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信息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涉及多个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既能宏观地全面的了解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信息管理的实践活动。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
1) 课程目标
1. 主要是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该原理的有关背景,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基本概念进行描述,对基本原理能够说出其基本要点和该原理对于企业管理实践意义。
2. 主要是针对课程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能够正确运用该方法,并能够作出正确判断。
3. 针对信息管理中的过程要有全面的了解,要求不仅掌握,而且能够灵活运用。
2) 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 信息的基本理论
1.1 信息与信息运动
1.2 信息科学与技术
1.3 信息经济与信息经济学
1.4 信息化与社会发展
√
√
√
√
2 现代信息技术
2.1 计算机技术
2.2 通信与网络技术
2.3 多媒体技术
2.4 数据库技术
2.5 软件工程
√
√
√
√
√
3 信息管理
3.1 基本原理与组织机构
3.2 信息资源管理
3.3 组织的信息管理
√
√
√
4 信息加工处理
4.1 信息的收集
4.2 信息的组织加工
4.3 信息的存储
4.4 信息分析
4.5 信息交流
4.6 数据挖掘
√
√
√
√
√
√
5 信息查询与检索
5.1 信息需求
5.2 信息检索
5.3 检索技术
5.4 网络检索
√
√
√
√
6 信息系统
6.1 概述
6.2 开发方法
6.3 MIS
6.4 DDS
6.5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6.6 办公信息系统
√
√
√
√
√
√
7 信息安全
7.1 概述
7.2 安全技术
7.3 软件安全
7.4 网络安全
7.5 数据库安全
7.6 信息政策法规
√
√
√
√
√
√
3) 课程实施
一般情况下,信息管理学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其中理论课54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教学内容
课时建议
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1 信息的基本理论
3课时
讲述
2 现代信息技术
6课时
讲授、讨论
3 信息管理
6课时
讲授、讨论
4 信息加工处理
9课时
讲授、讨论、案例
5 信息查询与检索
6课时
讲授、讨论、案例
6 信息系统
12课时
讲授、讨论、案例
7 现代信息安全
9课时
讲授、讨论、案例
课程总结
2课时
讲授、讨论、案例
合计:理论课54课时。
4) 教材和参考书目
濮小金,《信息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六、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方式评定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为30分,期终考试卷面为70分。
4.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 选择题
信息( )
A) 是数据抽象 B)不是商品 C)是一种资源 D)就是数据
B. 填空题
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在_____中得以专门研究。
C. 判断题
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的。( )
D. 名词解释
信息
E. 问答题
什么是信息的特征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