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章 立体几何图形绘制
2.1 球体效果
教学课题
球体效果
教学课型
传授新知识与技能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椭圆选框工具】、【渐变工具】的使用,学习投影效果的制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设计和艺术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椭圆选框工具】、【渐变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掌握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三面”和“五调”的刻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实验与教具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询问学生的已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一、 展示任务
图2-1-1
二、 分析任务
作为基本几何体的球体,是初学美术者必画的物体,它可以直观地表现“五调”的特征。
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段是对“三面”和“五调”的刻画。
三、 知识要点
本例用到了【椭圆选框工具】绘制球体的形状,为实现立体的效果,使用【渐变工具】对选区填充渐变,最后为球体制作投影效果。
四、 操作步骤
1.新建文件。单击【文件】/【新建】命令(快捷键Ctrl+N),打开【新建】对话框,文件宽度、高度、分辨率和色彩模式等参数设置如图2-1-2所示。
图2-1-2
2.新建图层。单击【图层】/【新建】/【图层】命令(快捷键Shift+Ctrl+N),或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1”。如图2-1-3。
创建新图层
图2-1-3 图2-1-4
(提示:在Photoshop中,一般不在背景图层上绘制图形,需新建图层。)
3.绘制一个正圆选区。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快捷键M),在按下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绘制出一个正圆的选区。如图2-1-4。
4.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单击工具箱中的【设置前景色】,如图2-1-5所示,在打开的【拾色器(前景色)】对话框中将前景色设置为浅灰色(参考值R:156,G:154,B:154),再单击【设置背景色】,在【拾色器(背景色)】对话框中将背景色设置为白色。如图2-1-6和图2-1-7。
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
默认前景色和背景色
设置前景色
设置背景色
图2-1-5
图2-1-6 图2-1-7
5.设置渐变色。首先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快捷键G),并在窗口顶部其对应的选项栏上设置其属性如图2-1-8。单击属性选项栏上的【点按可编辑渐变】按钮,在弹出的【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设置渐变效果。
点按可编辑渐变
径向渐变
图2-1-8
(提示:利用【渐变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创建一个颜色(右边色标)向另一个颜色(左边色标)的过渡,或多种颜色(增加色标)的渐变,拖动色标到色条外可删除多余色标。)
本例中,我们需要多种颜色的渐变,这就要增加色标,在渐变色条下方的任意处单击即可,在位置80%处增加一色标,更改色标颜色需选择要更改颜色的色标,单击对话框中的【更改所选色标颜色】按钮,在【更改色标颜色】对话框可轻松改变颜色。本例中将三个色标从左至右颜色分别设置为白色、浅灰色(R:156,G:154,B:154)、白色。如图2-1-9。
位置
更改所选色标颜色
色标
图2-1-9
6.为选区填充渐变色。渐变色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在选区中由左上向右下拉动鼠标(如图2-1-10所示的箭头方向),得到一个由白色到黑色再到白色的渐变填充。单击【选择】/【取消选择】命令取消选区(快捷键Ctrl+D)。此时立体感的球体初具模型,已经具备了“高光”、“阴暗交界部”、“暗部”和“反光”4个调子。效果如图2-1-11。
暗部
反光
高光
阴暗交界部
图2-1-10 图2-1-11
7.为球体制作阴影。
