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998620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环评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技术方法》复习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 1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掌握) (1)减量化—--清洁生产 (2)资源化—一综合利用 (3)无害化—-安全处置 二 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 (熟悉) (1)预处理(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2)堆肥处理 (3)卫生填埋 (4)一般物化处理 (5)安全填埋 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也是对其在经过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所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 (6)焚烧处理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热解法 例题:一种把危险废物防止或储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 A 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 三 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1.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的压实 (2)破碎处理 (3)分选 2。固体废物堆肥化技术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好氧堆肥法. 例题:目前,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采用(D) A低温堆肥法B厌氧堆肥法C绝热堆肥法D好氧堆肥法 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燃烧系统中有三种主要成分:燃料或可燃物质,氧化物及惰性物质。 为防止二次污染,工况控制和尾气净化则是污染控制的关键. 例题: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烧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 A21% B26% C37% D 29% 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四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熟悉) 1。城市垃圾的收运 (1)城市垃圾的收运路线 (2)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 中转站的选址原则 ①尽可能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②靠近公路干线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③居民和环境危害最少的地方. ④进行建设和作业最经济的地方 2。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及运输 3。生活垃圾的填埋场 (1)垃圾填埋场的类型 ①衰减型填埋场 ②半封闭型填埋场 ③全封闭式填埋场 前两种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后一种适用于危险废物处置。 (3)垃圾填埋方式 ①山谷型填埋 ②平地型填埋(又分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首页〉环境影响评价师>复习指导>正文 环境影响评价师精品资料:《技术方法》复习要点2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2)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3)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三类地区:一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要预防对其破坏;二是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要加强对其保护;三是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稳定或正在发生退行性变化的地区. 例题: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下列哪些地区(BCE)? A城市居民区B生态良好地区C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D工业开发区E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不稳定或正在发生退化的地区 (4)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 注重生态保护的整体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 例题: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B)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 A植被B生物多样性C物种D群落 (5)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 (6)全过程评价与管理。 措施包括勘探期、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期、施工建设期、营运期及营运后期的措施。 (7) 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 二.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 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守以下原则(熟悉) (1)凡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2)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3)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 (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5)需要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6)要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科目,同时论述必要性。 三.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 (熟悉) 从工程项目自身的合理选址选线、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合理的施工建设方式和有效的管理出发来减少生态环境影响,使最有效的方法,也最具有可行性。 1。合理选址选线 ①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 ②不使规划区的主要功能受到影响. ③选址选线不存在潜在环境风险。 ④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受到损害或威胁. 例题: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有(ACDE) A合理选址选线B项目规划论证分析C工程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D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E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2。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 ①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 ②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 ③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 ④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例题:作为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之一,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其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ABDE) A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B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C选择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设计方案 D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E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 ①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③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例题:生态工程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包括(CDE) A施工成本分析B施工机械使用C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D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E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2010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   a.