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00559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JS周南中学胡锦云-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的课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案例:“读写评一体”作文训练课的课型设计 长沙市周南中学 胡锦云多年来,研究“读写结合”的课题很多,但研究最成系统、成果最有价值,真正做到读写一体、课型成熟的,似乎只有长沙市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总设计师邓志刚老师的领导和策划下,工作室从五个角度切入读写一体化作文指导和训练的研究,分别是:阅读与构段谋篇,阅读与识见提升,阅读与语言表达,阅读与情感激活,阅读与积材用材。作为邓老师工作室的两任成员,我亲身经历了这一前无古人、波澜壮阔的研究过程,并深受其益。我的感受是,首先,这不是学院派形而上的研究,而是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其次,这不是哗众取宠、获取名利的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立足一线的研

2、究;第三,这不是完成任务式的研究,而是极具课堂魅力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我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和无数同仁一样,一直苦恼于阅读教学的漫长低效和作文训练的劳而无功,也曾尝试着将读写结合起来以期解决这一困境,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所终。邓老师提出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让我豁然开朗。我曾经两次为工作室上研究课,多次在自己学校为同事们上示范课,场面最大的是在新疆吐鲁番,在几百名语文老师的观摩下,我将工作室的课型“表演”了一番,反响极为热烈。这些小小的成功让我信心满满,在工作室研究的基础上,我先后主持了获长沙市友谊科研奖的课题“网络背景下的读写结合”以及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读写评一体的作文训练法研究”,

3、非常幸福的是,这两个课题研究都得到了邓老师和工作室同仁的指导和支持。作为一次作文训练,我们常常将学生的写作当成唯一的主体,轻视学生写作前后的心理体验和渴望。我认为,写作只是一次作文训练的关键一环,是学生渴望一吐为快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渴望交流碰撞的前提条件。如何才能让学生渴望一吐为快?阅读是最好的办法;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文写完后有更多的交流碰撞?互评互改是最好的办法。阅读可以用来激活学生情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去写作;在这里,情感激活是写作的前奏,也是阅读的余音。互评互改同样需要深入细致的阅读,以改促读,以改促写;在这里,评改是阅读的结果,也是二度写作的基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来设计一次读写

4、评结合的作文指导及训练课呢?下面,我想从“阅读与情感激活”的角度,向大家汇报我的一次作文课设计及指导训练过程。一、主题的确定作为一次“阅读与情感激活”的作文训练,首先要考虑的是训练的主题。毕竟,喜怒哀乐嗔怨愁,人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单就情感激活,邓老师就给工作室成员列出了60多种,形成了一个几乎涉及人生百味的情感系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每次训练的主题应该具体而微,多次训练从而覆盖生活,形成系列。主题确定不能随意,既要有计划成序列,也要因时就势,便宜从事。结合教材内容,高一教材必修一的“表达交流”,第一次作文训练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结合生活现实,高一学生第一次离家来学校过寄宿生活(我校为

5、全寄宿制学校),有了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对家庭亲情的渴望;再加上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学习后,学生还沉浸在浓浓的母爱亲情之中。因此,我轻而易举的选定了第一次作文训练的主题方向感受亲情。但接下来确定主题,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琢磨过程。作为高中生,“感受亲情”这样的主题很显然太浅太滥,小学初中都写过,学生已经审美疲劳了,还会愿意写这类文章吗?于是,我试图在亲情前面加一个修饰词来缩小范围,提高难度。我首先想到了“浓浓的、难忘的、温暖的”,太滥,弃之不用;然后又想到了“无声的、误会的、哭笑不得的”,有点俗,仍觉不妥,亦去之。直到一周之后,在一次批阅学生随笔时,看到了学生蒲妍冰的一篇文章,中有一

6、言:“离家了才知道,其实,我一直生活在父爱中,十多年了,父爱一直就在那里,我却一直没有发现!”我想,这种感受何止蒲妍冰有呢?我也有啊,其他学生或多或少也有过啊。越是眼前的,越被眼睛忽略,人之于空气、阳光、水,莫不如此,拥有时漠然置之,失去后孜孜求之。亲情亦然。这也算得上是带有“普适性”了吧!于是,我将“被忽略的”一词加在了亲情前面,并最终形成了“那些年,被我们忽略过的亲情”这一训练主题,也试图以此引发学生对亲情的反思与提升。二、文本的选择写作前如能激活学生情感,唤醒学生对某段特定生活的回忆,作起文来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表了。既然是读写一体,自然要以阅读来激活学生情感啦!我想到了湖南省教科院语文