(1)绘制影子选区。选中“背景”图层,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创建新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2”。使得“图层2”位于“图层1”下方。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圆球右下方绘制出一个椭圆的选区,如图2-1-12。单击【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或右击画布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变换选区形状如图2-1-13所示,并回车确认。
图2-1-12 图2-1-13
(2)羽化选区。单击【选择】/【修改】/【羽化】命令(快捷键Alt+Ctrl+D),打开【羽化选区】对话框,将羽化半径设置为5,并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14。
图2-1-14
(3)为选区填充颜色。设置前景色为深灰色(R:110,G:110,B:110),并按Alt+Delete快捷键填充选区,效果如图2-1-15,按Ctrl+D取消选区,最终效果如图2-1-1。
图2-1-15
8.保存文件。单击【文件】/【存储】命令(快捷键Ctrl+S),将文件保存为PSD格式,名称为“球体”。
(提示:PSD--Photoshop Document(PSD),Photoshop的专用格式。这种格式可以存储Photoshop中所有的图层,通道、参考线、注解和颜色模式等信息,保留了所有原图像数据信息,因而修改起来较为方便。但PSD格式所包含图像数据信息较多(如图层、通道、剪辑路径、参考线等),因此比其他格式的图像文件还是要大得多,大多数排版软件不支持PSD格式的文件。)
9.另存文件。单击【文件】/【存储为】命令(快捷键Shift+Ctrl+S),将文件另存为jpg格式,名称为“球体”。
(提示:JPEG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文件,文件比较小,是网页上常用的图像格式。)
五、 知识解析
1.五种渐变方式
(1)线性渐变:以直线方式从左色标渐变到右色标,效果如图2-1-16。
图2-1-16 图2-1-17
(2)径向渐变:以圆形图案从左色标渐变到右色标,效果如图2-1-17。
(3)角度渐变:右色标以逆时针扫过的角度方式渐变到左色标,如图2-1-18。
图2-1-18 图2-1-19
(4)对称渐变:使用对称线性渐变在起点的两侧渐变,效果如图2-1-19。
(5) 菱形渐变:以菱形图案从起点向外渐变,终点则定义菱形的一个角,效果如图2-1-20。
图2-1-20
2.“三面五调”的知识,表现物体立体感的重要手段是对“三面”和“五调”的刻画。
灰面
(1)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如图2-1-21所示。
暗面
亮面
图2-1-21
(2)五调: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 如图2-1-22所示。
投影
高光
阴暗交界
反光
暗部
图2-1-22
<巩固新课>
【椭圆选框工具】
【渐变工具】
五种渐变方式
“三面”、“五调”的知识
<课堂练习>
练习一、绘制一组彩球
图2-1-23
提示:红色球可设置为浅红、红、深红、白的径向渐变,如图2-1-24所示。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调试,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色标位置可控制光照效果,试着改变可得出不同效果。
图2-1-24
练习二、苹果的制作
图2-1-25
1.绘制渐变的苹果。和立体小球的制作一样,只是渐变填充色设置为6种颜色的渐变,从左至右色标的颜色值分别为:色标1(R:80,G:80,B:80,位置0%),色标2(R:165,G:196,B:72,位置11%),色标3(R:246,G:255,B:146,位置37%),色标4(R:165,G:196,B:72,位置63%),色标5(R:115,G:148,B:50,位置80%),色标6的颜色(R:169,G:234,B:100,位置100%)。填充可得如下图2-1-26所示的效果。
图2-1-26
2.绘制苹果的柄。选择工具箱中的【画笔工具】(快捷键B),并在窗口顶部其对应的选项栏上设置其属性如下图2-1-27,画笔的主直径是19px,硬度100%,在苹果上面绘制苹果的柄。效果如下图2-1-28。
图2-1-27 图2-1-28
3.绘制投影效果。按制作球体投影的方法制作出苹果的投影效果。当然这个苹果不是非常逼真,如果想画出更加逼真让人垂涎三尺的水果,还得学习后面的知识,用Photoshop强大的图像制作功能,你一定可以做到。
[作业布置与设计]
复习本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学习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
2.2 圆柱体效果
