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7006608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3个词语。语言积累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默写枫桥夜泊。积累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

2、联系上下文,品味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书面表达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实践活动能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2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

3、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关于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山居秋暝【课时目标】1.会写“孙”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山居秋暝,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诗题,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古代很多文人墨

4、客都热爱大自然,还留下了许多描绘景色的优美诗句。你能背几句这样的古诗并说一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吗?(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山居秋暝,去欣赏诗中优美的风景。3.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读准“暝”字。4.理解题目: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山居”,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读题目质疑,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1.自由朗读古诗。2.指名朗读,读准字音。(1)指导识记“浣”字:采用熟字“完”加偏旁的方法识

5、记,注意正音。(2)指导书写“孙”字:左窄右宽,要注意“小”左边的点要穿插到“子”的提的下面。3.指导朗读,感知节奏。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4.感知古诗大意: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大致意思。(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诗的大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5.教师小结: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6、,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自主感知古诗大意。板块三 再读古诗,想象诗境1.品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2)品味词语“空山”。“空山”是什么意思?(空旷的山林)以诗解诗:王维还有几句诗写山林的空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课件出示诗句,全班齐读)(3)品味词语“新雨”。教师:是什么时候的空山?(新雨后)“新雨”是什么意思?(刚下过的雨)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给人清新如洗的感觉)(4)引导发现:这两句诗与诗题有什么联系?首联呼应古诗的题目,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学生齐读“空

7、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5)过渡:在雨后的空山,在秋天的傍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品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2)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听到了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语文要素(3)教师点拨:这一联写景,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两句一静一动,“明月松间照”是对景色的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对景色的动态描写。(板书:景 一静一动)3.品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指名读。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2)品味词语“竹喧”。“

8、竹喧”是什么意思?(竹林中的欢歌笑语)竹林中怎会有喧笑声?(原来是浣衣女子归来时的欢歌笑语)教师点拨:“浣女”指洗衣物的女子,“归浣女”就是指“浣女归”。(3)品味词语“莲动”。为什么荷叶会左右晃动?教师点拨:“下渔舟”可以理解为“渔舟下”。原来是有渔舟顺流而下,所以荷叶才会左右晃动。(4)引导发现:“竹喧”“莲动” “归浣女” “下渔舟”都是什么描写?(动态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语文要素(5)教师点拨:这一联描写了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板书:人以动衬静)(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

9、面,体会意境。4.比较读。(1)女生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男生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教师引导:这两联诗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颔联侧重写景,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颈联侧重写人的活动,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5.指导朗读前三联诗句。(1)指导朗读:朗读首联时,要读得轻缓一些,读出“空山”的静态画面;朗读颔联时,一“照”一“流”,由静到动,语调要活泼些;颈联由景入事,朗读时声音节奏要相对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2)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设计意图】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来

10、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品味诗中的意境。指导学生用朗读再现由静到动、由景入事的场景。板块四 走近作者,体会诗情1.品读“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指名读。提问:“春芳”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花草)“王孙”指谁?(原指贵族子弟,诗中指诗人自己)(2)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又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宋代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11、画中有诗。”(4)引导: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人满足于这种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心愿。2.师生合作朗读全诗。3.背诵山居秋暝。(课件出示课文插图)4.总结写法:本诗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预设: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5.拓展阅读:江雪也是一首山水诗,请大家课后查找资料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设计意图】联系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设置拓展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同主题比较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

12、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板书设计】山居秋暝景一静一动人以动衬静第2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会写“泊、愁、寺”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板块一 揭示题目,解字读题1.谈话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后考取了进士。后来他因安史之乱而羁旅在外,但他在客居漂泊途中写下的这首诗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题目,指导书写“泊”字,学生齐读)2.理解诗题:“泊”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在哪儿停泊?(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3.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张

13、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写作背景,读题解字,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 通读感知,读懂诗意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相机正音。(3)指导书写“愁、寺”。“愁”和“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愁”要写得上大下小,“禾”的末笔捺变点,“火”的点、撇要收些,形成避让关系,下部“心”要略扁。“寺”要写得上宽下窄,“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写。2.初解古诗大意,读出

