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专题 新课程新理念与新课程的实施。 该专题讲座。旨在通过对课改的背景和课改的目标的回顾,再一次明确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从而,更加坚定课改的信心,坚持课改的正确方向。通过对新课程的新理论、新理念的扫描,再一次比较系统的了解新课程的七大理论、和一系列新理念。从而,更准确的掌握课改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实践新课程。通过对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的分析,让我们明白,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很多,很复杂。而本课程 14 集的专题交流,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根据读者主要是一线教师的情况,选择了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又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分析并提出对策。 第二至第十三个专题分别为: 第二专题 新课程自主学
2、习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专题 新课程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专题 新课程探究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专题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专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第七专题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 第八专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第九专题 新课程综合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专题 新课程多媒体运用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一专题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二专题 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三专题 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这十二个专题分别从 12 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十四专题 新课程实施中问题与对策的辩证法 该专题运用辩证法,
3、审视新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含义,对策的含义?问题与对策的关系?审视对新课程实施中问题的态度,对新课程实施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态度,对新课程及课改的态度。运用辩证法,简析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困难、困惑、问题、矛盾。简析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观念、观点、态度和行为。从而,让我们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对新课程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通过 “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的学习,能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思考和解决新课程第二讲 新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与对策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就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恐怕无人不知、无人
4、不晓。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无数的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的成功的案例。 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中,也有一些教师产生了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实施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中,主要有哪些问题。一、新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问题 1:自主变自流这是自主学习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 1 这是一节美术素描课。上课前,教师问:“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随声附和“准备好了”;然后教师展示出一只瓦罐,接着说:“今天,我们就画这只罐子,同学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完后,学生作业展示:有的画得像坛子,有的像
5、酒瓶,有的像圆柱体,有的什么也不像教师都给予表扬:“画得真好”、“有创意”。案例 2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跳水,同学们自己先读课文。大家喜欢用什么形式读,就用什么形式读,自己读可以,找人讨论也可以。 学生: (有几个学生开始自己读,后来变成几个人齐读;有的学生边读边记;有的几个在讨论;可是一会儿似乎聊到题外去了;有个别学生好像在思考,又像是在开小差 ) 教师:你们读完了没有 ? 学生:读完了。 教师:现在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有问题要问吗 ? 学生 分析这两个案例,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自主变自流。 教师认为新课程应给学生充分自由,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自主学习 ”变成了漫无目标的 “自由学习 ”
6、,这显然是认识上的偏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自主不是沙龙闲谈、不是自由论坛,更不是自由活动。 案例 3 一位教师执教微笑着承受一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他组织学生学完生字词,便急急忙忙布置学生读通篇文章,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于是学生开始大声朗读课文,老师则旁若无事。读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只是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引导。而学生们的感受仅仅是泛泛而谈,缺乏从文本中得来的真实感受。下课后交谈,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新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自主吗?不是要尊重学生吗?”分析 这堂课,这位老师叫学生漫无目标地读书,让学生凭空感悟,追求高大
7、而虚拟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 “召集者”和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这样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致教学效益低下。 自主变自流,这是自主学习中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呢?实质是:教师对自主学习的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只得其形,未得其实,缺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问题 2:自主怕“讲授” 案例 4 一位老师上卢沟桥烽火(苏教版第十册)时,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只字不提,导致学生理解课文出现偏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介绍时代背景呢?课后,与他交流,他说:“如果我讲了,不就是用老办法(传授式教学)了吗?”分析
8、这是对自主学习的误解。自主学习,教师该讲的还是要讲,而且必须讲。只是,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讲多少?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准备。问题 3:自主变他主 案例 5: 一位老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生日统计课时,老师让学生讨论:怎样记忆春、夏、秋、冬四季月份?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得很认真。不到一分钟,老师请学生说方法,一个学生说:“我们按颜色来记忆。”听课的老师都期待着学生具体说出怎样按颜色记忆的,可这位老师却迫不及待地说:“老师这里有一首记忆四季的儿歌,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念。”老师出示儿歌:三、四、五暖春花开,六、七、八热夏雷雨,九、十秋凉到十一,十二雪飘一、二冬。学生跟着老师念了一遍儿歌。有几个同学举手想
