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教育局工作要点2020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开展高效课堂建立年活动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治理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创新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办好与远安经济社会开展相习惯的教育,为远安教育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进一步打根底。一、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建立年活动,努力实现质量建立新打破1、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高效课堂创立活动为载体,以校本研训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提高队伍素养和教育质量为目的,按照整体推进、分步施行、重点打破、全面提升原则,深化扎实开展高效课堂
2、建立年活动,打造理念先进、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构造合理、方法科学、气氛和谐、教学相长、质量提高的高效课堂。通过高效课堂创立活动,使老师队伍整体素养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推进中考、高考质量及全市学科抽考质量逐步走在宜昌市山区县前列。2、强化研训部门在高效课堂建立中的指导职能。加强教学科研的针对性研究,让教科研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老师业务水平的助推器。认真制定并组织施行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创立高效课堂实践指导意见和校本研训合格学校评估方案。实在加强校本研训活动的指导,积极探究并指导学校确立符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认真组织开展区域研训、精品课展示、四优竞赛等活动,使老
3、师的教学才能、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把提高老师教学才能摆在突出位置。对照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经常性举办高效课堂,组织老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积极探究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方式和途径。深化研讨提高课堂实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探究和构建开放、欢乐、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4、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高效课堂建立中的作用。组织网络治理员、实验操作员培训,抓好中小学实验室、多媒体室、图书馆等功能室应用的过程性监管。举办远程教育应用现场交流会,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老师实验课教学比武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竞赛。开拓老师博客网等网络教研新途径,通过
4、区域教研和网上教研等方式,处理小学校、小学科的集体备课难题。5、不断优化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结合施行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高效课堂建立和质量建立中的作用。坚持教学目的治理和过程治理有机结合,完善质量监测机制。二、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推进教育平衡开展6、探究施行义务教育平衡开展行动打算。以施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立工程、老师队伍建立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和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为重点,探究建立保障义务教育平衡开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初步实现中小学师资装备平衡化、根底设备标准化、质量评价一体化,努力推进全县根底教育平衡开展。7、加强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建立。依
5、法平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在硬件建立和资金安排上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实行教研员到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蹲点制度,开展系列教学研究。实行城区学校与薄弱学校联谊结对制度,开展送教下乡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注重薄弱学科老师培训,通过跟岗学习、研讨交流、集中讲座、送教观摩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整体素养。8、加强学校后勤治理。组织开展师生满意食堂,文明寝室及学校后勤治理综合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后勤治理及效劳水平。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立,开展花园式学校达标活动,提升治理水平。9、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赞助体系建立。结合施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赞助政策。认真做好中职学生
6、国家赞助政策、一般高中贫困生赞助、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及政府赞助贫困大学生实事工程等工作。注重并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认真处理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咨询题。10、加强幼特教工作。进一步改善特别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治理水平。以整顿标准为重点,以示范创立为载体,着力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加强乡镇幼儿园建立,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程度。确保县直机关幼儿园创立省级示范幼儿园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三、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稳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开展水平11、着力推进一般高中阶段教育进程。落实一般高中教育的各项措施。稳定高中教育规模,初升高比例到达95%以上,普职比保持在11以上。12、努力提高一般高中教育质量。在县一高接着开展质量治理创新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评价、用人、分配、鼓励等机制,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在加强高考备考工作,确保高考质量有本质性提升。13、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抓住政策机遇,以效劳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实在加强职业教育根底才能建立和骨干专业建立,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实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职教中心毕业生生就业率到达98%以上,高职统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治理和建立,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