教学课题
圆柱体效果
教学课型
传授新知识与技能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圆柱体效果的制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设计和艺术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矩形选框工具】、【渐变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变换选区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实验与教具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询问学生的已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一、 展示任务
图2-2-1
二、 分析任务
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圆柱体效果的制作
三、 知识要点
本例用到了【矩形选框工具】绘制圆柱体的形状,为实现立体的效果,使用【渐变工具】对选区填充渐变,最后为圆柱体制作投影效果。
四、 操作步骤
1.新建文件。设置背景色为白色。单击【文件】/【新建】命令(快捷键Ctrl+N), 文件宽度、高度、分辨率和色彩模式等参数设置如图2-2-2所示。
图2-2-2
2.在新图层绘制一个矩形选区。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创建新图层】按钮(快捷键Shift+Ctrl+N),新建一个“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图像上绘制出一个矩形的选区。如图2-2-3。
图2-2-3
3.设置填充渐变颜色。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在窗口顶部其对应的选项栏中单击【点按可编辑渐变】按钮,在弹出的【渐变编辑器】对话框中,编辑渐变效果。从左至右的色标值分别为:色标1(R:230,G:228,B:228,位置0%),色标2(R:152,G:151,B:151,位置25%),色标3(R:255,G:255,B:255,位置72%),色标4(R:172,G:172,B:172,位置100%),如图2-2-4。
明暗交界区
高光区
侧面暗区
反光区
图2-2-4
4.填充选区得到圆柱体。选择线性渐变模式,并在【渐变工具】属性栏将【反向】、【仿色】复选框选中,如图2-2-5,按下Shift键,自左向右拖拉鼠标,创建一个水平的渐变,效果如图2-2-6。
图2-2-5
图2-2-6
5.在新图层绘制圆柱的顶面。利用快捷键Shift+Ctrl+N新建一个图层“图层2”,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在柱体的上方画一个椭圆选区。利用【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快捷键Alt+S+T)将选区的大小和位置变换为右下图2-2-7所示,使椭圆选区的长轴与圆柱体上边重合。如图2-2-7。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设置浅灰色(R:148,G:148,B:148)到白色的渐变,在椭圆选区内自左至右拖动鼠标填充选区,效果如图2-2-8。
图2-2-7 图2-2-8
6.修饰圆柱的底部。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图层2”的缩略图,将“图层2”载入选区,用方向键盘区的向下方向键移动选区到圆柱的底部,使选区的下半边与圆柱下边相切。如图2-2-9。
图2-2-9
7.删除掉多余部分。选择“图层1”,单击【选择】/【反选】命令(快捷键Ctrl+Shift+I),选择其他区域,如图2-2-10。选择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擦掉圆柱体下面的两个角,然后按Ctrl+D取消选择。效果如图2-2-11。
擦除这两个角
图2-2-10 图2-2-11
8.添加投影效果。按制作球体投影的方法制作出圆柱体的投影效果,并保存文件。
五、 知识解析
使用【选框工具】选择允许您选择矩形、椭圆形和宽度为 1 个像素的行和列。
(1)选择选框工具:
矩形选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配合使用 Shift 键可建正方形选区)。
椭圆选框 :建立一个椭圆形选区(配合使用 Shift 键可建立圆形选区)。
单行 或单列 选框 :将边框定义为宽度为 1 个像素的行或列。
(2)在选项栏中指定一个选区选项,如下图2-2-12所示。
A B C D E 图2-2-12
A.新选区 B.添加到选区 C.从选区减去 D.与选区交叉 E.消除锯齿
(3)在选项栏中指定羽化设置。为选框工具打开或关闭消除锯齿设置。如上图2-2-12。