9、发言,老师不让他们说了。 就这样,一个环节结束了。课后,向学生了解,有的学生喜欢用颜色记忆:小树发芽了,春天就来了,三、四、五月是春天;天气变暖了,夏天就来了,六、七、八月是夏天;树叶发黄了,秋天就来了,九、十、十一月是秋天;天上下雪了,冬天就来了,十二、一、二月是冬天。 多么富有想象和诗意的记忆法 却被老师打断了,使同学们得不到分享。有的学生发现了四季的规律:只要记住“三月开始是春天,三个月是一个季”就可以推出来。多么科学的记忆法没有机会表达和得到肯定,使同学们失去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再向学生了解能不能记住儿歌,学生都说记不住。分析 案例中,学生讨论不到一分钟,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答案告诉
10、学生,并强迫学生接受,这跟 “自主学习 ”理念显然是相悖的。实质上,自主变成了他主。变 成了老师做主。 教师应 给足学生 “自主学习 ”的时空,本堂课,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记忆方法,并组织学生评价各种记忆方法,引导学生选择方法记忆四季月份。问题 4:对自主学习的茫然与抵触案例 6 一位叫杨 国基的老师给我来信说: 我所教的农村初中班,人数较多,有 70多人。学生家庭贫困,许多学生的家长不识字,家长对学生的管教要求不高,认为只要念完初中,就万事大吉,好出门务工挣钱,养家糊口,仅此而已。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家庭辅导,连做作业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加之家长观念陈旧,多有赌博,骂人等不利孩子
11、成长的行为,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家庭环境,学生自然不求上进,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合作性。自学能力相当差。许多学生没有新华字典,更谈不上课外读物和上网查询。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学习。笔者进行了尝试。曾对一篇自读课文,给学生两节课时间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等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对照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学生自主组织成学习小组,看起来热闹,激情高涨。结果,许多学生没有工具书,不会查字典,有的学生只是摆家常,只有个别组疏通了字句,初步了解了文意。大多数学生只是图热闹,我感到失败了。该如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案例 7 另一位叫 张玉的老师给我来信说: 我是一名山村教师
12、,我了解山村教学的特点,深知山村孩子的环境。山村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看管。大多数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孙子的学习,全都依赖于学校,依赖于教师。这些孩子贪玩,学习自觉性差。他(她)们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没有大量的课外书籍可读,也没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山村中信息闭塞。这些孩子除了了解农村中的一些闲事以外,脑中一片空白,只有教师传输的知识。要让他(她)们自主学习,那他(她)们怎样学?我认为新课程应因地因人实施,实施中的方法并不能照搬,要灵活应用。在这群连火车都没见过的孩子中,你要求他(她)们讨论火车,学习有关火车的知识,这能行吗?有些孩子连汽车都未坐过,那又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
13、这难度是不是太大了?分析首先,我要向这两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地实践新课程,同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来信诉说他们的困难与困惑。 这两位老师,表现出对自主学习的茫然、无赖,甚至抵触。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学习环境差,教学条件差,实施自主学习太难。 在偏远的条件较差的山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究竟能否实现?学生基础差,学习环境差,教学条件差难道与自主学习就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吗? 我想对两位老师说:在学生基础差,学习环境差,教学条件差的情况下,实施自主学习难度肯定大,见效肯定慢。老师的付出肯定大。但是,我们不能抵触,放弃自主学习。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重视,要花更大力气,指导
14、学生自主学习。以上案例反映出:新课程自主学习中的主要问题:自主变自流,自主怕“讲授”,自主变他主,对自主学习的茫然,对自主学习的无赖,对自主学习的抵触 。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第一,是对自主学习的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贯彻自主学习的理念还不够坚定。第二,没有领会自主学习的实质,要领。第三,没有掌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第四、畏难、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第五、不管内容,什么都拿来自主学习。 二、新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对策 1: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要清楚自主学习的价值。只有明确了意义和价值,
15、才会坚定地积极地实行自主学习方式。 一、为什么新课程要倡导自主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呢? 纲要解读指出: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 9年或 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 (她 )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
16、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彻底的全面的否定其他方式。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同时,过去太忽视新的学习方式。二、自主学习的价值 自主学习作为体现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7、自主学习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因为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分,它自然具备主体性教育的特质,即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作为其终极目的。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积累的过程,而主体性教育则看重在知识积累、能力发展过程中,学生是如何主动地、有创造性地习得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已有的知识、能力仅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参照,是进一步学习的物质基础。自主学习的灵魂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宏观上讲,即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将人自身对环境的积极改造放在首位,人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从微观上讲,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学习者在从事主动学习这种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内容是学习的
18、客体。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除了要对学习客体有科学的认识之外,还要对自身有科学的把握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据此完善认知策略,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学习活动中,用形象的话来说,学生应是自己的导演和设计师。 2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方面。 (1) 学会自理。首先是生活自理,主要指不依赖父母,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其次是学习上自理,主要指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预习、复习、自学和课外阅读、做作业等。 (2) 人格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强及自己的独立人格。自主学习权,其中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的选择权,这就使他们在