工程分析的方法由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b 类比法是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c。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d.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2。下列公式中,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总物料衡算计算方式( c )   a. ad=bd—(ad+bd+cd+dd)   b ∑g投入=∑g产品+∑g流失   c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d q+a=h+p+l   3.工程分析方法中,类比法是指(d )   a。将已建工程项目的资料作为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内容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修正   d.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4.新建项目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是(c )p16   a.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b.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 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减去按治理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d.新建项目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的污染物排放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析分为( a。 c。)p9   a。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b。清洁生产工程分析c.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d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   2。工程分析的作用有(abcd )p9   a。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b.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c.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d为环境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3.工程分析常用方法有(acd )   a.物料衡算法b.节点计算法c。类比法d资料复用法   4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根据(bcd )等技术资料进行工作.   a。环境影响评价送审材料b.项目规划c。可行性研究报告d设计方案   5。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abc )   a.总物料衡算b。有毒物料衡算c.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d水量衡算   6。类比法使用过程中,分析对象和勒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指的是(abc )p10   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c。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d实测数据的准确性   7。关于物料衡算法,下列正确的是(abd)   a。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b.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c.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   d从理论上讲,该方法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是最精确的 2010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3)  1.水平衡中,q定义为取水量,a为物料带入水量,h为耗水量,p为排水量,l为漏水量,其水平衡关系方程式应为(b )p17  a.q-a=h+p+l b. q+a=h+p+l c。 q+a =h-p—l d q+a = h—p-l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耗水量的是(d )p18   a。产品含水量b.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c.水处理用水量d地下水取水量   3.无组织排水是针对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a. )p18   a。废气 b。废水 c.废渣 d粉尘   4。工程分析中一般将没有气筒或者排气筒低于(c )m的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p18   a。10 b.5 c。15 d 20   多选题   1.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p19   a.分析环保措施方案以及所选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b。分析和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c。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d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p22   a.工程概况b。施工规划c.生态环境源分析d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一般要求的是(abcd )   a.工程组成完成b.重点工程明确c。全过程分析d污染源分析   4燃煤锅炉作为污染源分析的过程中,通常设定的污染因子为(bc). p26   a。氨氮b.烟气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5。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工作内容包括(abc)p20   a。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6。污染型项目的工程概况中,需要根据工程组成和工艺,给出(bcd)p12   a.污染源分布b.主要原料和辅料的名称   c。主要原料和辅料单位产品消耗量d主要原料和辅料年总耗量和来源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4) 1.收集资料法的缺点是(d )   a.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b.受到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c.费用较大 d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2。现场调查法的优点是(b)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 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c 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特点d.应用范围广、收效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环境调查基本内容的是(b)   a.社会经济b地形地貌   c。人群健康状况d.文物与景观   4。下列属于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的是( d )   a。人群健康状况 b.文物与景观   c.社会经济 d地下水环境   5.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b)   a≥6 b≥10 c≥8 d〉10   6.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d)的连续观测;   a3个月 b6个月 c10个月 d一年   7 空气的水平运动成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用(b)个方位表示。   a 8 b 16 c 10 d 24   8.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应以(c)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a.图的方式b,柱状图的方式 c列表的方式d,分布图的方式   9.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a)以上。   a。2个月b。4个月c。6个月d.8个月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6) 1。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网络来解释和描述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识别环境影响,此方法称(b)。  a.清单法b。影响网络法c。矩阵法d。叠图法   2。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考虑调查(a)。     a.水生生物和底质 b.底质 c。水生生物d.浮游生物   3.水域底质的调查主要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水水质有关的易(a)的污染物.   a。积累 b。降解 c。中毒 d。传染   4.