(4)对于矩形选框工具或椭圆选框工具,在选择栏中选择一种样式:
正常 :通过拖动确定选框比例,如上图2-2-12。
固定长宽比 :设置高宽比。输入长宽比的值。例如,若要绘制一个宽是高两倍的选框,请输入宽度 2 和高度 1,如图 2-2-13。
图 2-2-13
固定大小:为选框的高度和宽度指定固定的值。输入整数像素值,如图 2-2-14。
、
图 2-2-14
(提示:除像素 (px) 之外,还可以在高度值和宽度值中使用其他单位,如英寸 (in) 或厘米 (cm)。)
(5)建立选区:
A.使用矩形选框工具或椭圆选框工具,直接在要选择的区域上拖移。
B.按住 Shift 键时拖动可将选框限制为方形或圆形。
C.要从选框的中心拖动它,请在开始拖动之后按住 Alt 键。
D.对于单行或单列选框工具,在要选择的区域旁边单击,然后将选框拖动到确切的位置。如果看不见选框,则增加图像视图的放大倍数。
<巩固新课>
【矩形选框工具】
【渐变工具】
变换选区
<课堂练习>
红绿灯的制作
图2-2-16
简要制作步骤:
1.新建图层1(Shift+Ctrl+N),绘制灯杆。
2.新建图层2,绘制连接灯杆和灯箱的两个连接柱。
3.新建图层3,绘制灯箱:先绘制矩形选区,利用【渐变工具】为选区填充自左至右、深灰色到浅灰色的线性渐变,然后选择【选择】/【修改】/【收缩】命令,将选区收缩70像素,将收缩后的选区填充自左至右、浅灰色到深灰色的线性渐变。
4.新建图层4,绘制红、黄、绿灯。
[作业布置与设计]
复习本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学习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
2.3 圆锥体效果
教学课题
圆锥体效果
教学课型
传授新知识与技能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圆锥体效果的制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设计和艺术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矩形选框工具】、【渐变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实验与教具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询问学生的已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一、 展示任务
图2-3-1
二、 分析任务
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圆锥体效果的制作。
三、 知识要点
本例用到了【矩形选框工具】绘制圆柱体的形状,并使用【渐变工具】对选区填充渐变,为实现立体的效果,用【自由变换工具】制作圆锥体,最后为圆锥体制作投影效果。
四、 操作步骤
1.新建文件。按下Ctrl+N新建宽度、高度均为12cm,背景色为白色,分辨率200像素/英寸的文件。
2.创建参考线。单击【视图】/【新建参考线】命令(快捷键Alt+V+E),打开【新建参考线】对话框(如图2-3-2),在位置处输入“6厘米”,取向为水平,单击【确定】按钮便可在文档中创建一条水平的参考线,按照同样的方法建立取向为垂直、位置“6厘米”的参考线,效果如图2-3-3。
图2-3-2 图2-3-3
3.制作渐变矩形。新建“图层1”, 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先让鼠标指针与两条参考线交点重合,然后按住Alt键不放,以交点为对称中心创建矩形选区,如图2-3-4。选择【线性渐变工具】,设置浅灰色到白色到深灰色的渐变,(自左至右色标1(R:212,G:208,B:208,位置:0%),色标2(R:255,G:255,B:255,位置:30%),色标2(R:145,G:144,B:144,位置:100%)),按下Shift键,分别以矩形选区的两条垂直的边为起点和终点创建一个水平的渐变,得到如图2-3-5所示效果。
图2-3-4 图2-3-5
4.将矩形变成圆锥形。先按Ctrl+D取消选区,再单击【编辑】/【变换】/【透视】命令,矩形四周会出现8个控制点,如图2-3-6,将上端的两个控制点拖到中间,使它们在垂直辅助线上相交,得到锥形效果,如图2-3-7。
图2-3-6 图2-3-7
5.修饰圆锥底部。选择【椭圆选框工具】,按创建矩形选区的方法,以垂直参考线为圆心创建一个椭圆形选区,如图2-3-8。单击【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再单击【编辑】/【变换】/【透视】命令,将选区透视变换成2-3-9所示的效果,并按回车键确认。再次单击【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将选区调整大小和位置如图2-3-10所示,回车确认变换。将选区反选(快捷键Ctrl+Shift+I),并选择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擦掉圆锥体下面多余的部分,并得到锥体效果如图2-3-10。