19、学习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进行,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己管理好自己及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学会自理。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最终会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确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具有正确的自我观,有利于促进自我发展。 3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觉性的发展 自觉性的发展可分解为三个方面。 (1) 愿学、乐学。包括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己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 (2) 会学、善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这样就知道怎么样的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3) 自省、自动、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想学、会学,还
20、要坚持学。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在学生的自觉性发展中,想学即愿学、乐学;会学即会学、善学;坚持学即自省、自动、自控。因此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自觉性的发展。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主动学习,掌握了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改变了盲目学习的状况。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可见,自觉性的发展在儿童和青少年实现自主发展中起着动力性、源泉性和方法性作用。 4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主动性的发展主要包括
21、如下五个方面。 (1) 适应性。主要指学生学会适应,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 (2) 选择性。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具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能力。 (3) 竞争性。主要指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成功欲望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包括在文化学习、体育比赛、技能训练、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竞争。 (4) 合作性。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 (5) 参与性。主要指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22、 主动性发展的五个方面都在自主学习中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因此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人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基本实践,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有利于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主动意识、主动精神,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并最终会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5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发展 创新性的发展是在前四个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性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 (2)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3) 具有勤于思考、敢于陈述自己见解和敢于冒风险的品格; (4) 努力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 (5) 积极参与
23、多样化的创造活动; (6) 具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方法。 创新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自主学习的深层次发展中都有所体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性发展的机会,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而这正是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把我国建成世界强国的一项奠基工程。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既然自主学习如此必要,有哪么多作用。我们就应义不容辞地、坚定不移地实施这种学习方式。不要对自主学习产生抵触。对策 2:领会自主学习要领 对自主学习的要领,要认真领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4、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是纲要和各科课标明确指出的。广大教师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什么是自主学习呢?纲要和课标上没有明确的解释。不过,一些新课程的知深专家们有很多论述。我们选择一些给大家介绍。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教授,教育部新
25、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召集人,全国“十五”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在一次对话中,谈了 自主学习的真谛。他说: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 主动性自主学习基本特征之一。什么是主动性?不是教师要我学我才学,家长要我学我才学,而是“我要学”。主动性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兴趣,还有一个责任的问题。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能让学生马上有兴趣或能成功的,也不是马上就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价值,但我相信这个学习对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我的将来,对我的家庭
26、、对国家、对科学都有价值,有意义。这样就不能说兴趣高于一切,还要有责任感。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对我父母负责,怎么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这个很重要。 独立性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因此很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能学是要有过程的。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如果有个老师引领一下,这个时候我们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跟着老师学,这就是刚才说的“他主”,依赖,有的时候甚至完全依赖他,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这个过程是不可以缺少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独立。比如一、二年级,由于身体、心理、认识上的原因,我们主要或更
27、多地依 赖老师,到了三年级、四年级,觉得这样不行,我有了一点独立性,我的经验增加了、思考力增强了,依赖性就越来越少,独立性就越来越多。到了初中就相对独立,到了高中就基本独立,到了大学就完全独立。这个是从大的教学过程来讲。 从小的过程来讲,比如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也是这样。所以,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引用教学论专家江山野的精辟论述:首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我们只能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以让他们自己明白整理,自己掌握知识;其次,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
