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990466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4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需要暑期学习资料的联系:876512611目录幼儿园沟通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一与家长沟通响心理效应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二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三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四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五与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六与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七与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幼儿园沟通系列之八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幼教工作者暑期学习必备资料包含园长管理、教育教学资料集、名师教学课例视频、舞蹈、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等,适合各中小幼儿园园长用于园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联系:876512611幼儿园沟通沟通是家园

2、共育的基础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诚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他很聪明,主动表达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他说的话常常真假参半。这天下午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他对妈妈说,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把我放在旮旯里,不让我学英语”。还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老让我跳,老让我蹦”。妈妈并没有听信诚诚的一面之词,而是在第二天向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英语老师是幼儿园外请的,并不

3、认识班里的小朋友,她教英语的时候是随便排的座位,碰巧把诚诚安排在边上了;而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诚诚作为超重儿童参加了幼儿园专门设计的训练课程,教师根据他的体质状况设计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活动。所以,从现场描述的角度来说,诚诚说的话是事实;但是从教育情境的角度来说,他的话并非事实。听了诚诚的话,诚诚的家长之所以没有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是因为诚诚的老师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原因,而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平时,利用接孩子离园的时间,诚诚的老师会及时地与诚诚的家长讲讲诚诚当天发生的事。比如,有一天,诚诚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保育员洒的。而当时,保育

4、员正在活动室的另一角落里打扫卫生。那天下午离园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诚诚的家长,并对诚诚家长说,这孩子很聪明,他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一旦犯错了,为了怕大人批评或者责备,他会把自己从错误中“摘”出来。这个很正常,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此外,他们还往往把假想的当成现实。所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要了解清楚情况,再慢慢引导孩子。上述案例中,教师到位、得当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了解到孩子的特点,所以家长才不会轻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从而避免了种种误会的产生,为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家园矛盾,如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度造

5、成的沟通越位等。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忽视沟通,即有的教师只顾认真带班,没有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过度自卑,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缺乏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因而不敢与家长沟通;过度自信,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因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一)忽视沟通张老师热爱幼教,对孩子也很负责任,但是她与家长沟通不多。她认为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而自己平时的事情也很多,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家长就不会对教师有意见。可是,有一天她说

6、与家长的沟通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欣喜与快乐。那是在一次公交车上,张老师偶然碰到了她班上一位幼儿的家长,两人一路搭车便有了充分的时间交流。这位家长说,孩子经常在家里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故事、歌曲和舞蹈,有时还冷不丁冒出一些很恰当的“大道理”,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自豪地说:“是张老师教给我们的,张老师是我们小朋友的妈妈!”张老师听了家长的描述非常感动,她没想到这些平凡的小事竟然能够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认可,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她认识到,不能只在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才与家长沟通,沟通还是提高教师自我认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确实如张老师的感悟,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和家长一起解决孩子

7、的问题,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案例中的张老师忽视沟通,实际上是在思想意识上割裂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联系,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各行其是就够了。事实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以相互替代。通过沟通,家长与教师能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好各自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2、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很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外部环境和成人身上,找出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不过,仅仅发现根源是不够的,教师除了反省自身外,还要与幼儿家长深度交流,根据家长提供的

8、情况具体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比如,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很科学,但是不会与孩子交流,不会做亲子游戏,教育行为具有成人化倾向。教师只有与家长频繁地进行沟通,才能有效地帮助家长及其孩子。3、是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与宽慰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低,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牵挂与担心。即使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家长还是希望知道当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种心情并非不信任教师,而是父母之心、人之常情。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幼儿园会采用视频录像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这种方式固然开放透明,但是这种“人机沟通”并不能代替教

9、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真正的家园沟通是教育观念的共识、教育责任的共同担当、教育烦恼的相互理解以及教育方法的相互配合。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清晰的自我认识: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才是最佳、自己的能力如何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其答案并非靠苦思冥想就能获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得到的反馈。离开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就很难多角度地、客观准确地把握自我。当然,如果是积极的沟通,教师就可能获得如张老师一样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是消极的沟通,教师则难免会出现难过、郁闷等不良情绪,但是要勇敢地、开放地面对冲突与困惑,而这恰恰是自我成长的契机。(二)