14、韵味。(1)理解诗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2)引导朗读:我们初步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请大家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准诗的节奏。(3)指名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4)教师范读。学生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5)指名读,全班齐读。课件出示: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

15、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通过听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诵中,初步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板块三 品读诗句,想象场景1.学生自由读诗。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品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诗句)(2)品读“乌啼”:“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啼叫)(3)品读“霜满天”: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4)品读“对愁眠”:“对”在这里是“面对、对着、陪

16、伴”的意思。“愁”在这里指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5)引导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诗人看到月亮逐渐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霜气降临。课件出示: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语文要素(6)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月落、江枫、渔火”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7)过渡语:在这静谧的深秋之夜,诗人还听到了什么呢?3.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指名读。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预设:诗人听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阵阵钟声。语文要素(2)教师点拨:后两句写诗人听到的声

17、音,以动景衬静景。板块四 创设情境,体会诗情1.感悟诗情。(1)教师引导:从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预设:从“霜满天” “对愁眠” “夜半钟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2)教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呢?(板书:愁)(3)引读全诗。教师引导: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久久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凉而愁绪满怀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提示: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朗读此诗)创设情境:听(播放钟声)在这幽冷清凉的深夜,诗人迟迟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

18、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下面就让我们在这钟声里,一起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设计意图】紧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再现了古诗的朦胧之美,推进了熟读成诵这一目标的实现。【板书设计】枫桥夜泊愁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所闻:乌啼 钟声以动衬静第3课时长相思【课时目标】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3.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4.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19、,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山居秋暝枫桥夜泊。2.教师导入: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枫桥夜泊描写的是诗人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那么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长相思。3.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4.指导读好题目。(1)教师示范读:“长相思”。(充满感情)(2)指名读,全班齐读。5.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

20、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由诗导入词,简单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板块二 借助注释,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1)指导认读“更、聒”。更:多音字,在这里作为表示时间的量词,读第一声,可组词“三更半夜”。聒:“耳”加“舌”。引导推测:猜猜字义是什么,有谁知道?(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2)随文指导书写“畔”。畔:左部“田”要写得窄小,右部“半”的第四笔横和“田”的收笔横持平。3.默读长相思。教师引导:看看课本中的

21、插图,读读课本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课件出示:词的大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大致意思,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板块三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1.指导朗读上阕。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讨论交流

22、:词人的“身”在哪里?预设: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在山上、在船上、在营帐里。(2)课件出示从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引导: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路途遥远)(3)教师点拨:词人的“身”在哪儿?他经过了崇山峻岭, 他经过了小河大川, 他经过了山海关, 他住在军营的帐篷里,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词人身在征途中。(板书:身在征途)(4)引导想象:“山一程,水一程”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从中我感受到了将士们行军的路途遥远与艰辛。(5)提问:“夜深千帐灯”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引导:灯火万千,点明了军帐之多,

23、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6)学生齐读。2.指导朗读下阕。课件出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教师范读。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风雪交加的音频资料)(2)教师引导: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不止,此时的天气是何等恶劣呀!风雪之声如此聒噪,此时的词人又在干什么呢?(3)品“聒碎乡心梦不成”: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词人的“心”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4)品“故园无此声”。提问:“故园无此声”是什么意思?(故乡没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引导想象:故园真的无此声吗?在词人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

24、交流)描写画面: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或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预设: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在郊外空旷的田野上,词人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 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温暖的灯光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指名交流。(5)教师引导朗读。引导: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引导: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又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

25、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句)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6)教师引导。引导: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写下了这个触动人心的“碎”字。同学们,是什么碎了?(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引导:读到长相思的最后一句,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预设:孤独、思乡、期盼、煎熬、痛苦、伤感。3.齐读长相思。【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词句描绘的画面,想象词人家乡的景象。学生两次想象的过程,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就是将文本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相融合的过程。板块四 移情体验,读透内心1.质疑问难。这首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

26、一问纳兰性德吗?(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一: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预设二: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预设三: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预设四: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2.移情体验。(1)教师引导: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词牌名为“菩萨蛮”的词中,他写有这样的词句,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教师引导: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词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但是,圣旨钦定,君命难违呀!纳兰性德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古道边,芳草萋萋,

