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情节,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2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把握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认识人性这一话题的复杂性,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人性美与丑的复杂关系。重点难点1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2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3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对人性看台上的美和丑,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过程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情节,了解课文思想内容;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了解特点时代背景;3、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把握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情景
2、】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建构新知】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
3、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救女郎而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三、背景和故事梗概介绍(参照教学设计P80与课文注释)四、预习检查(见学案)鞭笞( )镂刻( )菲薄( )耷拉( )紧扎( )脊背( )蜷缩( )抽搐( )牛虻( )黝黑( )虫豸( )恫吓( )迸
4、出( )跛脚( )诅咒( )五、文本探讨1、提示:鉴赏时,注意把握小说的三要素。2、概括情节(教学设计P8081)v第一部分: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这些观众”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v第二部分: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到“群众大笑起来了,小孩子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v第三部分:伽西莫多接受笞刑和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v第四部分: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到“好极了,好极了!”)3、分析人物环境,概括人物形象
5、人物:通过这样的情节看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斯梅拉达(板书)美丽、善良、宽容大度。(板书:内美外善)问:她的善良在文中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答:送水、喂水的行动。问: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启发:在喂水过程中,爱斯梅拉达始终没有发一言。如果让她对伽西莫多说一句话,你认为怎么说?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等,说的话应该是反映善良特点的,如:“可怜的人,上帝会原谅你的!”或“不幸的人,上帝会保佑你的!”提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选择什么表现形式,要根据内容来定。伽西莫多(板书)他的外表特征是:丑。(板书:
6、丑)问:他的内心特征到底是怎样?(引导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和有关情节来回答)A遭受那鞭鞭带血、让人不忍再睹的酷刑和群众的侮辱、打骂,群众认为他是“笨人”。B.劫人是受人指使,他只是替罪羊。之前对养父是惟命是从;反应迟钝。小结:他没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个无心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无所谓美丑。思考:为什么他流下了也许是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那是怎样的眼泪?(课后思考问题)教师补充: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内心纯真善良。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恶的标本。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文中写群众的内容很多,通过他们对待
7、伽西莫多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心态是怎样的?麻木、无知、没有怜悯心。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体现。教师补充:观刑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的劣根性(教师小结人物的环境:社会环境)六、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2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3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对人性看台上的美和丑,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过程一、迅速阅读课文,回顾主要人物形象(学生回答)二、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雨果是通过什么创作手法使众多人物的美与丑展现出来的?(举例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三组问题也可选择一个)美与丑的对比v小说中的美丑对照如
8、:v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v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v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v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对待伽西莫多不同态度的对比(创新设计P86)v爱斯梅拉达与副主教的对比v爱斯梅拉达与围观群众的对比其他对比v群众的变化与副主教的不变化形成的对比v群众的前后心态形成的对比思考:这些对比是怎样突出主题的?还有什么作用?通过突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表现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和对善、美的呼唤。通过人物外表与内心的对比以及人物心理的变化,表现人性的复杂、人性中美丑对立冲突的激烈、人性中美丑的统一,使人物显得真实、鲜明。三、拓展延伸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所说的那滴眼泪,是
9、滴怎样的眼泪,它在文中折射出了什么?(创新设计P82)(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不可拘泥答案。)感激之泪自责之泪悔恨之泪开心之泪觉醒之泪2、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为什么想要亲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而当爱斯梅拉达“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了”的时候,他为什么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眼光”望这爱斯梅拉达?明确这就是伽西莫多表示感激的方式,也反映出伽西莫多对美的追求。“责怪”责怪爱斯梅拉达误解了他的好意。“悲哀”悲哀自己曾伤害过爱斯梅拉达,而让爱斯梅拉达对自己产生误解;同时,也说明他极度的凄凉,因为连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也不能给他精神的需求,他又该怎么办呢?3、主题(教学设计P85)文中写群众的内容很多,通过他
10、们对待伽西莫多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心态是怎样的?麻木、无知、没有怜悯心。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体现。怎样改变这种状况?雨果的主张是:用人道主义思想。行吗?表现在哪?明确不但行,而且相当行!文章最后写群众也被感动了。是啊,爱斯梅拉达不仅感动了伽西莫多,还感动了周围的群众。她是美的化身,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因此,本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提问)表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善与美的呼唤。【回顾小结】雨果对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关怀贯穿他的作品始终。“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雨果在不遗余力地批判黑暗的社会以及丑恶的人性的同时,同样唱出了一曲曲人性美的赞歌。雨果不仅在揭露、批判和思考,同时他也在憧憬和希望。小说通过叙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敲钟人遭受笞刑的经过,表现人性的美与丑的尖锐冲突,歌颂人性中美好的同情心,批判冷漠邪恶的行为及肮脏丑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