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中,从技术上一般应考虑下列哪些方面?(abcde)   a.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b.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c。项目的特性   d。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e.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5.下列哪些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bcde)   a.突出自然环境的识别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可忽略   b。项目涉及的环境保护要求   c 项目类型、规模等特性   d.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e.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   6.下列哪些区域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环境敏感区?(bcd)   a。人工鱼塘b。沙尘暴源区   c.重要湿地d。荒漠中的绿洲   7。环境影响识别的主要方法有(acde)。   a矩阵法 b保证率法 c叠图法   d清单法 e影响网络法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应选择(acd)。   a.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   b.该项目排放量中等的污染物   c.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d.项目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   9。水环境水质调查的参数有(abd).   a常规水质参数b。特征水质参数   c。常规水文参数d。其他方面参数 2010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3)  1。国家“十五”期间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bc〕。      a。二氧化硫 b.烟尘 c.工业粉尘 d。氮氧化物   2。.国家“十五”期间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d)。   a.化学需氧量 b。生化好氧量   c。总悬浮固体 d.氨氮   3.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此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d)   a经验估算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4。下列哪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c)   a物理类比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5。对于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经确定的开发区,建立源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特定方法,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而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之和,就是给定条件下的最大环境容量。此法是(d)   a系统分析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6。一般所指的环境质量是在保证不超过环境目标值得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b)   a允许排放量 b 最大允许排放量   c最佳允许排放量 d最小允许排放量   7.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污染因子应包括(a)、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a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b 国家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c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d当地居民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8. 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b)的水质标准。   a相同断面 b不同断面 c允分混合段断面 d过程混合段断面   9。环境评价中提出的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为(a)。   a每年排放多少吨 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 c每月排放多少吨 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吨,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排放标准为15 mg/l。   10.该企业废水处理前氨氮年排放量为(120)吨   解析:600×104×20×103×10—9=120吨   11。 该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年排放量为(48)吨   解析;120—120×0.6=48吨   12.该企业废水氨氮达标年排放量为(70)吨   解析:600×104×15×103×10—9=90吨   13。 该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48)吨   解析:该企业废水氨氮经处理后排放量为48吨已经达标,小于达标年排放量90吨,所以选处理后的排放量48为建议指 2010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7)  1.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的(b)保持不变.   a.所处的位置 b.污染物的浓度   c。污染物质量通量 d。污染物的化学组成   2。如果监测数据样本量较小,而数据值变化幅度较大,则水质参数选取(c)   a监测数据的平均值 b监测数据的最大值   c平均值与最大值的均方根 d平均值与最大值的立方根   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d)   a.污染物的自身特性   b.水体的自净恃性   c。水体的水质指标   d。水体的污染特性   4。在潮汐河口和海湾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机理是(a)   a水平面的输移 b垂向输移 c潮汐输移 d扩散   5 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a)   a。稳态、准稳态、动态 b. 动态、稳态、准稳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物理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b。化学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发生的理化性质变化等化学反应。对水体净化起作用的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   c。生物自净过程: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d。紊动扩散是指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的水中污染物自低浓度向高浓度区转化   7. 生物自净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abd)。   a 溶解氧 b.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   c 温度 d.微生物的种类、数量。   8。水环境预测方法分类包括(abc)。   a 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资料调研法   9.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包括(abcd)。   a 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   b。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8)   1.有机污染物进入包气带中主要以(abcd)存在,而且绝大大树有机污染物都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a挥发态 b自由态 c溶解态 d固态   2.声音三要素包括(abc).   a。声源 b.介质 c.接收器 d。听众   3。噪声级的相加一般采用(ac)等方法.   a 公式法 b。实际测量法   c 查表法 d。资料调查法   4。声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包括(abcd)。   a.收集预测需要掌握的基础资料   b。确定预测范围和预测点   c。预测时要说明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具体来源   d.选用恰当的预测模式和参数进行影响预测   5.下列属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和方法的是(abcd).   a.评价项目建设环境噪声现状   b.评价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行期噪声影响程度、超标范围和超标状况   c.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状况   d。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超标原因   6.