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一、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时代背景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中提出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全国各级政府机关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标准化活动的概念,为加快建筑业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004年,青岛市建筑业共完成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全市GDP的10.5,增加值达到147.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5亿元,增长26.1%。总体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05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
2、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多年来,由于建筑业本身固有的露天作业、危险性大等特点,就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环节至关重要,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工程质量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看,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标准化,这是大势所趋。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业的施工模式和施工组织方式多年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所以在建筑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显得
3、更为迫切。青岛市建委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研究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问题,将原来单一的、相互独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建筑队伍、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现场管理要素,进行整合归纳,一方面各要素内部更加细化、明确,突出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使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成为一个科学、全面、有机的体系。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围绕人本化、程序化、秩序化和数字化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青岛建筑施工现场面貌发生一个大的、彻底的变化,为青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二、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一)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释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借鉴工业生产标准化理念,通过引进系统理论,整合原有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队伍管理和工程监理等单体概念,形成密切相关、交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新体系。其目标是以实施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为突破口,整合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改革现场管理方式和施工组织方式,做到市场行为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内部管理信息化、监控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
5、发展的理念,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建筑队伍、工程监理等各类要素的管理,将标准化活动贯穿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始终,促进行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其内涵和特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将以往分割、独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管理、队伍管理进行整合与熔炼,使四项管理互相渗透、互为作用,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并将国际通行的质量、安全、环保三大管理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有机融入其中,优化管理流程,形成管理合力,实现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升华,促进施工现场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二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的协调
6、、有序管理做出标准化要求,注重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实现场容场貌的秩序化,进而彻底扭转社会对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传统印象,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的要求贯穿于标准的全过程,建立对从业人员和执业行为的自律约束机制,促进行业素质的快速提升。四是提出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和检查考核标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使企业对应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明明白白,大大提高其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市场行为的规范化。五是对工程施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程序化管理,做到质量与安全管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
7、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通过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预防与持续改进机制,有效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六是整合现场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流程和施工组织方式,通过推行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和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监控手段科学化,减少管理失误和施工浪费,降低管理成本和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推进措施推行标准化工地建设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分段推进、由点及面的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展标准化工地创建成果,塑造全新的行业形象。1.高起点制定标准,提高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地方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全面总结近几年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经验
8、,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出既体现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又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定、基本尺度和基本指标,是指导全市建筑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基本管理标准,也是最低管理要求,对于转变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和社会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实施标准,重点解决好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以人为本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注重维护职工利益、不尊重职工权益;没有引入科学管理理念,运用经验式管理、作坊式管理;管理体系有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诸多问题,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革新。2.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标准化工地建设工作扎实
9、推进第一,深入发动。一是加强标准的培训。建设各方主体把标准作为今后培训教育的重点教材,通过专题培训、职工夜校、知识竞赛、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体从业人员全面理解标准、正确运用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做到人人明白,照章行事。二是坚持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用于指导标准化工地建设。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观摩会、交流会、参观会、总结会等,表彰典型,鼓励先进,迅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加速标准化工地的推广步伐。三是广造舆论,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标准化工地建设成果等形式,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业内开拓进取、社会广泛关注、新闻媒体报道的强势
10、氛围,促进标准化生产、人本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理念化创新的发展态势,确保标准化工地建设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同时,印发活动简报、在建管信息网开办专栏,动态报道标准化工地创建的进展、做法和经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平台。第二,创新手段。一是推行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建筑工地推行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监管的危险源、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监理、队伍管理等各类要素,真实、完整地记录到信息系统中,并通过分析、总结,准确把握施工现场的规律,持续改进现场管理,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现场的保证体系、监督体系,堵住制度上的漏洞,纠正管理上的缺陷,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现场
11、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广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新建建筑面积10000以上的施工现场配备摄像监控系统,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试点的基础上,实现施工现场监控系统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监管系统的链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通过创新手段,彻底扭转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错误重复发生的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式转变。三是改善职工的作业和生活环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转化为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落实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过程,体现在对全体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
12、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上,让从业人员切身感受到标准化工地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建活动中。第三,突出重点。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建筑施工现场各责任主体和管理人员是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关键,在实施标准中负有决策和执行的重要职能,彻底扭转重工程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安全的错误意识和做法,企业主要负责人着力提高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决策能力,积极应用标准及其他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加大对现场管理的投入;项目具体管理人员着力提高执行能力,把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和每个岗位。二是不断提高班组长等业务骨干的作业能力。企业不断加强对作业人员特