10、过度自卑朱老师从幼师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了,但是她在与家长沟通时一直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她所在的幼儿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虽然后来她自己又读了大专、续了本科,但还是觉得现在的家长能说会道,了解的知识与信息比自己广泛,所以她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是很自信。她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于是,当孩子和家长有问题时,她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家长,所以家长说怎样就怎样了,自己也就不再深度交流了。朱老师的困惑是当今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家长的学历

11、层次越来越高。而高学历家长通常有较长并且较成功的受教育经历,有的家长还直接从事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也很多。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素质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确实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蕴藏着高效沟通的机遇。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做呢?1、拓展知识范畴,树立幼儿教育的专业自信幼儿教师在家长面前不自信,也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广度有关。有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很强,管理班级幼儿很有经验,发表的教

12、研论文也不少,但这些都属于幼儿园教育范畴。广义的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教育。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育范畴,而家长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大众传媒的教育范畴,如果教师与家长的知识结构交叉较少,不了解家长的知识内容,就很可能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与家长沟通时没有共同的话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除了钻研幼儿园教育的知识外,还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科普趋势,了解幼儿经常看的读物和电视,对一些流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就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他们进行对话,逐渐成为家长认可的“行家里手”。2、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现在

13、的家长学习早教知识的热情很高,但是很多家长的教育知识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而是通过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报刊获得的。这种方式使得他们接触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内在的联系,导致他们在行动上存在盲目性。比如,有的家长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后,这种理念试试,那种理念试试,结果发现孩子的教育成效并不理想;有的家长发现各种育儿观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应该坚持哪种做法。在多元观念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是驾驭不了众说纷纭的、零散的理论的,而任何偏激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能不能批评孩子?该不该打孩子?自由重要还是规则

14、重要?尊重孩子是不是就应该放纵孩子?早点学英语好,还是晚点学英语好?是多教孩子还是让他自己多探索?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纠结不清。可见,高学历家长的早教观念也是需要引导的。而幼儿教师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幼儿教育训练,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在这方面能够给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3、挖掘高学历家长的教育资源家长,作为和孩子最亲密、最了解孩子的成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最有感悟和发言权。尤其是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并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鸿沟”,反而感觉到

15、很多“隔行不隔理”的共性,这也是因为教育专业不像医学或者电子信息等专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所以,这些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很难得的资源,可以把他们发展成为沟通层次比较高的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对于幼儿园来说,这样的家长越多,越有利于家园间的对话和沟通,越有利于幼儿园全面地了解和教育幼儿。(三)过度自信一天,田园长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说他的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做事精干利落,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重视家长的建议和进言。随信,这位家长还画了一幅画,画中的教师和家长背对背抱手站着,并在旁边写了一行字:“特意给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寓意是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

16、师拥有理所当然的话语霸权。”家长的来信和绘画反映了该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这位家长想与教师沟通的愿望。1、克服经验优越感带来的自负心理幼儿教师经验丰富有助于做好教育工作,丰富的经验为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积累了一个策略方法库,但是如果因此产生经验优越感则可能给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优越感是自视高人一筹的自负心理,容易给家长一种刚愎自用的感觉,进而使家长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造成家园间的沟通障碍。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了,如有着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优越感,尤其是面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或者显得有点过时的祖辈家长,这种优越感更为强烈。但是明白了经验优越感的不当之处,努

17、力在客观的优越中减少和避免滋生主观的优越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2、以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教师年复一年地面对许多大致相同的早教问题,然而在教师看来是常见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则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教师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当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要带着理论上的条条框框简单地否定或者批评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或者方式,而是要与家长深入交流,与家长一起分析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家长逐渐提高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家长灌输理论知识。在平和的沟通过程中,教师的措辞要诚恳、礼貌、客气,用词不绝对,态度不强硬,尊重家长的成人身份与角色

18、,这样才能与家长建立持续、频繁、充满信任感的沟通关系。3、沟通不仅要说,更要倾听沟通不仅要把自己认为好的观念和做法说给家长听,更要倾听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和理解家长,才能为家长提供针对性比较强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而了解和理解家长的前提就是在沟通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随便便听,而是全神贯注地、用心地听。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便打断家长的话语,不要随意插入自己的见解;要用点头、微笑、目光注视以及“哦”、“嗯”、“是的”、“然后呢等非语言或简单的言语方式,表达对家长谈话内容的兴趣、专注和认真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家长把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描