27、朋友伤感地问他(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他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惆怅地问自己(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3.回归诗词。(1)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默读长相思,你从哪里体会到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学生自由发言)预设:他何曾轻离别呀!他是那样的重离别,但是他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他不得不与他的故乡和亲人离别,他的情感都融入长相思中了。(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 ,背诵长相思。【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互文印证”的策略,以纳兰性德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为延

28、伸点,引导学生转换成不同的角色与纳兰性德进行对话,跨越了时空,拉近了学生与词人之间的距离,为“移情体验”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了背景,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感悟。【板书设计】长相思身:身在征途心:心系故园【教学反思】本文三首古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词大意。本课的三首古诗词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描述,且这些风景都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没有真挚浓烈的情感,作者就不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词。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注释,引导学生感知诗词大意

29、,借助关键字词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2.创设情境,读中想象画面。这三首古诗词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画面,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知诗词大意,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创作诗词时所处的环境。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悟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意蕴。3.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初步感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达特点,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通用】

30、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chu xi zhn bo dng zh bng t jio j f sh hung hu ch yn x shng f ch li w gn j 二、 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1.这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 sh)目不可计数(sh sh)。2.那“鸟的(de d)天堂”的(de d)确是鸟的天堂啊!3.他望着那满树累(li li)累的果实,瞬间觉得所有的劳累(li li)都是值得的。4.经过这次系统更(gng gng)新,我们工作中的所有操作都更(gng gng)加方便了。三、 比一

31、比,再组词。喇(_)残(_)迤(_)磅(_)岷(_)刺(_)浅(_)拖(_)榜(_)抿(_)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_)(_)之心 生意(_)(_) (_)(_)不舍(_)(_)棋布 (_)(_)自得 (_)(_)不绝(_)(_)有力 心灵(_)(_)五、 选词填空。 突然 果然 居然 仍然1、天下着大雨,解放军战士(_)冒雨前进。2、夜深了,博物馆里(_)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3、气象预报员说:“今天有雨”。到了下午三点钟,(_)下起雨来。4、我们在自家的后院荒地里种了花生,没过几个月,(_)收获了。六、 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1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32、。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_,爱她的_,爱她的_。2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为“被”字句)_3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改为反问句)_4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_5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反问句)_6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我的读书生活恰似_,也似_。七、 日积月累。1_,戒奢以俭。不饱食_,不弃功_。2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他还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三到之中,_最急。曾国藩则认为读书第一要有_,第二要有_,第三要有_。

33、3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他在文中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红日初升,_。_,_。4请认真默写张继的枫桥夜泊。_,_。_,_。八、 课内阅读。牛郎织女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

34、一块儿过日子吧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1在“”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1)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3牛郎织女是一个_故事。我读过的同类故事还有_、_。4仙女们为什会来到人间?请在文中用“_”画出来。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九、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奇妙的唾液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

35、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

36、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

37、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1读了短文,我知道唾液的作用有_、_、_、_等。2短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将_与_进行比较,突出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4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几乎”可以删去吗?为什么?_十、 习作。短文童年的回忆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童年故事。你能用一件具体的事写写你的童年吗?要求

38、:1自拟题目;2语言表达清楚、通顺;3表达真情实感。_参考答案1、酬谢 珍宝 叮嘱 崩塌 焦急 发誓 谎话 迟延 牺牲 扶持 猎物 感激2、sh sh d de li li gng gng3、喇叭 残阳 逶迤 磅礴 岷山 刺刀 浅水 拖把 榜样 抿嘴4、爱 慕 兴 隆 依 依 星 罗 悠 然 络 绎 铿 锵 纯 洁 5、1、仍然; 2、突然; 3、果然; 4、居然6、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我怎么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呢? 满天繁星像闪光的宝石,像眨着的眼睛。 书籍难道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吗? 一首宛转悠扬的乐曲 一组异彩纷呈的画卷7、居安思危 以终日 于寸阴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志 识 恒 梁启超 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8、1, :“ , , 。”2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