图2-3-8 图2-3-9
图2-3-10 图2-3-11
6.制作投影。利用Shift+Ctrl+N快捷键在“图层1”下面新建“图层2”,先绘制一矩形选区,再利用【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命令将矩形选区变换为如图2-3-12所示的形状,按Ctrl+Alt+D打开【羽化】对话框,将选区羽化5个像素,将前景色设置为深灰色(R:153,G:149,B:149),按Alt+Delete快捷键为选区填充该颜色,效果如图2-3-13。
图2-3-12 图2-3-13
7.清除参考线。单击【视图】/【清除参考线】命令,将参考线去掉,完成制作并保存文件。
五、 知识解析
1.【编辑】/【变换】
(1)缩放:如果要通过拖动进行缩放,请拖动手柄。拖动角手柄时按住 Shift 键可按比例缩放。要根据数字进行缩放,请在选项栏的“宽度”和“高度”文本框中输入百分比。单击“链接”图标 以保持长宽比。效果如图2-3-14和图2-3-15。
图2-3-14 图2-3-15
(2)旋转:要通过拖动进行旋转,请将指针移到定界框之外(指针变为弯曲的双向箭头),然后拖动。按 Shift 键可将旋转限制为按 15 度增量进行。要根据数字进行旋转,请在选项栏的“旋转”文本框 中输入度数。效果如图2-3-16和图2-3-17。
图2-3-16 图2-3-17
(3)斜切:要斜切,请按住 Ctrl+Shift 组合键并拖动边手柄。当定位到边手柄上时,指针变为带一个小双向箭头的白色箭头。如果要根据数字斜切,请在选项栏的 H(水平斜切)和 V(垂直斜切)文本框中输入角度效果如图2-3-18和图2-3-19。
图2-3-18 图2-3-19
(4)扭曲:要相对于外框的中心点扭曲,请按住 Alt 键并拖动手柄。要自由扭曲,请按住 Ctrl 键并拖动手柄。效果如图2-3-20和图2-3-21。
图2-3-20 图2-3-21
(5)透视:要应用透视,请按住 Ctrl+Alt+Shift 组合键并拖动角手柄。当放置在角手柄上方时,指针变为灰色箭头。效果如图2-3-22和图2-3-23。
如图2-3-22 图2-3-23
(6)变形:【变形】命令允许你拖动控制点以变换图像的形状或路径等。也可以使用选项栏中【变形样式】弹出式菜单中的形状进行变形。【变形样式】弹出式菜单中的形状也是可延展的;可拖动它们的控制点。当使用控制点来扭曲项目时,选取“视图”>“显示额外内容”可显示或隐藏变形网格和控制点。如图2-3-24所示。
2.对图像进行自由变换的步骤
(1)先选择要变形的对象。
(2)选择变形命令,可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A.选取【编辑】>【变换】>【变形】命令。
B.如果已经选取另一个变换命令或【自由变换】命令,请单击选项栏中的【在自由变换和变形模式之间切换】按钮 。
(3)进行变形操作,请执行下列一个或多个操作:
A.要使用特定形状进行变形,请从选项栏中【变形】弹出式菜单中选取一种变形样式。
使用几个变形选项获得的结果
【变形样式】弹出式菜单
选择要变形的形状
图2-3-24
拖动控制点可将网格变形 原始变形网格 调整手柄、网格线段和网格内的区域
图2-3-25 图2-3-26
B.要自由变换形状,请拖动控制点、外框或网格的一段或者网格内的某个区域。在调整曲线时,请使用控制点手柄。 如上图2-3-25和图2-3-26。
C.要更改从【变形】菜单中选取的一种变形样式的方向,请单击选项栏中的【更改变形方向】按钮 。要更改参考点,请单击选项栏中参考点定位符 上的方块。
D.要使用数字值指定变形量,请在选项栏中的【弯曲】(设置弯曲)、【H】(设置水平扭曲)和【V】(设置垂直扭曲)文本框中输入值,如图2-3-27。
图2-3-27
(4)确认或取消变形,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A.确认请按 Enter 键或单击选项栏中的【提交】按钮 。
B.取消变换,请按 Esc 键或单击选项栏中的【取消】按钮 。
<巩固新课>
【矩形选框工具】
【渐变工具】
【自由变换工具】
<课堂练习>
练习一、美丽花纹
图2-3-28
1.新建文件。先设置背景色为黑色,按Ctrl+N新建宽度、高度均为12厘米,颜色为背景色,分辨率为200像素/英寸的文件。
2.绘制正圆选区并描边。按Ctrl+Shift+N新建“图层1”,利用【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正圆选区,单击【编辑】/【描边】命令,打开如图2-3-29所示的【描边】对话框,设置描边宽度为“1px”,颜色为“白色”。得到如图2-3-30所示的圆形边框。
图2-3-29 图2-3-30
3.将圆形复制变换。按下快捷键Ctrl+Alt+T,对圆形进行复制变换,在如下图2-3-31所示选项栏中进行设置:【参考点位置】为右上角,选择【保持长宽比】,长宽放大到原来的110%。
设置比例
保持长宽比
参考点位置
图2-3-31