7、教研员吴雁池老师曾提出的有关阅读的一个词:裸读。就是说,不要借助任何的其它辅助手段,让学生直面文本去阅读。裸读而激活情感,似乎也更符合“阅读与写作”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当然,要以裸读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本问题。呈现什么样的文本给学生,直接决定着读写一体情感激活的成败。要知道,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正如吃饭,吃什么比怎么吃重要得多。饱肚子、有营养、讲味道是饮食的核心,至于用筷子还是用刀叉,不是最要紧的。那么,该用什么样的文本来激活学生写作的情感呢?当然是要选择对的文本。所谓“对的文本”,有两个指向,其一指向训练目的,即本次训练的主题,要做到“精确打击”,选择与训练主题精准

8、对应的文本,打擦边球的文章(即只内容上涉及到训练主题而非与训练主题重合的文章)不应在此列,当然,也可以截其段落作为阅读文本;其一指向学生,“对的文本”是指对学生阅读口味、对学生情感经历、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文本,曲高和寡的文本不应进入我们的视野。为着第一次作文训练,我选择文本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我首先是进入了我们工作室的网站,“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一次性下载了20篇从题目中可以初见端倪的文章;又打开了花钱购买的龙源期刊网,输入关键词“亲情、父亲、母亲”等,复制了近20篇;还以百度得来20多篇,这样我新建的文件夹中就有了60多篇文章。海选结束,进入复赛,我又从60多篇文章中圈定了八篇

9、:母亲是个战士父亲不是百度儿子眼中的父亲(短篇,仅200字)小名扣子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最长的三里路被忽视的亲情。依据第一个指向,我忍疼割掉了最长的三里路;依据第二个指向,又割掉被忽视的亲情;其实,父亲不是百度和扣子都是好文章,但一节课,一个学案,容不下这么多文章啊,咬咬牙,也割掉了。最终留下四个文本,其中三个进入学案,最短的那个以课堂导入的形式进入了教案和课件之中。这一步下来,我的感受是,文本选择的过程大类于十月怀胎,痛并快乐着。事实证明,这样选出来的文章,让学生深有感触,学生刚一读完,就一个个跃跃欲试,有很多想要说的话。三、教程的预设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课前的最后一步,也是操作性最强的

10、一步。首先是导入。关于感受亲情类的作文课导入,可以采取的手段很多,最受欢迎的是设置情境,如放一段音乐父亲懂你等,或投影一组年迈的母亲、脸上沟壑纵横的父亲等图片导入,或放一个有关亲情的视频如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等,这些手段对于激活情感确实有效,但不是纯粹的语文手段,我不主张使用这样的手段。作为语文老师,我更愿意我的课堂上多一些有语文味的东西,而不是将语文课堂变成综艺大观。我节选了我的学生蒲妍冰的那一段随笔,以及200字的短文儿子眼中的父亲,要学生阅读后说说两文在情感上的共同点,以引出本次训练的主题。这样设计,以学生自己的文章引起学生探知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对这一训练主题产生亲切感,消除距离感。两段

11、文字的求同也更容易引出本次训练的主题。接着是主干阅读。学生裸读学案上的两篇文章母亲是个战士和小名,设计一个问题:说一说阅读文本后,你最有感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以裸读来激发情感。如果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及时的激发起来呢?我认为,还是应该以阅读来解决问题。可以要学生诵读自己觉得有感触的段落,或者指定某个段落让学生读,诵读时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情感去读,这是以诵读来激发情感。还可以师生一起来品读赏析文章,或某个段落,从文字使用,到写法分析,到情感揣摩,到学过的课文内容的联系,这是以品读来激发情感。如阅读母亲是个战士,可以这样设问:你平时是怎样给母亲造比喻句的?作者为什么会说母亲是个战士呢?为谁战斗