工矿企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d)。   a.按厂区周围敏感目标所处的环境功能区类别评价噪声影度,说明受影响人口情况。   b。分析主要影响的噪声源,说明厂界和功能区超标原因。   c。评价厂区总图布置和控制噪声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必要的替代方案   d。明确必须增加的噪声控制措施及其降噪效果.   7。公路、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d)。   a.评价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目标按标准要求预测声级的达标及超标状况,并分析受影响人口的分布情况   b对工程沿线两侧的城镇规划受到噪声影响的范围绘制等声级曲线,明确合理的噪声控制距离和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c。结合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布局,评价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提出环境替代方案   d。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8。机场飞机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abc)。   a.依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88)评价 wecpnl评价量70db、75db、80db、85db、90db等值线范围内各敏感目标的数目,受影响人日的分布情况   b。结合工程选址和机场跑到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提出环境替代方案。   c。对超过标准的环境敏感区,按照等值线范围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降噪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d.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需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9.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20m处 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离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为(a)db   a87 b 84 c 80 d 78   10.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 测得声压级为70db,距离铁路中心线1200m处有一疗养院个,则该疗养院的声压级为(c)   a 67 b 70 c 64 d60   11有一列600m火车正在运行,如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 测得声压级为65db,距离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为(b)   a62 b 60.5 c 59 d63 2010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9)   1。下列定义中错误的是(d)。      a。生态环境影响定义:生态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   b.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科学地分析与预估生态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的趋势 c.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d。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现状影响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   2.生态影响预测一般采用( d)进行如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内容的预测   a.类比分析 b.生态机理分析   c.景观生态学分析 d。数学模拟   二多项选择题   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包括(abc).   a。影响因素分析 b。生态环境受体分析   c。生态影响效应分析 d。生态因素分析   2。生态整体性影响可以从(abcd)等不同的层次分析。   a。区域或流域b.景观生态c.生态系统d.生物群落   3.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包括(abcd)。   a.生态环境影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示累积性影响特点   b生态环境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的特点   c。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高度相关和综合性   d.生态环境影响具有整体性特点   4.生态环境敏感性目标定义包括(abcd)。   a.法定的敏感性目标 b。科学评价认定的敏感性目标   c.社会的敏感性目标 d.局部地域的敏感性目标   5.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cd).   a。生态系统是否毁灭或是否严重恶化 b.生态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自然恢复   c生态系统的恢复稳定性是否增加 d生态系统的阻抗稳定性是否增加   6。应用传统生态学方法作分析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acd)。   a。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否减少   b.生态系统的阻抗稳定性是否增加   c.生态系统是否毁灭或是否严重恶化   d。生态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自然恢复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0)   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或分析时,需要注意的要点有(abcd)。   a。持生态整体性观念 b。持生态系统为开放性系统观   c.待生态系统为地域差异性系统观 d。持生态系统为动态变化的系统观   2.生态环境影响计价的目的是〔bcd)。   a。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情况   b.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   c。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   d.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有(abcd).   a。生态学评价指标与基难   b。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和基准   c.以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   d。以环境保护法规和资源保护法规作为评估基准   4。生态影响评价指标来源有(abd)。   a。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b。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   c。以专家确定的“阂值"或”生态承载力"作为标准   d。特定生态问题的限值   5。类比调查方法有(abcd)。   a.资料调查 b。实地监测或调查   c。景观生态调查法 d。公众参与凋查法   6.类比调查分析的方法有 (abcd)   a。统计性分析 b.单因子类比分析   c.综合性类比分析 d.替代方案类比分析   7.侵蚀模数预测方法有( abc )   a。已有资料调查法 b。物理模型法   c.现场调查法 d.估算法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水体富营养化定义: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b.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是磷增加,同时也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有关   c.土壤允许流失量定义:长时期内能保待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d。类比法定义: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显现的环境影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地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   2.下列不属于农业固体废物的是(d)。   a。农业生产废物 b。畜禽饲养废物   c。农副产品加工废物 d。生活垃圾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是(b).   a 挥发性有机物   b 甲烷和二氧化碳   c 甲烷和一氧化碳   d 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和硫化氢   4。预测和评价填埋场恶臭气体通常选择的预测评价因子是(c)。   a。 h2s nh3 b. co2 co c. ch4 co2 d。 co2 nh3   5。固体废物的特点有(abcd).   a。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b。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c.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d。处理过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6。