4.画出6个渐次增大的圆。按6次“Ctrl+Alt+Shift+T”,得到6个渐次增大的圆,如下图2-3-32所示。选中“图层1”,单击【选择】/【相似图层】命令将除背景图层外的所有图层全部选中,再单击【图层】/【合并图层】命令(快捷键Ctrl+E),将选中的图层合并。
图2-3-32 图2-3-33
5.复制变换得到的合并图形。选中合并得到的图层,按下“Ctrl+Alt+T”,在选项栏中将参考点位置设置为右上角,旋转角度为20度,并确认变换。如图所示。然后按15次“Ctrl+Alt+Shift+T”,共得到16个旋转的圆环,组成如所示的图形。仿照第四步,再次将得到的图层除背景图层外合并成一个图层。
图2-3-34 图2-3-35
6.为图形填充渐变色。在【图层面板】上按住“Ctrl”键单击合并得到的图层缩略图,将其“载入选区”,如图2-3-35所示,用【渐变工具】选择漂亮的渐变预设“色谱”,为选区填充颜色,便可得到最终效果图。
(提示:同学们可以用其他的图案通过复制变换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美丽效果。)
练习二、螺旋效果
图2-3-36 图2-3-37
提示:先绘制出如图2-3-37所示的图形,然后按下快捷键Ctrl+Alt+T,对图形进行复制变换,变换的参数设置如下图2-3-38。
图2-3-38
[作业布置与设计]
复习本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挖掘了图形处理包含的底蕴,激起的学生情感的共鸣,使软件教学与美教教育融为一体。指导学生自己创意作出图形,不能只是模仿书中实例。
2.4立方体效果
教学课题
立方体效果
教学课型
传授新知识与技能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立方体效果的制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设计和艺术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矩形选框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渐变工具】、【加深工具】、【减淡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立方体构图要领、上色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实验与教具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询问学生的已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一、 展示任务
图2-4-1
二、 分析任务
学习基础的几何图形立方体效果的制作。
三、 知识要点
本节我们将用到【矩形选框工具】(快捷键M)、【多边形套索工具】(快捷键L)、(快捷键O),继续学习他们在Photoshop鼠标手绘中的一些使用方法,以及立方体构图要领,上色方法等。
四、 操作步骤
1.新建文件。按下Ctrl+N新建一宽度、高度均为12cm,背景色为白色,分辨率200像素/英寸的文件。
填充像素
2.在新图层绘制立方体的结构线。按下Ctrl+Shift+N新建“图层1”,设置前景色为黑色,在【图层面板】上双击图层1的名字,将其重命名为“结构线”,选择【直线工具】(快捷键U),在选项栏选择填充像素,如图2-4-2所示。用【直线工具】根据 “透视”构图原理绘制立方体的结构线,如图2-4-3所示。
图2-4-2 【直线工具】在选项栏上的设置
提示:同学们可以打开附带CD提供的第2章第4节中的素材文件“结构图.jpg”,参照绘制结构线。透视构图原理在后面的知识解析中进行详细讲解。
图2-4-3 图2-4-4
3.在新图层绘制立方体的左侧面。按下Ctrl+Shift+N新建图层,用【矩形选框工具】创建一个矩形选区,如图2-4-4所示,利用【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中的斜切命令将矩形选区变形为如图2-4-5所示的形状,将前景色设置为浅灰色(R:212,G:207,B:212),利用【油漆桶工具】为选区填充前景色,如图2-4-6。
图2-4-5 图2-4-6
4.在新图层绘制立方体的右侧面。按照上面的方法绘制右侧面的矩形选区,如图2-4-7,并为其填充浅灰色到白色的线性渐变,方向为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效果如图2-4-8。
图2-4-7 图2-4-8
5.在新图层绘制立方体的顶部面。依照上面的方法绘制顶部面的选区,并填充浅灰色如图2-4-9。
图2-4-9 图2-4-11
6.减淡三个层面。在【图层面板】中单击“结构图”图层前的【指示图层可见性】按钮,将其隐藏。为了让立方体更真实一些,选择工具箱中的【减淡工具】(快捷键O),并在如下图2-4-10所示的选项栏上设置其属性,分别涂抹3个图层,不要过于均匀,这样效果才更真实,注意刻画“三面五调”的效果,如上图2-4-11所示。
图2-4-10
7.加深右侧面图形边缘,也就是将明暗交接部加深。选择【加深工具】(快捷键O),并在如图2-4-12所示的选项栏上设置其属性,涂抹右侧面的边缘部分,效果如图2-4-13。