28、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再次,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争取独立的日益独立的过程;最后,每个学生,当然这不包括一些有特殊原因的学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总而言之,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普遍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也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规划性自主学习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从自主学习来说,当我愿意去学,也能学时,我还要会自我安排如何学习,这就是自我规划,或自我管理,学习规划还包括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方法的应用,学习活动的调控,教师要培养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学习对象进行学
29、习的意识和能力。靳玉乐(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谈到自主学习的本质。他说: 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而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独立学习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没有对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的独立学习也就不能称之为自主学习。 自我调控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主动运用和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学习。自我调控学习也不等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孤立地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
30、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教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状态与所需帮助做出判断,需要有适时适度指点的技巧,需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组织、协调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自主学习的本质中,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第二,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
31、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弄清了自主学习的含义,可以给自主学习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对策 3:掌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就是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自主学习指导的一般程序 (1
32、) 明确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让他们盲目地乱碰乱撞,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应该做什么,每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做,做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要注重把带领学生小步子逼近目标同教师的“引一扶一放”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整合资源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主动地寻觅学习的资源,提高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会围绕学习目标和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社会文化环境中 (包括上图书馆、实验室、上网、调查、访问等 )获取各
33、种有用的资料。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组或整合,以利于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思考、尝试与探究,自主的建构意义,掌握知识,习得学法。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编写学生自学的教材。 (3) “解放”学生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可能在一切都听命于教师的控制之下进行,教师要放学生到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去,让他们有机会放飞想象,抒发创意,释放潜能。 陶行知先生在 20世纪的前半期就呼吁“解放学生”的手脚、大脑、空间、时间,现在是应当得到实现的时候了。我国教师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基本原则: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
34、,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4) 要求具体 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点,教师应当对“学生怎样做”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由“细”而“粗”、由“繁”而“简”,一步一步带领,使他们形成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的能力。 (5) 巧妙提示 教师善“导”充分地表现在巧妙的提示上。巧妙,应当是不着痕迹地提醒,不事张扬地启示,要言不烦地点到为止,这样可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枝不蔓地抓好关键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对策 4:耐心
35、坚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要有耐心。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 福建的自主学习教学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点。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高度来看,先慢后快。 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 福建省在 1995年进行了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实验,这是在福建省对中学教学“目标掌握”十年教学改革实验基础上的发展。这项实验横向迁移到其他学科,纵向迁移到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成为全省 100多所中小学共同的教学改革课题,并在 1997年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在初中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超前学习,然后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
36、进行深化教学。“指导自主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读书阶段。这是实验的导人阶段,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叫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的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每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 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
37、、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形式应多种多样。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人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和批判或创新层次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进行学习。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己提问题。这个阶段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了。 (吕世虎 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魏书生指导学生批改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把