19、述清楚,这将为教师与家长深层次的沟通和对家长深层次的指导打下基础。4、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验优越感和过度自信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有的教师的个性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倾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矫正过来的。为了尽快改善与家长的沟通关系,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教师避免口头交流的惯性。书面交流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把书面意见或者建议收集上来之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和调整,然后再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家长,以提高家园沟通的深度与效率。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很多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越位的现象,其主

20、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距离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话题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权限越位,即没有正确把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范围,混淆了“公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一)距离越位李老师文文静静,为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的家长却私下里说不太习惯与李老师说话。因为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与家长离得比较近,如果家长默默地往后撤出一点空间,李老师为了让家长听得清楚,就会不自觉向前靠近,而家长又不好意思打断她,于是只能暂时忍着。与此同时,幼儿园里还有一位白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持与家长间的交流距离。她有时会压低声音以说悄悄话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其实说话内容也没有什么

21、不适宜公开的,可能是她觉得应该对其他人有所回避才采取这种耳语的说话姿势,但是这种姿势并不雅观。1、人际沟通需要适宜的距离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人类学家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应与沟通双方的关系相称,否则就是不礼貌的,甚至会引起沟通一方的反感。15厘米之内为亲密距离,适宜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6122厘米为个人距离,适宜熟人之间,表现为能够相互亲切握手,沟通时比较具有分寸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更靠近122厘米一端;122370厘米为社交距离,适用于面试、讲座

22、等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370760厘米为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讲的距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适宜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2、与家长沟通属于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根据沟通发生的场合,可以把沟通分为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和私人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工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工作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比较正规。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幼儿园工作内容,是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要求教师的沟通言行大方得体。耳语是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已经达到亲密距离,属于私人生活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不适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果有在场的其他人不宜知道的交流内容,可以选

23、择人少安静的场所或者另选时间交流。3、非言语沟通姿态要符合教师身份人们在言语沟通过程中通常会伴随一些非言语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这些肢体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习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既活泼又认真、既放松又严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文雅的非言语沟通姿势表现出来。即使在长期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已经建立了友好、融洽的沟通关系,也要与普通的私人交往有所区别。不是说关系一好了就没必要重视这些“形式了,因为虽然正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只有一个人,但是看见教师在沟通的家长却有很多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以维护好教师形象。(二)话题越位

24、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园长听见王老师正在与一位家长说一家新开业的商场促销打折的事情。当问及王老师怎么与家长聊起这件事的时候,王老师说是家长提起的,自己不好意思不接茬儿。同样是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年轻的郑老师在与家长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聊着聊着就转移话题了。这位家长说:“我家孩子挺喜欢你的,我也觉得你性格脾气好,你有没有对象啊?你想要什么条件的?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个。”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1、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与家长沟通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人际沟通与交往有三大基本动机:亲和动机、赞许动机和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关心与好感的愿望;赞许动机是指通过沟

25、通希望获得家长的认可、肯定、称赞和嘉许的愿望;成就动机是指通过沟通追求工作优异、事业成功的愿望。不同的沟通动机对提高家长工作都是有益的:与家长拉家常、聊一些与孩子和幼教无关的事情有利于融洽与家长的情感;向家长展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家长的自信心。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工作顺利开展、孩子快乐发展、教师专业获得成长,所以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2、注意与女性家长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幼儿园以女性教师为主,经常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家长也以妈妈和奶奶等女性家长为主,因此,幼儿园是女性之间交往与沟通的集中地带。女性之间的沟通比较热情、随和、细腻、生活化,除了工作和孩子的事情以外

26、,大家很容易聊起衣着、购物、美容、保健、瘦身、旅游、婚姻等方方面面的话题。而且,家长都有与教师拉近关系的朴素愿望,一些家长会主动向教师提供生活、休闲和情感的话题,家长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宜一口回绝或者闭口不谈这些内容。但是,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场所与程度,不宜在接待家长和带班的工作时间以及幼儿园工作场所交流这些话题。如果家长主动提及,教师可以礼貌地应承几句,然后说还要接待其他家长,等以后有机会再聊。3、适度把握与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的原则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工作关系,但是沟通久了、沟通得开心了,在观念、性格、脾气和爱好上比较投缘的教师和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也在所难