图2-4-12
图2-4-13 图2-4-14
8.绘制投影。按下Ctrl+Shift+N新建图层,绘制一矩形选框,在选区右击,选择【变换选区】命令,按住Alt键拖动控制点,将选区变形得到如图2-4-14所示的形状,回车确认变换。按下Ctrl+Alt+D打开羽化对话框,将变形后的选区羽化5个像素,并为其填充一深灰色,最后Ctrl+D取消选区,完成制作并保存。
五、 知识解析
1.透视构图原理:
(1)立方体透视结构图
图2-4-15
(2)立方体透视的关系
在现实中,立方体的八条棱都相等。但是在美术上不是这样。你找好一个角度观察立方体,确定视平线。因为近大远小的关系,所以离你最近的一条竖棱最长,其他的竖棱长度不能超过它。立方体有两个消失点所以在画的时候上下对应的两个棱绝对不是平行的,而是离你远的两端往里收。
2.减淡或加深区域
【减淡工具】和【加深工具】基于用于调节照片特定区域的曝光度的传统摄影技术,可用于使图像区域变亮或变暗。摄影师可遮挡光线以使照片中的某个区域变亮(减淡),或增加曝光度以使照片中的某些区域变暗(加深)。用减淡或加深工具在某个区域上方绘制的次数越多,该区域就会变得越亮或越暗。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选择【减淡工具】或【加深工具】。
(2)在选项栏中选取画笔笔尖并设置画笔选项,参照上面图2-4-10和图2-4-12。
“中间调”:更改灰色的中间范围
“阴影”:更改暗区
“高光”:更改亮区
(3)在要变亮或变暗的图像部分上拖动。
<巩固新课>
【矩形选框工具】
【多边形套索工具】
【渐变工具】
【加深工具】
【减淡工具】
立方体构图要领、上色方法
<课堂练习>
绘制鲜美的葡萄
简要制作步骤:
1.绘制椭圆选区,变形出葡萄的形状,如图2-4-16。
图2-4-16 图2-4-17
2.新建图层(Ctrl+Shift+N),为选区填充浅绿色(参考值R:198,G:222,B:108),用【减淡工具】将葡萄的边缘擦出淡淡的透光效果,用【加深工具】涂抹出葡萄籽的效果,选择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画出葡萄下的小黑点。
3.利用复制变换制作出其他的葡萄粒,并调整它们的位置和大小,使其看起来更真实一些,如图2-4-17。
[作业布置与设计]
复习本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自己创意作出图形,不能只是模仿书中实例。
2.5 贴春联
教学课题
贴春联
教学课型
传授新知识与技能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综合运用上述所学的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制作方法,学习贴春联的制作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设计和艺术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实验与教具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询问学生的已获得相关知识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一、 展示任务
图2-5-1
二、 分析任务
综合运用上述所学的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制作方法,学习贴春联的制作。
三、 知识要点
四、 操作步骤
1.新建文件。按下Ctrl+N新建一宽度、高度均为12cm,背景色为白色,分辨率200像素/英寸的文件。
2.绘制门柱。(1)制作左侧门柱。新建图层1(快捷键Ctrl+Shift+N),利用【矩形选框工具】和【线性渐变工具】制作出如图2-5-2左图所示的图形。渐变色为黄褐色(R:189,G:157,B:100)到为灰褐色(R:150,G:127,B:109)的线性水平渐变。(2)制作右侧门柱。选中图层1,按Ctrl+J复制图层1,得到图层1副本。选择图层1副本,利用【移动工具】,按住Shift键将图层1副本中的门柱移动到右侧。(3)合并图层。按住Shift键,在【图层面板】选择图层1,使图层1和图层1副本同时处于被选中状态,按Ctrl+E键合并图层,得到如图2-5-2右图所示的两个对称的门柱。
图2-5-2
图2-5-3
3.绘制大门。新建“图层2”,绘制门的选区,并填充灰色(R:121,G:115,B:99)。效果如图2-5-3。
4.绘制门檐。(1)制作左瓦片,为方便制作,在【图层面板】上将前面图层前的眼睛图标去掉(单击即可),隐藏前面的图层。新建“图层3”。先用【矩形选框工具】画出选区,并填充深灰色(R:121,G:115,B:99)。效果如图2-5-4。单击【编辑】/【变换】/【斜切】命令,将图形自由变换为图2-5-5所示的形状,按Ctrl+D取消选区。
图2-5-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