38、批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由同学互相批改,并拟定十条标准,一条一条地逐步掌握。 一开始,他只要求学生写五条批语:首先看作文的格式正确不正确。这谁都会。看过之后,红笔拿出来,批上:此文格式正确。 第二条批语,看卷面整洁不整洁,这连最淘气的学生也会。当他批上别人的卷面不整洁时,以后,自己也就不能潦草了。如果他批的是一本写得整整齐齐的作文,心目中也就有了榜样。 第三条批语,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有没有一逗到底的情况。有几个不正确的,挑出来,扣分。 第四条,看有多少个错别字。批卷人看不出来怎么办呢 ?流水作业。你说本文错别字有五个,都具体指出,改正过来。下一个同学再看,所以,凡有疑问,学生就都捧着
39、字典去查。这样,人人都增长了辨别错别字的能力,也会要求自己尽量少写错别字。 第五条,找病句。看哪些句子有毛病,写得不通顺,还要琢磨怎么给人家批改,碰到不好批、拿不准的句子,也要搞流水作业,有人批,有人复查。 第六条,看作文的中心,注意两点:一、是否鲜明 ?二、是否集中 ?要求紧紧抓住主题。怎样辨别作文的中心是否鲜明和集中, 魏老师通过一两篇作文的实例指导一下,学生一般就能掌握了。 第七条,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这一条,凭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第八条,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第九条,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如:记
40、叙文,是否做到了以记叙为主,老师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结合没结合。 第十条,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不作要求。如果能够写得生动形象,那当然更好。 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批改作文,魏书生老师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 魏老师对学生批改作文,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由“细”而“粗”,由“繁”而“简”,一步一步带领,使学生形成有效地把握、逐步地迁移的能力。 福建的自主学习实验 和魏书生老师对学生批改作文,告诉我们: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方式,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学生才会养成好的习惯,会增强能力,这种“自主”的学习
41、才会获得更大的“自由”。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耐心坚持。 对策 5:改进教法 几种参考性的教学方法1 尝试教学法 2 自学辅导教学法 3 反馈教学法 4 分层递进教学法 5 六步教学法 6 “八字”教学法 7 异步教学法 8 支架式教学 9 抛锚式教学具体的内容请看相关链接。 第三讲 新课程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教师产生了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 “伪合作 ”,合作学习成了少数优生的 “表演场 ”、个别学生的 “休闲场 ”、规规矩
42、矩的 “操作场 ”、随随便便 “乱收场 ”、热热闹闹 “走过场 ”。 由此我们 许多老师产生了困惑,合作学习是不是 “像雾像雨又像风 ”?还需不需要合作学习?我们需要怎样的合作学习? 对于新课程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我们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可谓遍地都有,尽可信手拈来,现在,我们来看看一线教师们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一、新课程合作学习的问题 问题 1:不知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案例 1 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我说: 我对合作学习有如下困惑:合作学习应运用在教学中的哪些环节?哪些课型?是面面俱到呢?还是有侧重?合作学习涉及到的问题是否要视其难易程度区别对待。如较简易的问题就同桌合作学习。较难
43、的问题就由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还有,合作学习一般以多长时间较为适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驾驭合作学习?这些就是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为困惑的问题。我急于想弄明白,以指导帮助我的教学实践。( 郑继清)分析这位老师遇到的问题,就是不知怎样进行合作学习。这是新教师或刚接触新课程的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根源是对新课程合作学习了解太少,研究太少。问题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案例 2 当前有一个普遍现象:教室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张桌子相拼,学生依次坐好,这就是合作学习开始的前奏。再看,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观察几个小组
44、: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预定的时间到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时刻,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分析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而课堂教学简单的课桌拼凑不等于合作,更不等于是在进行合作学习。 在很多时候,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事先由教师安排好的讨论人员、讨论时间、讨论内容的,只要一到此环节,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也不管现在是否有讨论的必要,都要进行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
45、组合作,变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造成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问题 3:合作学习分组不当案例 3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片段 师: 东郭先生、狼和老农各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读了这篇课文明白了什么道理?下面分小组学习。你们可以随意组合,你想跟哪一个在一组,就与谁在一组。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有的小组十几人,有的小组二三人。这时有一小女孩,看上去腼腆内向,走到老师面前,委屈得要哭出来:“他们那一个小组都不要我。”老师把她领到人少的一组。这个小组的学生说:“她不爱讲话,我们不要她。”老师劝导说:“同学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6、。”这个小组的学生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女生。)分析 这个课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分组过于随意,似乎体现了把选择学习伙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但违背了合作学习相互尊重、互补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使某些智力、性格、交际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问题 4:合作学习规则不明案例 4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
47、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表现形式就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
48、的要求。问题 5:合作学习时机不当案例5 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分析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造成 合作学习时机不当,导致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 问题 6:合作学习内容不当案例6 有位教师在讲论语时,想先让学生了解孔子。他问学生是否知道孔子是哪里人,学生不知道。教师就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教师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分析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