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abc)。   a.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b。对水环境的影响   c.对上壤环境的影响 d.对景观的影响   7。固体废物包括(abcd).   a.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固态、半固物品   b.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的物品、物质   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d.不能排人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人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2010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2)   1。当一个新建项目全部指标的清洁生产水平达到(c)时,尚须做出较大的调整和改进。   a一级水平 b二级水平 c三级水平 d四级水平   2.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价是针对(b)而言。   a过程 b产品 c污染物排放 d污染产生   3.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关键和与其它评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它从产品的(a)来评估它对环境的总影响。   a整个生命周期 b整个生产过程 c部分生命周期 d主要生产过程   4。清洁生产主要内容应为(b)   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   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   d清洁的分析方法   5.清洁生产的指标计算时,单位产品cod排放量等于(d)与产品产量的比值.   a月cod排放量   b季度cod排放量   c日cod排放量   d全年cod排放量   丁企业年耗新水量为300万吨,重复利用水量为150万吨,其中工艺水回收量80吨,冷却水循环水量为20万吨,污水回收量50万吨,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新水量为45吨,工艺水取用水量为120吨。   6。求该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b)   a50。0%  b33。35  c34。3%  d55%   7.该企业的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为(a)   a30.8%  b6。7%  c31.3%  d13。3%   8.该企业工艺水回用率为(c)。   a66.7%  b53。3%  c40%  d41。6%   9。指标评价法作为清洁生产评价的方法之一,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c)清洁生产指标比较。   a同类产品 b相同产品 c同类装置 d以上都不是   10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方法是(b)   a分值评定法 b指标对比法 c质量指标法 d保证率法   11.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然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此法是(a)   a分值评定法 b质量指标法 c指标对比法 d类比法 2010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3)  1.国家“十五”期间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bc〕。      a.二氧化硫 b.烟尘 c.工业粉尘 d。氮氧化物   2。.国家“十五”期间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ad)。   a.化学需氧量 b。生化好氧量   c。总悬浮固体 d。氨氮   3.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此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d)   a经验估算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4.下列哪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c)   a物理类比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5.对于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经确定的开发区,建立源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然后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特定方法,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而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之和,就是给定条件下的最大环境容量。此法是(d)   a系统分析法 b线性优化法 c修正的a—p值法 d模拟法   6。一般所指的环境质量是在保证不超过环境目标值得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b)   a允许排放量 b 最大允许排放量   c最佳允许排放量 d最小允许排放量   7.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污染因子应包括(a)、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a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b 国家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c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d当地居民规定的重点污染物   8。 水环境容量计算时,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b)的水质标准。   a相同断面 b不同断面 c允分混合段断面 d过程混合段断面   9。环境评价中提出的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为(a)。   a每年排放多少吨 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 c每月排放多少吨 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   甲企业年排废水600万吨,废水中氨氮浓度为20mg/l,排入ⅲ类水体,拟采用废水处理方法氨氮去除率为60%,ⅲ类水体氨氮浓度排放标准为15 mg/l.   10。该企业废水处理前氨氮年排放量为(120)吨   解析:600×104×20×103×10—9=120吨   11. 该企业废水处理后氨氮年排放量为(48)吨   解析;120—120×0。6=48吨   12。该企业废水氨氮达标年排放量为(70)吨   解析:600×104×15×103×10—9=90吨   13. 该企业废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48)吨   解析:该企业废水氨氮经处理后排放量为48吨已经达标,小于达标年排放量90吨,所以选处理后的排放量48为建议指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考前复习题(14)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废水处理技术中,下列方法属于物理法的是(a)。   a.隔油 b。催化氧化 c.活性污泥法 d焚烧   2。现代废水处理技术中,下列方法属于化学法的是(d)   a。隔油 b。离心 c。活性污泥法 d氧化还原   3。按处理程度,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c)级处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d)的可沉降颗粒物。   a.60%~65% b、70%~75% c。80%~85% d。90%~95%   5。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b)的总悬浮固体。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6。一级沉淀池通常可去除(c)的bod。。   a.5%~15% b.15%~25% c。25%~35% d.35%~45%   7。二级处理过程可以去除大于(b) 的bod。及悬浮固体物质。   a。80 % b。85 % c。90 % d.95%   8。一般三级处理能够去除(d)的bod、磷、悬浮固体和细菌.   a.90% b。95 % c。98 % d。99%   9.一般三级处理能够去除(b)的含氮物质。   a。90 % b。95 % c。98%d。99%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去除会堵塞或卡住泵、阀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大颗粒物等   b。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泵站和沉淀池之后,用以分离废水中密度较大的砂粒。灰渣等无机固体颗粒   c.隔油池采用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   d.事故池的主要作用就是容纳生成事故废水或可能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故废水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精选复习题(15)  1。下列物质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法去除的有(abcd).          a.铜 b。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