12、?和谁战斗?怎样战斗?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要说的。然后是类比联想,对接生活。设计问题为: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看。也可联系文本设计问题,如:你觉得你的父母曾经为你战斗过吗?你是否对父母的某些言语举动表示过愤怒、生气或厌烦?你误会过父母吗?在你与亲人交往中,有不有曾经不以为然现在深以为然的事情?这个环节既是以联想来再次激活情感,也是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整篇训练做内容上的铺垫。第四步,是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这一步可以分组讨论总结。可设计问题为:这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请从素材选取和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提炼总结。我觉得,这一步一定要有,激活了情感还只是“得势”,获得了方法才是“得法”

13、,蓄之以势,导之以法,才能动之以情,行之于文。其余方法一概不说,只说有利于表达情感的方法。如母亲是个战士一文,我的学生就概括出了语言表达爱、动作(细节)渗透爱、心理感受爱、外貌呈现爱、议论升华爱、比喻美饰爱、对比凸显爱、排比强化爱、矛盾透露爱等表达情感的手段。第五步,是写作实践。我设计为两个环节,即课堂片段训练和课后全篇训练。这是将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写作,将激活的情感转化为文字。这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检阅。如果阅读深入了,情感激活了,写作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四、评改的操作作文写完了,并不意味着读写结合的过程结束了。在这里,我沿着邓老师开辟的道路,多走了一步,将评改(即互评互改)纳入到了

14、读写一体的课型中。我先来说说我是怎样操作的,再向大家汇报我是怎样设想的;即先讲怎么办,再讲为什么。在此次作文训练之前,我做了两件事,其一,将班上学生按座次表4人一组分成了14组,并安排了组长;其二,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评点什么、怎么评改进行了通识性培训。接下来,第一步,我将所有作文快速浏览了一遍,选择了一篇中上等第的学生作文,原件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交代本次评改的主目的后,先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讨论评改,再师生一起交流研讨如何评改。第二步,将学生作文按组次交换评改,要求每人详改一篇,再组内交流评改,采用跟帖式评改的办法,进行实名(签名)评改,即无论眉批还是尾批,每一条评改意见均要

15、签名,并采用砌楼跟帖的网络评论方式进行评改,即可就文章评改,还可就他人的评改进行争鸣。第三步,各组推选出一篇优秀作文,进入到班级优秀作文的PK环节,将14篇优秀作文复印贴在教师,由全班同学浏览票选出7篇作为班级优秀作文,以待编入一年一本的“优秀作文集”中。第四步,将所有作文本收归老师处,对作文写作及评改两方面进行信息整理登记,列出优作光荣榜和评改光荣榜,并在作文反馈课上提出表扬,对作文和评改中的问题进行梳理通报和讨论。第五步,将作文本返回到学生本人,由本人在作文后面写下自评意见及评改感言,如有对同学评改有不同看法的按签名找他“理论”。至此,算是完成了整个作文训练的流程。这个评改过程有点复杂,但

16、实践证明,很有效果,我的学生已经爱上了这种读写评一体的作文训练方式,并期待着下一次的作文训练。为什么要将评改纳入到读写一体课型中呢?我首先要界定一个概念,即什么是评改。评改不只是修改,从内涵看,即评点修改;从实施看,即互评互改。就眉批来说,学生评改时要以统一的符号指出精彩的地方,并分析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写出不足的理由,并提出修改的方案。我将这两步分别称之为送花和挑刺。就尾批来说,必须包含三个内容,即总体印象、优缺点总结及写作建议。如果说眉批是游击战的话,尾批就是阵地战。要顺利完成这两场战役,学生必须对文本进行细读深究,这就是以改促读,读改一体;学生要提出修改方案和写作建议,就必须要从写作

17、的角度去设身处地,这就是以改促写,改写一体。有的学生所写的尾批竟然有七八百字之多,等同于写了一篇评论文。实际上,人皆有好为人师的表现欲;也经常处于眼高手低的境地,写不出好文章的人却常常在评论时有惊人之语精彩点评。老师在反馈课堂上,一定要对写作一般点评有可取之处的人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期待作文训练,并得到锻炼提升。所以说,评改是阅读基础上的评改,也是一种二度写作。将评改纳入到读写一体中来,是有其内在逻辑性的。评改一旦走上正轨,必然解放我们语文教师的“生产力”,我们将逐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者和站在路边给学生鼓掌的人。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吗?以上,是我对读写评结合作文训练课型的设计和操作,一定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如果能解决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尴尬局面,则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都是值得的。在此,我要再次感谢邓老师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和指导,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勉励和指教。与你们同行,我信心百倍!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