27、免。很多孩子因为升班或者上小学之后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教师,但是孩子及其家长仍然与教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但是,要记住,与家长发展朋友关系的基础是无功利、无取巧、无偏袒的工作关系。一心一意、公平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是赢得家长信任和尊重、与家长建立真正纯洁友谊的基石。(三)权限越位一个星期天,钟老师与未婚夫在建材装饰城遇见了成成的妈妈,原来成成的妈妈是做家庭装修的。她得知钟老师就要结婚了,需要装修新房,就说安排自己的工人给钟老师装修。钟老师认为这样不合适,成成的妈妈说:“为谁装修不是装修啊?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建材、做监工,你把新房交给我就放心

28、吧。”家长非常热情,钟老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可是不久,成成无意中跟其他小朋友说:“你知道吗?钟老师就要当新娘子了,你给老师送个什么礼物?”小朋友问他送什么,他说妈妈送给老师“一间大房子”,这个“大礼物”就在小朋友和家长中间传开了,钟老师“辟谣”也没有用,因为虽然没有送给“大房子”,却是在给“装修”。钟老师说自己是出装修费的,但她没办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全额自费”的,总之很苦恼,装修风波闹得她非常不愉快。1、与家长沟通的权限仅限于教育范围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赋予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权利与义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

29、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由来源于教育的需要,并且是为了教育幼儿。逾越教育范围的事情均属沟通权限越位,年轻教师尤其要有这种职业敏感性,把握沟通的分寸,切忌与家长合作私事,不给其他家长、幼儿和教师留下误解的隐患,为自己营造一个简单、安心、没有纷扰的班级工作氖围。2、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沟通的必修课与家长沟通是出于工作需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容易涉及工作以外的事情,如果断然打断或者拒绝家长显得不礼貌,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总结处事经验,提高沟通的艺术。如果钟老师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性,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当时就可以婉言谢绝家长的好意。比如,不要一股脑儿地跟

30、家长说很多关于结婚细节的事情;如果家长要帮助自己装修,可以说自己先看看、转转建材城,需要的时候再与家长联系;家长再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开始装修了;如果家长继续问装修的细节,可以说是由未婚夫安排自勺,自己不清楚。幼儿教师不但要学会做工作,还要学会做人处事。做人处事的经验是一本无字之书,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人际沟通的必修课。3、“充分利用”但不是“过度利用家长资源时常听教师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感觉被“过度利用”。比如,很多幼儿园都在做主题教育,需要收集很多资料,于是教师经常给家长布置作业,收集新主题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而且时间紧张、说要就要,使得家长下

31、了班就赶紧上网查资料、去书店买资料或者做手工。事实上,教师可能并没有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做,但是孩子会攀比,教师表扬其他小朋友给班级做这事、做那事,自己却没有做,感觉比较失落,于是闹着家长必须要做。这种情形会造成家长与教师的误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教师的目的是家园共育,但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对此给予理解,妥善安排家园共育的内容,有限利用家长资源。不要过度宣传家长志愿者的工作

32、,不要在幼儿面前过度表扬为班级服务的幼儿家长,以免使幼儿产生攀比心理,给其他家长造成压力。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有效沟通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而沟通目标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因为人们彼此间在性格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教师与一些家长沟通时很快就能产生信任感并愉快地合作,而与另外一些家长沟通时则一直停留在增进理解与信任方面。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到携手合作,是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一)理解张女士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被教师重视”感到很苦恼。她说了两件事。一次电视台来幼儿园录像,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了镜

33、头,而自己的女儿却没上。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不吃饭,总是哭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儿园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一次,贴在班级墙壁的集体生活照片上,有一张是女儿站在旮旯里的,还有一张正好女儿闭上了眼睛。张女士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女儿缺乏关注,缺乏爱心,她心里很不舒服,为此还向幼儿园领导反映了这些情况。教师则觉得张女士不应该向领导告状,所以张女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疙疙瘩瘩的。1、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师与幼儿园的期望都很高,再加上有的家长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类型,所以孩子、教师和幼儿园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所愿,这类家长就会很失

34、望,难以理解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理念、规则和做法。因此,帮助这些家长逐渐理解科学的幼儿园教育,与他们在家园共育方面达成共识,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第一个目标,而且教师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因为在沟通的经验方面,教师与家长是不对等的。幼儿园是家长与教育机构产生正式沟通关系的第一站,而教师年复一年地接触一届又一届的幼儿家长,积累了丰富的沟通经验。所以,教师要以理解为基础开展家长工作。托班或者小班作为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第一个窗口,承担了第一个沟通目标的重要任务。2、理解偏差是站位视角差异造成的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并不像幼儿那样是由于认知水平较低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站位视角差异造成的。就像一把椅子,站在一个角度

