备
系统总线
四、 教学后记:
通过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有助于学生今后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