13、别是班组长等业务骨干的培训,把标准原原本本地向他们讲解,提高他们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同时,要强化现场监督,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标准的行为和现象,促使标准深入到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把标准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工作准则。第四,强化激励。从2005年开始,凡是被评定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工程项目,方有资格参加省级文明工地和各类工程质量评选;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招投标时给予加分;同等条件的,资质优先晋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3.建立三个机制,不断提高标准化工地创建质量第一,建立标准化工地评审机制。严格执行标准化工地评审的基本原则、评
14、选范围、申报条件、评审程序以及奖励等规定,建立严格管理、动态检查、全程监控、透明公开、确保质量的标准化工地评审机制,指导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质量。同时,各建筑工地建立领导负责、专人管理、及时检查、不断改进的自我评价机制,按时上报有关材料报表,并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第二,建立施工现场持续改进机制。施工现场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现场监督体系,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链。形成定期检查的制度,逐条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确保标准执行不走样,检查有人抓,整改到人头。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制
15、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各类要素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促进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第三,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市、县、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好引导、推广、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建立巡查制度,对建筑工地进行不打招呼检查,重点检查工地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自控力;对执行标准不到位或者不执行标准,导致事故隐患严重或重复出现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监督约束机制。三、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带来的效益目前,推广标准化管理、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在青岛已成为企业的
16、自主选择,整个行业注入了标准化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从大型企业集团到二级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的管理人员,标准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从本地骨干企业到外地入青企业,从总包到劳务分包企业,标准化管理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标准化的浪潮为什么超过了预期的温度,创出的成果超出了先前的想象,创新的做法和经验超出了原先的估计。(一)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其重要基础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建筑业来讲,离开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和谐社会、社会稳定就失去了前提。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经验式管理、运
17、动式管理、作坊式管理,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方法简单,管理体系有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散乱,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错误不断重复发生,施工现场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和脏、乱、差现象一直难以根除。借鉴工业生产的模式,走标准化管理之路,把工地管理的所有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符合工地管理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二)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业是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之一,目前建筑耗能约占全国总耗能的28%。中央经济工作
18、会议提出,工程建设要严格注意节能节地,创建节约型社会。长期以来,许多建筑施工现场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机械、材料、人工等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和发展效率极不匹配,并制约了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的充分显现。实行标准化管理,对现场管理流程再造,把科学管理具体落实到工地的每个细节、每个过程、每个岗位,使各项管理流程程序化,实现对现场的准确、快速、全过程的监管,不仅有利于现有施工规范条件下的生产节约、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把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从根本上变革建筑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为
19、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和创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三)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提高了产业文明度,提升了行业新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建筑业露天施工、农民工高度集中等自身特点,建筑业的社会形象与其社会贡献极不对称。提起建筑工地,很多人认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提起建筑工人,不少人把其与素质低相对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文明施工,改变场容场貌,使场容场貌秩序化,并不断增强农民工的文明意识,提升其自豪感、责任感和满意度,逐步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文明工人过渡,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产业文明度,提升产业新形象。(四)实施标准化管理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客观地讲,
20、当前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尚不够强。管理标准把原来比较分散的质量、安全、队伍管理等各项重点管理要求有机地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链条,有利于企业学习掌握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同时,标准化管理侧重了对企业的行为管理,可促使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政府监管方式从运动突击式和重审批、重处罚向长效的管理服务型转变。标准化管理强化了对劳动用工和劳务分包的两个规范,实现建筑市场的规范向深层次推进,有效解决私拉乱招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标准化管理整合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形成一体管理、高度联动的机制,实现从各部门的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降低管理成本。同
21、时还通过施工现场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推行以及两个系统与管理部门的联网,监管部门的信息获取由被动变主动,对工地的管理有了潜望镜和直通车,使信息化管理与工程管理得到有机结合,实现监管部门的有限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管效果,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四、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建筑业运行的平台和载体,既是矛盾集中点,又是工作着力点,实行标准化管理,就是抓住了建筑业创新的关键点,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逐步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政府监管方式由传统包办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型转变,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效能;实现产业发展由低水平徘徊向
22、可持续发展转变,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件新生事物的推出,既要有思维观念上的超前,更要有实践观念的创新,同时辅之以不断健全完善的机制的保证。这些体会具体可以归结为四个必须:(一)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基础。发挥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标准化顺利推行的基础。为鼓励建筑工地向标准化管理迈进,我们制定了奖励措施,凡是被评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方有资格参加省级文明工地和各类工程质量评选,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招投标时给予加分,同等条件的,资质优先晋级。另一方面,建立巡查制度,对已评为标准化工地的进行不打招呼的暗访检查,两次发现问题
23、当场摘牌。通过激励和约束这两种不同的作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二)必须坚持以工人为主角,推广标准化才具有最佳效果。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能拼搏、善打硬仗的熟练建筑工人,在推广标准化工地工作中,我们牢牢以工人为主角,把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当作核心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人越来越高的、应有的需求。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通过实施标准化,我市不但没有出现民工荒,而且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开始大量涌入青岛,为青岛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三)必须坚持以社会为舞台,推广标准化才具有深远影响。推广标准化,既是我们建筑业内部的事情,更是建设和谐社会
24、、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文明青岛、繁荣青岛、平安青岛的创建,我们把标准化工地放在全社会的大舞台上,加强了与市文明委、团市委、文化局、总工会以及新闻部门的联系,共同促进标准化工地建设。凡是到过标准化工地参观的人都说:青岛的建筑工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文明青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四)必须坚持以持续改进为动力,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保障。推广标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我们在制定出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标准的执行,还专门制作了标准图解,对一些具体要求,附上了彩色照片、标明了具体尺寸和材料型号。同时,为调动工人的学习兴趣,又拍制了生动的教育片,免费发放到建筑工地,让全体工人观看学习。我们还和有关单位一起加快标准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努力增加产品的周转次数,降低生产总成本,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另外,我们也正在组织力量对标准化管理的成本进行更深入的全面调研分析,对个别不能满足要求的费用项目,力争在定额中予以调整。-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