35、看有两条腿,换个角度看可能是三条腿或者四条腿。家长主要是从个体角度看教育,教师主要是从集体角度看教育,在个体家庭范围内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在幼儿园则可能是不适宜甚至不正确的,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调整看待幼儿教育的视角。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在家庭相册里永远都是中心和主角,但是在幼儿园集体照片里总有孩子站在中央,有孩子站在边缘,而且孩子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在集体环境中存在非中心、非主角的现实,恰恰是他们成长和成熟的表现。理解教师,是家长需要调整的主要视角。3、相互理解需要教师先接纳再引导正是因为家长的误解不是由于认知水平低,而是因为视角差异产生,所以家长很容易产生“我理解但是难以接受”的心理。

36、因此,教师的工作不能停留在讲道理的层次,对于家长来说,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难以接受现实。所以,教师要理解并接纳家长的这种心理状态,以宽容的态度配合家长的需求,在无损原则、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理解教师。有了这种沟通交流的第一步为基础,以后再引导家长的需求就更容易被家长所接受,家园沟通再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才更有可能。(二)信任程奶奶退休前做过30年的幼儿教师,她的孙女现在上小班。因为程奶奶,小班的齐老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挑战。入园第一天,程奶奶就对孙女所在的床位不满意,要求老师调换;入园第五天晚上接孙女的时候,程奶奶发现孩子头上梳着两个小辫,就责问老师

37、为什么不是早上的四个小辫;又一天早上,她劈头盖脸地责问老师为什么在其他家长面前说她的坏话,齐老师觉得非常委屈,因为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齐老师不知道程奶奶为什么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偏见?更难以理解程奶奶自己做过幼儿园老师,为什么还这么不配合老师?1、信任需要理解,但理解不等于信任程奶奶曾经长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幼儿园工作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理解并不必然产生信任。据了解,程奶奶认为自己退休前遭遇过不公平待遇,所以她形成了相信自己却怀疑甚至敌视外界环境的惯性思维,她觉得别人是不可信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与这一类家长沟通难度比较大。还有的家长能够理解幼教工作的细致与复杂,却也不信任教

38、师,是因为他们觉得教师年轻,工作经验不足,与这一类家长沟通难度要小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育,他们能较快建立对教师的信任。2、理解侧重理性沟通,信任侧重情感沟通由上可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不要以为自己说清楚了、家长听明白了,就必然建立了信任。其原因在于理解侧重于了解、认知和理性沟通,而信任侧重于情感沟通。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的意思,既有理性成分又有感性成分。对于家长来说,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幼儿园进行保育和教育,说明家长的信任感是建立在对幼儿园教育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至于托付的教师是否值得信任取决于家长的情感状态,而情感的建立要远比理性认识来得慢。所以,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家长的信任问题

39、,既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也不要把它简单化了,要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赢得家长的信任。3、孩子对教师的热爱情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与不信任自己的家长沟通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的年轻老师干脆望而却步,而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却是很有“招数”。有的教师总结说:“家长越是不信任我,我越对他的孩子好,结果孩子见到我就想让我抱,时间久了,家长就不得不信任我:”这个成功经验说明孩子对教师的情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作为家长,他的一切思维和情感都为孩子所系,尽管他可能对幼儿园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只要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教师、喜欢小朋友,家长的一切担忧都会释然;只要孩子爱教师,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情感就会逐渐建立起

40、来。(三)合作小班有一个男孩儿叫天天,长得白白胖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一天,他在从自己的座位跑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座位时,被椅子腿绊倒了,把右眼眶磕破了,老师赶紧带天天到医务室包扎,之后马上给天天的父母打电话,表示对此亨非常抱歉。家长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安慰老师说:“没关系,你们对孩子照顾得挺仔细的,但是孩子也得学会照顾自己。我家孩子动作快,很容易磕碰,受点伤他自己下回就知道注意了。”老师非常感谢家长的宽宏大量。回家之后,家长看着孩子脸上“挂彩”了,把心疼藏在心里。问他是怎么摔的、疼不疼,孩子就表演了是怎么摔的、怎么哭的、医生怎么包的,很乐观地接受了这次挫伤。在家长的教育引导下,天天逢人询问就说:

41、“是我自己不小心摔的,以后不能那么着急。”1、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天天的话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提醒自己以后走路跑步要小心、不慌张,一听就知道这是家长的叮咛与嘱咐。遇到这种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磕碰事件的时候,家长放松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预警教育要比教师的教育效果好。我国家教经典著作颜氏家训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同样的言行指导,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亲人的教导。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第一位亲人,也是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给他们带来了生命,满足了他们的基本需求,为他们创造了生命之初的安全感,所以他们热爱、信任父母,也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

42、教育的功效是幼儿园教育所不可替代的。2、每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需要因人而异合作意味着对外在事物保持积极的关注和开放的态度。性格外向、开朗、直爽的人容易合作,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的人不容易合作。家长的性格不同,合作意识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归老师管,在家庭归家长管,彼此做好各自的事情孩子就健康安全了,如果在幼儿园出了事,就是教师的责任,所以这类家长不会像天天的父母那样理解和信任教师的工作,并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所以,如果家长不愿意合作,教师要具体调查和分析是家长的性格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或者还有其他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3、合作是家园沟通最理想的目标家

43、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孩子早期发展的两大场域,它们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差异。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环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玩玩具、做游戏都需要小朋友有分享、等待、谦让、合作的意识,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学会文明解决冲突的方式。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清晰、大方、大胆表达自己的能力。然而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如果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不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受到影响,而且不利于孩子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所以,家园合作共育是最理想的状态。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

44、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的、复杂的任务。”幼儿园沟通系列之一与家长沟通响心理效应心理效应是在沟通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取消某种心理效应,却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减少或避免消极作用。教师谙熟与家长沟通中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效应,会明白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态度与沟通效率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与家长沟通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年开始了,李老师担任中班班主任,她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的班级工作中。可是不久她就接到家长反映她对孩子要求严、比较厉害,说孩子害怕她、不喜欢她,这

45、让李老师感到很郁闷。开学以来,孩子在园生活得好好的,与家长的沟通也没问题,那么这些意见从哪里来的呢?原来问题就出在与个别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班里有三个孩子自理能力差,还让老师喂饭,而中班幼儿的发展目标是学习使用筷子且能自己吃饭。于是,开学之初,李老师就在班里按照发展目标要求这三个孩子,并跟这三个孩子的家长说在家里不要惯着孩子,不要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些话虽然都在理,但这些家长认为还是去年的小班老师和蔼可亲,孩子们喜欢,现在因为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自己吃饭,都不想上幼儿园了。孩子不喜欢新老师,那以后在新班级能快乐吗?(一)首因效应产生的三大原因家长与教师初次接触

46、,最关心的往往不是教师说了什么,而是教师说话的态度。他们会观察教师是否亲切,是否受孩子喜欢。李老师给家长的印象就是要求高、较严厉,让家长担心孩子以后是否能适应新老师。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留下的“初次印象分”。在人际交往中,初次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经过实验首先得到证实并提出的。首因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陌生、新奇的信息影响强烈初次交往的时候,在没有其他信息参考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凭借第一印象获得的信息来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并成为以后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的重要参考,这便形成了人际交往中

47、的首因效应。2、第一印象被优先加工第一印象很重要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人们在职业场合一般都很在意自己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既然如此,人们普遍形成一种认识:这么重要的第一印象尚且如此,以后还能好到哪里?所以,第一印象被人们优先加工,而先人为主的信息得到了更多的注意,进而形成难忘的记忆,对以后的认知发挥首因效应。3、对重要他人的渴望了解并不是所有的交往都会产生首因效应,很多情况下的初次交往可能并没有给自己留下清晰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交往对象对自己而言不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指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常见的重要他人有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老师同学、上级领导等。毫无疑问,老师是孩子的重要他人,而家长很重视孩子是不是喜欢新老师和新环境,渴望了解老师的性格脾气是否容易被自己的孩子所接受,因此,首因效应对孩子及其家长的影响尤为明显。(二)首因效应产生的双面影响首因效应既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第一印象被他人所认可与接受,就为以后的沟通与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人们可能很长时间都难以抹去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对于孩子及其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孩子年龄小,尚不具备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